APP下载

农场主经历对农场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5-03-24谢先雄易朝辉冯嘉颖

关键词:农场主种养经历

兰 勇 ,谢先雄 ,易朝辉 ,冯嘉颖

(1湖南农业大学 商学院,长沙 410128;2湖南省涉农企业发展研究中心,长沙 410128)

农场主经历对农场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兰 勇1,2,谢先雄1,易朝辉1,2,冯嘉颖1

(1湖南农业大学 商学院,长沙 410128;2湖南省涉农企业发展研究中心,长沙 410128)

将农场主按具有相关务农经历、相关非农经历和相关多元经历分三种类型进行对比,基于中部地区某县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方差齐性检验、均值多重分析-LSD和Tamhane’s等方法及SPSS20.0软件,探讨农场主先前经历对家庭农场基本特征、经营种类和经营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场主先前经历对其家庭成员数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家庭农场长期雇工数、初期投入资金规模和经营土地面积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农场主先前经历对家庭农场经营种类选择和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多元经历型农场主往往热衷于创办投资规模大、收益高、见效快的综合类项目,经营绩效最优;非农经历型农场趋向于选择投入和风险水平较低的种养结合类项目,经营绩效次之;务农经历型农场则趋向于选择单纯种植或养殖类项目,经营绩效相对最差。

家庭农场;农场主经历;实证分析

引 言

自从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以来,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鼓励和扶持政策,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创办家庭农场的热潮。譬如,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的家庭农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国家庭农场发展的5大样本。相比之下,全国其他地区家庭农场的发展参差不齐,存在诸多现实问题。2014年暑假,课题组对中部地区某县家庭农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度调研,发现在资源约束和政策滞后等不利条件下,家庭农场的经营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经营状况的家庭农场往往在其创办者经历上也存在明显区别。这就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农场主先前经历对家庭农场创办活动和绩效是否存在影响。本文将农场主按具有相关务农经历、相关非农经历和相关多元经历(同时具有相关务农经历和相关非农经历)分为三种类型进行对比,基于中部地区某县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试图探讨农场主的先前经历对家庭农场基本特征、经营种类和经营业绩的影响。

一、相关研究述评

创业者先前经历作为创业者特有素质,是影响新创办企业绩效的重要初始条件,对新创企业的绩效来说是关键的[1-3]。除极少数学者[4]认为先前经历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甚至具有负面影响外,大部分学者认为先前经历能提升新企业绩效,如Barringer[5]发现相比低成长的企业,高成长企业的创业者具备更丰富的创业经历。杨学儒等[6]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创业者学历水平、高层管理经验、类似行业经验、先前创业经历对农业创业企业的成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创业者先前经历与新企业绩效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如 Delmar 等[7]对瑞典新企业为期2年的纵向研究表明,创业者行业经验与创业经验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会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而具有非线性特点。赵文红等[8]通过引入创业学习这一中介概念,实证了创业者先前经验与创业绩效存在倒 U 型曲线相关关系。研究结论的不一致证明了先前经历与新企业绩效之间作用机理的复杂性,需要深入挖掘,更加细致地探索先前经历对新企业生存与成长的本质作用,区分先前经验的类型、来源、质量以及生存性与成长性等不同绩效指标,这是今后研究的总体趋势[9,1]。同时,仅仅粗略地度量先前经验的有无、长短,忽略产业间界限与不同业务、职能岗位在先前经历特征上的差异性会产生误导性,考察先前经历与创业者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性显得尤为必要[10]。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考虑农场主先前经历与当前工作的相关性为前提,将农场主先前经历进行分类,研究不同经历对家庭农场创办活动和绩效的影响。这既是对先前经历与新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研究的创新,又为政府应鼓励那类人群创办家庭农场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设计与样本

