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蹄疫区域化管理国际规则

2015-03-23范钦磊刘俊辉张衍海蒋正军郑增忍

动物医学进展 2015年11期
关键词:隔离区区域化疫区

范钦磊,刘俊辉,张衍海,王 栋,刘 飞,刘 静,蒋正军,郑增忍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266032)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手段,是实现控制和消灭优先防治动物疫病的有效抓手,也是促进动物、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国际通行做法[1]。口蹄疫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进行区域化管理研究并应用于国际动物和动物产品贸易最早、最成熟的动物疫病之一,《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以下简称《法典》)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口蹄疫无疫标准和官方认可标准,并有80多个OIE 成员和区域通过了口蹄疫无疫状况认可[2]。

1 口蹄疫区域化管理模式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和保持某种动物疫病的无疫状态应该是所有OIE 成员的最终目标,由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并保持某种动物疫病的无疫状态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口蹄疫的流行病学特点复杂,病毒以气溶胶形式通过空气传播的速度快、距离长,很难控制其通过国家边境或区域边界传入,所以,选择恰当的动物卫生措施来控制和消灭口蹄疫是极其重要的[3-4]。OIE《法典》提出,口蹄疫防控主要是采取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模式,区域化管理模式可分为区域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

1.1 区域区划

实施区域区划模式防控口蹄疫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5]:①将口蹄疫纳入国家法定通报疫病。②清楚了解本国或本区域口蹄疫的发病历史、首次发现日期、感染来源、根除日期以及口蹄疫传染源、易感动物和传播途径等。③国家要有有效的兽医组织和管理机构。兽医机构的能力和资源在区域区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兽医机构是区域区划有效实施的保障。同时,兽医机构还要同畜禽养殖和生产加工行业,包括执业兽医建立良好和紧密的合作和联系,有效实施动物标识和追溯系、动物疫病报告和监测以及动物卫生出证等。④要有必要的法律支持。兽医当局应能够表明其在一定法规的支持下能够对所有动物卫生的问题进行控制,包括口蹄疫的强制性通报、检疫、溯源系统进行的控制、设备登记、疫点/疫区隔离、实验室检测、感染动物或被污染材料的销毁等。⑤具有科学、合理、有效的地理界限。区域范围和地理界限应由兽医机构根据自然、人工和/或法律边界划定,并通过官方渠道公布。⑥具有有效的口蹄疫监测体系和疫情报告制度。国家、地方层面均需具有完善的早期检测系统、监测体系和疫情报告体系,这对于证明和维持区域无疫状况极为重要,有效的监测数据、及时的疫情报告制度是开展区域化管理的关键。

1.2 生物安全隔离区划

实施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模式防控口蹄疫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5]:①适用于由相关生物安全管理和养殖措施确定的动物亚群。②界定生物安全隔离区的因素应由兽医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标准确定,如生物安全相关的管理标准和养殖规范,并通过官方渠道公布。③生物安全隔离区内的动物亚群,需要从流行病学角度与其他有疫病风险的动物或事物隔离、区分开来。④对于生物安全隔离区而言,生物安全计划应该规定相关行业和兽医主管部门间的伙伴关系及其各自责任,也应规定其日常运作程序,提供证据证明所实施的监测、活动物标识与追溯系统、管理规范等能够满足生物安全隔离区的相关要求。除动物流动监控信息外,计划还应该包括畜群生产记录、饲料来源、监测结果、出生死亡记录、外来人员参观日志、发病率与死亡率记录、用药、免疫接种、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及其他评估风险降低需要的标准。

2 口蹄疫区域化管理类型

《法典》中规定主要的区域化管理类型为无疫区(免疫无疫区和非免疫无疫区)和感染区,而保护区、控制区等区域类型是为实现区域无疫服务的[6]。

2.1 无疫区

口蹄疫无疫区是指在某一确定区域,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过口蹄疫疫病或感染,且在该区域及其边界和外围一定范围内,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流通实施官方有效控制并经无疫评估合格的区域。根据是否采取免疫措施,无疫区分为免疫无疫区和非免疫无疫区。无疫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①合理的区划。依据口蹄疫的流行病学特点、行政或自然区域特点等建立无疫区,要求区域规模适当,有利于口蹄疫的防控和管理。②科学的区域化管理措施。包括采取科学适当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一方面是要消灭内源风险,采取包括免疫、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易感动物和相关风险物质的流通控制;野生动物和虫媒控制,消毒、生物安全措施,动物亚群的识别等;另一方面是防堵外源风险,如建设保护区、屏障体系,实施指定通道和边界控制措施等。

