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出土阿嵯耶观音像研究

2015-03-22田怀清

大理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妙音南诏观音

田怀清

(大理州博物馆,云南大理 671000)

大理崇圣寺三塔建造历史悠久。据王崧本《南诏野史》记载:“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嵯巅建大理崇圣寺,基方七里。圣僧李贤者定立三塔,高三十丈,佛一万一千四百,屋八百九十,铜四万五百五十斤。自保和十年(公元833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40年)功始完。匠人恭韬、徽(义)、徐立。”释圆鼎《滇释记》也说:“圣僧李成眉贤者,长庆间(公元821年至824年)游化至大理时,南诏昭成王礼为师,乃建崇圣寺,基方一里,塔高三百尺。”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始建于(唐)南诏,宋、元、明、清历代均有维修。1978年至1981年中国文物研究所、云南省博物馆及大理州、市文物部门对大理崇圣寺三塔进行维修,在千寻塔(大塔)的塔顶和塔基内发现了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珍贵文物680余件。有佛教造像153尊,其中佛64尊,菩萨76尊,护法天神与其他造像13尊。从质地分,佛类有金像5尊,银像10尊,鎏金铜像19尊,铜像13尊,水晶像2尊,泥像12尊,石像与木雕像各1尊;菩萨类有金像2尊,银像5尊,鎏金铜像22尊,铜像32尊,瓷像3尊,玉石像1尊,木雕像1尊,泥像3尊〔1-3〕(以下所引千寻塔出土文物资料,不再一一注明出处)。这批佛教造像对研究南诏、大理国佛教史、艺术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重点是根据千寻塔出土的几尊阿嵯耶观音像的特点,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进一步阐述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与东南亚、南亚的密切联系。

一、大理千寻塔出土的阿嵯耶观音像

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共出土阿嵯耶观音像5尊,其中金质的2尊,鎏金铜质1尊,银质1尊,木质1尊。

标本TD下:18,金质,通高28厘米,重1 115克。背有镂空雕花银质火焰形背光,高发髻,头戴化佛冠,髻上绕有丝束,分多股下垂,袒上身,项饰璎珞,戴三角形臂钏,右手腕戴联珠式手镯,两耳戴耳坠,细腰直立,下着大裙,裙上饰褶子,腰带饰花形扣结,飘带系于两腰下垂于地,手结妙音天印,赤足,足下有二榫。

标本TD中:57,为漆龛,内藏金质阿嵯耶观音像,通高8.5厘米。造型与TD下:18相同,唯足下为束腰莲花座,背光亦为金质,外作火焰纹,内饰镂空忍冬花纹。漆龛通高10.8厘米、底长5.3厘米、宽2.7厘米,紫红色,质轻,龛顶饰莲花宝珠,龛门作尖拱形,边饰联珠纹,底作须弥座式。

标本TD中:29,鎏金铜质,通高14.5厘米。头戴化佛冠,有项饰,袒上身,臂戴钏,下着贴身长裙,腰带亦作花扣,手结妙音天印。背有镂空形背光,边饰联珠及火焰纹,立束腰莲台。

标本TD中:70,银质,通高5.5厘米,重55克。高发髻,戴化佛冠,面带微笑,眉间有白毫,两耳戴大耳坠,宽肩细腰,上身袒露,项饰璎珞,左右两臂戴臂钏,右手腕戴联珠式手镯,下身着薄裙,裙上饰U字形褶子,露足,盘足而坐,手结妙音天印。

标本TD中:72,为木雕像,通高8厘米。造型与上述四像相同,雕刻极为精致,唯双手残缺。像身正面书写朱字“易长真身”,背书“菩萨弟子杨圣香”字样。像身上题写的“易长真身”,就是大理国《张胜温画卷》第99幅画面上题写的“真身观世音菩萨”像的形象,即阿嵯耶观音像。

