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研究新论—《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研究》有感

2015-03-22邢德武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美术学遗产东北

邢德武

(大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辽宁 大连 116011)

大连大学东北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研究院张景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最终研究成果《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研究》,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已经完成,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8万字,200余幅彩色图片。在项目研究的成果中,作者对该书的总结中写到:“本书以以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站在美术学、艺术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角度,在构建民间美术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新对民间美术的主要形式进行分类研究,进而探讨其传承、流变与发展脉络,挖掘隐藏在美术表象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如社会文化功能、文化象征表意等,并根据现有的分布和保存状况提出遗产保护的对策,在可行性的基础上予以开发与利用,来促进保护和抢救工作,特别要注重“活态”的保护。同时,在民族教育中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提升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为繁荣东北地区文化艺术和经济发展而服务。”[1]笔者非常赞同这种说法,直接了当地对东北民间美术进行学术和内涵的界定。

在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上,作者认为民间美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当前我国正在加大力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目前,由文化部牵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民间文化工程国家中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组织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已正式启动,这是首次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国家级的抢救、普查和整理工作,将对整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有深刻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2]我国当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政策和行动,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很多问题和滞后现象。许多民族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态,如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和手工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针对这些紧迫的问题和现象,本著作的出版可以说是民间美术遗产方面的一个重要成果,有助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程的启动和实施。

在研究内容上,本著作以东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点,论述了民间美术表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其内容分为16个部分。(1)绪论。首先对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界定,然后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厘清各级政府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美术类”与“民间美术”学科的区别,提出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2)民间美术学的学科构建。在研究方法和理论指导上是以美术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还运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方法和资料,从而建立一套民间美术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3)东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状况。从保存状况看,虽然已经颁布了各级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但很多的遗产已经消失或处于濒危状态,急需调查、记录和保护。(4)东北民间美术的分类与文化特征。从艺术形式进行分类,分为民间绘画、剪纸、雕塑、皮影、刺绣、服饰、陶瓷、木作、玩具、编结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中的美术道具。从纵横时空去考察,东北民间美术具有实用美观性、原生本真性、历史传承性、区域结构性、民族民间性、传播交流性等文化特征。(5)东北地区的民间绘画。包括桦树皮画、布贴画、葫芦画、硬笔画、根须画、缝绣画、指画、版画等,都围绕民间生活和文化传统进行创作,借以表达和寄托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驱灾避难、迎祥纳福的愿望和期盼。(6)东北地区的民间剪纸。民间剪纸产生在农区、牧区、林区的广大劳动者之中,劳动者的审美情趣又直接受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7)东北地区的民间雕塑。从质材上讲包括纸扎、核桃雕、角雕、冰雕、面塑、木雕、泥塑、石雕、根雕、蛋雕、玉雕等,其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方面的题材,用于民间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和民族饰品等。(8)东北地区的民间皮影。属于北派影戏,多来自于山东、河北并与当地艺术融合而形成,经过历史的演变与发展一直延续到现在,蕴含着一定的思想观念,折射出民间淳朴的文化价值(9)东北地区的民间刺绣与服饰。刺绣表现的题材有动物、人物、花鸟、草虫、瓜果、戏剧、神话故事等,加之众多民族服饰的外在形式、艺术风格以及蕴含的内在精神和社会行为,均体现了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内涵。(10)东北地区的民间陶瓷与木作。民间陶瓷经历了渊源和发展,以至在现代的民间仍然留下了珍贵的制陶烧瓷遗产。木作为东北地区主要工艺之一,其中桦树皮制作技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11)东北地区的民间编结与玩具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美术道具。从编结原料上看,分为柳编、草编、麻编三类,用以制作实用品和观赏品;民间玩具遗产较少,仅有风筝、纸偶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美术道具主要指与音乐、舞蹈、戏剧等相关的乐器、舞蹈用具、戏剧道具的制作技艺,通过物质载体表现出具有造型艺术功能的器具,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民间美术的文化特征。(12)东北民间美术的文化生态观。民间美术除了自身所体现出的多样性以外,还由于外来文化艺术成分的滋养所致,同时受到多种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文化生态观。(13)东北民间美术的传承、流变和发展。民间美术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发展渊源和传承方式,并与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存在着交流状况。(14)东北民间美术的文化象征与社会文化功能。民间美术的吉祥造型,包括外形、图案、工艺等都承载着某种文化信息,具有文化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人们对审美艺术的追求和内心愿望,并在人生礼俗、岁时节庆、人际交往、生产劳动、宗教信仰等社会文化功能方面都有具体的表现。(15)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的保护对策与利用。针对遗产的保护现状,提出保护的对策,并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予以产业化。(16)东北民间美术在民族教育中的作用。在中小学教育中广泛推广民间美术,甚至在高等院校中开设传习馆,真正做到将民间美术遗产的传承与现代民族教育相结合,借以提高民众对文化自觉的认识。

在以上的主要研究内容中,作者详细地梳理了前人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学进行了学术界定,全面论述了东北民间美术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理论与方法、分类研究、文化生态观、文化象征、传承交流、社会文化功能、民族教育等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上看,作者并没有刻意地去单纯研究民间美术的表象,而是通过这种美术形式去挖掘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并对文化进行深入地分析。所以说,这部著作是目前学术界关于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力著。

在著作中作者提出一些新的学术观点。(1)论证民间美术的概念、研究对象、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在学科构建上确定民间美术学的地位;(2)从社会历史背景探讨了东北美术文化遗产的渊源和发展过程,从而引出民间美术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对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立和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3)在分类研究上,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重新对民间美术进行分类,并就每一类予以详细的论述,研究其造型艺术、文化内涵等内容;(4)通过民间美术形式,反映诸民族民间美术的生态文化观、传承流变、文化象征、社会文化功能;(5)提出保护民间美术遗产保护的对策,并在合利用的基础上加以产业化开发;(6)关注民间美术在民族教育中的作用,建议在中小学、大学中设置民间美术课程、设置传习馆,真正将民间美术与大众民族教育结合起来,普及传统文化,提高对民族文化自觉的认识。

本成果涉及到美术学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在命题方面,还是研究方法、研究理论、成果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创新。首先,对东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尚属首次,所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许多方面前人未曾涉足。其次,打破学科界限,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这也是前人所未涉及的。运用美术学的观点,综合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进行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以充实中国美术学本土化的理论与方法。此外,在最终研究成果中,配备大量的图版,图文并茂,不但对美术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的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可在广大的普通读者中普及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树立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更好地为现代民族教育服务。

[1] 张景明.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美术学遗产东北
湖州师范学院美术学学科简介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学科简介
遗产怎么分
作品赏析
浅谈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大东北的春节
千万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