2.2 保护区

保护区的建立是为了保护某无疫国或无疫区内的动物健康状态,免受不同动物健康状态的国家或区域影响而划定的区域;通过采取以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为基础的措施,防止致病的病原体蔓延至无疫国或无疫区。保护区内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为确保保护区内动物与其他种群的清晰区分而进行的动物标识和追溯;所有易感动物的免疫接种;转运动物的检测和/或免疫;样品处理、运输和检测的特别程序;加强包括清洁消毒在内的生物安全措施,尤其是对运输物及规定运输路线的消毒;易感野生动物及虫媒的特异性监测;对公众或者特定人群(饲养者、贸易相关人员、猎人和兽医工作人员等)进行知情教育。

2.3 控制区

在无疫区(包括保护区)内暴发局限性口蹄疫疫情时,应在发生口蹄疫疫情的区域建立感染控制区,该区域应包含所有的口蹄疫病例。①确定疫情是局限性的。一旦发现有疑似口蹄疫疫情,立即做出快速反应并向兽医主管部门通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和溯源)证实口蹄疫疫情是局限在该区域内,并已确定了最先发生地,完成了可能传染源的调查、确认了所有病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②明确界定控制区内的易感动物群,禁止动物移动,有效控制有关动物产品的流通。③实施了扑杀政策,控制区内最后一个病例扑杀后,在2个潜伏期内没有口蹄疫新发病例。④通过实施有效的动物卫生措施,建立物理屏障或借助地理屏障,有效防止口蹄疫扩散到控制区以外的其他区域。⑤在控制区内开展持续监测,并强化控制区以外区域的被动和目标监测,监测没有发现任何感染证据。⑥在建立控制区之前,控制区外的无疫状况暂时停止。一旦控制区清楚地建立,控制区外的无疫状况随即恢复。

3 口蹄疫区域化管理的动物卫生标准

3.1 非免疫无口蹄疫区

通过实施考虑物理或地理屏障的动物卫生措施,有效防止非免疫无口蹄疫区的易感动物免受具有不同动物卫生状况的国家其他区域或毗邻国家的病毒入侵的威胁。这些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取得非免疫无口蹄疫区的资格,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定期和及时的动物疫病报告记录。②向OIE 递交报告,阐明在拟申请的非免疫无口蹄疫区内,具备以下条件:在过去的12月内没有暴发过口蹄疫;在过去的12月内没有发现口蹄疫病毒感染的证据;在过去的12月内没有进行过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种;该地区在停止免疫后,没有引进过免疫接种动物。③提供文件证明:对口蹄疫和口蹄疫病毒感染实施了监测;实施了针对口蹄疫病毒早期诊断、预防和控制的常规措施。④详细描述并提供文件证明在无疫区实施了以下正确的监控措施:拟申请的非免疫无口蹄疫区的边界设置;保护区的边界设置和措施;防治口蹄疫病毒入侵拟申请无疫区的系统(包括易感动物的移动控制)。

3.2 免疫无口蹄疫区

通过实施考虑物理或地理屏障的动物卫生措施,有效防止免疫无口蹄疫区的易感动物免受具有不同动物卫生状况的国家其他区域或毗邻国家的病毒入侵的威胁。这些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取得免疫无口蹄疫区的资格,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定期和及时的动物疫病报告记录。②向OIE 递交报告,阐明在拟申请的免疫无口蹄疫区内,具备以下条件,在过去的2年内没有暴发过口蹄疫;在过去的12月内没有发现口蹄疫病毒循环的证据;在过去的12月内没有进行过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种。③提供文件证明:对口蹄疫和口蹄疫病毒感染实施了监测;实施了针对口蹄疫病毒早期诊断、预防和控制的常规措施;开展了以预防为目的的常规免疫接种,使用的疫苗符合《法典》规定的标准。④详细描述并提供文件证明在无疫区实施了以下正确的监控措施:拟申请的免疫无口蹄疫区的边界设置;保护区的边界设置和措施;防治口蹄疫病毒入侵拟申请无疫区的系统(包括易感动物的移动控制)。

