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滇中名士赵士麟诗歌鉴赏
2015-03-22朱红华
朱红华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
赵士麟(1629-1699),字麟伯,号玉峰,河阳(今玉溪澄江县)人。赵士麟是清代云南考中进士的第一人,名震滇内外。其作品《读书堂集》(刘树堂本)共46卷,其中卷二十二至卷四十二共收录赵士麟诗歌1588首。“其先居金陵,明永乐初,有为澂江府教授者,始以其族来迁。士麟奇慧,读书目五行俱下,发藏书千卷,朝夕读,经史明习”〔1〕276。赵士麟不仅家学深厚,而且天资聪颖,勤于笔耕,“政暇,常手一编,至老不倦,随性即书,翰墨诗文,酬应无虚日,立就数千言”〔2〕154。家学浸染,勤学慧敏,经史研习,善察体悟,终成46卷诗文,《读书堂集》千余首诗歌及诗序,内容上可以概括为言志咏史、政务入诗、忠孝人伦三个方面。
一、言志咏史——情寓名士
(一)年少慕名,言志自励
赵士麟出生于滇池东南五十里外的澂江府,时澂江府辖河阳、江川、新兴、阳宗、路南等州县,是仅次于昆明的滇文化中心之一,赵士麟少年即有诗名。《读书堂集》卷二十二共收诗歌57首,乃赵士麟15至20岁前后诗作,体裁有古风和近体,内容以言志自励和状物抒情为主。此卷中的《此日不再得和杨龟山诗》写于15岁,“君子贵端本,庶不负穹苍……富贵不苛求,贫困亦其常。百年终有尽,道德永不忘……”赵士麟年少慕名,以立德自励。赵士麟有8首《励志诗》写于18岁,其中写到“立言与立德,两者恒相需……朗朗如日月,浩浩若江湖。理足气自生,波澜互萦纡。后世本不立,文质交相瘉。瑶花与琪草,曾何异朽株。大文故弥樸,宇宙赖匡扶。”18岁的赵士麟希冀立德立言,养浩然正气,立伟岸人格,立意高远,意境雄阔。
赵士麟的言志诗,常把个人志向与家国民生紧密相连。他在摹写流寇乱滇的组诗中,真切地抒发了渴望施展才华,报效滇地苍生的急切心情。《沙彝乱》《流寇入滇》《蚁聚吟》《习骑射》等诗歌皆是描写公元1647年前后土司沙定洲乱滇的惨状。《流寇入滇》中写到,“丁亥夏六月,流寇犯我疆。兵戈起仓卒,官吏接踵降……醉后劓刵人,血肉见我裳。有时刳孕妇,男女贯旗枪……”滇土司沙定洲被赵士麟称为流寇,沙定洲从滇南阿迷州(今开远)强攻昆明,时镇守昆明的沐天波毫不抵抗,弃昆向西躲逃,逃到楚雄、永昌、大理,沙定洲直追沐天波,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此诗以死里逃生的老兵视角,再现沙定洲叛乱的乱象,滇民侥幸逃脱,亲人见面,却不敢相信仍苟活世间。诗歌既有史实的细致描绘,又有强烈的个人情感。面对滇地山高箐深,官吏暴戾,土司暴乱,满目苍夷的现实,青年赵士麟渴望能驰骋战场,保滇利民。
(二)咏史好名,名士为镜
赵士麟熟读研习历史,通晓历代名士的丰功伟绩,在咏史述怀诗中,专门探寻史上风采卓杰的名人足迹,以名士名品鞭策自我,以奸佞劣迹警诫自我,情寓名士,以史自镜。
《读书堂集》卷二十三至卷二十六共4卷,收咏史诗302首,所咏历史名士自秦末兴汉功臣萧何始,至明末殉节尚书范景文结束,共咏叹名士400余人。按被咏名士所处朝代来统计,西汉32首,东汉46首,三国28首,两晋61首,唐43首,宋37首,元15首,明40首。在这些咏史诗中,赵士麟在名士事迹、典故中寄寓了个人深情,300余首咏史诗,可分三类。
