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反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2015-03-22沈丽巍

关键词:村官农民工农民

沈丽巍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反哺”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新的视角[1]。“文化反哺”即反向代际传承模式,也是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文化传输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新传播媒介的广泛使用、互联网的普及[2],使年轻一代获得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对年长一代产生重要影响。农村户籍大学生、青年农民工和年轻基层干部特别是大学生村官的反哺作用,可以转变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传统观念与创新新农村文化建设载体,在文化建设上更易结合本地特点,推出农民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新节目,丰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发展特色文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一、“文化反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观念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一半以上,农民作为农村社会成员的主要构成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处于主体地位。正确引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的重要任务[3]。2008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把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列为重点提案。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村文化建设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民思想观念改变是内因。没有新观念就没有新农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4]。但长期以来,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农民思想因循守旧,很难接受新事物、新观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大量农民涌向城市。在新环境影响下,其思想观念明显改变。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以及“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全面推行,农村大学生不断增多;随着干部年轻化以及返乡大学生增多,年轻的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大学生村官的出现,使农民陈旧的观念受到冲击,部分农民原有看法发生改变,形成农村“文化反哺”现象[5]。首先,青年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期间观念不断更新,这种变化对留守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产生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文化传播功能又为农村社会带来新的思潮。长期关注农民工问题的专家、湖南省社科院农村所副所长王文强认为:“农民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自身素质和行为能力得到提高,观念不断更新,对留守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较大。”[6]“青年农民工经过城市体验所获得的现代观念,冲击着封闭的农村传统社会自上而下的文化传承模式,……发挥着现代青年特有的‘文化反哺’功能。”[7]农民工从城里带回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悄然改变着乡村的一切。其次,农村大学生异地求学,将接触到的新思想、新观念、先进技术带回农村,使农民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具有思维活跃,容易感知和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农民虽然思想保守,但由于对知识的尊重,使得农民对农村大学生另眼相看,因此他们在文化反哺中的作用不容小觑[8]。再次,农村青年基层干部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将知识和技术带入农村,为农民寻求致富门路,使农村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大学生村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农村,在农村文化传播中充当意见领袖角色。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化传播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文化宣传,结合农村文化建设主题反复强化,最终改变农民对先进文化的认知,加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引导农民树立和增强建设新农村的信心,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因此,青年农民工、农村户籍大学生、年轻的农村基层干部将新文化理念、价值观念、知识技术和生活方式带入农村社会,使父辈改变保守、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最终提高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对能力。总之,“文化反哺”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使农民增强了开放意识,提高了文明程度,普及了科技知识。

二、“文化反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内容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前,许多农民“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可见农村单调、乏味的文化建设状况[9]。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农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文化反哺”为农村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带来动力。

第一,“文化反哺”对农村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但是,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理想信念比较薄弱,农民的文化精神普遍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比较模糊,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发展方向认识不清[10]。因此,必须重视农民的政治思想文化建设,加强农民的理想信念教育。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对广大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青年农民工、农村大学生以及年轻的农村基层干部由于对新事物接受快,能够接触和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与父辈接触的过程中使其受到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村官在村务活动过程中,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主动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可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

第二,“文化反哺”对农村民主法制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决定》还指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农民民主意识的加强,法制观念的提高,对于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5]。然而,一方面,部分农民不了解相关法律常识,这是农民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障碍。另一方面,部分农民缺乏法制意识,只有关系到切身利益时才会关心。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培养农民的法制意识[11]。在此过程中,文化反哺作用也非常重要。农民工由于长期在城市务工,必然会受到城市民主、法制氛围的影响,民主意识得到加强,法制观念得到提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懂得如何在权益遭受侵害时利用法律保护自身权利。农村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提高了知识水平,增强了民主和参与意识,对农民民主法制意识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年轻的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大学生村官,掌握法律常识,拥有民主意识,可在提高农民民主法制意识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些基层干部有条件有能力将民主法制建设落实到实处,从而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促进农村民主法制文化建设的发展。