上述5尊阿嵯耶观音像都有这样一些共同的艺术特征,宽肩细腰,身着印度菩萨式衣服的男性。他上身全是裸露的,胸部有突起的二圆点以示乳头。发髻做得高高隆起,将发高盘于头顶,像一个王冠,而且用一个珠玉的带子将头发束住,另一些头发则曲卷下垂,披在肩上。一条装饰华丽的带子环绕于额头,在这条带子的中央突起三角形花纹的装饰。在他的头饰上方,坐着一尊阿弥陀佛。两耳垂戴有耳坠子,脖子上戴着一个精心制作的珠宝项圈,上饰云莲纹,二臂戴三角形花纹的臂钏,一个手镯很合适地戴在右手上。右手举至胸侧,覆掌,食指、大拇指相捻,余三指散申,左手仰掌,手心微微向上,结妙音天印。他穿着一条薄裙,裙上有褶子,裙下端呈鱼尾形。一块围巾环着他的腰肢,在前面打了一个装饰花结;另一块围巾则披在前面,环两侧股打结。腰部系有一条宝莲花纹饰金腰带。阿嵯耶观音面相和善,略带笑容,鼻子扁塌,嘴形宽阔,嘴唇丰厚,上身袒露,下着贴身薄裙,赤足,手结妙音天印等特征。阿嵯耶观音像的这些特征与我国内地唐、宋时期信仰的杨柳观音、持莲观音等三十三体观音像差别太大,说明阿嵯耶观音像不是从中原内地传入的,当另有传入的渠道,容留待后面讨论。

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出土的5尊观音像的时代为大理国。崇圣寺千寻塔出土刻文铜片2件,刻文铁片1件。铜片中有1件刻有“明治四年庚子岁六月十三日”的纪年。“明治”是大理国国王段素英年号,明治四年为公元1000年。第二片铜片刻有“时辛酉岁平国公……”,按干支推算,此一刻文铜片所记辛酉年为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即公元1141年。另一刻文铁片刻有“一大宝六年□□□□高量成……”,“大宝”是大理国国王段政兴年号,大宝六年,即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另外,千寻塔上原来还供奉有一尊大理国皇帝段正兴出钱为太子段易长生、段易长兴等铸造的阿嵯耶观音像,解放前被盗,现藏美国圣地亚哥艺术馆。像的背面铸有铭文:“皇帝骠信段政兴,资为太子段易长生、段易长兴等造记,愿禄算尘沙为喻,保庆千春孙嗣,天地标机,相丞万世”〔4〕,说明大理国时期曾有多尊阿嵯耶观音像供养在千寻塔上。

二、阿嵯耶观音像传入大理地区之探讨

阿嵯耶观音像的图像和文字资料,最早见于《南诏图传》及《南诏图传·文字卷》。《南诏图传》第6段,画的中心绘一梵僧立像,梵僧之顶上又幻现一尊阿嵯耶观音像,像的背光有火焰纹。梵僧之右有一人,拱手膜拜,旁有题字:“忙道大首(领)李忙灵。”梵僧左侧有一老人拄杖,举右手作交谈状,左外侧有一人坐地敲打铜鼓,旁有题记:“于打金鼓化现一老人称云解铸圣像。”梵僧像右外侧有一老人在铸造、加工阿嵯耶观音像,前置火盆、锤、皮风箱等工具,旁有题记:“老人铸圣像时。”铸像老人之上有一山,山上立有一尊阿嵯耶观音像,旁置一面铜鼓,旁有题记:“圣像置于山上焉。”画卷的第8段主要以阿嵯耶观音像为中心,像立于莲花座上,像的顶上有祥云,莲座下侧置一铜鼓。左侧有二人合掌礼佛,前者顶上题有“慈双字李行”,后者顶侧题有“石门邑主罗和李忙求”。像右有六人,均作礼佛状。最前者上身袒露,赤足,穿短裤,下有题字“骠信蒙隆昊”,头上侧题记一行“摩诃罗嵯土轮王担畀谦贱四方请为一家”。后有二女像,手持拂尘礼佛。再后面有一人,头戴南诏王冠,双手合十礼佛,顶上题字:“中兴皇帝”。其后又有二人,前者题字:“巍山主掌内书金券赞卫理昌忍爽王奉宗”,后者题字为:“信博士内掌侍酋望忍爽臣张顺”。最后题记为:“巍山主掌内书金券赞卫理昌忍爽臣王奉宗等申谨按巍山起因铁柱西洱河等记并国史上所载图书圣教初入邦国之原谨画图样并载所闻具列如左臣奉宗等谨奏。中兴二年三月十四日信博士内常士酋望忍爽臣张顺巍山主掌内书金券赞卫理昌忍爽臣王奉宗等谨。”“中兴”是南诏王舜化贞的年号,中兴二年即公元898年,说明阿嵯耶观音像的图像,在南诏后期已广为流传,故南诏王隆舜“乃以兼金铸阿嵯耶观音,……用金铸观音一百八像,散诸里巷,俾各敬之”〔5〕。