1.贤相勇士,慕名崇义
赵士麟既仰慕名垂青史的贤相功臣,更倾羡义勇冠绝的忠贞武将,咏史诗是他的内心显现,诗中常把铺陈史实与感叹现实杂糅,纵横古今,抒发情志。咏史诗中盛赞如诸葛亮、房玄龄、吕蒙正、王安石、文彦博等贤良名相。在《房玄龄》中称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忠君谋策,辅佐李世民成就帝业,共筑贞观之治;在《姚崇》《宋璟》中歌颂二人辅帝共建开元盛世。这些贤相的功勋,令赵士麟仰慕之情溢于诗句。
赵士麟欣赏勇猛果敢的武士樊哙,“高帝寝禁中,群臣诏弗如。排闥赖舞阴,言词甚切直。有此一节奇,寄托不负国。平生战功多,鸿门资厥力。微哙诮让之,沛公无生色。”诗中颂扬鸿门宴樊哙勇猛闯帐,行动粗中有细,言语讥诮爽辣,这是雄壮的义举,赵士麟也善骑射,更敬慕樊哙的果敢。褒扬武将壮举的诗歌还有《卫青》《苏武》《曹操》《羊祜》《杨继盛》等数十首,表现了赵士麟尚武慕义的精神。在《关羽》和《赵云》中歌颂了赵云威武,关张忠贞的情怀,武将义薄云天,忠贞垂范后世,令人敬仰。即使是那些名气稍逊的能臣武将,如郭嘉、荀攸、华歆、杨绾、陆贽、阳城、韩滉、杨一清等,赵士麟均熟悉他们的事迹,对他们褒贬分明,评论公允。杨一清是滇中名士,自谓生于滇南,长于湖南,老于江南,赵士麟在诗中颂扬了杨一清的才气。赵士麟的咏史既有前贤高古,也有如杨一清这样的滇中名士。历史已远,想当年,风沙雨雪怎样抚摸英雄的面庞,屈辱泪水怎样淹没忠臣的灵魂,指责谩骂怎样固封后人的脚步,名相武将,其风韵,其气概,辉耀千古!赵士麟怀想先人,慕武尚义,咏史言志,以史自镜。
2.诗人墨客,尚才崇德
历代因政而诗或因诗从政的诗人,在赵士麟咏史诗中用情最深,赵士麟推崇德艺双馨的诗人,不仅倾慕名人雅士的才艺,更愿效仿名士高尚的德行。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赵士麟多次写到陶渊明,赵士麟比陶渊明幸运,生逢康熙盛世又官运亨通,但内心对陶渊明极其敬慕,“夙读桃源记,因慕桃源景……我欲起渊明,同泛桃花艇”,赵士麟也梦想怡情雅兴,悠游山水,诗留笔尖,名垂后世。清初出仕,很易被明末遗老唾弃,赵士麟取舍自有分寸,在抒写陶渊明的一组诗歌中表现自我虽出仕,但保有一介文人的清雅风韵,不趋炎附势,也不随波逐流。
在诗人的德行与才气中,赵士麟更推崇德行的魅力,他在咏史诗《白居易》中写到,“乐天居禁中,赋诗以为谏。及其廷争时,引义犹不倦。请止师道钱,力却裴均献……馀风被西湖,何尝谢游宴。晚年归东都,昆弟相友善。”苏轼、白居易、赵士麟都曾在杭州做官,都在西湖修坝筑堤,苏、白早已名垂青史,赵士麟在苏、白的基础上疏浚淤塞,固堤导流,造福杭城,不求名利。赵士麟欣赏白居易早年以诗歌谏诤拒媚斥馋的风骨,排斥白居易晚年狎妓寻欢、狂浪不节的行径,赵士麟品咏名士,自此可见其辨析品鉴功力远超一般之人。
赵士麟最鄙视的,是石崇潘岳一类的骚客。“崇岳皆贾黨,望尘拜广城。奴辈利我有,崇死犹可矜。岳既负母训,乾没焉避刑。况为太子草,神人恨不平。珠僇要自取,特假孙秀行。惜哉江海才,巢覆卵亦倾。”潘岳和石崇内有江海之才,外有翩翩风采,但有才无德,为蝇头小利,望尘而拜权臣贾谧外祖母,七尺男儿甘愿卑躬屈膝,狐媚为伥,落得英年被诛,有才无德的诗人,令人叹惋。
3.仰观能臣,俯斥奸佞
