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热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致药物性肝损伤及血白细胞降低1例

2015-03-21刘欢,顾生旺,张金荣

肝脏 2015年8期
关键词:锥体外系异丙嗪肌注

·病例报道·

发热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致药物性肝损伤及血白细胞降低1例

刘欢 顾生旺 张金荣

患者,女,61岁,因受凉后出现持续低热10d,体温在38℃左右波动,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喘,当时在楚州医院查血常规正常,予热毒宁、维生素C、地塞米松输液4天,因发热一直无好转遂于2014年11月4日来我院门诊,查肝功能TBil14μmol/L,Alb40.9g/L,AL475U/L,AST258.3U/L,GGT256U/L,ALP262.6U/L;肾功能正常,血糖6.42mmol/L,甲功三项、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均正常;血沉18mm/h,门诊以“肝炎”收入科,患者平素体健,其母亲、哥哥、姐姐均患有肝硬化腹水史;查体:神清,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区轻叩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入科后化验血常规基本正常,血型“O”型;尿常规、粪常规正常;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甲肝、戊肝、丙型肝炎抗体均阴性;CEA、AFP、CA199、铁蛋白均正常;HBVDNA阴性;胸片:支气管炎;腹部彩超无明显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T波改变;上消化道造影:胃窦炎;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水飞蓟宾胶囊,泮托拉唑,利巴韦林,前列地尔,果糖、门冬氨酸钾镁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患者发热好转,11月13日复查肝功能示ALT47.6U/L,GGT93.6U/L,余正常;血沉42mm/h;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弱阳性,肺炎支原体IgG抗体阴性;巨细胞病毒抗体IgM抗体阴性,IgG抗体阳性;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因红霉素肝脏损伤,遂给予阿奇霉素0.5g,1/日抗感染,输液2天患者发热,体温在38.2℃左右波动,遂停阿奇霉素输液,11月18日再次复查血常规WBC2.82×109/L,PLT91×109/L;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弱阳性,肺炎支原体IgG抗体阴性;肝功能示TBil22.5μmol/L,Alb36.1g/L,ALT417.9U/L,AST456U/L,GGT304.6U/L,ALP295U/L;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正常;血沉35mm/h;降钙素原0.17ng/mL;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并与患者沟通骨髓穿刺明确或排除血液疾病,后因患者家里收稻,无人陪护,女儿在外地,遂转至无锡进一步治疗。

讨论患者因长期低热伴肝功能明显异常入科,根据化验结果排除甲肝、乙肝、丙型肝炎、戊肝等病毒性肝炎,经药物保肝降酶治疗后肝功能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后因支原体IgM抗体弱阳性,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使用阿奇霉素后肝功能再次异常并且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减低,考虑阿奇霉素药物所致不良反应。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药物,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多为胃肠道反应和头痛、头晕及轻度转氨酶升高等,但均比红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患者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已考虑到红霉素对肝脏损害大,而使用阿奇霉素,但也引起患者肝脏损害,所以我们在临床用药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避免医疗纠纷;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涉及面广,不仅累及心、肝、肾等主要脏器,还有造血系统、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等,临床使用该药时,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2]。患者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结合患者长期发热病史不排除血液类相关疾病,可予骨髓穿刺进一步明确或排除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1 杨莉萍,曹生喜,曹刚,等.20例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内蒙古中医药,2012,24:36.

2 冯睿华,张春红,侯欢欢,等.175例静脉输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海峡药学,2009,4:174-175.

(本文编辑:茹素娟)

