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沙稻(滇屯502)原种繁殖技术研究

2015-03-22黎少清吴丽君杨坤强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贡米罗沙保持系

李 波,黎少清,吴丽君,杨坤强

(四川省泸州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四川 泸州 646300)

罗沙稻(滇屯502)原种繁殖技术研究

李 波,黎少清,吴丽君,杨坤强

(四川省泸州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四川 泸州 646300)

滇屯502是生产“罗沙贡米”的主要原料,其品种纯度直接影响到加工品质的优劣。比较了滇屯502与三系保持系及恢复系的自然异交率差异,分析了几种繁殖方式对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滇屯502自然异交率为0.53%,介于三系保持系与恢复系之间。穗系混合种的田间纯度达到99.95%。在泸州生态条件下,3月15~20日播种,密度1.0万/667m2及1.2万/667m2窝,充分运用成熟的再生稻技术,两季繁殖产量可达500kg/667m2以上。

优质稻;原种;繁殖技术

“罗沙贡米”是泸州的稻米精品,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罗沙贡米”曾荣获“’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是当年四川省唯一的稻米金牌产品。上世纪90年代,泸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罗沙稻,开发罗沙米作为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大项目来抓,使罗沙稻的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67hm2迅速扩大到2002年的5333hm2以上。与此同时,我市几家民营大米加工企业将罗沙谷加工开发成“汉宫贡米”、“泸州贡米”等高档品牌大米,很快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在泸州市场销量迅速扩大,已成为粮食加工企业的利润增长点。“罗沙贡米”在泸州已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泸州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发展罗沙稻的市场前景广阔。

“罗沙贡米”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常规优质品种滇屯502,由于没有专门的原种繁殖生产基地,农户用当地生产的种子自留、自种,造成滇屯502种子混杂及品种种性严重退化,加上种植分散、技术保障措施不力,使滇屯502产量下降,大米加工品质下降,农户和加工企业效益不高,影响了农户种植滇屯502的积极性,造成滇屯502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从2002年的5333hm2以上,逐渐下降到现在的不足670hm2,使“汉宫贡米”、“泸州贡米”等高档品牌大米的生产面临原料无法保证的被动局面。因此,加强滇屯502种的选育和原种基地建设,以及研制一套在我市生态条件下保持滇屯502品种种性及加工品质的原原种生产技术,是恢复、发展罗沙稻的核心和关键,势在必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滇屯502种子,由泸州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滇屯502自然异交率调查

将显性紫色稻黑优占与罗沙稻、Ⅱ-32B及蜀恢527相间种植,各2行,花期调节一致,重复3次。收获罗沙稻种子第二年种植,单本植,各种植1000株群体,调查紫色株(变异株)出现比例。以Ⅱ-32B、蜀恢527为对照。

1.3 不同繁殖方式种子纯度调查

1.3.1 穗系混合种 经典型特征鉴定并隔离繁殖的穗系混合种。

1.3.2 株系混合种 经鉴定的不同株系混合种。

1.3.3 穗选混合种 未经鉴定的单穗混合种。

1.3.4 对照种 经一般田间去杂的单株繁殖种。

上述4种处理随机排列,每处理种植2000株,行窝距20cm×33cm,单本栽植。肥水管理一致,防治病虫害措施相同。齐穗后调查不同处理杂株(变异株)率%。

1.4 分期播种试验

供试种子为穗系混繁种。分3/10、3/15、3/20、3/25、3/30 5期播种。各期均5叶期移栽,行窝距20cm×33cm,单本植,每期5行区。重复3次。肥水管理按一般水平,防治病虫害。田间记载始穗期,成熟时分小区计产,每区取5窝考察主要农艺性状。

1.5 密度试验

供试种子为穗系混繁种。分A:7500窝/667m2(行窝距27cm×33cm)、B:10000窝/667m2(20cm×33cm)、C:12000窝/亩(17cm×33cm)、D:15000窝/667m2(517cm×27cm) 4个处理。小区面积13.3m2,单本植,重复3次。播种期3/15。肥水管理按中等水平,防治病虫害。成熟时分小区计产,每区取5窝考察主要农艺性状。头季收获前7d按10kg/667m2用量施尿素,留桩高度35cm,考察再生稻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滇屯502自然异交率观察