正邪之争一直是中国宫廷的历史记忆,历代贤相奸佞同在一片蓝天下,能臣忠肝义胆,奸佞祸国殃民,赵士麟欣赏那些力挽狂澜的能臣,鞭笞作恶多端的奸佞,同情含冤枉死的冤魂,始终以国家栋梁的眼光来品评过往人物。
贤相名臣是赵士麟心仪的文武标杆,唐代郭子仪以平定安史之乱而威震朝野,“尚父再造唐,旋转在其首。回纥尽受盟,吐蕃败之走。全清光弼嫌,痛饮朝恩酒。功高主不疑,耆年天所授。二十四考周,将相不多有。”诗歌气势高亢,格律整饬,人物事迹辉煌。郭子仪是唐代唯一由武状元而官至宰相之人,其功绩、才气、智慧、处世、高寿、多子等都是赵士麟心仪的,是大富大贵的文武贤才,是可以终生效仿的功臣名贤。
对于那些才德功过有异议的能臣,赵士麟也能辨析史实,公允评价,如明代首辅张居正,像宋代赵普一样偏激,似王安石执拗,声震朝野,赵士麟既肯定张居正英明过人,善于处理难题,又批评张居正刚愎自用,容易陷于武断,无论如何,张居正悉心治国,使暮气苍苍的晚明展现了一抹夕阳的美丽余晖。在《刘宗周》诗中,盛赞刘宗周以儒学力挽晚明于水火,但“大厦从此倾,一木何能捍?”刘宗周逃避现实,迂腐顽固,个人怎能抗拒历史的洪流?《颜杲卿》中写到“家风世孝友,读史慕泉明”,颜氏叔侄在反抗安史之乱中被杀戮,死时均表现了宁死不屈的精神。
面对奸佞之人,赵士麟恨恸心肺。在《卢杞》中“卢杞有口辨,入相建中衰。排陷固非一,怀光亦可哀。惟有郭尚父,小心避其災。杞乃奕之子,家风安在哉?”卢杞是名门之后,口才极佳,但相貌奇丑,阴险狡诈,陷害忠良,赵士麟慨叹卢杞祖父辈卢怀慎、卢奕都是贤士,怎么卢家会出如此一个卢杞?在《严嵩》中,“分宜容悦臣,始进不以正。齐坛荐青词,纱巾香叶映。秉政忌桂洲,遂设曾铣井。父子各恃权,赂遗无远近。公卿日侯门,祸福任喜愠。应龙首劾之,次之以林润。子孙戮市曹,万姓尽称庆。”严嵩心术多端,为讨明世宗皇帝宠幸,挖空心思敬献青词,巧妙地在皇帝赏赐的道士香叶帽上缠上纱巾,奸巧惑主,把持朝政,诬陷忠良,权变作恶,自掘坟墓。在《魏忠贤》中,“委鬼当朝立,茄花满地红……”首二句乃市井谶语,暗喻魏忠贤依靠明熹宗乳母客氏,勾结朝臣,对内以声色犬马诱惑熹宗皇帝,对外笼络权臣武将,横行天下,祸国殃民。赵士麟对这些奸佞之徒,心中不齿,行中排斥,劝诫后人,勿蹈覆辙。
《读书堂集》卷二十七收《滇南诗》85首,这是一组承前启后的诗歌,它是对咏史心绪的小结,也是对出仕前后的内心自省。其中组诗《读书堂四首》第一首表明生平理想是“余志在删述,六经探其醇”,第四首写到“朱丝虽可绣,不如布帛完;芳兰虽可佩,不如榱楝坚。君子志远大,往往图其难;才猷不轻试,含光外闇然。处则习俗厚,出则宗社室。”诗情含蓄蕴藉,光亮夺目的红丝线,绣出的花朵光鲜亮丽;芳草兰花清香雅宜,却不耐风霜雨雪;满腹才华却不自耀,含蓄内蕴却不阴哑。
咏史言志,观史思己,居家绅士,出门安邦,以史为鉴,以人自镜,这是赵士麟咏史诗的灵魂,也是其一生的政治追求。
二、政务入诗——情寄山水
赵士麟先后到贵州、河北、江苏、浙江等地任职,多次擢升,最终为官京城。《读书堂集》卷二十九至卷三十四共6卷,绝大部分诗作是其做地方官时所写。其中《北征诗》收诗260首,主要描写赵士麟告别澂江府到北京求学赶考的见闻;《武林诗》60首,《金陵诗》68首,《金昌诗》42首等是赵士麟地方为官的政务诗作。此6卷诗歌短小精悍,言简意深,观景、凭吊、送行、应酬,生活片段,点滴情思,均入政务,这些诗歌摹写清初蒸蒸日上的社会景象,抒发自我对政务律清的美好记忆,这些诗歌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为官多地,奇景入诗