阿嵯耶观音像最早传入大理地区的时间是南诏劝丰祐保和年间。据《南诏图传·文字卷》记载:“保和二年乙巳岁,有西域和尚菩立陁诃来至我京都云:‘吾西域莲花部尊阿嵯耶观音从蕃国中行化至汝大封民国,如今何在?’语讫,经于七日,终于上元莲宇。我大封民始知阿嵯耶观音来至此也。”“保和”是南诏王劝丰祐的年号,保和二年,即公元825年。来大理地区传播佛教的有“西域和尚菩立陁诃”,说明菩立陁诃是从印度来传教。“西域”总指支那以西之诸国,别指印度。《新唐书·西域传》云:“天竺国汉身毒国也,或曰摩伽陀,曰婆罗门。”又同书《南蛮传》:“南诏……东南属交趾,西摩伽陀。”印度梵僧菩立陁诃是由印度,经过吐蕃来到大理地区传教的。“莲花部”,密教胎藏界三部(佛部、莲花部、金刚部)之一;又金刚界五部(佛部、莲花部、金刚部、宝部、羯磨部)之一,为观音、虚空藏等诸菩萨,司佛大悲三昧之诸尊也。胎藏界曼荼罗十三大院中右方之观音院,地藏院诸尊是也。《大日经疏》五曰:“右方是如来大悲三昧,能滋养万善,故名莲花部。”《苏悉地经》一曰:“诸佛形象即是佛部,诸菩萨形即莲花部,诸世天像为金刚部。”阿嵯耶观音像属密教莲花部造像,故称为“莲花部阿嵯耶观音”。“嵯耶”,据云南民族大学的汪宁生教授研究,“嵯耶”梵语意为“观音”〔6〕。国立新加坡大学古正美教授也认为,南诏王隆舜从政建元纪年“嵯耶”年号就是“观音年号”,“嵯耶”实际就是“观音”〔7〕。

