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2015-03-22祖娟娟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护患护士病人

祖娟娟

(安徽省肥东县人民医院 23160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的“语言艺术”在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1]。沟通技巧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沟通又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室中,经常遇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婴幼儿、昏迷、麻醉未醒、躁动病人,加之病人来自不同的民族、国家及地区,具有不同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给护患之间的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2]。因此,我们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起非语言沟通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具体综述如下。

1 非语言沟通护理理论概述

1.1 非语言沟通的概念 非语言沟通是以语言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3]。通过体态、仪表、动作、触摸等方式来达到护患间的思想、感情、信息在传递和沟通,其能够直接反映出人思想与感情[4]。

1.2 非语言沟通的基础

1.2.1 尊重 尽管患者因疾病的折磨而造成形体扭曲、情绪低落甚至精神恍惚或是神志丧失,但医患的人格仍然是平等的。我们护理人员应尊重和维持患者的权利与人格尊严,并且予以理解和包容[5、6]。

1.2.2 诚心诚意 雒保军[5]认为“诚于中而形于外”,只有付出了诚心和真情,才会在行动中显现出关切;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理解、支持与配合,让诊疗效果最大化,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1.2.3 情感性 非语言的情感性沟通行为能够向病人传递护士的责任心。让患者在病程中感觉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始终关注、支持和陪伴着他们,从而表达对患者关心、友好、和亲密。

1.3 非语言沟通的特点

1.3.1 真实性、可信性 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应善于利用语言的真实性,观察患者语言中未包含的病情相关信息或心理状态[7]。如:某人说他毫不畏惧的时候,他的手却在发抖,那么我们更相信他是在害怕。英国心理学家阿盖依尔等人的研究,当语言信号与非语言信号所代表的意义不一样时,人们相信的是非语言所代表的意义。

1.3.2 多渠道、多感受性 非语言沟通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时间、身体、声音和环境进行传送和接收。房爱军[8]认为护士为患者操作,其认真,体贴,关心会通过视,听,触觉传给患者,并在其心理上产生正效应或负效应。

1.3.3 共同性 郑艳楠等[7]观点无论哪个国家和民族,人们都会用哭泣表达痛苦和悲伤,用微笑表达愉快和舒心。

2 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护患交流过程中,非语言沟通占60% ~70%,语言性沟通占30% ~40%[9]。单就传递信息而言,有时非语言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要比有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10]。郝东鸽[11]认为ICU患者在插管期间应用非语言交流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护士运用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心理感受等方面的信息,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禇海娟[12]报道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非语言沟通实验组较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一次撤机成功率高,呼吸机依赖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陈霞[13]报道该院从2003年以来行手术治疗后气管插管患者500例,使用呼吸机平均51h,采用了以哑语为主要表达形式的非语言交流,患者的身心满足率达到99.4%。赵春燕等[14]报道该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脑卒中失语患者120例,其实施非语言沟通护理干预方法的观察组SAS(焦虑自量表)和SDS(抑郁自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已降至正常水平。表明,采用非语言沟通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使其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对机体的恢复有积极意义。王华琴等[15]报道该院将350例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分组,其非语言沟通观察组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的应用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术后的满意度。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经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表情[16]。由此可见,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亦然超过了语言性沟通。

3 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应用中的途径与方法

在ICU患者中,由于气管插管下无法用言语表达意向,在沟通中则借助于动作、手势、眼神、表情、图片及文字等,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14]。

3.1 文字与图片 鲁丹丹[17]报道43例颅脑外伤后神志清楚的失语病人,提供写字板和自制相关需求图片进行护患沟通,有助于满足病人的身心健康,密切护患关系,更能有效的开展各种治疗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杜桦等[18]报道该院2008年10月~2009年9月入住神经内科重症机械通气且神志清楚患者108例,采用了非语言沟通,应用了写字板和自制图片等,总体满意率为98.07%。针对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可以鼓励使用写字板表达需求。对于语言不通和文化底蕴不高的人,可自制一些常用物品、治疗、护理及生活需求的图片,进行护患沟通,及时提供温馨服务,满足患者需求。

3.2 规范化手势 患者病情危重,身体和生理需求无法表达,情绪变得恐慌和焦躁而延误病情救治,因此,帮助病人建立有效信息沟通是问题关键。高连娣等[19]报道采用规范化手势语、图片卡、写字板、摇铃4种非语言交流方式对50例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护患交流沟通,手势语适用于各层次患者,满意率为96.0%;摇铃满意率为94.0%。9种规范性手势:伸大拇指~大便;伸小拇指~小便;伸示指~颈前有痰;抚摸上腹~饿,想吃;抚摸下腹~腹部或鼻饲不适;鼓嘴~口中有痰;双手握实心拳~疼痛;摇铃~想交流;握笔式~想写字。重大抢救或年老体弱患者拍床声音小时,摇铃可呼唤护士,作为其他语言交流方式的补充,根据摇铃节奏的快慢可判断患者的急缓。

3.3 面部表情语 王毅等[20]报道面部表情语有利于护患的沟通,组织器官机能的恢复,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患者的心理感受可通过面部表情、口型、唇型表达:患者摇头,眉头紧锁,表示怀疑、恐惧、痛苦或紧张焦虑;患者眉目舒展,表情轻松,则表示心情良好,对治疗护理满意。未经口插管的患者口型、唇型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由护士指导患者面部表情的表达:小便~口唇微开呈吹哨状;大便~口唇紧闭后拉,似“嗯”的表情;如渴~舌添唇;饿~半张口;吸痰~鼻翼耸动;睡觉~闭合双眼等。