赵士麟为官多地,见识奇异,描摹风情,奇崛入
诗。《北征诗》第一首《鉤辀行为苗民作》描摹赵士麟在贵州推远所见的奇俗,“疆域天开原错肃,讵知此地杂华夷。男子跳梁佩弩箭,宝刀百炼光如电。妇女银环婀妥妆,花裙趼扣毡罽茜。和歌相合便成婚,何用芦笙牛酒陈。”清初黔南苗族奇异原始婚俗:男子跳梁越箐狩猎,随身佩戴弩箭和宝刀,女子外出头戴鲜花,脖挂银环,盛装出行,偶遇喜爱的异性,若对歌彼此中意对方,女子铺开身上的百褶大摆裙就可当床铺,野合于山野就算成婚,这种奇异大胆的婚俗令赵士麟万分惊奇。在《题滇南胜景》中写到“天开胜景彩云生,金碧由来独擅名。唐代车书通诏外,汉家台沼倣昆明。四时花柳无寒燠,万户桑麻绝战争。此去渐看萱舍远,登高陟屺不胜情。”此诗所写的滇黔交界胜景关(即胜境关),是明清由黔入滇茶马古道的重要关口,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关口两侧的土色、气候迥然不同,令文人墨客,京官入滇惊异称绝。
赵士麟为官之地大多风景秀丽,赵士麟所见佳景均被其摹写成诗,写景诗数量庞大,气势夺人,这类诗歌可分两小类。首先是以地点题名,移步换景,多个美景组成一组组诗,如《潇湘杂忆》24首;《西湖十景》20首;《昆明十二景》《金碧园》各12首;《杭州十景》《吴门十景》《金陵十景》《澄阳十景》各10首;《容城八景》《燕京八景》各8首;《吴山眺咏》《望云亭》各6首……仅看标题就钦佩赵士麟才思泉涌,这类写景诗赵士麟沉浸于自然美景,多在声律音韵上下工夫,格律齐整,气势撼人,但因这些胜地前人多有杰作流芳,赵士麟诗作往往“旧瓶装新酒”,景色依旧,但“新酒”还不够醇厚,未能超越前人,诗作也未流播,甚至有附庸凑趣之嫌;其次,一景多诗:从多个角度用数首诗歌描摹一物或一景,造成排山倒海的壮观景象,这类写景诗首推咏秋的七律《秋》诗100首,从秋气写到秋实,从草虫写到人情,铺陈细腻,洒脱流畅,格律整饬,气势博大。类似还有《八春诗》32首,《九夏诗》9首,《十雪诗》10首,用庞大的组诗群描摹一景,用词华丽,角度多变,委婉多情,令人惊叹。后世评这些诗“下笔不休,伤于率易”〔3〕,此评价较为公允,孤立看每一首诗,虽用语考究却难掩意境单一,推敲不够,情感重复。
时至今日,赵士麟写景诗中最具史料价值的应是《昆明十二景》和《澄阳十景》。《昆明十二景》中的《云津夜市》“盘龙屈曲达云津,列肆分棚夜市陈。灯火参差延贾客,笙歌宛转恼比邻……”颂扬了昆明盘龙江两岸夜市的喧闹景象,类似的还有《官渡渔灯》《金碧园》等,是今日追忆百年滇池沧海桑田变化的佐证;《澄阳十景》中《仙湖月夜》“俞元胜迹问仙湖,一片烟波点荻芦。天上自来通碧海,人间不道有蓬壶。凫鸥泛泛眠沙渚,桃柳荫荫入画图。最爱深夜蟾殿启,琉璃万顷一痕孤。”本诗押韵工整,画面清新,烟波荻芦,人间蓬壶,鸥旋沙渚,风拂桃柳,深夜蟾宫,描绘出情景交融静谧清丽的仙湖夜景。《点苍山》“点苍拔地三千仞,积雪留云隐万松。我欲移来置一榻,与山坐对看寒峰。”诗歌移情入境,描摹了诗人面对大理苍山的情思泉涌随意洒脱的情境,似信手拈来,情语也即景语。
(二)凭吊造士,为政入诗
