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运河沧州市区段综合治理景观构想
2015-03-22高巍
高 巍
南运河沧州市主城区段现状河道没有滩地,两岸临河建筑地势较低,由于引黄济津期间持续高水位运行,致使部分堤外低洼处居民区域受渍害、淹浸现象严重。主城区段河道窄而深、蓄水位偏低,堤顶高于蓄水位4m,梯形断面河道坡面硬防护暴露面积大,使得水景观效果及亲水性较差。通过运河综合改造,以“保护、利用、开发、提升”为宗旨,建设集人文、娱乐、生态功能为一体的水岸线,营造具有运河内涵的水景观,达到改善沧州市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品位的目的。
1. 河道整治现状
南运河沧州市主城区段南起捷地枢纽,北至党校,河道全长21.97km,纵坡约为 1/20000。现状河槽上口 40~50m,河道最深达7m,河道沿线穿越7座桥梁,市区段蓄水河段长11.68km,蓄水水深3m左右,由海河路南侧100m处王希鲁橡胶坝及北陈屯节制闸控制。
主城区段河道断面为单式断面没有滩地,堤顶已作为城市交通道路,部分城市建筑占压河道堤坡。近年来,由于引黄济津期间持续高水位运行,致使南运河部分堤外低洼居民区域受渍害、淹浸现象严重。根据景观要求南运河城区段要提高河道蓄水水位,因此渍害问题有可能进一步加重。河道现状拦蓄建筑物蓄水位低,不满足规划水景观蓄水要求。雨季城区未经处理的涝水排放入河,水质污染时有发生。主城区上、下游段河道淤积以及滨河通行能力差。河道整体上水景观、水文化、公共空间、滨水休闲娱乐设施缺乏,难以满足城市建设发展需求。
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1 满足南运河综合功能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相关规划的出台,南运河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保留防洪功能,保证输水功能,恢复运河航道功能,创建滨水休闲空间。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提高城市品位。
2.2 满足“引黄济津”输水工程的需要
为解决天津市严重缺水状况,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多次实施 “引黄济津”输水工程。根据2000年以来先后5次引黄济津输水情况,采取大流量、高水位运行造成了沿途河道堤防以及输水配套工程不同程度的渗水和毁坏,为确保引黄济津的正常有序运行,保障南运河沧州段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考虑进行堤防除险加固工程和南运河清淤工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3 城市发展的需要
南运河自南向北贯穿沧州市区,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和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引黄济津潘庄引黄工程的实施,尽快整治南运河,做足 “水文章”,充分发挥南运河对城市功能的提升和重构作用,提到了市政府的首要日程,这也是建设繁荣、宜居沧州的必然需求。
3. 河道治理及景观设计
为了改善沧州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发挥南运河的综合功能,结合引黄济津潘庄线路应急输水工程,对南运河捷地到党校21.97km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满足南运河输水、行洪、景观水系及滨水景观带的功能要求。
3.1 河道防渗衬砌及两岸暗管排水防渍害工程
实施21.8km河道主槽清淤疏浚,主城区段4.3km墙式护岸防渗衬砌工程。在两堤外埋设排水暗管,控制近堤地下水位,满足输水、蓄水期防渍害要求。
3.2 新建3座橡胶坝、加固北陈屯枢纽工程
结合南运河蓄水景观方案,利用引黄济津工程新建的王希鲁节制闸、加固现状北陈屯枢纽,新修建捷地、小圈、党校橡胶坝蓄水构筑物,创建南运河人工蓄水水面,改善城市水环境景观,近期达到游船分区通航要求。
3.3 间断设置滨水设施
结合主城区(中段)岸坡改造,修建滨水平台、滨河道路(堤顶路)、布置亲水平台、台阶,码头,安设防护栏杆,营造一个亲水的城市水生态环境,适于居民休闲。在主城区上下游(南、北段),间断点缀滨水设施,满足人们假日休闲、旅游、娱乐需求。
4. 结语
纵观古今中外,水与城市的命运兴衰息息相关。一条河的改变,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临河带土地利用价值、提高城市品位,构建和谐社会、加速城市建设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沧州市市政府高度重视南运河的改造,提出了将南运河建设成为沧州市的生态中心轴的思路。作为沧州市的母亲河,南运河将承担更多社会与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