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实践基地建设问题研究

2015-03-21梁建胜王志明

关键词:演播厅基地校园

梁建胜,王志明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高校学生实践基地建设问题研究

梁建胜,王志明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加强高职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培养适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型、实践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演播厅为例,对文化与技能相融合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策略及应用创新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

高职院校;校园演播厅;文化与技能融合

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产业与行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该创新“三型”人才的培养机制,以培养“文化与技能相融合的‘发展型、实践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就必须提升高职学生实践基地的功能,通过项目实践的方式来建设与应用,从而取得良好成效。[1]

1 必要性

1.1 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如何应对产业升级转型,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演播厅为在校学生提供基于岗位、基于角色的实践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2]。

1.2 探索高职教育新模式的需要

应对高职学生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需求,探索校内实践基地开放育人模式。当前,高职学生既面临职业变迁的考验和需要,又有着个人爱好与特长发展的个性需求。因此,如何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1.3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针对重技能轻文化的高职教育现状,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机制。有特色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灵魂,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课题以引导学生自主策划、自主学习和实践为目标,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为高职院校校园演播厅的文化育人功能和学生个性培养提供案例支撑。

2 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我省的各高职院校在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是,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尴尬,有一些难题亟待通过创新模式与机制去破解,主要是:第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理念落后,不能适应高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第二,文化培育严重缺失,学生发展后劲不足[3]。第三,实践项目开发过程封闭,管理模式僵化,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权。

3 建设与实践探索

3.1 明确发展方向,搭建学生课外实践平台

(1)对校园演播厅进行一个整体的设计和规划,依照其功能定位进行场地的基础建设和专业影视设备或仪器的购置与完善;校园演播厅建设有多功能演播室、节目播控室、节目制作室、设备室和录音室,总场所面积有260余平方米;购置和完善了一批专业影视设备:非线性编辑系统、课程录播系统、专业高清摄像机、实时转播系统、切换台、专业灯光设备、新闻节目提词器、专业监视器以及投影设备等;

(2)按照“服务学院发展需求和师生、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要求,制定校园演播厅运行和管理制度,搭建校园演播厅学生课外实践平台。制定出台《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演播厅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演播厅运行管理行为;制定《校园演播厅节目录制服务流程》、《校园演播厅学生工作团队管理细则》、《校园演播厅设备管理细则》、《校园演播厅接待与开放管理细则》、《校园演播厅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细则》等制度,开通校园演播厅视音频技术服务网,制定和规范视音频服务的流程和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要求;按照校园演播厅服务学院要求出发,设置学生助理工作岗位,主要设置的学生助理工作岗位有:摄影摄像、节目策划、节目主持主播、后期制作、设备的维和与操作、文秘等岗位,规定和明确了各学生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每学期从全校学生中招聘各岗位要求中有特长的学生作为演播厅工作人员,通过“报名—筛选—初试—复试(实操)—考核认定”等方式择优录取学生,让在校学生可以参与到校园演播厅的工作岗位进行项目实践[4]。

3.2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提高其综合素质

(1)通过开展“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项目,校园演播厅采用公司化运营模式进行管理,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补充提高课堂专业之外的知识技能;①邀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对校园演播厅的学生进行影视专业技能培训,分别开展演播系统的操作和访谈节目的录制、摄像机等影视专业设备的使用、课程录播系统的使用和制作规范等培训,并由企业工程师和灯光师共同在现场指导下,进行访谈节目的录制演练。②校园演播厅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遵循教育学原理,注重学生个性保护,多元发展,重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跟企业开展影视项目合作,与广州星悦传媒公司共同拍摄学院创示专题片,让学生参与到专题片拍摄的整个过程中,公司导演和资深摄像师现场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片等相关技能的操作与指导,让学生从中学习专题片创作的基本流程和拍摄与制作技巧;③校园演播厅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构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训实践的机会;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流程的规范:技术助理--工作人员--推荐企业岗位;对于影视专业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推荐到影视公司进行“帮忙”,让学生参与到公司负责的公司年会、婚礼庆典、广告片和微视频等拍摄和制作过程,强化学生专业技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力。