赵士麟为官时处理政务井井有条,得力于其内心的清净无染。赵士麟在《乐山怀惟俨禅师》中写到,“欲叩紫扉访祖庭,乐山东望万松扄。至今犹诵香林偈,云在青山水在瓶。”本诗用唐朝李翱典故,表现赵士麟勤政悟道的心语——云在青天,随风而逸,似水在瓶,从政就应以柔克刚,处变不惊,政务律清。
怎样政务律清?赵士麟认为,养民必先造士,造士必先明理。每月朔望之时,赵士麟亲自登台讲习儒家经典,让百姓知书识礼,此为养民。养民之前,赵士麟主张造士,由名士引导百姓倾向。《北征诗》中写襄阳名士古迹的10首诗歌,就是造士导众的经典例子:《文选楼》怀念昭明太子萧统;《习家池》缅怀大将习郁及其家族;《铜鞮坊》颂扬山简尽忠职守,梁武帝在铜鞮坊建功立业,李白凭吊襄阳之诗流传千古;《夫人城》盛赞名将朱序之母;《解佩浦》倾羡洛神妩媚飘逸;《檀溪》忆刘备千秋功业;《沉碑潭》叹英雄碑沉潭底;《仲宣楼》叹王粲襄阳避乱……赵士麟号召襄阳民众学习效仿名士的流风遗韵,“严保甲,课农桑,农隙则导民以学,治甚有声”〔1〕276,凭吊造士,树典立榜,政务律清,声名远播。
赵士麟政务入诗,各地名景和从政措施都是叙写的内容,他善于捕捉生活之美,善于挖掘历史内涵,这些诗既是在政务之余的“附庸风雅”,也是赵士麟施政措施的注脚和旁证。
三、孝行人伦——情洒亲朋
赵士麟《读书堂集》卷三十五至卷三十八的诗歌基本上以年代命名,此期赵士麟在北京任职。身居高位,赵士麟把理学慎独、躬行、笃伦、改过等作为自我修身笃行的准则,“一念不敬,心便放逸,一刻不敬,体便懈驰,一言不敬,言便招尤,一事不敬,事便取悔……”〔2〕249主敬贯穿赵士麟一生,其孝行人伦堪称典范。
(一)至爱至亲,情教子侄
康熙三十六年,赵士麟儿子赵宸黼中进士,《秋闱喜儿宸补登贤书》是此时记录,“家山万里往来难,姓氏欣从榜上看。稚子遭逢传入彀,老臣局踳愧当官。诗书不负前人训,炫管聊承慈母欢。自顾国恩无以报,俯随仙仗拜金銮。”中进士非常难得,赵士麟对子侄辈的引导和教育,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勉学示儿宸补并姪泓·其一》(8首)写到,“闻道岂必早,立德苦不固。嗟予困蒙弱,老大犹未树。先民诏遗矩,乃在行其素。外物焉足希,澄心任所遇。宜戒出位思,恒存衾影虑。毋曰独居暗,希微渐成著。毋曰戏渝小,君子有常度。穴防终以决,往水不返溯。”此组诗教育引导子姪问道恒行,遵规守纪,点滴积善,君子自持。在《姪泓旋滇诗以送之兼示儿宸黼》(8首)中,“人生如过隙,别泪洒江干。居者忽复返,行者最辛难。似有千尺绳,击我心与肝。”舔犊之情,令人动容。在《喜天羽家弟至》中,“梧省声华重若山,河堤引咎暂投关。我怀七泽三湘外,君去黄山白岳间。著述几年存草阁,征书此日动天颜。离愁多少难除却,一笑相逢尽可删。”此诗与《忆家天羽弟》等诗歌中,赵士麟多次提到天羽家弟,手足之情融于字里行间,情深意切。《作书》“辛苦名成又别离,平安两字一鸿知。凄凉万状俱涂抹,惟恐开函泪溼丝。”长年累月在外做官,只能凭书信报平安,无论喜忧,展开信笺的刹那,往往泪满函巾。赵士麟在居家之时,是一个慈父,讲学授课,是一名导师,亲戚交往,是可敬的大哥,与朋友交往,是一位挚友。赵士麟倡导以通经、穷理、达道、格物、得正学,使人的学业得到全面的提升,使人达到有术有学的学问境界,这符合清初的社会需求。
(二)至孝至恭,情葆人伦