关于阿嵯耶观音像的造像风格和渊源,目前已引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关注和讨论。美国海伦·B·查平著《云南的观音像》中说到,萨尔摩尼博士撰写的《观音的风格式样》一文,认为观音像是西藏型的;哈马达教授认为:“它的面貌并不像通常的中国佛像,它的嘴巴大,嘴皮厚,看来更像上印度地区的神像。其体态高而苗条,腹部下收,腰肢纤细。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不可能认作是中国制作的。但是,从其风格和类型看,其年代可能是唐代的,其地点则是中国南方。”查平博士在文章的结论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所有观音像,追根溯源,可能最终都来自孟加拉的帕拉帝国(公元8~11世纪)所制造的雕像,通过尼泊尔或室利佛逝在10世纪左右,成为观音像的较早的类型和格式,也是早期印度和唐代中国的观音像模式的基础。……在12世纪把观音像作为朝廷的守护神来信奉膜拜是活跃而昌盛的。……他们在思想意识和艺术风格两方面,将亚洲各个地区联结起来,并使我们领悟到,云南是最为有趣的熔炉之一,印度、西藏、尼泊尔、缅甸、中国和印度支那的各种特质都在这一炉中熔化混合。……关于称为‘云南福星’观音像的时间(7世纪),它类似于我们后期图卷所描绘的观音像,这些像接近12世纪的标本。在蒙氏统治的那些日子之前,帕拉或室利佛逝的观音像模式可能为云南的雕塑家们利用。这些观音像是仿库普达(Gupta)时代的印度原型呢?还是仿照唐代中国的雕像?或一种兼有中国——印度特点的综合类型?”〔8〕查平博士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快引起学术界的争鸣和讨论。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李玉珉教授在《张胜温“梵像卷”之观音研究》一文中说:“细审云南的观音(指阿嵯耶观音)造像,其风格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印度的帕拉和巴拉伐雕刻,可是直接影响真身观音造型的应是中南半岛的佛教艺术。例如真身观音的鼻塌嘴宽,颧骨较高,上半身平扁,下体窄瘦,姿势僵直等都与8世纪的暹罗(今泰国)和吉蔑(今柬埔寨)的菩萨像相似,而高耸的发髻,重重的发辫、耳珰、冠饰和璎珞的样式、腹前系有短巾,以及下裙在腰下两侧束起的方式,也与7~8世纪的占婆(今越南中部)菩萨像相仿。因此笔者以为,云南真身观音像应是在7~8世纪中南半岛的佛教造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占婆的色彩虽然显著,可是吉蔑和暹罗的影响也不容忽视”〔9〕。

美国学者A.F.Howard著,秋石译《南诏国的鎏金铜观音》一文中引用《蛮书》中对南诏王所戴王冠的记载和对阿嵯耶观音像的面部观察,认为“观音的帽子或许是前面提及的头罩(指剑川石钟山石窟南诏大理国国王所戴王冠),或许就是这种头袋。……其面部表情似乎是当地民族形象的翻版,而那不寻常的头饰则是对某部落首领的模仿。……总之,南诏吸取了各国文化的优点,丰富了自己的文化遗产,所有这些文化的混合使云南佛教艺术成为一种混血艺术,华尔德观音(指阿嵯耶观音)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10〕。

云南大学李昆声教授在《云南艺术史》一书中认为,阿嵯耶观音像的脸型与现代白族人相似,反映了造像的地方民族特色,也可能此类造像出自古代白族匠师之手〔11〕。

我国著名的佛像研究专家金申先生在《佛像品鉴与收藏》一书中说:“大理时代(937年至1253年)的佛像一般躯体丰满匀称,佛的发型、肉髻和螺发之间界线并不分明,髻珠明显的加以表现。大理佛像与北方佛像较明显的区别是衣着,汉民族喜欢表现衣褶的起伏转折,质感厚重而写实。大理佛像多见袒右肩式,衣纹极流畅,纹线细密如丝,质感轻薄如纱。由于受到云南西部藏传佛教造像以及东南亚造像的影响,佛陀也戴上了项饰和臂钏,这是北方佛像盛唐时带有密教色彩的饰物。菩萨的特点较为突出,造像更偏清瘦,站立的阿嵯耶观音像全身板直,双腿并拢,下着裙上多阴刻双U形线,秀美纤长,高耸的束发,尖瘦的脸型,细蜂腰和纤细的手臂,具有浓厚的大理国佛像特色,接近邻国泰国、柬埔寨等国所谓印度支那半岛地区的造像风格〔12〕。

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文物鉴定专家张永康先生对大理佛教造像研究造诣很高,他在《大理佛》一书中说:“(阿嵯耶)观音像高耸的束发,尖瘦的脸形和细蜂腰,又具有东南亚南传佛教的风格”〔13〕。