本研究以中部地区某县实际经营3年以上的家庭农场为样本,从符合条件的106个家庭农场中随机抽取21个进行了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21份,回收问卷21份,剔除填写不全和明显存在问题的问卷,最终得到19份有效问卷。其中,创办者有相关务农经历的家庭农场(务农经历型)6个,有相关非农工作经历的家庭农场(非农经历型)6个,有相关多元经历的家庭农场(多元经历型)7个。本研究将三类家庭农场样本在一系列维度上进行统计检验,主要包括农场主基本特征(年龄、受教育程度)、农场基本特征(家庭成员数、长期雇工数、初期投入资金、经营土地面积)、农场经营种类(综合类:种养结合及观光休闲、种养结合、种植或养殖)和农场经营绩效(年总收入、年总利润)。样本观测变量值满足方差齐性(总体方差相等),是符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10]。在样本观测变量值满足方差齐性条件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假设三类家庭农场之间无显著差异,如果假设被推翻,那么只能表示在统计学上三者中有农场间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哪两类农场存在显著差异,需要进行假定方差齐性下的均值多重比较-LSD;在样本观测变量值不满足方差齐性条件下则不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需进行非假定方差齐性下的均值多重比较-Tamhanes T2。

三、统计结果分析

三类家庭农场各观测变量值的方差齐性检验结果见表1,其中农场主年龄、农场主受教育年数、家庭成员数、长期雇工数、初期投入资金、经营种类中的综合类及种养结合类方差检验P值均大于0.05,满足方差齐性,可以采用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土地经营面积、种植或养殖类、2013年总收入和总利润方差检验P值均小于0.05,不满足方差齐性,需进行非假定方差齐性下的Tamhane’s T2多重比较。

表1 家庭农场各观测变量值方差齐性检验

注:***代表P<0.01,**代表P<0.05,*代表P<0.1,下表相同

1.三类农场主的基本特征比较。表2显示了多元经历型、务农经历型及非农经历型三类农场主在年龄和受教育年数方面的特征描述性统计及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在农场主年龄方面,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F值为1.97,显著性水平为0.172(大于0.05),三类农场主在年龄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反映现阶段家庭农场主主要为中年农民的现实状况。但多元经历型农场主年龄平均值为49.14岁,大于务农经历型的42.00岁和非农经历型41.83岁,多元经历型农场主年龄平均值最大且方差较小,这说明多元经历型农场主较之另两类农场主具有更为丰富的先前经历。

表2 农场主基本特征比较

注:农场主均为男性,因此对农场主性别特征不予统计

关于农场主的受教育特征,三类农场间无显著差异,多元经历型农场主受教育年数平均值为11年,务农经历型农场主为11年,非农经历型农场主为9.67年,这说明三类农场主受教育程度不高,整体处在初、高中水平。这刚好与现阶段家庭农场经营者普遍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的现实状况相符。

2.三类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比较。从家庭农场基本特征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来看(见表3),三类农场在家庭成员数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长期雇工数和初期投入资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表3 家庭农场基本特征比较

注:无:表示没有显著差异

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见表4),在长期雇工数和初期投入资金方面,多元经历型家庭农场与务农经历型、非农经历型两类农场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务农经历型和非农经历型农场间无显著差异。多元经历型家庭农场的长期雇工人数平均值为4.86人,大于其家庭成员数平均值3.71人,同时也明显大于务农经历型农场的0.67人与非农经历型农场的1.33人,这表明多元经历家庭农场较之另两类农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而且更倾向于雇工,这可能与农场经营种类和规模存在一定的联系,休闲观光等综合型农场较之传统的种植或养殖型农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同时随着农场的经营规模越大在一定程度上所需要的劳动力也越高。

表4 家庭农场基本特征多重比较检验

家庭农场的创办需要一定的初期投入资金,其高低与其所选择的经营种类存在重要联系。在初期投入资金方面,多元经历型农场平均值为92.14万元,大于非农经历型农场的51.17万元,明显大于务农经历型农场的23.83万元,而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相对于务农经历,多元经历和非农经历给农场主带来了雄厚的前期资金积累,使其往往选择前期投入要求更高、收益更好的种养结合型、休闲型和经济作物种植型项目来创办农场,而只有务农经历的农场主具有相对更弱的资金势力,往往选择前期投入要求低的项目来创办家庭农场。这与调研中发现的“返乡农民工创办家庭农场的比率偏高,经营项目综合性更强,经营状况相对更好”的现实状况是基本相符的。

