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工作中的三种智慧
——从高校学报的视角

2015-03-23曲晓红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报稿件学术

曲晓红

(黄山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编辑工作中的三种智慧
——从高校学报的视角

曲晓红

(黄山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对象是各类学术论文,在具体工作中担当着发现优秀科研与文化成果并将之传播于大众的社会责任。积极发挥思想智慧有助于编辑发掘有价值的思想内容,树立期刊社会形象;有效运用实践智慧不仅能够帮助作者提升稿件质量,也为编辑建立优秀的作者队伍奠定了基础;深入而有针对性地开发创造性智慧既有利于应对当前期刊界面临的各种问题,又为建立稳定、有序的学术环境做出了贡献。在实际的编辑工作中,要想灵活运用这三种智慧还需要编辑能够全身心地融入本职工作,对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对外要有总览大局的眼光、团结意识和为各方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服务与奉献精神。

编辑;思想智慧;实践智慧;创造性智慧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术领域逐年拓宽、专业知识渐趋攀升的当代社会,高校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文化繁荣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校学报作为高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承载了传播学术思想、发布科研信息、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任务。如何让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学术成果及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或引领新的文化动态,便成为了高校学报努力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编辑作为学报的“守门人”,在邀约、吸纳优秀科研成果和文化内容的同时,既要把握稿件的思想关、质量关,又要担当编辑、加工它们使之适合大众传阅和接受的责任。客观的说,编辑工作有效地连动着吸纳、传递和关联等各个过程。因此,编辑在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思想智慧、实践智慧和创造性智慧,并将这三者充分融合,发掘、加工和创造出优秀的、能够引发积极社会效应和推进先进文化发展的稿件。

1 思想智慧

所谓思想智慧是指编辑在采稿、编稿的过程中,具有能及时捕捉到顺应当前产、学、研合作的新途径、新思路,以引导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信息或反映当前社会难、热、焦点问题,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引导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技术或本领。思想智慧是编辑的感悟能力与洞察性的有效结合,是对现代社会各方面信息的有效知觉和筛选。

在文化大繁荣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学报的社会地位和公认价值要求其必须及时正确地把握社会文化的导向,在注重学术品味与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传播积极、优良的科技信息和文化内容。另一方面在传播媒介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类传播形式层出不穷,单就纸质媒介而言,以综合类为主体的高校学报,与系统性强的专业类期刊相比,仅有学科领域的广度,而缺乏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受众面广的大众化期刊相比,高校学报的传播内容专业性深度有余而社会接受度可能并不高。高校学报处于这种专业性和大众化信息传播的夹缝中,进退两难,但又必须凭借自己的后盾——高校的科技成果和文化内涵,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挖掘优秀的思想内容,以找准社会定位,学报编辑的思想智慧就显得尤为关键。

第一,要具有探索、发现的眼光。编辑应该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全局的视角纵观历史发展脉络及社会前进的动态,洞悉促进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或解决社会矛盾的关键问题,进而积极搜寻相关问题的信息点,清楚把握问题研究的阶段或过程,及时选取有代表性的阶段性成果——优秀的稿件,并将其公之于众,担当起及时、有效宣传发布信息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彰显其发布最新科技成果、引领当下文化导向的社会地位。

第二,用心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编辑通过文章这种介质联系着作者和读者,通过二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完成信息传递、信息互动、信息再加工,最终被利用及接受的过程。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编辑为双方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而编辑在这个互动平台中也有着重要的任务,编辑应该细心观察交流互动的每个环节,利用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的关键点或症结所在,从客观的角度指出问题,协调双方的交流沟通,以提高信息和意见的接受率和理解度,使平台起到良好的促进沟通的作用,从而为期刊树立优秀的社会形象,达到服务公众奉献社会的目的。

另外,在高校学报的编辑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编辑的思想智慧,还需要编辑自身学术水平的跟进,这也是不少学者讨论过的话题,即编辑要走学者化之路。之所以要求编辑学者化,其原因有二。

第一,推介科研、文化成果的要求。编辑工作的目的就是将先进的科研或文化成果通过文字的方式传播出去,使其被大众吸纳或接受。如果编辑的学问有限,学术意识或水平不高,就很难选择和处理相关的学术性文章,因此要求编辑必须具有学者化的视野和判断能力,既要注重深层次的理论知识的探究,又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高校学报编辑作为一个高水平的社会科技和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应该具有能够深入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敏锐洞悉现象背后的本质,积极参与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便跟踪和把握相关的优秀文字成果的能力。

第二,学报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学报办刊的宗旨之一是要坚持学术性,因此学报编辑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与其他刊物的编辑便有了较大的差异,他们所面对的是海量具有学术性和科研价值的文字内容。一篇高质量的稿件是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编辑专业化技能的多维统一,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的编辑不仅要学有所长,而且还要业有专攻,这样才能判断和编辑出优质的稿件。通常高校学报一般都设有固定的栏目,不同栏目有不同的编辑。栏目编辑不仅要有较为系统的学识修养,还要综合把握该学科当前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如此才能有效地完成选择、加工、完善、传递科研和文化成果的任务。