阿嵯耶观音像上身袒露,下着薄裙,突出了热带印度的特点。阿嵯耶观音像的造像风格,正如上述佛学研究专家研究分析的那样,深受东南亚、南亚一些邻近国家的影响,现从已发现的文物资料中再作一些补充说明。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陈列着一尊观音菩萨立像,时代为公元5世纪,石质,像高133.5厘米,萨尔纳特出土。雕像精美,高发髻,髻正中饰化佛,束发带上有联珠纹,上身裸体,戴项圈,下身着贴衣薄裙,男相,赤足站于莲花座上;博物馆内陈列的另一尊石雕毗湿奴像,像高99.5厘米,时代为公元9世纪。该像发髻高耸,束发带子于两侧打结,发辫多股垂于两肩,戴耳环、项圈,两臂戴三角形花纹臂钏,上身裸体,宽肩细腰,腰系宝莲花纹纹饰腰带,下身着薄裤,赤足站于莲台;博物馆内还陈列着一尊暗铜毗湿奴像,高64.7厘米,来源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时代为公元11世纪。该像为四臂像,高发髻,两耳戴大耳坠,脖颈饰项圈,手戴镯,两臂戴臂钏,上身袒露,腰系腰带,下身穿薄裙,裙上有U字形褶子,裙下端呈鱼尾状,赤足站于莲花座上,除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陈列的雕像外,泰国、柬埔寨、中爪哇等国的造像均对大理的阿嵯耶观音像有较大的影响,因篇幅有限,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请参看《世界雕塑全集》〔14〕一书。

关于阿嵯耶观音像的手印问题。从发表的资料来看,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阿嵯耶观音像手印为“安慰取印(或安慰摄取印)”。查平博士在《云南的观音像》一文中说:“观音像以印度古典舞蹈中用手表示微妙情感的姿态,中文称之为‘安慰取印’。……我们从‘安慰取印’微妙的手势中领悟到自由的境界。我们推测,假如这些观音像追溯到室利佛逝的模式,那么其原型当是左手持一荷莲。这一特点很可能在传播过程中失去,制造观音像的云南工匠对表现安慰的微妙姿态是颇能理解的,使之恰似我们贵族老爷的同情与怜悯”。另一种意见认为阿嵯耶观音像手结妙音天印。最早是哈马达教授提出来的,他在《苏密达玛目录》中称观音像左手的姿态为“妙音天印”〔15〕。笔者赞同哈马达教授的看法,但需要对这一观点加以补充说明。阿嵯耶观音像手结妙音天印,追溯其渊源应与佛教护法神妙音天有关。妙音天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之文艺女神,主智慧福德的天神,聪明而有辩才,故又称辩才天。因能发美音而歌咏,故又称美音天,《大日经义释》:“美音天,是诸天中歌咏美妙者。”原本为印度人所信仰的河神,在《梨俱吠陀》中,彼为一河及河川之名字,其尊形身呈白肉色,左手持琵琶,右手弹之,能除人之秽,予人财富、子孙、勇敢。在《梵书》与《摩诃婆罗多》中,为语言、知识女神,据传说梵语及天成体字母之创造者,并掌管诗歌、音乐,为艺术和科学保护者,最后成为智慧与雄辩之女神。此神被佛教引用之后,守护受持《金光明经》者。《大日经》说他是男性;《最胜王经》《不空羂索经》和《大随求经》说她是女性,是阎王爷的大姐,常穿一身青色丝衣。《最胜王经·大辩才天女品》宣传,谁要是崇信大辩才天女,“若求财者得多财,求名称者得名称,求出离者得解脱,必定成就,无生疑。”其造像有二种,一种是八臂像,八手分别持弓、箭、刀、矟、斧、杵、铁轮并羂索。另一种为二臂像,在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有妙音天两手抱琵琶作弹奏状,琵琶即为妙音天的象征。《大日经疏》卷十四曰:“先仰左手当脐,如承把琵琶状,右手风空捻余散申之,向身运动,如弹弦之状,是妙音天印也。”《密藏记》卷下也说:“辩才天,白肉色,弹琵琶。”《大日经疏》卷十五曰:“妙音是天名也,《金光明》云大辩才天女,大辩谓后也,我出声胜百千梵声,故得名也。”在《白宝口抄·咒贼经法》中说:“琵琶者,悦可众心之义也。”因手印是佛菩萨诸尊法德标帜,完全有必要弄清阿嵯耶观音手结妙音天印的来龙去脉,从上述所引资料来看,阿嵯耶观音像结妙音天印是受妙音天的影响,或直接从护法神妙音天所结的妙音天印的移植嫁接。同时还说明阿嵯耶观音像原型并不是手持莲荷或柳枝。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阿嵯耶观音像上看,无论是画像,还是铸像,全部都是手结妙音天印。他的特征汇聚了印度、泰国、缅甸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佛教造像的特点,形成了一尊最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阿嵯耶观音像。

