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春老师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疾的临床经验

2015-03-21罗金娥指导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凉血内服肛周

罗金娥 指导 欧 春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

痔是外科常见的、多发的肛肠病,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本病好发于20岁以上的成年人。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管下端皮下血栓形成或增生的结缔组织。现代新的观念认为痔是直肠下端的肛垫,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即为痔病[1]。临床表现有便血、疼痛、脱出肿胀、肛周潮湿、瘙痒等。

吾师欧春肛肠科主任,全国肛肠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中医男科分会委员,从事专业时间30余年,运用中西医方法治疗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疑难杂症。擅长治疗痔疾、便血和肿瘤、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等。他用药因证施治、独具匠心,笔者有幸拜欧老师为师,随他诊病,收益匪浅,今不揣浅陋,就其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疾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对痔疾的病因病机早有了认识,《内经》里有“因而饮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的论述。《太平圣惠方》中:“诸痔皆由伤于风湿,饮食不节,醉饱过度,房事劳伤,损于气血,致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冲发下部。”《外科正宗》提出的“夫痔者乃素积湿热”。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欧老师认为痔疾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风、燥、湿、热四气郁滞,致使阴阳失调,血脉滞行,湿热下注肛肠所致,其中湿热是关键因素。长期偏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酿湿生热,湿热下注于肛门而发此病;长期站立或负重,妇女生育期使肛门长期受压力过重而生痔;长期大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长,腹腔癥瘕,使瘀血浊气,阻于肛门,发为此病。

2 治疗方法

痔疾的治疗方法有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就是中药内服,具体有清热凉血、清热利湿、清热解毒、清热通腑、活血化瘀、补养气血、生津润燥、补中升陷等治法;外治法有熏洗法、敷药法、塞药法、手术等[2]。郭氏[3]在临床上治疗痔疾,观察治疗病例150例,采用槐实止痛汤口服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显效89例,有效50例,无效11例,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欧氏[4]认为痔病是由湿热邪毒阻滞于肛门所成,在临床上采用清热解毒燥湿、行气活血的药物配成中药熏洗药进行治疗此病,疗效可观。

痔疾的辨证分型有风热肠燥型、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气陷型,其中湿热下注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表现为症见便血鲜红,量较多,肛内肿物脱出,可自行回纳,常伴有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肛周潮湿,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外科正宗》谓:“肛门下坠,大便出血时或疼痛坚硬者,宜清火渗湿”。欧老师在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疾方面有独特的方法,善于运用中药内服加外洗方的方法,收到了很满意的效果。内服方的药物有马齿苋、败酱草、泽泻、旱莲草、红藤、槐角、丹皮、黄芪、枳壳、香附,若出血多可加地榆炭,肛周水肿加车前子、茯苓。外洗方药物有鱼腥草、地肤子、防风、苦参、蛇床子、花椒、五倍子、黄柏、薄荷、甘草。

3 医案举隅

潘某,男,40岁,2014年06月28日初诊,便血一月余,加重3天。患者自述有痔疮病史3年,三年来病情反复,发作时用马应龙软膏外涂,无其他治疗,逢过食辛辣则发病,近日便血加重,前来就诊。患者自述3天前饮酒及食辛辣物,大便溏泄,便而不爽,便中带血,厕纸上有血,色鲜红,排便时痔核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伴肛门灼热疼痛,口苦,尿黄赤短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肛门视诊:肛周一圈赘皮外痔,肛周皮肤潮湿,色素沉着;指检:距肛3cm处可触及柔软团块,指套染血;肛门镜检见齿线上方截石位3、7点内痔突起,3点充血明显。中医诊断:湿热下注型痔疮,治法:清热利湿、消肿止血。

(1)内服方:马齿苋30g,败酱草30g,泽泻12g,车前子15g,旱莲草15g,红藤15g,地榆炭12g,槐角15g,丹皮9g,茯苓12g,黄芪12g,枳壳9g,香附9g。7剂,用法: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2)外洗方:鱼腥草12g,地肤子9g,防风6g,苦参9g,蛇床子9g,花椒9g,五倍子9g,黄柏6g,薄荷6g,甘草6g。7剂,用法:水煎1500~2000mL,先熏蒸后坐浴,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二诊,出血较之前减少,大便成形,肛周潮湿现象明显改善,肛门灼热疼痛症状减轻,痔核已不充血。在内服方上去枳壳,再加熟地10g,白芍12g滋阴养血,防清热太过耗伤阴液,外洗方不变,各七剂以善后,巩固疗效,嘱患者晨起饮温水,养成良好排便习惯,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纤维食物,避免久坐,注意肛门清洁,每日定时用热水擦洗患处,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4 按语

本例患者主要是平常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食物糟粕积而不化,聚湿生热下注大肠所致,故有肛门灼热,肛周潮湿等一系列表现。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内服方中马齿苋、败酱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泽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两者合用能加强清热利湿作用;旱莲草凉血止血;红藤归大肠经,有通经活络,散瘀止痛功效;槐角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主治肠热便血、痔肿出血;丹皮清热凉血,善于散瘀消痈;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枳壳、香附行气宽肠;因患者便血多加黄芪以补气以生血、地榆炭止血;全方共奏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功效。外洗方中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功效;苦参、黄柏具有清热燥湿功效,偏于泻下焦相火,清湿热下注诸症;防风、薄荷有解热、抗炎、镇痛、抗过敏、抗菌作用;蛇床子具有杀虫止痒、燥湿功效,《本经》曰:又主恶疮,则外治之药也;地肤子、花椒燥湿、止痒功效;五倍子收敛止血、收湿敛疮功效;薄荷能化湿和中;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功效,有抗病毒、抗菌、抗炎、抗过敏作用[5]。全方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功效。本组病例选用中药内服治其本,以巩固疗效;外洗治其标,以缩短治病疗程,从而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5 总结

现代医学治疗痔疾多以手术为主,但手术创面大,并发症多。中药内服加外洗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疗效好、不易复发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充分发挥中医在治疗痔疾方面的优势,主张内治与外治并重,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欧老师认为中药内服是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治,外洗方是从局部改善病情,湿热下注型痔疾患者,肛周都会出现分泌物,潮湿、色素沉着等皮损现象,通过药物外洗坐浴,改善肛周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渗出,减轻水肿,加强疗效,同时保持肛周清洁,充分营养肌肤,加快新陈代谢,加快皮损愈合及新鲜皮肤的生长。两者结合从根本上治疗痔疾,治疗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张东铭.痔的现代概念及其解剖生理学基础[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1,21(3):26.

[2] 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226.

[3] 郭纯艳,王津义,姜旭昌.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混合痔15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1994,(5):29-30.

[4] 欧东晓,张文丽.中药坐浴治疗急性痔水肿的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2):73.

[5] 刘华刚,申庆荣,刘丽敏.中药抗菌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J].2010,(21):463-464.

猜你喜欢

凉血内服肛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内服外敷防疫情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