患者,女,47岁,已婚,农民。因“间断肝区不适10年”于2014年11月23日16:30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重度脾功能亢进”入院。2004年2月18日发现肝硬化,2007年7月16日血球分析示:Hb112g/L、RBC3.3×1012/L、WBC2.2×109/L、PLT22×109/L。肝功能ALT60U/L,AST72U/L,TBil57μmol/L;白蛋白37g/L,BG4.9mmol/L,肾功能正常;腹部B超:肝硬化伴腹水,再次住院;2009年7月17日查HBVDNA1.32×106IU/mL,阿德福韦酯10mg/d抗病毒至今,HBVDNA均正常,2012年7月7日肝功TBil47μmol/L,Alb31.1g/L,ALT50U/L,AST49U/L,B超:肝硬化,脾大,门静脉18mm,少量腹水,口服普萘洛尔10mg,3/d,降门脉压;呋塞米40mg、安体舒通60mg/d,利尿;患者父亲、2个哥哥均因乙型肝炎去世、儿子乙型肝炎;当时查体:神志清,精神可,重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率48次/分,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cm,肝区轻叩痛,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阳性,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2014年8月4日我院)肝功能TBil34.3μmol/L,白蛋白34.3g/L,ALT23.6U/L,AST36.4U/L,BG4.86mmol/L;腹部彩超:肝硬化腹水(液性暗区29mm)、反应性胆囊炎、门静脉16mm、脾肋间厚70mm、长径160mm;入科后查血常规:WBC1.06×109/L,N55.80%,RBC2.92×1012/L,Hb66g/L,PLT32×109/L;尿血+;粪常规无异常;血糖、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异常;肝功能TBil32.7μmol/L,总蛋白53.4g/L,Alb29.7g/L,余正常;HBsAg390.4IU/mL,HBeAg0.3CI,HBcAb2.0CI;HBVDNA阴性;HA126.7ng/mL,PIIIPN-P50.4ng/mL;PT23.6s,血浆D二聚体620.0μg/L;HIV、HCV抗体、RPR均阴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8次/分,经清洁肠道,备皮,碘过敏试验,维生素K1针30mg/日,静滴2日,2014年11月25日下午14:30异丙嗪25mg,肌注,术前常规镇静后,利多卡因0.1局麻,经股动脉穿刺,DSA下行腹部血管造影后用棉胶海绵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栓塞50%,术中插管顺利,术后砂袋加压股动脉穿刺点6小时,加用酚磺乙胺、氨甲苯酸注射液预防出血,泮托拉唑护胃抑酸,参麦、果糖营养支持;乳酸左氧氟沙星0.3g,2/日静滴预防感染,患者术后80分钟突然烦躁,坐立不安,反应迟钝,双眼凝视,呼吸急促,四肢抽搐,查体:体温36.4℃,脉搏116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90/60mmHg。神志清,应答准确但发音不清,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较迟钝,双肺呼吸音正常,15:54葡萄糖酸钙20mL,山莨菪碱20mg静滴、17∶01再次肌注异丙嗪50mg、11月26日凌晨1∶25第三次异丙唪25mg肌注,3∶08地西泮10mg肌注,8∶09东莨菪碱0.3mg,静推,1h四肢仍持续抽搐,9∶19神经内科急会诊考虑“癔症”,经氯丙嗪针25mg肌注,抽搐仍频繁,后经神经内科专家会诊,考虑异丙嗪致锥体外系反应。10∶46再次肌注地西泮10mg,11月26日下午起抽搐停止,12月2日血常规WBC8.37×109/L,RBC3.69×1012/L,HGB81g/L,PLT93×109/L;B超:肝硬化腹水(44mm)、反应性胆囊炎、门静脉增宽、脾肋间厚73mm,长径196mm;12月5日血常规WBC11.54×109/L,N77.60%,RBC3.39×1012/L,Hb75g/L,PLT214×109/L;肝功能:Alb28.8g/L,TBil29.8μmol/L,ALT10.1U/L,AST22U/L,血钙2.08mmol/L,肾功能、血糖、降钙素原、甲功三项、CEA、AFP、铁蛋白、CA199正常;12月15日出院后随访1周,无四肢抽搐。

讨论 甲氧氯普胺、盐酸异丙嗪致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在临床上较少见,文献报道异丙嗪可损害黑质,使通路神经纤维变性,导致纹状体失去抑制作用,而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胆碱能神经占优势,由锥体外系控制的肌力和肌紧张度失控,引起一系列与肌力和肌紧张相关的症状和体征。锥体外系反应一般在大剂量连续应用时出现,但有时在常规用量时亦可出现,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对药物的清除及排泄减慢,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恶性肿瘤致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时,异丙嗪应慎用[1]。本患者为治疗量异丙嗪引起锥体外氏反应,临床少见[2],大多数临床医生甚至神经内科低年资医生都没有经验,本例的诊治教训:1.治疗量异丙嗪发生锥体外氏反应后,传染科值班医生不知道原因,在钙剂,654-2处理抽搐无效后,继续用异丙嗪2次合计75mg,导致抽搐不断且加重,其后虽然用地西泮,东莨菪碱但因异丙嗪累积副作用,难以很快控制四肢抽搐。2.神经内科普通会诊考虑癔症,氯丙嗪治疗后抽搐无任何好转,其实大多数医生不知道氯丙嗪引起抽搐等类锥体外氏反应比例高达21.1%[3]。3.临床医生面临患者突发四肢抽搐时,应该想到药物引起的锥体外氏反应,及时首选地西泮肌注或东茛菪碱静推,必要时请神经内科高年资医生或专家会诊。4部分脾脏动脉栓塞术本身就有发热腹痛等不良反应,突然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不能及时正确处理,会让临床工作陷于被动,极易引发医患纠纷;临床医生尤其是传染科医生应该加强业务学习,尤其是药品说明书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与处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能及时判断与正确处理,尽快控制症状。

参考文献

1 薛秀燕,杨忠玺,孙显臣.异丙嗪致老年肺癌患者严重锥体外系反应1例.光明中医,2013,2:365.

2 彭小丽.治疗量异丙嗪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基层医学论坛,2014,1:22-23

3 吴国君,易正辉,龙彬,等.阿立哌唑、利培酮及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四川精神卫生,2008,3:146-148.

(收稿日期:2014-12-22)

(本文编辑:茹素娟)

2014-12-18)

223001 江苏淮安市解放军第八二医院

顾生旺,Email:gushow@sina.com

作者单位:22300 江苏·淮安 解放军第八二医院 感染内科

通信作者:顾生旺 张金荣 刘欢 蒋兆荣 陈乃祥 田东

猜你喜欢

锥体外系异丙嗪肌注
抗精神病药物与苯海索联用治疗精神病的疗效分析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布南色林致锥体外系综合征1 例*
倍他司汀加异丙秦注射液治疗中老年眩晕症临床分析
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H1受体拮抗剂异丙嗪降低紫杉醇对卵巢癌的化疗作用*
UPLC-PDA-QTOF/MS分析肌注胆木注射液后大鼠血浆中的分布
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的有效成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