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人文体育精神促进体育强国战略的建设

2015-03-22杨振宇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体育精神强国

杨振宇

(大连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建设成为体育强国是一个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发展目标。随着新时期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一方面,人们的体育认识观产生了很大变化,另一方面,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在面临着外部环境和内部体系发生冲突时,需要发挥完善改造作用、加强以人为本的人文体育精神的整体深度认知。新时期的人文体育精神,标示着人类对自身健康的强烈需求,更标示着这种需求在品质与内涵上的不断跃升之势,力求从体力上、心理上和道德上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让人感到生活的健康、幸福、美好,发挥构建和谐社会的深远意义。

一、人文体育精神的时代内涵

(一)以人为本、体现自我价值的社会意义

人文精神是指以人类的自我关怀为主,更多地强调精神层面,其核心主要以揭示人的生存价值,注重人的尊严价值,重视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它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其思想指引下的外部表现的有机结合。体育是一种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活动现象,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现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体育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人们自我肯定和自我表现的重要途径,是人们实现自我认识与自我超越的主要形式,人文体育不是单纯的强调体育锻炼,而是更加充分地体现人的价值,在于人们内在心智的发展及其自由、自主的创造精神与能力的养成,强调对人们个性的陶冶和体育精神的培养。

2008年奥运会就是以人文奥运作为申办奥运的基本理念,展现体育运动自身所具备的娱乐性和表演性,体现广泛度与积极参与度,使体育不仅仅是侧重运动教育本身,而成为一种关注度极高的全民参与的社会文化现象,成为文化的承载体。现代体育运动中出现了多种仪式、庆典,更增添了体育运动的人文色彩。发展到现阶段,现代体育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因此,把揭示和阐述体育的人文内涵作为新时代命题,有助于全面认识人类体育活动,更有助于加大群众对体育事业的理解和热爱,达到全民体育的效果。

(二)完善自我意志、彰显公平竞争的人文体育精神所具有的时代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进步,体育运动的内涵已不再是传统简单的生物学意义,而成为一种传播文化的方式并影响着整个体育强国战略,为此,它呈现出了与时俱进的精神特点。

首先,“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的个体人格是人文体育要求塑造的本质。回首历史,环境的改善、饮食质量的提升使人的身体素质相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很多人的情绪层方面却出现了很多消极的变化,例如对“人生目标”比较迷茫,缺少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的信心与耐心,面临失败和挫折不能以一颗平和的心看待等。这类意志力差、缺少目标和信念的人,易受环境因素的干扰,不仅容易一事无成,更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人文体育对拼搏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格的弘扬,将极大程度上促进个体人格的升华与完善。

其次,展现“公平竞争”的参与意识是人文体育要求形成的又一要点。体育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在于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尤其在当前信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更被注重。“公平竞争精神”主要指不畏强者、勇于竞争、善于竞争,敢于胜利的优秀品格[1];是在积极倡导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培养出的优秀品格。严格的理性精神自始至终贯穿了现代体育比赛,虽然出现过“黑哨”、服用兴奋剂、暗箱操作等问题,但就实现“讲诚信、讲平等”的人类基本理想而言,现代体育比赛是在目前各领域中最能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一项人类事务。

二、人文体育精神对于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影响

(一)从体育强国的角度看我国体育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群众体育领域,社会中大多数的人关注、热爱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相关产业领域,全面打造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中国特色的体育服务行业;在体育文化领域,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中华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体育领域,国际竞争力和体育领域总体水平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形成了与国际合作接轨的中国特色职业体育发展模式并充分体现在体育科技、体育教育和体育法制等领域,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日渐完善。

就国家整体体育水平而言,我们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体育管理体制上还不够发达和全面,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市场体系不够健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没有强有力的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其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体育经营人才缺乏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全民性的运动与健身体育活动的普及与标准还有较大距离。所以从整体上讲,虽然我国在一些重大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只能说明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还不是一个体育强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这条漫长而艰苦的道路还等着我们去探索。

(二)人文体育精神直接作用于建设体育强国的意义

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事业,人文体育强化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是事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能有效指导体育科学理论健康发展,具有优化发展结构的功能。这就要求在推进体育强国的进程中真正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着眼于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夯实体育群众参与的基础。

