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探讨

2015-03-20陈丽莉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高血压

陈丽莉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收集2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电图检查分为左心室肥厚组(LVH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非LVH组),对比两组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分析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心律失常发生率93.14%(95例),明显高于非左心室肥厚组37.74%(40例),两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更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

关键词:高血压;左室肥厚;心律失常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脏是原发性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之一,左心室肥厚(LVH)是常见的表现,左心室肥厚的持续发展,将造成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相继减退,出现心房纤颤、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各种心律失常。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我科208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在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非同3次/d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其中男134例,女74例,年龄50~75岁,病程5~13年,这208例患者均经病史、体检及有关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而且无水电解质紊乱、甲亢、周围血管病、肝肾功衰竭等,观察期间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1.2方法

1.2.1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肥厚与非左心室肥厚的检出按Penn法测定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连续测定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公试[1]计算LVM(g)=0.8×1.04[(LVDd+IVST+LVPWT)3-LVDd3]+0.6,LVMI(g/m2)=LVM/体表面积,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4×体重(kg)-0.0099,LVH的诊断标准:LVMI男性>135g/m2、女性>111g/m2。

1.2.2心律失常检测 24h动态心电图及普通12导联心电图的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Ⅰ级,Ⅰ、Ⅱ级为室性早搏单发、频发,≥Ⅲ级为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连续室性搏动≥3次、持续时间<30s的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30s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1.3分组 按照有无左心室肥厚进行分组,高血压LVH组102例,男62例,女40例,平均LVMI为(150.4±14.5)g/m2,高血压非LVH组106例,男72例,女34例,平均LVMI为(101.5±8.5)g/m2,两组LV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值<0.01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102例LVH患者中检出VA有75例(73.53%),106例无LVH患者中检出32例(3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H组患者复杂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及以上)检出率为51例50%,无LVH组患者为16例(15.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H组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无LVH组。

在LVH组中检出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共68例占66.67%,无LVH患者中检出的共17例占16.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增加了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在高血压早期就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左心室肥厚[1]。有报道达15%至20%。LVH每增加50g,男性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1.73倍,女性增加了2.12倍。有资料显示,左心室肥厚逆转后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本研究显示LV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LVH者(P<0.01)。很多文献报道,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可致复杂的心律失常。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大的可能机制是长期血压增高,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大,刺激心肌纤维蛋白合成,心肌细胞体积增大,肌节增多,伴间质增生,导致增厚,此外可刺激心脏组织产生各种神经体液,如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儿茶酚胺、内皮素、氧化氮合成系统等,可直接刺激细胞生长,也可作为次级信号因素调节细胞对压力负荷的适应性反应,细胞因子也在高血压的病理情况下,发生肥大及纤维化重塑[2、3]。心肌肥厚导致冠脉储备能力下降,心肌相对缺血,使传导速度和兴奋性恢复不一致,且改变了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这些变化加重了心肌电生理紊乱,电活动不均性导致电传导和异位兴奋灶的形成[4],心肌心律失常的易感性增强,甚至室颤的阈值降低,导致恶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猝死。

本研究还显示LVH患者心房颤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LVH者(P<0.01),是因高血压致左室顺应性减退,左房的助泵功能增强,使左房压力升高,导致易发心房颤动,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易发生缺血性卒中,导致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引起的心律失常的防治,重点在控制血压,力争预防、逆转并延缓靶器官损害,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致残的总危险。

参考文献:

[1]levy D,Anderson km,Savage D,et al,Echo Cardiographically dletecte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The Framingham heart stndy[J].Ann Intem Med,1988,108:7-13.

[2]何小君,何喜民,钟江华,等.高血压患者左室重量指数和相对室壁厚度与心率震荡的关系及比索洛尔的干预效应[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6):414.

[3]佟以东高血压病心肌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6):652-653.

[4]吴琼.高血压左室肥大Q-T离散度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271-272.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