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房间隔缺损2例误诊分析
2015-03-22周梅
周 梅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锦屏镇卫生院内科 676200)
1 临床资料
例1女性,56岁,反复心悸,气促30年,加重10余年。患者30年前分娩后出现心悸,气促,未引起重视。近10余年来心悸气促加剧,多次住院治疗,均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查体:心尖搏动弥散,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82次/分,侓不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P2>A2。肝大,双下肢水肿。心脏X线检查:心界向两侧扩大,风心病?心电图检查:房颤,偶发室性早搏,电轴右偏。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房间隔缺损中断5厘米,左房,右房及右室增大,右室容量负荷过重,轻度肺动脉高压,各瓣膜无异常,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房缺。
例2女性73岁,反复咳嗽,气促3年,多次住院治疗,均诊断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查体:胸廓对称呈桶装,心界叩诊不大,心率86次/分,侓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4级收缩期杂音,柔和,P2>A2。心脏X线检查:双下肺间质性肺炎,心胸比例大于0.5,肺动脉段突出,右下肺动脉增宽。心电图检查: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间隔连续中断,于收缩期录到以红色为主彩色血流由左房穿隔而过至右房,左房,右房,右室内径增大,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2 讨论
本文例1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酷似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杂音,而误诊为风湿性心脏病10余年。而实际上该杂音是由于右室增大引起三尖瓣相对狭窄而产生的,误诊原因主要为临床医生未注意排外瓣膜相对狭窄引起的舒张期杂音,诊断上采用先入为主的错误方法。
例2为老年女性,既往健康,近3年咳嗽,气促,结合肺气肿{+},心电图示不完全右束支阻滞,胸片示肺动脉段突出,右下肺动脉增宽等误诊为肺心病,该患者的咳嗽,气促是由于房缺致肺充血引起。
3 结论
上述病例提示我们(1)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内科基本功的训练,如详尽的病史询问,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2)对现有诊断无法解释的杂音应及时做相关检查,如心脏彩超,心导管检查等,及早发现心脏内结构异常,明确诊断,作相应治疗。(3)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应予重视,可减少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