弘扬人文体育精神是阻止体育异化的必要手段。在现阶段,体育事业出现的异化现象主要体现为:首先,体育与人的主体关系不平衡,表现在参与者失去自主性或违背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在非合理性利益驱使下,不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采用非理性、非科学、非人性甚至是非法手段使一些体育过程变质;再次,体育的主体——人的关心和塑造被忽视,由于商业垄断,体育丢失了文化本质,成为政治和商业载体。所以,很容易得出异化现象是由于对“物”的过度重视对“人”的过度忽视而产生的。因此,必须对参与体育运动的主体“人”加以人文关怀。

人文体育精神是体育融入社会的最佳契合点。从根本上说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主要是寻求体育与自身、与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人处于三者关关系的主体地位是体育世界的引领者。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把人的关系和人的空间还给自身,才能实现体育与自身之间、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才会突显人文价值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

三、弘扬人文体育精神,促进体育强国建设

(一)从思想指导方向上,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坚持继承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实现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

首先,继承就是把我们在建设体育事业进程中获得的成功经验保持并发扬光大。继承的成功经验包括: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体育事业的政府职能,严格履行政府在建设体育事业中的基本义务,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政策规划。以人为本是发展体育事业的核心理念。要坚持体育工作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体育发展和谐同步。要坚持依法治体,科教强体,人才兴体。凝聚体育资源、大众意志、社会需求和国家目标于一体,通过体育事业不断地发展带动民族复兴。

其次,改革创新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改革创新就是要明确体育发展条件和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要努力实现教育科技、理论、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创新,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发展质量,创新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体育发展的集约型转变,改变体育管理经验型的模式,提倡科学型管理,加快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步伐。

与此同时,必须正确看待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辩证关系。人文与科学是共生的,相互渗透、相互区别、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人文文化是以人为中心,强调非理性,重视人的价值,意在升华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的完整人格和道德情操;科学文化则是强调理性的培养和训练人的智力等理性因素,意在提高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仅仅重视体育科学理性的提升而不注重人文精神的建设,自然会带来体育事业的危机,导致目的理性和错误价值观。反之,只提升人文精神而不注重体育科学精神的发展也会使体育失迷在信仰主义和神秘主义之中,成为泡沫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种创新性、探索性很强的精神活动,理性和逻辑思维方法只是科学认识与发展的方法之一,作为科学创新的重要源泉的人文精神中的非理性因素同样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人文精神也是竞技体育的灵魂之一,只有人文中的感性与科学中的理性相融合,才能相辅相成保证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体育隐患也是存在的。而多种原因中,首要是体育人才科学素质较低、人文精神较弱。竞技体育的盲目性与运动员合理转型导致了部门人运动生涯短、身体负担大,体育热情降低,缺少拼搏激情。为此,只有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双赢,才能实现中国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二)营造良好体育环境,保障体育良性发展

从塑造良好体育环境角度,必须培育体育生态环境,优化体育社会环境,强化体育教育环境。培育体育生态环境要弘扬包括健康、尊严、公正、竞争等精神价值,服务于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体育和人的可持续、和谐发展。优化体育社会环境主要是硬环境和软环境的改善。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基础设施建设之上加强和完善体育配套服务功能;要充分认识到文化、法律、秩序、制度的重要性,倡导公平竞赛、赛出风格、赛出水平的竞赛原则,达到提升社会信用的目的。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要积极培育市场竞技文化,重视发展人文经济观念及专项市场经济的平等观念,实现体育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

(三)强化人文精神的法律保障,形成稳固性与连续性的优势

1995年,新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这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逐步走上依法治理的轨道的里程碑[2]。然而,在当今体育事业迅速发展和体育改革不断深入的社会形势下,面对体育领域新出现的问题、现象及错综复杂的矛盾,体育法制建设已明显处于落后趋势。因此,加强体育立法、提供法律保障以实现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有法可依”必须严格遵循我国社会主义立法原则,实事求是,将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重视法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体育改革与立法相结合起来,坚持以立法促进体育改革,在改革发展中完善法律制度,做到体育可持续发展;落实体育管理,完善法制化、科学化进程,有效提高体育工作的效率,是落实体育人文关怀的根本。

综上所述,进入新时期以来,我们国家将体育事业的建设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弘扬人文体育精神,是把我国建设成体育强国的必经之途。在此,我们所要致力于营造人文体育精神,就是以精神性和现实性为依据,以提升现阶段体育水平为目标的理论体系,力求让我国的体育事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实现健康稳定生长,达到全民参与,真正实现“体育强国”的理想。

[1] 郑锋,刘明亮, 于健.人文体育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6),76-78.

[2] 陈炜.竞技体育呼唤人文关怀[J].新西部,2007(14),214.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体育精神强国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真正的体育精神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强国有我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秦晋争霸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