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015-03-21蔡科
蔡 科
(上海市徐汇中学,上海 200030)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蔡科
(上海市徐汇中学,上海200030)
摘要:如何让物理成为学生喜欢的学科是现阶段所有物理教师都在探索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导入要有吸引力、设问要有启发性、实验要有探究性、语言要有感染力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物理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现物理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中学物理;兴趣;物理之美
中学物理作为中学阶段一门重要课程,很多学生对其是既爱又怕,爱是因为知道物理在中学学习阶段的重要性,怕是因为感觉物理枯燥难学.如何上学生喜欢的物理课?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物理?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怎样才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教师若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就会从内心产生学习的自我要求,物理也就不会只是传统观念里“枯燥难学”的印象了.
笔者从导入、设问、实验和语言四个方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物理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兴趣.
1导入要有吸引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提一些有趣的问题,做一些随手取材的实验,或播放一段精彩的视频等等,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后面要学的知识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1.1实验导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利用小游戏、小实验进行新课导入,吸引学生眼球,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例如,在《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新课导入中,笔者一上课就让学生做了两个游戏类的小实验.第一个小实验是请一位同学快速往前推动一个玩具火箭筒,玩具火箭以较快的速度飞出去.学生都能解释是筒内气体推动火箭使之加速,这时笔者进一步提问:为什么筒内的气体对火箭的作用力会大于大气的阻力呢?接着引导学生发现,推火箭筒的过程中,筒里封闭的气体体积变小,从实验现象看,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会增大.第二个小实验是请一位同学先直接吹气球,然后让气球复原,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再次吹这个气球,并请这位同学谈一下两次吹气球的感受.这次下面的学生比较容易地想到了第二次不容易吹大气球,是因为吹气球时瓶子里封闭气体的体积变小,导致气体压强增大.
学生对老师在上课时让同学玩玩具吹气球感到非常新奇,很多学生都踊跃举手愿意上来做示范,所有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安排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能更投入地进行接下来的实验探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1.2视频导入
在新课导入中,教师可以利用身边正在发生的新闻大事,截取与教学相关的视频片段进行播放,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并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充满好奇.例如,在《超重和失重》新课导入中,笔者播放了神舟七号发射过程、翟志刚太空漫步的视频,并提出这样的问题:据航天专家介绍,在升空过程中航天员的身体要承受相当他们自身重力4倍的重量,这是什么现象呢?非常自然地将话题引到了教学内容上.
还有一种视频导入是直接播放某部电影的一个片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前所未有地被激发.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初二的《压力与压强》,教师一上来就播放了一段《南极大冒险》中地质学家不慎踩破薄冰掉入冰水中片段,视频气氛很紧张,每个学生都被电影情节所吸引,直到雪橇犬将绳索套到地质学家身上,其余的人将地质学家救出,大家才放松下来.这样好的一个导入氛围中,教师问了两个问题:为什么雪橇犬叼绳索给地质学家的过程中要一路跪行?这个问题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将要讲授的压力与压强内容上面.
1.3故事导入
要是能把物理课上得像在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自然能让学生爱上物理.如果没有这样的天赋,我们可以在一堂课的开头讲个小故事作为导入,以提升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上相对运动课程时,笔者就讲了一战时期一个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一颗德军射出的子弹的故事;在上浮力时,笔者讲了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悟出通过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方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上自由落体时,笔者讲了一个挪威跳伞爱好者因未及时打开降落伞而从从高空自由下落,最后被树枝挂住保住性命……这些小故事可以是物理学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是大家熟悉的名人轶事,还可以是生活中的事情.
2设问要有针对性、启发性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师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物理缺乏热情,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并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在教师精心设问下,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面以笔者《自由落体运动》一课中的设问为例进行说明.
(1) 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入手提问,学生会得出错误结论
师:一把锤子和一张纸片哪个下落的快?为什么?
生:当然是锤子,因为锤子较重.
(2)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小道具,引导学生猜想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师:是不是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呢?物体下落的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
生:可能和物体的质量、形状、空气阻力等有关.
(3) 学生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做出种种设想和推测
师: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小道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桌上有一个硬币和几张纸.)