赵士麟之父早亡,他对母亲至孝终生,问寝视膳,晨省晚侍,数十年如一日,其母100岁时被康熙皇帝诰封一品夫人,赵士麟也被诰封为特授光禄大夫,这是赵士麟至孝的见证。进士彭宁求为《读书堂集》所作序文写到,“一日太夫人(赵士麟母亲)弗饭。侍人问之,曰:‘尔主近日不乐,吾不能咽也!’……公闻之,立草长篇以悦母,借以当斑衣也。”赵士麟作诗悦母,孝心绝伦。另外,对于友朋,赵士麟常以诗歌赠人,频于酬答,成全人伦。《读书堂集》卷四十二收寿诗54首,《君臣一德》《陈氏二难》《赤壁三贤》《商山四皓》《窦氏五桂》《竹溪六逸》《竹林七贤》《饮中八仙》《香山九老》《尼山十哲》《十一麟阁》《十二仙楼》,采用递增排列的数字,寓数增寿长之意,同名各吟咏3次,共36首,另18首赠予某人;再者,祝贺亲朋好友的恭纪诗、入直诗歌近400余首。这类诗基本上都是应景之作。清初,祝寿贺直是时尚,赵士麟频频祝寿贺喜,体现了其温柔敦厚的亲亲之爱,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这类诗多以道德标准来劝化人,大多是吹捧抬高之语,诗人的见识被隐去,艺术性不高。
(三)诗序论诗,情推才俊
赵士麟《读书堂集》卷十三收诗文合序4篇,卷十四收诗序18篇。诗文合序均为滇地才俊著作而作,行文变化多端,风格迥异。《管希洛时艺序》为澄江府新兴州人管灝(1673-1729)所作,感叹今人诗文风骨不存,气韵不佳;《种松堂诗文合序》为种松老人王佑命《菜根斋集》所作,褒扬种松老人“句漏仙踪,禅通帝裔”;《徐子文诗文序》描述三五好友乘凉品饮时对作诗的感悟,灵动飘逸;《杨正宸明经诗文序》饱含深情颂扬杨浚才华,感慨滇举人难考,著作难成。
卷十四收18篇诗序,是赵士麟为18位诗人作品所作诗序,其中为王士禛所写《少司农王阮亭公诗文序》最为著名,诗序以对话来揭示王渔阳神韵说,指出“诗乃写性陶情之具,而所谓风雅颂者,皆本于吾人之一心,特因事感触而成,非智力之所能增损也。”肯定王渔阳的神韵说;在《翟候蠡洲诗序》中写到,“读短律如仙史弄箫,秦川制锦。长歌如河流注海,长鲸吸川。古诗如伏波据鞍,长史泼墨。近体如秋花照水,赤甲含光。”肯定翟诗众体皆善,翟诗诗歌内容如王右丞“遇山为雨,值云成电,终授九方,不致有垂耳之感。”赵士麟善于在诗序中提携后生,嘉掖才俊。在《陈翼圣同年诗序》中赵士麟指出作诗的真谛是:不经意得不求法而工的诗才是好诗!但清初诗坛,均穷经求法,怎得好诗?
四、结语
清初康熙诗坛,活跃着王士禛、朱彝尊等著名诗人,滇中诗人赵士麟因抚浙、抚吴,官至少宰,得以跻身于清代诗人行列。赵士麟一生创作不辍,其咏史述志之诗情寓名士,以之自镜;其为官之时,政务入诗,情寄山水;其居家休闲之时,孝行人伦,情洒亲朋。总之,赵士麟诗歌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官宦诗人的心路历程,生动再现了清初诗人的精神风采,真实记录了清初社会的文化氛围,是滇文化的杰出代表。
〔1〕龙云.新纂云南通志:八〔M〕.张秀芬,王珏,李春龙,等,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2〕梁耀武.县志两种:玉溪地区旧志丛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3〕陈力.云南古代诗歌概述〔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