2 实践智慧

实践智慧是指编辑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或经验能够及时而敏锐地感觉或发现那些反映优秀科研成果或引导大众文化导向的高水平文章,及时将之吸纳于本刊物之中并公布于众,以引领社会生产力前进方向或当前主流文化的发展导向。实践智慧来自于编辑在多年采编过程中的实际工作的总结,是深厚的理论功底与职业敏感相互交融的产物,它的形成需要有一个渐进的累积过程。

在当下我国的学术界,有不少优秀的学者和高水平的学术稿件,但遗憾的是我们却没有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致使很多一流的文章流失海外,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开花结果,这不但是我国学界的憾事,更是编辑出版行业的巨大损失,也使得高校的学术发展受阻。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编辑出版行业内部,特别是高校学报界的自省,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编辑也包括主编的素质和知识结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更新速度缓慢,创新观念不强,主要根源在于我国不少学术期刊编辑的实践智慧发挥得不够,没有主动探寻前沿科研成果与文化内容的观念。因此,编辑应最大程度地将实践智慧运用于期刊的编辑中,以提高期刊的知名度,这也是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第一,要自觉提高主观能动性。每一个期刊编辑在实际工作中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的对稿件进行考量、评估的质量标准[1]。不同类型的文章在结构框架、理论观点、论述层次上存在不同的方法,同一类型的文章,出自不同类型作者之手,也是形态各异。通常作者在写作时因为投入太深,对自己文章之外的不少理论或观点可能会忽略,也就是说不能客观地站在局外看待问题。这就要求编辑能够通过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灵活对待稿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每篇稿件,能够结合学术背景、作者层次、论述风格做细致的分析和评判,做到“看得透、抓得稳、提得肯”,有见地的提出修改意见,进而帮助作者提升文章的质量。

第二,要建立优秀的作者群,加强同作者、读者的交流。编辑要想把握好稿件取舍的标准单靠扎实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不行,学术水平同样重要。对编辑来说,要想具有发现高水平稿件的潜力,首先是要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也就是说,自己要先进入到圈里,这里的圈里指的是学术圈,成为圈里的人,有自己对某一学术领域的独到见解,这样才能广泛建立与各学术家的联系,从而拥有自己良好的作者群。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忽视读者的作用,应保持跟读者的交流,认真听取他们的批评建议。很多读者不但是某个学术圈里的热心关注者,一段时间之后,很可能便会成为学术问题的参与者和优秀文章的执笔人。可以说,这部分读者其实就是优秀作者群的外延力量。而高校在这方面是有很大优势的,因为这里集中了大量的学术团队和科研机构,为作者群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让编辑们足不出户便可笼络到各方人才。

现在我国有不少高校开设了编辑出版专业或设置了相关的课程,很多新编辑、年轻编辑都是科班出身,专业理论扎实,但是实际工作能力可能有待考证。因为编辑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决定了编辑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实践经历和实战经验,即前述的实践智慧。大规模的文稿接触、各类复杂问题的解决、多维视角的审视、深度层次的论证等经验的积累构成了现实工作的理论辅助和实际依托。因此,只有经历了时间的磨砺和实际工作的锻炼才能丰富编辑的实践智慧,提高他们办刊的实践性和实战能力,让他们真正地学有所用。

虽然说有什么样的编辑就会有什么样的期刊,但是期刊和编辑也是相互作用的,从编辑的角度分析,期刊的质量和水平会反作用到编辑身上,限制和影响着编辑的眼界和能力。具体到实践智慧方面就是要注意低质量期刊对编辑的局限性作用,低质量的期刊不仅妨碍了编辑在工作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期刊的发展举步维艰、停滞不前,甚至还可能在无形中抹杀了编辑探究学术发展的眼光,使编辑的工作能力降低或倒退。而全面科学的办刊实践不但能提升编辑的思想高度,还能培养和造就编辑的实践智慧,使编辑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将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充分结合,达到提升思想、发展能力的目的。

3 创造性智慧

对于编辑来说,表面上看他们是不能创造实物性的经济价值的,但其在科研成果和文化内容的记录、传播、推介及交流中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编辑的参与、协调和沟通,编辑其实创造了无形的价值,这些都是创造性智慧的显现。创造性智慧是在长期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工作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指编辑在有效发挥自身研究特长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工作过程中的多方交流、沟通以及各种组织和学习等方式创作出新的价值。