学生设计的实验有:
① 硬币与纸片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结果:重物下落比轻物快.
② 硬币与纸团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结果:跟轻重无关,几乎同时落地.
③ 纸团与纸片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结果:纸团下落快,可能跟形状有关.
(4) 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问,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师:这些实验中哪些结论是基于控制变量法而得出的?
生:第一个实验中硬币和纸片质量不同、形状不同,未控制变量.第二个实验中硬币和纸团质量不同,形状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第三个实验中纸团和纸片形状不同但质量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生: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主要是空气阻力,空气阻力比较小的时候,几乎是同时落地的.
设问应该是既有针对性、启发性,又留有思考空间,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对物理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
3实验要有趣味性、探究性
物理课中采用实验模式进行教学,能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种方法能使学生脑神经细胞高度兴奋,心理活动特别活跃,有利于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前文所举的几个例子,其实都是利用实验来进行的,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于实验教学,可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 通过有趣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思索欲望以及物理学习的兴趣.
前文讲到的实验导入,其实就是这一类情况.当然趣味小实验不局限于新课导入,整个课堂教学的任何一个时段都可以做.例如讲《超重和失重》时,可以拿一根一次性筷子,末端系上钩码,手执另一端从静止突然向上运动,木条折断;再换新的筷子,从向下运动到突然静止,木条还是折断.这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对超重的条件有感性认识.还可以在空可乐瓶上凿几个小洞,里面装满水,竖直上抛时发现水没有喷射出来.这个小实验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出完全失重现象.从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入手设计一些趣味小实验,让学生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就能有深刻体会并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让学生极富兴趣地投入物理学习之中.
(2) 让学生充分体会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这一般是在学生实验的教学中应该达到的目标.
例如,笔者在执教《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一课时,需要分组实验.学生们四人一组,自行选出组长,一起讨论数据记录方法,分工合作.最后请几个做得顺利的小组组长概述他们组内分工合作情况和记录数据的方法.从分工情况看,这几个小组之所以做得顺利,无一例外的就是同学间配合非常默契,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记录数据的方法看,有些小组是先预设合适的体积(一般为整数),再将注射器推到预设体积处记录压强,有些小组是先将注射器推到某个位置,再读取体积记录压强.显然就算是做得较顺利的组中,也有方法差异,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先预设体积的方法更好,可以保证体积读数较精确.
4语言要有感染力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要有魅力,需要教师在平时注重艺术修养.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讲解要抑扬顿挫,教学语言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
(1) 语言要生动幽默
例如,笔者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授课时,声情并茂地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个漂亮女士乘公共汽车,司机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她后面的年轻人撞倒了.漂亮女士气呼呼的说:“什么德行?”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行,是惯性.”学生们哄堂大笑.一个小故事,用幽默的语言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寓教于乐,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自然非常好.适合物理教学的有趣事例是非常多的,这些生活化的情景,幽默的语言,学生感兴趣的同时也更容易理解较抽象的知识.
(2) 利用新奇的演绎吸引学生
例如,笔者在上《牛顿第三定律》时,朗诵了英国诗人亚历山大·波普评价牛顿的一首诗:大自然和大自然的法则,藏匿于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出来吧!于是世界一片光明!学生一脸惊讶,不知为什么物理课变成了语文课.这时笔者不失时机的鼓动学生的情绪:我这么精彩的朗诵,同学们不来点掌声加以鼓励吗?学生用力鼓掌.鼓掌完之后,笔者追问:左手痛还是右手痛啊?自然地将话题引到了力的相互作用上来.在物理课上用饱满的激情朗诵诗歌,让学生感觉非常新奇,发现原来理科也可以有文科的风采,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自然非常好.
适合教学的有趣事例是非常多的,这些或者新奇的演绎、或者生活化的情景、或者幽默的小故事,学生感兴趣了,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知识.
总之,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规律、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物理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体会物理之美,对学习物理充满了兴趣和期待,使物理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学科之一.
参考文献:
[1] 胡志有.浅谈新课标下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与展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7).
[2] 张晓静.注重物理实验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J].数理化学习,2008,(8).
[3] 谢碧英.浅谈物理教师的教学语言[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