在经营土地面积方面,多重比较检验的结果显示多元经历型、务农经历型、非农经历型三类农场两两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实际经营土地平均面积分别为85.11亩、92.17亩、381.64亩,其中多元经历型农场经营土地面积的样本方差值高达483.96亩,非农型农场57.93亩,至少表明部分多元经历型农场经营面积明显大于非农经历型农场,而部分非农经历型农场经营面积稍大于务农经历型农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多元经历型农场、相关非农经历型农场、务农经历型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3.三类家庭农场的经营种类比较。结合对家庭农场经营种类选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可知(见表5、表6),在综合类方面,多元经历型与务农经历型、非农经历型农场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务农经历型与非务农经历型之间无明显差异。在种养结合类和单一种植或养殖类方面,三类农场相互间均无明显差异。但从三类家庭农场经营种类选择的统计比较来看(见表5),多元经营型农场有6家为综合类,占比85.71%,仅1家为种养结合类;务农经历型家庭农场有4家是种植或养殖类,占比66.67%,其余2家为种养结合类;非农经历型农场有4家为种养结合类,占比66.67%,有2家分别为综合类和种植或养殖类。由此可知,三类家庭农场的经营种类选择存在一定差异,也说明相关经历对农场的经营种类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多元经历型农场往往趋向于选择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且见效快的综合类项目,非农经历型农场则趋向于选择投入、收入及风险水平次之的种养结合类项目,而务农经历型农场趋向于选择传统种植或养殖类项目。

表5 家庭农场经营种类特征多重比较检验

表6 家庭农场经营种类特征描述性统计

4.三类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比较。收入和利润是评价企业绩效的传统财务指标。相关研究表明,由于初创企业较难获得利润,因而利润指标不适用于成立时期较短的小企业[11],本文调查和研究的对象虽然是注册成立半年以上的家庭农场,但家庭农场不仅参与市场竞争,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利润、求得生存[12],属于小微型企业,且实际经营都超过3年,有连续且较稳定的资金投入、产出和收益。因此本研究用收入和利润来考察家庭农场的绩效,能够较准确反映出家庭农场发展特质和现实状况。

从显著性差异的Tamhane多重比较检验的结果来看(见表7),在年总收入和年总利润方面,多元经历型与务农经历型、非农经历型农场均存在显著差异,而非农经历型与相关务农型在年总收和总利润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论也可以从表中相应P值大小得到印证。

表7 庭农场年总收入和总利润方的多重比较检验

表8 家庭农场年总收入和总利润描述性统计

表8进一步对比了三类家庭农场2013年总收入和总利润的整体差异。从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多元经历型、务农经历型和非农经历型农场2013年总收入平均值分别为97.43万元、24.17万元和29.08万元,2013年总利润平均值分别为22.36万元、1.87万元和5.42万元,其中多元经历型农场总收入和总利润平均值都远大于其他两类,虽然非农经历型农场的总收入和总利润平均值也大于务农经历型农场,但差别很小。总体上,具有多元经历的家庭农场经营绩效最优,具有非农经历的家庭农场次之,而务农经历型农场相对最差。这说明,家庭农场创办者的相关经历影响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相对于务农经历和非务农经历,农场主的多元经历更能有效促进家庭农场成长和绩效提升。这可能是因为,具有多元经历的农场主通过务农经历积累了种植和养殖技术的同时,还通过非农经历获得了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以及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将农场主分为务农经历型、非农经历型和多元经历型三种,分析了农场主先前经历对农场基本特征、农场经营种类选择和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形成了以下结论:

1.农场主先前经历对其家庭成员数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家庭农场长期雇工数、初期投入资金规模和经营土地面积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多元经历型农场较之其他两类农场往往倾向于雇佣更多员工。相对于务农经历型农场,多元经历型和非农经历型农场初始投入资金规模更大。三种农场的经营面积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但数据显示,部分多元经历型农场经营面积明显依次大于非农经历型和务农经历型农场,这说明三种农场在土地流转能力上存在差异。