当前国内学术界趋向年轻化的发展方向,大量年轻的优秀学术人才活跃在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特别是在许多高校中,他们头脑灵活,反应迅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撰写出不少有新意的学术论文,但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学术界这种生机勃勃的现象在期刊界遭遇了尴尬,这也是当下业界在稿件接受中出现的“怪圈”现象,它是指部分期刊在接受稿件时过于看重作者的职称、学历以及基金项目等内容,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文章的内容质量,而职称、学历以及在申请项目等方面的缺位也正是阻碍不少高校青年人才发展的弊端。基于这种恶性循环,不少杰出青年学者的学术成果被拒之门外而得不到认可,这也严重阻碍了青年人才的成长。另一方面,各类青年人才由于进入高校时间不长,科研经验不足或对某些系统性问题考虑不周,容易产生目光短浅的倾向,在学术研究中浅尝辄止,不善于探究深层次的内容,对于已经形成的学术论文急于发表或缺少进行深层次研究的眼光。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但影响了青年人才进步的速度,还阻隔了他们成才的道路。

面对学术界的种种复杂现象,期刊编辑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创造性智慧。首先,应解放头脑,打破传统观念中对论文作者职称、学历、基金项目等的硬性门槛化要求,将内容质量放在首位,积极发掘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为科研新动态的开发和青年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其次,编辑工作者还要放下身价,肯于和愿意为青年人才提意见,用自己的专业眼光为他们指引方向,以促进人才成长,从而创造出新的、更丰富的价值。这种创造性智慧的产生不仅要求编辑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更加强调编辑的综合驾驭能力。这里的综合驾驭能力指的是编辑在学术范围内能敏锐地发现问题,明确地指出问题,有效地沟通问题,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最终获得大于作者原创价值的新价值。再次,学者型编辑还应该创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编辑对栏目策划和专业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相较于基础的编辑性工作来说,这种新价值是有形的,也符合当前社会对编辑学者化要求的行业发展方向。最后,编辑还应该注意期刊自身特色的开发,从积极利用地缘优势和高校学科资源的角度出发,创办特色性栏目以吸引优秀稿件。这种类型栏目的创设不仅给期刊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新学科的开发、青年人才的成长以及学术领域的开发提供了平台,是创造性智慧充分发挥的有效体现。

事实上,编辑创造性智慧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既需要长期的实践工作的积累,也需要有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从内因上看,强化编辑的基本功是重中之重,因为作为期刊编辑首先应把握好文章的语言关,准确、生动、流畅的文字才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接受率,从而加强相关科研成果和文化内容的传播度,以实现编辑创造无形价值的目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忽视编辑基本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在数字信息飞速发展的当下,更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掌握数字化的文字、语言的驾驭能力,以提高传播的信度和效度。从外因上看,要打造编研结合、编研相长的复合型编辑人才[2]。这就要鼓励编辑大胆走出去,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这样不仅能扩展编辑的学术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编研水平,还使其在与作者的交流中吸取学术精华,并以之助长作者的学术研究和提升自己的学者化程度。同时,在这种编辑与学者、作者的互动中也提升了期刊自身的质量和认可度。

在科技成果与学术创新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作为学术期刊界的一个独立体系,不少高校学报陷入了“同质化”、“千刊一面”的尴尬境地。如何解决这些是高校学报、期刊编辑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大量的时间和丰富的实践都充分地证明了只有走精品化的期刊发展之路才能有效地解决这种困境,因此,积极确立精品化的办刊思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每个编辑必须明确的发展方向,而在精品化期刊的开创过程中,需要期刊编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智慧,即思想智慧、实践智慧和创造性智慧,以提高办刊水平和学术质量。落实到具体的编辑工作中,就是要求每一个期刊人能把自己的身和心完全融入到办刊工作中来,敏锐洞察社会现象、细心探究热点问题,敢于开拓创新、勇于付诸实践,善于团结协作、共同致力学术发展以推动社会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报人在编辑之路上唯有甘于奉献、大胆尝试才能不断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

[1]金得存. 略谈编辑工作中的几种偏向[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4(6)∶ 195-196.

[2]努尔波力·哈那平, 沙彦奋. 学术功底与文字能力,择其一还是双管齐下——论高校学报编辑的能力要求[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4(1)∶ 109-112.

On Three Wisdom in Edi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 Journals

QU Xiao-hong
(School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245041, China)

Editors of university journal take different academic paper. And they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searching goo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ultural achievements and to the public. Three wisdom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ditors. Editors contribute to the discovering of good ideology and the positive social image which not only help writers to improve their grace but als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authors and help solve various problems make contributions to forming a stable and orderly academic environment. To use the wisdom in practice,editors should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editing, they should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ies and follow the times while possessing the sense and the insight of the times to set up a good platform for academic communication.

editor; wisdom of thought; wisdom of practice; creative wisdom

G232

A

1008-2395(2015)06-0100-04

2015-08-21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七届编辑学研究基金资助课题(2013ZC13);2014年度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4jyxm343)。

曲晓红(1979-),女,讲师,研究方向:编辑学与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学报稿件学术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致敬学报40年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