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研究
2015-03-24付文达兰月新
付文达,师 喆,兰月新,张 鹏
(武警学院 a.研究生队; b.基础部; c.消防指挥系,河北 廊坊 065000)
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研究
付文达a,师 喆a,兰月新b,张 鹏c
(武警学院 a.研究生队; b.基础部; c.消防指挥系,河北 廊坊 065000)
如何提高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能力,及时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动态,科学引导网络舆情,是地方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阐述了建立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的相关理论和案例,并对情报联动机制进行优化,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
一、现状分析
据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 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1]。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同时,网民通过网络表达观点、传播思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袁川认为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必须争取主动权,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引导机制、联动机制和处置问责机制等[2];司凤海以网络舆情的监测、分级为基础,与侦查工作相关联,完善了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3]; 陶建杰认为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机构应当建立起网络舆情的联动应急机制[4]; 温志篙以网络舆情为视角对高校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探究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预防和应急机制中的舆情状况及变动机制[5]; 邓燕指出应当建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网上与网下联动应急处理机制[6];陈华等认为我国政府应提高网站管理人员的素养和建立网络突发事件舆情联动机制,创建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网络环境[7]。
但是,对于政府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中发掘与收集情报,形成情报交流与共享的联动机制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基于此,本文通过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总结经验构建与优化了网络舆情环境下情报联动机制的流程。
二、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分析
(一)网络舆情情报特点分析
1.网络舆情情报载体类型多样
传统的舆论载体主要指报纸、电视、广播和杂志等。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BBS论坛、博客、播客、微信、彩信、短信、飞信、新闻跟帖、转帖和QQ群等新的载体迅速崛起,具有实效性强、报道速度快、信息源与发表途径多等趋势。如广东“死婴门”事件发生后,在网上媒体闹得沸沸扬扬,各种舆论载体迅速进行报道、转载、跟帖、转帖和讨论等,在社会上引发一场对我国公共卫生改革的热议。
2.网上舆情情报自上而下延伸
热点事件发生后,网民会通过各种形式展开热议,但在网络近几年舆情事件中,网民已不满足于网上讨论,而是热衷于走出网络讨论来到现实空间继续关注和推动事件发展。如2011年“3·11”日本本州岛地震后国内爆发的“盐荒事件”,原本只是在网上有人提出这种假设,但当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舆情带入现实生活中时,就导致了全国大面积的碘盐恐慌,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3.网络舆情情报官民互动加强
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是网络上的公众,他们几乎不会受制和依附于被监督者,对于监督的强烈要求使得他们无所顾忌。同时,各级领导干部也通过网络这个载体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使百姓可以直接向领导献言献策、表达诉求。如“天价烟”局长事件,就是网友从周久耕在网上的一张会议照片中发现线索,经过不断搜索、揭露,促使司法部门介入调查,最终周久耕以受贿罪被判刑。“华南虎”事件中,广大网友从摄影专业、生物学专业乃至气象学专业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为政府部门最终做出处理决定提供了丰富的支撑材料。
4.网络舆情情报偏差不断拉大
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舆论的导火索。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发表意见,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通过相互感染,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负面舆论。2009年新疆“7·5”事件源起广东韶关旭日玩具厂新疆籍员工与非新疆籍员工一起普通的斗殴事件,但分裂主义组织以旭日玩具厂群体斗殴事件为由,挑起“7·5”暴力事件,仅7月5日当天,在乌鲁木齐市造成至少150人死亡、超过1 000人受伤,严重破坏了汉维两族关系,造成大量经济财产损失。
(二)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可行性分析
1.各部门对网络舆情的高度重视为建立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对网络舆论日益关注和重视,在日常工作中也越来越多地注意利用网络征集民意、收集舆情,有重点地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同时,网络舆情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件热点事件往往涉及不止一个部门,这就迫切需要建立联动机制,确定一个统管全局的中心。建立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可以确立领导中心或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各联动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优势,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情报交流制度,协力应对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危机。
2.资源的有限性为建立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增添了催化剂
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不同,行政许可范围不同,执法主体不同,所涉领域不同,职能既交叉又有空隙。同时,自身网络舆情情报部门的工作效率、技术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舆情情报的收集。单靠某个部门收集网络舆情情报,往往会出现滞后性、片面性和单一性。网络舆情危机一旦出现,自身拥有的有限资源往往不足以化解危机,这就需要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可以很好的克服经费、人力和媒体资源等方面有限的困难,避免资源割据、重复收集等现象发生,形成职责明确、层级负责、部门协调、化解及时的网络舆情情报联动局面。