自然异交率是决定品种遗传变异的重要指标之一。以黑优占的显性紫色为指示性状,一旦紫色稻与绿色品种发生自然异交,其后代将分离出紫色变异株,据此可推断被测试品种的自然异交率。表1结果显示,三系保持系Ⅱ-32B的自然异交率最高,为0.97%,罗沙稻次之,为0.53%,三系恢复系蜀恢527最低,为0.03%。罗沙稻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三系保持系及恢复系之间。

表1 罗沙稻自然异交率调查表

2.2 不同繁殖方式对滇屯502纯度的影响

从表2明显看出,滇屯502的纯度因繁殖方式不同而有差异,杂株率排序为:对照种>株系混合种>穗选混合种>穗系混合种,穗系混合种的纯度达到99.95%。变异株类型以芒变异居多,其次是粒形变异。穗系混合种最大限度减小了群体内的遗传异质性,其繁殖纯度最好。其它提纯方式不能有效排除滇屯502群体内的遗传异质性,因此对滇屯502的提纯效果不佳。

表2 滇屯502不同繁殖方式杂株率比较

2.3 分期播种试验结果

对滇屯502的开花习性观察已知,滇屯502开花易受天气状况影响,特别是阴雨天造成开花分散。泸州6月中、下旬多阴雨,7月中下旬温度较高,均不利于滇屯502开花结实。分期试验结果表明(表3),3/15~3/20是较为适宜的播种期,单产在380kg/667m2以上,比早播(3/10)增产18.04%~19.1%,比迟播(3/25)增产28.6%~29.7%。

表3 滇屯502分期播种试验结果

2.4 密度试验结果

种植密度是决定滇屯502原种繁殖产量及原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之一,但同时种植密度大小还影响植株的长势长相及田间去杂操作,原种生产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兼顾产量,同时要保证品种的株叶形态不因栽培措施而改变。

表4结果显示,栽1.5万窝/667m2两季产量542.5kg/667m2,居首位;栽0.75万窝/667m2两季产量419.1kg/667m2,居末位;栽1.0万及1.2万窝/667m2两季产量分别为502.3kg/667m2及528.0kg/667m2。在本试验中,虽然栽1.5万窝/667m2产量最高,但纹枯病发病较重,田间去杂作业也不方便;稀植,靠增加施肥量来提高产量,在原种生产中不宜采用,因为施肥过多,极易造成株叶形态发生改变和倒伏,不利于田间去杂。栽1.5万窝/667m2头季稻产量与栽1.2万窝/667m2差异不显著,其再生稻产量与栽1.0万窝/667m2差异不显著,因此,滇屯502原种生产以栽1.0万及1.2万窝/667m2为宜。

表4 滇屯502密度试验试验产量结果

注:字母不同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滇屯502自然异交结实率为0.53%,介于三系保持系与恢复系之间,因此其群体混杂主要由生物学混杂引起。不同繁殖方式对滇屯502原种纯度影响很大,采用经田间形态及DNA鉴定筛选的穗系混合种,最大限度减小了群体内的遗传异质性,种子纯度能达国家一级种标准。原种生产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兼顾质量与产量,滇屯502在泸州生态条件下,3月15~20日播种,栽1.0万及1.2万窝/667m2,中等肥水管理,充分运用成熟的再生稻技术,两季单产可达500kg/667m2以上。

猜你喜欢

贡米罗沙保持系
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性的研究进展Δ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萌宠小熊猫做体检
高粱制种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蔚州贡米
酉阳县“花田贡米”有机生产技术
万年贡米田里的“稻”书记
大豆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生殖生长期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芭芭拉和她的魔法游乐园
杂交稻三系配套的原理及功能研究
甘蓝雄性不育系PM·QM及其保持系的开花结实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