(2)校园演播厅开展与创新校内服务项目实践,培养创新型的数字媒体人才,在校内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参与从项目策划到项目制作发布的全过程,承担学院大型活动或重要领导来访或会议、学者专家讲座、学生各类比赛和活动、东职视频新闻、精品视频课程和各类宣传片的拍摄制作、音视频的处理、课程教学视频制作、访谈节目的录制、影视专业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这些项目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实践热情和发挥了学生的创作水平,确保了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实验学习和实践机会,全面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在校外实践项目的学习奠定了较高的起点。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对有兴趣的学生实施个性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发展型、实践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3.3 结合企业文化和大学精神,发挥育人功能

(1)校园演播厅通过公司化运营模式管理,形成独有的内部管理模式的良好氛围,搭建职业品德与综合素质的教育平台,构建文化与技能相融合的多维育人开放平台,打造学生自我发展和追求的舞台,实现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优势互补。①校园演播厅采用公司化运营管理模式,培养学生团队文化精神与团结意识;校园演播厅专职老师指导学生按不同岗位要求进行培训和指导学习:通过书面初选、面试筛选、岗前技能培训和按岗位要求分组培训,学生都是按岗位分组进行专业训练和学习,教师在项目实践现场进行教学和指导,学生在做中学,成效显著;②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电视节目制作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老师和学生工作都非常艰辛,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能锻炼其坚毅、责任心强等职业过程中的良好品质;③培养学生自我创作和创新意识,校园演播厅整合校内资源,不断挖掘校内师生丰富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题材,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开展“微视频、访谈节目、专题报道”等节目的拍摄和制作,丰富校园师生文化生活。

(2)探索文化和技能相融合的职业岗位导向培养机制。强化职业性特征,应用公司项目化运行机制,企业招聘培训制度,职业核心能力的梯级性发展,职业生涯发展的多向性积累;强调文化积累与传承,采用“导师制”和“导生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校园演播厅老师亲自带领学生在节目制作中学习,以及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统一培训和个别指导而提升学生节目拍摄和制作技术,锻炼其媒体素养。结合学院发展和专业实践的重要核心工作的时效性强的任务,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受到敬业精神的熏陶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受益匪浅。

(3)按照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工学结合”,发挥校园演播厅服务于教育教学与辐射社会影响的功能。以重大新闻与活动摄制形成岗位技能的规范化,以精品课程视频项目摄制锻炼岗位技能的专业化,以学院专题片制作强化职业能力提升和拓展,以校企合作社会服务项目持续职业能力更新,以校内外视频资源库建设丰富职业发展素养;基于任务驱导、项目贯穿的影视媒体培养过程。将校园演播厅建设成为文化培育和技能训练基地,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自觉、文化创新和高端数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4 应用与管理成效

校园演播厅多年来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在校内首创文化与技能相融合的学生课外实践基地,学院各级领导对校园演播厅的建设和发展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辛劳,注重校园演播厅制度建设和流程规范,重视校园演播厅学生个性保护,注重服务校内教育教学和“工学结合”,不断创新高职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实践证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校园演播厅已经探索到适合学院发展的运行与管理模式,特别是在服务平台的基础建设和学生实践平台搭建、服务教育教学和学院重大活动(课程教学视频、重大新闻报道和专家会议讲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工学结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受校内师生好评。

[1]叶奕.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效能提升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12-16.

[2]郑伟.经济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8):55-56.

[3]柏林.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职校园文化有效机制建设[J].职教论坛,2012(8):32-34.

[4]陈波.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实践探索——以北京大学电视台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教育),2012(Z1):23-26.

*项目资助:2012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文化与技能相融合的高职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探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演播厅建设与应用创新实践》研究主要成果之(项目编号:CGPY2012001)。

The Exploring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practice base with balances knowledge and skill

LIANG Jian-sheng,WANG Zhi-ming
(Dongguan Polytechnic,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To strengthen vocational students'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it is good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deeply pedagogical reform,generally boost quality education,educates personnel of technology applied type and skill type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type of development,practice,innov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article have been analyzed the existing issue of vocational students'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s necessity,using Dongguan Polytechnic campus studio as an example to think and explore the problem of vocational students'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with balances knowledge and skill strategy and application innovation.

Vocational campus;campus studio;with balances knowledge and skill

G420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5.04.079

1672-7304(2015)04-0165-03

(责任编辑:廖建勇)

梁建胜(1982-),男,江西赣州人,研究方向:教育电视,图像处理及教育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演播厅基地校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浅谈大型演播厅灯光系统的设计
试析演播厅摄像前准备及摄像技巧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视演播厅灯光系统建造的思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十分钟“演播厅”在中职文秘情境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