3.3 无口蹄疫生物安全隔离区

通过实施有效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将无口蹄疫生物安全隔离区内的易感动物与区域外的其他易感动物隔离[7]。建立无口蹄疫生物安全隔离区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具有定期和及时的动物疫情报告记录,具有口蹄疫官方防控方案和监测体系,以准确的监测一个国家和区域内口蹄疫的流行情况。②在无口蹄疫生物安全隔离区内:在过去12月内没有暴发过口蹄疫;在过去12月内没有发现口蹄疫病毒感染的证据;禁止进行口蹄疫疫苗接种;进入生物安全隔离区内的动物、精液和胚胎必须符合《法典》对引入的有关规定;提供文件证明按规定对生物安全隔离区的口蹄疫和口蹄疫病毒感染情况实施了监测;建立了合适的动物标识和可追溯系统。③详细描述生物安全隔离区内的动物亚群及控制口蹄疫和口蹄疫病毒感染的生物安全计划。④生物安全隔离区应当由兽医主管部门批准设立,首次批准时要求生物安全隔离区所在区域过去3个月内没有发生口蹄疫。

4 思考与建议

4.1 提高认识

实施区域化管理应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从促进畜牧业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推进农业增效、农村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高度,来设置区域化管理目标。设置区域化管理目标时,既要遵循OIE有关实施区域化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又要结合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还要考虑到地方兽医工作能力和财政保障能力[8]。

4.2 健全机制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动物卫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全国范围内消灭动物疫病的难度很大。因此,分区域逐步控制和净化重大动物疫病,将成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策略。在《动物防疫法》、《农业法》等国家层面立法已明确实施区域化管理的情况下,地方立法应进一步明确实施区域化管理的地位,建立健全实施区域化管理的机制,真正发挥区域化管理在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作用[9]。

4.3 因地制宜

实施区域化管理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畜牧业特点和动物疫病状况等,选择相应的区域化管理模式,确定区域范围、区域类型。在自然屏障条件优势的区域,可以优先考虑实施区域区划,建设无疫区;在有大型畜牧业龙头企业的区域,可以实施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建设无疫生物安全隔离区[10]。

4.4 逐步推进

在实施区域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先易后难、由小到大”的做法。在设定区域类型时,先从免疫无疫区开始,逐步过渡到非免疫无疫区。在确定区域范围时,应率先从具备无疫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条件的区域或企业入手,先在部分区域或部分企业建立无疫区或生物安全隔离区,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条件许可时,逐步将无疫区范围扩大,或将更多企业纳入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范围。

[1] 李金祥,郑增忍.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实践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5(1):7-14.

[2] OIE.List of FMD free member countries[EB/OL].(2013-12-19)[2015-02-02].http://www.oie.int/animal-health-in-theworld/official-disease-status/fmd/list-of-fmd-free-members.

[3] 王中力,张衍海,宋晓晖.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起源和发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21):70-71.

[4] OIE.Questionnaire for FMD official control programme[EB/OL].(2012-5-6)[2015-03-01].http://www.oie.int/animalhealth-in-the-world/official-disease-status/fmd.

[5] 王中力.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4.

[6] OIE.Withdrawal of the endorsement of FMD official control programme[EB/OL].(2013-07-19)[2015-03-25].http://www.oie.int/en/animal-health-in-the-world/official-diseasestatus/fmd/withdrawal-of-the-endorsement-of-oie-official-control-programme-for-fmd/

[7] 刘俊辉,张衍海,郑增忍,等.我国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调查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13,30(08):14-18.

[8] 刘 芳.我国动物疫病净化长效机制的研究[D].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9] 翁崇鹏,范运峰,李卫华.刍议我国兽医法律体系框架的构建[J].动物医学进展,2014,35(11):101-105.

[10] 刘 倩,郑增忍,单 虎.动物卫生风险分析的要素[J].动物医学进展,2014,35(10):111-115.

猜你喜欢

隔离区区域化疫区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强化区域化管理 聚焦信息化建设
城燃企业区域化管理模式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
阿尔金山西部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中国英雄
动物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类型化与规则设计
福建省建成国内首批肉鸡无禽流感隔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