3.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为建立网络舆论情报联动机制提供了软硬件基础
网络舆情情报相当一部分直接涉及各级政府的核心政务,这必然要求联动机制在传递过程中始终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现代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为建立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提供了多种技术支持:如数字签名技术、信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等。此外,各级政府部门建有指挥中心或成立相应的办公室,有专人负责网络舆情情报处理,并配有传真机、计算机、加密电话和视频系统等设备,为建立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提供了硬件基础。
三、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案例分析
(一)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案例典范分析
1.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案例
2013年12月10日,潇湘晨报报道称:26岁湖南女子李芝(化名)无故被青海警方跨省抓捕并关押12天,后经调查无罪,警方承认抓错人并道歉。文章详细叙述李芝被跨省抓捕过程,其遭遇令人同情,警方突然抓捕致使李芝的儿子被吓,看守所遭脱光搜身等细节令网民对警方作为愤愤不平。10日13时许,西宁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官方微博@西宁网安发布《来自人民街派出所的案件情况说明》,交代事件原委:2012年青海一起盗窃中,一名嫌犯冒用李芝的身份信息,而后因怀孕被取保候审,此后多次传唤均无回应,警方才实施上网追逃,导致抓错人,该说明再次向李芝及其家人公开道歉。微博发布后,西宁地方网站大青海官方微博与@西宁网安互动,并@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扩大信息传利用播范围。10日17时许,@西宁网安发布《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公安分局关于事件的处理意见》,内容包括:责令人民街派出所迅速纠正错误行为,立即释放当事人并对其讲明情况、赔礼道歉,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对责任民警张军治作出停职30天的决定,并成立调查组,对案件进行全面调查;因此事对李芝及家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公开道歉,对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给予赔偿;组织专门力量侦查,力争抓住真正的犯罪嫌疑人。微博发出四分钟后,@西宁网安转发并通过@央视新闻、@南方周末等媒体账号扩大传播。11日晚,被误抓女子回到长沙,此后,舆情注意力开始转移并渐趋消退。
2.网络舆情情报联动应对经验
此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快速引爆,快速化解的案例。事件于10日曝光,几乎没有发酵时间,伴随当地警方的两次微博回应与各个体制内媒体与地方媒体的联动应急机制,舆情始终处于快速消退的趋势。本案例中应对网络舆情的情报联动成功经验主要有两点:
一是利用权威媒体,扩大知情范围。警方在事件发生十小时内进行了两次道歉,并在微博发布后,利用西宁地方网站大青海官方微博与@西宁网安互动,并@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在扩大信息传播范围中占得了舆论先机,与各大网络媒体形成联动,使得真相在网络舆情的各大主流媒体上传播开来,把握了之后的舆论导向。
二是政警联合应对,取得公众信任。在事件发生当天的17时许,@西宁网安发布《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公安分局关于事件的处理意见》,以政府部门的政务微博向广大网民公布有关公安部门的处理情况和后续办法,形成了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合作,在共享处理结果这一情报的同时也将信息公诸于众,有效缓解了可能引发的不良情绪与一触即发的矛盾。
(二)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成功模式分析
1.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模式
2013年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上线,开通了网络举报这一功能,将网络舆情的监督作用发挥,形成了政府部门与网民之间以反腐为主要目标的情报联动机制。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联动平台开通后受到了广大网民的关注,网络举报数量呈现明显上升之势。据统计,9月2日至2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举报网站20天内网络举报数量达15 253件,日均超过760件。中央纪委监察部利用网络舆情环境,形成政府与网民之间情报联动的平台后工作流程主要分为前期工作、受理登记、分类办理和回复反馈四项办理程序,如图1。
图1 中央纪委监察部信访网络举报工作平台流程图
2.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构建经验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使得反腐举报更加权威、及时、规范,而且还有公众联动平台,使得广大网民可是直接地与官方进行对话,也使得情报的交流与共享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该模式的构建能够为其他政府部门建立此类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提供以下经验:
一是可以借助网民力量获取情报,益于政府治理。民众作为群体的力量在网络舆情的信息传播中作用巨大,特别是在信息时代,民众之间的联系愈加便捷、广泛、深入,织成了一张快速进行信息搜索、传递、整合的“天罗地网”,使得任何涉及政务部门或官员个人的行为与事件都难以逃脱公众的法眼,除非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断网”。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网民也是网络舆情环境中的重要情报力量,他们获取到的情报信息往往更加全面与丰富,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从广大网民当中获得可用的信息甚至是有价值的情报。
二是可以构建网络平台共享情报,益于网民发声。一方面,官方网络专业性强,其背后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不但可以根据经验对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与情报进行甄别,而且很容易切入调查。另一方面,广大网民则代表了基层群众的呼声,其民意表达往往观点各异,蕴含着大量官方不能触及到的领域与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可以将官方与民间的优势结合起来。当然,这些优势能否真正从理论变为现实,关键还在于网站本身,政府对网络舆情的联动引导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升服务公民的质量的,因此让网民更好的发声也是网络舆情中政府与网民间信息互动的基本原则。
四、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优化
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构成要素包括监测、汇编、分析、行动、反馈五个环节,优化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分别优化各个环节的效率,从而实现整个联动流程的网络性与循环性。
(一)加强网络舆情情报追踪