综上所述,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出土的阿嵯耶观音像,是大理国珍贵的艺术品,同时也是大理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铸造观音像的粉本,最早是由印度僧人菩立陁诃于南诏保和二年(825年)从印度传入的。在铸造阿嵯耶观音像的过程中,大理地区的工匠既参照了印度僧人菩立陁诃带来的观音像及其他造像的粉本,又结合南诏、大理国国王所戴的王冠、白族人的脸型,铸造出一种兼有大理与印度等国风格的综合型观音像。从阿嵯耶观音造像上可以看出,南诏、大理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兼收并蓄,不仅大量吸收中原内地的先进汉文化,而且还吸收和发展了外国的优秀文化,创造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这是文化开放的结果。正如闻一多先生说的:“本土形式的花开到极盛,必归于衰谢,那是一切生命的规律,而两种文化波轮由扩大而接触而交织,以致新的异国形式必然要闯进来,……新的种子从外而来到,给你一个再生的机会,那是你的福分,你有勇气接受它,是你的聪明,肯细心培植它,是你有出息,结果居然开出很不寒伧的花朵来,更足以使你自豪”〔16〕。阿嵯耶观音像是南诏、大理国的艺术瑰宝,南诏、大理国国王,乃至一般的平民都把阿嵯耶观音像作为“云南福星”供奉和朝拜。阿嵯耶观音像象征着大理古代人民与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艺术的交流。

〔1〕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的实测和清理〔J〕.考古学报,1981(2):245-267.

〔2〕邱宣充.大理三塔佛教造像调查〔M〕//云南省编辑组.云南民族民俗和宗教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

〔3〕姜怀英,邱宣充.大理崇圣寺三塔〔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4〕李霖灿.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M〕.台北:台湾故宫博物院,1982.

〔5〕尤中.僰古通纪浅述校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6〕汪宁生.《南诏图传》考释〔M〕//云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南诏大理文物.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

〔7〕古正美.南诏、大理的佛教建国信仰〔M〕//“剑川石钟山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剑川,2001.

〔8〕查尔斯·巴克斯.南诏国与唐代的西南边疆〔M〕.林超民,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9〕李玉珉.张胜温“梵像卷”之观音研究〔M〕//刘崇鈜,石璋如.东吴大学中国艺术史集刊:第十五卷.台北:东吴大学,1987.

〔10〕Angela Falco Howard.南诏国的鎏金铜观音:西南边疆的混血艺术〔J〕.秋石,译.云南文物,1991(29):132-135.

〔11〕李昆声.云南艺术史〔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

〔12〕金申.佛像品鉴与收藏〔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8.

〔13〕张永康.大理佛〔M〕.台北: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4.

〔14〕潘绍棠.世界雕塑全集〔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88.

〔15〕海伦·B·查平.云南的观音像〔J〕.哈佛亚洲研究季刊,第八卷二号,1944.

〔16〕闻一多.神话与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204.

猜你喜欢

妙音南诏观音
唐英恭制甜白釉观音坐像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南诏大理佛精品》插图
姜永满
天鹅湖
年营收4970万元,妙音动漫拟在创业板上市
藏传佛教艺术中的十一面观音研究——兼论千手千眼观音
妙音轻舞自翩跹——谈舞蹈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自在观音
山,南诏国的“龙舆”山
《南诏德化碑》史料价值散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