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分析质量的措施
2015-03-22姚利云
姚利云
目前权威理论界对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理论很少,不足以指导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实践,事业单位过分依赖于企业单位的财务分析理论。但企业和事业单位在经费资金的来源渠道、资金的管理模式和资金使用目的上有很大区别,对财务分析报告的需求者也不尽相同。因此,事业单位要做出高质量财务分析,有必要首先搞清有关理论,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提高财务分析质量的措施。
1. 财务分析理论的建立
1.1 定义财务分析概念
参照现行企业财务分析的概念,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概念可定义为,根据事业目标管理的要求,以会计信息资料为基础,采用适当方法编制的,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及结果进行客观反映,从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报告。
1.2 明确财务分析内容
按照财政部1997年1月1日制定实施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四十二条规定,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执行、资产使用、支出状况等。
1.3 明确财务分析作用
事业单位花费人力、物力、时间进行财务分析,就是要发挥财务分析的积极作用。具体讲,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有以下积极作用。
一是了解财务状况。通过对某一时点的单位所有收支情况分析,计算有关指标,可以了解某一时点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了解资产构成,负债和净资产数目,从而判断单位的财务实力,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了解预算执行程度。通过对某一时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计算预算实际执行数占预算已到位数和预算总数的比例,可以了解预算的执行程度,从而调整预算的执行时速。
三是了解专项业务进展程度。通过分别计算某一或某些专项业务活动的资金支出数占总数的比例,可以了解专项业务活动的进展程度。
四是判断内部控制效果。通过对具体支出数和控制目标数的比较,得出增、减数,从而判断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
1.4 明确财务分析方法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方法可以借鉴目前企业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2. 提高财务分析质量的措施
由于财务分析是对会计确认和计量结果的具体分析,会计人员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主体,因而应着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以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会计基础资料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客体,因而应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以提高会计确认和计量结果的正确性;同时辅以科学的分析方法,恰当的分析指标,就能得出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
2.1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为高质量财务分析提供人员保证
人的因素是进行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应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为高质量财务分析提供人员保证。
一是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政治理论学习,有助于提高政治素质和政治敏感性;应认真学习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思想领域认知水平,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二是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一支队伍作风如何,关系到这支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所以要以高效、高质的工作姿态,形成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工作,主动工作。
三是加强道德作风建设。会计工作性质,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对于虚假的原始凭证,要求退回,更正,不做假账,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四是加强业务素质建设。应结合工作需要以自学和参加培训等方式,学习有关会计理论知识、现代信息手段知识等,使会计人员在业务知识上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创新工作方法,从而提高财务分析水平。
2.2 执行国家财经法规,确保会计信息资料合法
事业单位应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分别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分别对事业经费和基建经费,按规定设置、使用有关会计科目,建立、健全有关会计账簿;按规定报销有关支出、费用,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使财务会计工作建立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确保会计信息资料取得的合法性前提。
2.3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确保会计信息资料客观真实
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控制、牵制,能够保证会计信息处理的正确性。职责分工明确:分别设立总账,明细账,现金和银行存款账,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报表,稽核等岗位;不相容岗位分离:会计出纳分设,不得相互兼任,出纳人员不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的登记工作,不能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2.4 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确保会计信息资料规范有效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离开这一基本前提,会计工作就无从谈起。为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规范有效,应从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开始,按有关制度规定,正确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了原始资料的规范,就能保证原始资料的有效。
除此外,还应采用全面、合理的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各项分析指标,从而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分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