第三,“文化反哺”对农村生产生活的促进作用。在生活方面,婚丧嫁娶、节庆祭日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迷信风行等不文明现象,既造成资财浪费,也给家庭造成经济压力,损害社会风气。在生产方面,务农的农民年龄偏大,生产方式与技术落后,信息闭塞。如农作物种植品种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接受科技能力差等等,阻碍农村经济发展。“文化反哺”对于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新途径。首先,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期间接触到城市的生活方式,学习先进技术,将其带回农村,对农民原有生活方式产生冲击,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了农村生产的发展;另外,农民工将务工收入投入农村的生产生活中,改变了农村面貌。其次,农村大学生对于倡导科学生活方式、摒弃生活陋习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他们将所了解的生产信息、先进技术传递给父辈,对于改变农村生产环境有一定积极作用。再次,年轻基层干部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对农民生产生活文化建设的影响很大。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农村大量年轻人力资源流向城市,严重阻碍农村的农业生产[12]。此外,在农村,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被动接受信息,造成农产品销售难,农民“增产不增收”。大学生村官对于改变这种现象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2012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从2008年中央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至今,全国累计有2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2011年底,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数量超过21万。”[13]吸引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大学生支持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撑。另外,大学生村官对于农村的和谐稳定具有一定作用。当邻里间发生纠纷后,当事人担心当地村干部顾及乡亲情面、调解时有远近之分,存在戒备心理,不利于矛盾的解决。而大学生村官一方面拥有法律知识、见识广,另一方面看问题能够客观公正,群众比较信任,大学生村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调解各类纠纷,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

三、“文化反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载体的促进作用

新农村文化建设载体是指能够承载并传递新农村文化建设内容和信息,并能够被文化建设主体运用,对文化建设对象施加影响使之转化为实践力量的媒介,既包括文化建设得以落实的依托载体又包括文化建设的运作方式。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媒介逐渐增多,农民信息接收渠道日益拓宽。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民购买力逐步提高,新兴传播载体进村入户,农民获取信息越来越便利。“新兴传播载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又可称为‘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收音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14]另外,随着农村空闲时间的增多,农民聚集机会也越来越多,基本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方式,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也成为农村最基本的大众传媒方式之一。就目前而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新型农村文化载体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群众读书看报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近几年更是我国农民收入高速增长时期。然而,在农民收入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要缩小城乡差距除给予政策扶持之外,当务之急要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文化资源“流”向农村,提高农民文化素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建设者和生力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要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在这一过程中,青年农民工、农村大学生和年轻基层农村干部对新兴传播载体掌握熟练,对国家方针政策反应迅速,对城市文化建设熟悉、了解。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民工、农村大学生和年轻基层干部的优势,吸收借鉴城市文化建设的经验,不断推出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为其提供质优价廉的文化服务;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为载体,倡导农民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拓宽农村文化建设渠道。针对农民需求,开展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科技讲座、信息咨询和农业技术推广等活动,让文化建设与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丰富农村文化建设。

[1]沈丽巍,于秋佳.“文化反哺”背景下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2).

[2]陈鹏.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新格局研究——兼析中国科学报的发展策略[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3]庞超.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9).

[4]王崇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问题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秦壁村为例[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3.

[5]宫敏燕.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6]黄兴华.城风乡渐:农民工“文化反哺”乡村[N].新华每日电讯,2011-02-09(5).

[7]陈赵阳.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现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价值[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3).

[8]夏江敬,林慧.“文化反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正向功能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6).

[9]张继涛,郑玉芳.新农村休闲文化建设探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10]李倬.新形势下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2.

[11]曾祥富.新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现存问题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12]沈丽巍,宋国庆.论农村留守妇女情感需求现状与对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5).

[13]胡跃高.2012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14]沈丽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新兴传播载体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

猜你喜欢

村官农民工农民
唱村官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