2.农场主先前经历对家庭农场经营种类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多元经历型农场主往往具有更强的市场洞察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热衷于创办投资规模大、收益高、见效快的综合类项目,非农经历型农场则趋向于选择投入、收入及风险水平次之的种养结合类项目,而务农经历型农场趋向于选择传统种植或养殖类项目。

3.农场主先前经历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总体上,多元经历型农场经营绩效最优,非农经历型农场次之,务农经历型农场最差。这说明,相对于务农经历和非农经历,多元经历有利于农场主在积累农业经验的同时还能有效获取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更有效地促进家庭农场的成长和绩效提升。

本研究探讨了农场主先前经历对家庭农场基本特征、经营种类及经营绩效的影响,若这些结论成立,那么进一步的问题是农场主先前经历是如何影响这些变量的?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这些问题需要继续深入探讨与研究。

[1] 安宁.创业者先前经验、学习模式与新技术企业绩效——基于初始条件视角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9):34-40.

[2] Reuber A R,Fischer E.Understanding the Consequences of Founders’Experience[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99,37:30-45.

[3] Ucbasaran D,Westhead P,Wright M.Does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Influence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J].Journal of Private Equity,2004,7(2):7-14.

[4] Bruce R Barringer,Foard F Jones,Donald O Neubaum.A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pid-growth Firms and Their Founde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5,20(5):663-687.

[5] 杨学儒,李新春.地缘近似性、先前经验与农业创业企业成长[J].学术研究,2013(7): 64-69,78.

[6] Davidsson P,Wiklund J.Levels of Analysis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Current Research Practi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1,25(4):81-100.

[7] F Delmar,S Shane.Does Experience Matter? The Effect of Founding Team Experience on the Survival and Sales of Newly Founded Ventures[J].Strategic Organization,2006,4(3):215-243.

[8] 赵文红,孙万清.创业者的先前经验、创业学习和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3(11):53-57.

[9] 田莉.创业过程中先前经验的作用解析——最新研究成果评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11):41-45.

[10] 杨军.不同模式农民合作社绩效的差异分析——基于广东、安徽148家农民合作社的调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40-44.

[11] Quinn R E ,Cameron K.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s and Shifting Criteria of Effectiveness: Some Preliminary Evidence[J].Management Science,1983(1):33-51.

[12] 施国庆,伊庆山.现代家庭农场的准确认识、实施困境及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135-139.

Empirical Analysis of Impact of Farmers’ Experience on Development of Their Farms

LAN Yong1,2,XIE Xian-xiong1,YI Zhao-hui1,2,FENG Jia-ying1

(1.SchoolofBusiness,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 2.HunanAgriculturalEnterpriseResearchCenter,Changsha410128,China)

This paper divided the farmers into three categories: farmers with relative farming experience,farmers with relative non-farming experience and farmers with relative multiple experience and make comparison among them.Based on the data of family farms survey concluded from a certain county in central area,it utilizes several methods such as Homogeneity Test of Variances,Mean Multiple Analysis-LSD and software SPSS20.0 to study the impact of farmer’s previous experience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farms’ lines of business and performance of business.The result turns out that the previous experience of a farmer doesn’t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number of his family members,but has various effect on the number of long-term hired workers,fund scale of initial investment and area of operating land.The previous experience of a farmer has appreciable impact on his option of lines of business.Farmers with multiple experience opt to establish and invest integrated project with large scale,with high return and quick result,and they have the best performance.Farmers with relative non-farming experience opt for combining project of raising and planting with low invest and risk,and they have good performance.Famers with relative non-farming experience opt for single raising or planting project which have the worst performance.

family farm; farmer’s experience; empirical analysis

2014-12-04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委托项目(14WTB38);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YBA208);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项目(XSP2014005);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4K049)

兰勇(1977-),男,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产业组织。

F302.5

A

1009-9107(2015)04-0092-06

猜你喜欢

农场主种养经历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揭秘:90后农场主做农业失败的5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