4 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技巧

4.1 环境与音乐 房爱军[8]观点创造优美舒适的休息环境可使患者心神安定,改善焦虑,恐惧的心理,保持心情舒畅。包括病室的温湿度、通风、光线、装饰及病人单元设置等,建立温馨和谐的护患空间,视野相对开阔,让阳光可以照进病室,可以从光亮度感受到昼夜的时间交替变换。钟秋梅等[2]认为在重症监护室内让病人有时间观念和播放舒缓音乐更有利于治疗、护理和护患的沟通。患者能看到的地方,悬挂钟表及日历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观念。分时间段播放轻松舒缓的背景音乐,可缓解医护及病人的心理和精神压力。

4.2 仪表、体态与娴熟的技能 沈青[21]报道护士运用仪表、体态进行护患之间的情感沟通,有利于疾病治疗和机体康复。端庄的仪表,沉着稳重的举止,面带微笑的职业情感,使患者被尊重、关怀获得心理支持,从而对护士产生安全、亲切和信任感。郑铭晖[22]认为“首轮效应”是病人对护士的第一印象,对相互的沟通起着相互影响作用。注重“首轮效应”能及时获得病人的反馈信息,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尊重与信任,从而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吴桐等[23]观点认为护士通过娴熟的技能,沉着,稳重的举止,与患者身体的语言获得信息,了解到患者的需求,从而满足需求,增强了护患关系。护士在急、危、重症病人面前表现出勇敢、镇定、坚毅,当机立断等非语言行为,使患者情绪由恐惧、焦虑到平静、稳定。从而达到护患之间的依赖、默契与配合。

4.3 目光与微笑 表情的核心是目光和微笑。王毅[18]等观点在ICU病室内,关注的目光,微笑的表情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心理,达到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的目的。“微笑”是最常用的面部表情,医护人员的微笑对患者的安抚胜过良药[3]。禇海娟[12]认为鼓励、关注的目光和微笑的表情与患者交流能稳定情绪和增强患者的安全与信任感,从而配合治疗和护理。当患者焦虑时,护士面带微笑与其交流本身就是“安慰剂”;当患者恐惧时,护士从容不迫的笑脸能给其镇静、希望与安全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接触是沟通心灵的桥梁,眼神是人和人沟通中的焦点,目光的正确使用是至关重要的。“无声语言”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发挥言语的力量,具有表达思想、润色语言、表露感情等功能,具有画龙点睛之效[5]。

4.4 触摸与空间效应 徐文丽[24]认为触摸对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以及建立治疗的安全感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触摸可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同情、理解、鼓励与支持。是视、听觉有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杜桦等[18]观点触摸是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关注和安慰,也是患者情感的需求,使其对护士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增强。有利于各种护理活动的开展。恰当的触摸可缩短护患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护患的感情交流。如握住患者的手,拉拉被子,触摸前额;护士主动为其翻身、拍背、洗脸、按摩等,使患者感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关心、体贴,从而消除顾虑与不安,增加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5 小结

任何形势护理模式的转变及护理改革,都是为了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及我国护理工作的发展,在护理学科飞速发展的今天,沟通亦然是护理程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非语言沟通比语言更具有感染力,表现力和吸引力,通过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将温馨式、感动式的服务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中,真正了解了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并予以满足。因此,我们护士应加强自身修养与职业素质,培养善于运用非语言行为。恰当运用超语词性提示,目光接触,面部表情,体态语,人际距离等非语言沟通技巧,促进护患的心理沟通,增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其次,敏锐的观察力是非语言交流的要点,仔细观察,辨别患者发送的每一个非语言的信息与手段。总之,沟通是人性情感交流的需要,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和知识的互动。较好的使用非语言沟通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及排斥心理,稳定生命体征变化,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且融合了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一种“无声语言”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了护患情感,密切了护患关系,更有利于各项治疗和护理的开展,缩短病程,提高护理质量,做到了人文关怀,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1]叶雪花,叶学英,叶小娜.浅谈护患沟通的艺术[J].中国医学工程,2010,18(3):161 -162.

[2]钟秋梅,高明榕,白利平.多元文化护理中的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室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3(9):678-679.

[3]张隽,冯月亮.非语言沟通在外宾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0):1220 -1221.

[4]俞甜.非语言沟通在呼吸道烧伤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0,32(19):2775 -2776

[5]雒保军.非语言沟通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及技巧[J].医学与哲学,2010,31(9):28 -29.

[6]王亚峰.医生的困惑与反思[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7]郑艳楠,李焕.非语言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18(26):145 -146.

[8]房爱军.非语言沟通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100.

[9]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

[10]李全萍,杨禄红.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8,6(11):2895.

[11]郝东鸽.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语言沟通及舒适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4):373 -374.

[12]禇海娟.非语言性沟通对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97-98.

[13]陈霞.非语言交流在术后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09,(4):128.

[14]赵春燕,张辉.探讨非语言沟通对脑卒中失语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5):479 -480.

[15]王华琴,姚丽伟,王静,等.非语言沟通在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3(7):100-102.

[16]李英.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非语言性沟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3):288 -289.

[17]鲁丹丹.浅谈非语言沟通技巧在脑外伤后失语病人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2011,8(5):185 -186.

[18]杜桦,李俊霞,樊欣.非语言交流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4):37-38.

[19]高连娣,肖秋苹,季雁,等.非语言交流方式在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71 -72.

[20]王毅,曹雪雁,刘丽红.浅谈非语言交流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护理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6):68-69.

[21]沈青.非语言沟通对脑卒中失语患者负性情绪和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09,8(9):25 -26.

[22]郑铭晖.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J].全科护理,2011,9(4):1006.

[23]吴桐,李蓉,刘艳.大面积烧伤患者中非语言沟通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210 -211.

[24]徐文丽.儿科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2,10(5):1238-1239.

猜你喜欢

护患护士病人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谁是病人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病人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