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隆德县规模猪场猪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
2015-03-21李永刚
李永刚
(宁夏自治区隆德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隆德756300)
宁夏隆德县规模猪场猪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
李永刚
(宁夏自治区隆德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隆德756300)
猪巴氏杆菌病俗称猪肺疫,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最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咽喉部急性肿胀,高度呼吸困难;急性型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变;慢性型表现为慢性肺炎症状。近几年,随着规模养猪的发展,猪巴氏杆菌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危害养猪生产的主要疫病之一。现将宁夏隆德县规模猪场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及采用的相应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 2014—2015年在宁夏隆德县沙塘、神林、联财、凤岭、温堡、奠安、观庄7个乡(镇)随机抽样调查规模猪场22个。
1.2 猪巴氏杆菌病流行情况
1.2.1 临床症状
1.2.1.1 最急性型:急性发病,咽和喉头水肿,迅速死亡为特点,有的晚间采食正常,观察不到临床症状而于次日清晨死亡。病程稍长者高热(41~42 ℃),全身衰弱,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烦躁不安;咽部发热、红肿,重者局部肿胀可漫延及耳根、颈部;呼吸极度困难时,表现犬坐式伸颈呼吸,口鼻流出血样泡沫;可视黏膜充血、发绀,耳根、颈部、腹部和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病程1~2天,病死率100%。
1.2.1.2 急性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胸膜肺炎症状,败血症较轻;体温升高(40~41 ℃),初期出现较短的痉挛性干咳,有黏性鼻液,呼吸困难;咳嗽和触诊胸部时有痛感,听诊有啰音和摩擦音,随着病情发展,呼吸更加困难,张口伸舌,呈犬坐姿势;可视黏膜发绀,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后期心脏衰弱,心跳加快,皮肤有瘀血或有小出血点。病程4~6天,病死率90%以上。
1.2.1.3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症状。初期体温升高到41 ℃左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鼻流黏液性分泌物;有的咳嗽,但以腹式呼吸为主的呼吸困难是该型的主要临床症状;被毛逆立,消瘦,口、鼻和肛门黏膜及四肢皮肤发绀。由于病程长,许多病猪逐渐消瘦,病程多在2~4周,有的可达30天以上,病死率60%~70%。
1.2.2 病理变化
1.2.2.1 最急性型:外观咽喉部和颈部肿胀,腹部、耳根及四肢内侧皮肤有紫红色斑块,压之褪色;口、鼻流出白色泡沫样液体;颈部皮下有大量淡黄色胶冻样水肿液,有的水肿甚至蔓延至前肢;咽喉部黏膜肿胀,声门部狭窄;肺急性水肿;脾出血,不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外膜和心包膜有小出血点;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病变。
1.2.2.2 急性型:皮下组织有大量出血点;全身淋巴结出血,断面呈红色;颈部淋巴结肿大,有渗出液;全身各脏器浆膜和黏膜及皮肤点状出血。该型特征性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病变;肺脏极度肿大,有不同程度的肝变区,病变周围有水肿和气肿,病程长的在肝变区内形成坏死灶,切面呈大理石样;胸膜常有纤维素样物附着,严重的肺与胸膜和心包黏连,胸腔及心包积液。
1.2.2.3 慢性型:颈部不肿胀,喉头充血、出血,气管有大量泡沫;肺脏水肿、气肿、充血和出血,局部出现红色和灰色肝变,切面呈大理石状;胸膜常有纤维素状附着物,肺与肋胸膜粘连;心脏常有纤维素性心外膜炎病变,心包增厚、粗糙,有纤维素性物附着,常与肺脏粘连,胸腔及心包多数有积液。
1.2.3 病原分离鉴定
1.2.3.1 病原形态:用肝脏组织触片或心血抹片,革兰氏染色可见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的球杆菌。
1.2.3.2 培养特性:无菌采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脏组织,接种于改良马丁琼脂斜面、麦康凯琼脂平皿、含10%绵羊全血的改良马丁琼脂平皿、 4%健康动物血清的改良马丁琼脂平皿,置36~37 ℃培养18~24 h。 改良马丁琼脂斜面生长纯粹的培养物,呈微蓝色菌苔或菌落;马丁肉汤培养物生长为均匀混浊,不产生菌膜;麦康凯琼脂平皿上不生长;10%血琼脂平皿上生长的菌落不出现溶血; 4%健康动物血清的改良马丁琼脂平皿上出现单个菌落,光滑圆整,直径2~3 mm,半透明,呈微蓝色。