现在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信息、言论和新闻等充斥网络世界,建立网络舆情情报监测是政府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前提。这一环节包括网络舆情情报的采集和追踪。互联网上出自不同人、不同目的的信息言论潜在存在着引起网络舆情危机的可能,政府部门首先要对相关网络舆情情报进行采集,采集的过程中要注意情报的完整性与全面性。因此要从网络舆情情报追踪入手,在收集到的大量网络舆情情报中,对于发现的可疑信息和危险舆情言论,相关部门要及时追踪,定时或不间断监控。对于已造成影响的舆情要追踪其变化、发展趋势及演进规律,为相关部门采取行动收集数据。
(二)注重网络舆情情报汇编
从网络舆情情报汇编入手,在第一环节完成后,要把监测到的繁杂的网络舆情情报进行汇集整理,使杂乱无章的网络舆情情报有序化,归类化。一方面是网络舆情情报的汇集,汇集是政府部门对网络上收集到的各类网络舆情情报进行汇总,储存形成庞大的数据库,具有全面、广泛的特点;另一方面是网络舆情情报的整理,整理是指将汇聚后储存在数据库内庞杂无序的网络舆情情报进行分类。经过整理后可分为14类:社会经济、政府管理、自然灾害、公共卫生、重大事故灾害、社会公共安全、教育、医疗、三农、交通、和谐社会、重大活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三)完善网络舆情情报分析
网络舆情情报分析包括网络舆情情报研判与决策两个步骤,是对前两个环节所得的情报资料进行筛选鉴定,贯穿于整个联动机制始终,属于核心部分。因此网络舆情情报分析在整个机制的流程中十分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从研判和决策入手,对下一步情报付诸行动做好提前准备。网络舆情情报研判是政府部门对经过监测和汇编两个环节处理后的网络舆情情报进行研究判断,得出哪些信息可能引起舆情危机。该过程需要分析人员具有过硬的知识储备,一定的预见和识别能力,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网络舆情情报决策是指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情报可能引发舆情危机进行判断后,根据危机可能的后果、涉及面和发展态势等因素迅速制定应急方案,提出应对措施,决定是否和如何开展舆情危机公关。
(四)开展网络舆情情报行动
网络舆情情报行动是根据收集到的网络舆情情报,采取一系列动作保证决策的贯彻和落实。主要包括网络舆情情报引导和舆情屏蔽或删除两方面。网络舆情引导是指对于讨论激烈的网络舆情,适时进行正确引导,最大程度降低负面舆情影响,有时甚至可以变负面舆情为正面舆情。舆情屏蔽或删除主要是针对处理谣言等负面网络舆情,对于一些恶劣或者舆论导向已无法良性发展的网络舆论,政府部门应结合实际,及时分析事态的严重性,采取屏蔽或删除等方法,防止事态扩大化和失控。
(五)妥善进行网络舆情情报反馈
在舆情危机处理完成后,政府部门还需建立反馈机制,对处理结果进行检验和总结,为以后相关部门遇到类似事件提供借鉴。反馈包括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两个方向。内部反馈是部门内部的自查自纠,主要是指自身部门自我反省在舆情危机处理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内部反馈可以形成经验材料进行自我总结提高,也可传阅各联动部门进行参考与借鉴。外部反馈是指政府部门将舆情危机处理情况提供给其他部门,听取其他部门的意见建议,吸取反馈结果进一步完善自身网络舆情情报工作。必要时也可将处理结果在网络上公布,听取网民和外界部门反馈的意见建议。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网络舆情情报工作已超出了单个部门独立开展的范畴,只有通过建立网络舆情情报联动机制才能够更加高效地收集、分析、整理、共享网络舆情情报,提前发现网络舆情危机苗头,对可能产生的网络舆情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及早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4-16].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t20150-203_51634.html.
[2] 袁川,胡小红,方亚伟.政府网络舆情有效应对机制研究[J].民主与法制,2014,(3):57-59.
[3] 司风海.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的完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91-92.
[4] 陶建杰.完善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J].党政论坛,2007,(9):28-31.
[5] 温志篙.网络舆情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对策探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86-89.
[6] 邓燕.论网络舆情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影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23-126.
[7] 陈华,徐娟娟.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科论坛,2009,(8):62-64.
(责任编辑 杜 彬)
A Research on the Intelligence Linkage Mechanism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FU Wendaa,SHI Zhea, LAN Yuexinb, ZHANG Pengc
(a.TeamofGraduateStudent;b.DepartmentofBasicCoursesTeaching;c.DepartmentofFireCommand,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 distributing center of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an amplifier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cope with the complex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s, to grasp the trend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timely and accurately, to guide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scientifically, is a new problem that local governments and leaders at all levels have to face. This paper elaborates some relevant theories and cases about establishing intelligence linkage mechanism of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and optimizes the Intelligence linkage mechanism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intelligence; linkage mechanism
2015-03-23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异化视角下网络舆情衍生效应与策略研究”(HB14GL005)阶段性成果
付文达(1990— ),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边防情报专业在读研究生; 师喆(1991— ),男,内蒙古阿拉善人,边防情报专业在读研究生; 兰月新(1981— ),男(满族),河北滦平人,讲师; 张鹏(1981— ),男,内蒙古包头人,讲师。
G206
A
1008-2077(2015)05-00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