1.2.3.3 生化特性:发酵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不发酵乳糖、肌醇、菊糖、水杨素及鼠李糖,吲哚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阳性。
1.3 调查结果
1.3.1 调查猪22 685头(其中种母猪1 874头,种公猪53头,育肥猪20 758头),发病742头,死亡406头,发病率3.27%,病死率54.72%。发病猪场占调查猪场的37.04%。发病率最高的猪场为33.84%,最低3.81%;病死率最高的猪场为100%,最低25%。
1.3.2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发病年龄以35~90日龄猪为主,尤其以42~75日龄的保育后期和育肥前期仔猪最多,哺乳仔猪和90日龄以上育肥猪极少发病。在临床症状上以慢性型为主,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少见。
2 防治
2.1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定期消毒;引进猪要隔离观察1个月后再混群饲养。猪场一旦发病,对病猪立即隔离治疗,严格消毒,对病死猪及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假定健康猪免疫接种,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及时扑杀等综合措施。
2.2 免疫预防
2.2.1 常用疫苗及使用:(1)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活疫苗:肌肉或皮下注射,用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射,免疫期6个月。免疫前后3~5天禁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2)猪肺疫口服弱毒疫苗:用冷开水稀释后,按照所喂头数加入饲料充分拌匀后让猪采食。7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0个月。该疫苗专用口服,不可注射,免疫前后3~5天禁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3)猪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断奶后的猪无论大小,皮下或肌肉注射5 mL。注射14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2.2.2 免疫程序:种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建议在配种前15~20天免疫),临产母猪、哺乳母猪不注射。无病猪场仔猪在断奶后15天内免疫1次。发病猪场,仔猪在25日龄左右首免, 1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
3 小结与讨论
3.1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近几年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肺疫有以下特点:一是出现“温和型”的特点,由以前的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发病为主,变为现在的以慢性型为主。发病后临床症状出现非典型化,临床特征与猪传染性胸肺膜炎的慢性型类似。二是慢性型猪肺疫由以前的散发为主,变为现在的以地方流行性为主。本病一旦发生,常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呈地方流行性。三是发病年龄出现“低龄化”趋势,主要发生于35~90日龄猪,尤其以42~75日龄的保育后期和育肥前期仔猪最多,哺乳仔猪和90日龄以上猪极少发病。四是病程延长,慢性疫病例病程较长,一般2~4周,甚至达1个月以上。
3.2 药物防治效果差。猪肺疫慢性型病例早期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整体效果很差,病死率平均达50%以上。这是由于本病造成肺脏、胸肋膜和心包的炎症,短期内其组织结构和功能不易恢复,造成机体衰竭死亡。本病使用抗菌素治疗有一定效果,但疗程长,停药后易复发,往往成为僵猪。在临床上,对病猪的同群猪使用抗菌素预防性投药,很难防止新的病例出现。
3.3 免疫预防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在发病猪场采用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疫苗免疫,可以很快控制疫情,免疫猪群极少发病。首次免疫可在仔猪断奶前。在临床应用中,提前免疫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病猪场可将首次免疫时间提前到25日龄左右,在发病期到来前已产生免疫力,有良好的预防效果。首免后1个月加强免疫1次,这样可有效地预防猪肺疫的发生。
3.4 猪肺疫慢性型病例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慢性型病倒的临床症状十分类似,应注意鉴别诊断。
3.5 猪肺疫常继发于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猪圆环病毒Ⅱ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病,因此要同时做好以上几种病的防治。
2015-08-11
李永刚(1968—),男,高级兽医师。
S858.28
B
1007-1474(2015)06-0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