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角度看《秋日传奇》
2015-03-20洪芳
洪 芳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秋日传奇》
洪 芳
[摘 要]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读《秋日传奇》,都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上来说,读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秋日传奇》这部经典著作有多层次的理解和领悟。本文将对接受美学理论的发展状况作一个总体的概括,并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对《秋日传奇》中读者的作用以及读者的接受情况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读者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不同的角度对同样的文学作品做出不同理解的观点。
[关键词]接受美学;《秋日传奇》;读者
[作 者]洪芳,江西财经大学。
《秋日传奇》是一部经典之作,它描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它的看法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部作品被翻拍成了电影,电影中呈现出一片广袤粗犷的原始荒野,浑然天成的乐章,真挚而又热烈的感情,所有的这一切都共同演绎了一段激动人心的传奇故事。这部影片用博大的胸怀、精深的意境与高超的技法,谱写了一曲人性化的完美史诗。
关于《秋日传奇》这部作品,评论界比较关注它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影评界则侧重于它的结构和主题。不同的读者对它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假如我们把探讨的重心从作者本人和作品本身转移到读者身上,那么《秋日传奇》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关于其他的什么小说,都只是相对于不同的读者而言,这是接受美学所提倡的。为此,本文把对《秋日传奇》的研究放到接受美学的视角下进行探讨。
一、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接受美学理论“将文学研究的重点从作者和作品上移到了读者审美接受和审美经验的研究上,从而使文学研究跳出了狭隘的研究范围,进入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姚斯作为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经说过:“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众多读者取向的理论中,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汉斯·罗伯特·尧斯的接受美学理论和沃尔夫冈·伊瑟尔的读者反应理论最具有原创意义,影响也最大。
接受美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概括起来,我可以将其有助于本文的文学批评观点归纳如下:第一,读者处于主要的地位,不同读者的参与才能使本文产生出不同的意义;第二,文本中的空白要依靠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填充,从而做出不同的理解。
二、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秋日传奇》中“读者”的作用
在接受美学理论中,文学作品并不等同于文学本文。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未完成的图式结构,有着空白和未定性。也就是说,没有经过阅读的《秋日传奇》,它的存在本身不会产生独立的意义,文本意义的实现需要依靠读者进行阅读去填补“空白”。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握它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就要经过读者对《秋日传奇》这部作品进行鉴赏和阅读。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作者写了什么是不重要的,读者从阅读作品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什么才是关键之所在,正是因为有了读者的阅读,文本才变成了作品。
《秋日传奇》中的女主人公苏珊娜是一位非常迷人的姑娘,当她以塞缪尔的未婚妻的身份出现的时候,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发生了改变。三兄弟都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而她则被崔斯汀的气质所打动。四个年轻人因此都感到非常痛苦和煎熬,他们都不知如何去选择和面对。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作者所设置的“空白点”。而这个“空白点”则是需要阅读这本书而才能去思考,去总结的。
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与作品的互动过程。伊瑟尔把读者与文本的相互作用比作“文学中的交流”,那么空白和否定就成了进行交流的基本手段。空白点在激发读者想象力的同时,也需要读者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重构《秋日传奇》这部作品,填补作品中的空白。这个空白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他可以自由发挥,对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以及故事的结局进行大胆的猜测。
有的读者会认为,这个故事的结局应该是由苏珊娜
做出一个选择。但是苏珊娜她是一个非常温柔善良的女人,她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去伤害任何一个人,因此对于她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做出选择的。也有一些读者认为,应该让那三位男士来直接面对选择。但是在书中,故事发展到了后面,塞缪尔牺牲了,艾尔弗雷德也离开了,崔斯汀和苏珊娜相爱了,这些事情的发生也许会改变我们原来的理解。当然,每一个读者对空白点的理解都是有所区别的,就像在不同的年代,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对《秋日传奇》的评价也是完全不同的。年轻人往往会喜欢阅读作品中的爱情故事,认为它是凄美、动人的;中年人更倾向于对作品所表达的主题的思考;而还有一部分人则会喜欢电影中柔美、动听的音乐。
对该部作品的女主人公苏珊娜这个人物形象,不同年代的读者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在过去,很多读者会认为她很美丽但是感情不够专一。她是塞缪尔的未婚妻,当塞缪尔大学毕业以后,她和他一起回到了塞缪尔家的牧场。在这里,她见到了塞缪尔的兄弟崔斯汀,崔斯汀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她。后来,塞缪尔牺牲了,她的内心非常痛苦。慢慢地,她忘却了这份痛苦,爱上了崔斯汀;再后来,崔斯汀离开了牧场,没有任何音信,苏珊娜没有办法,最后嫁给了艾尔弗雷德。这让很多读者觉得她并不是一个感情专一的人。但是,现在却有很多读者很同情她的遭遇,觉得她很可怜,她是一个多情但同时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与此同时,她也是一个很脆弱的人。她等了崔斯汀好几年,却始终没有等到他回来。但是时光飞逝,她到后面心灰意冷,失去了希望,最后嫁给了艾尔弗雷德。其实,她也是一个很脆弱的女人。但是也有人非常欣赏她的性格魅力,她不但漂亮、温柔、活泼,而且还很善良。她的这些性格特征深深地吸引着那三兄弟对她的爱慕之情。总而言之,深处不同时代的读者,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往往都是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人生经验、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去理解和判断。“第一个读者的理论将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受之链上被充实和丰富,一部作品的历史意义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确定,它的审美价值也是在这过程中得以证实。”对于《秋日传奇》这部作品而言,不同的读者会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在接受美学理论中,读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读者接受理论与《秋日传奇》
《秋日传奇》是一部既充满着温情又充满着阳刚之气的经典作品,作品中的爱情最让人为之动容。但许多读者只关注作品中凄美的爱情故事,却没有花时间去深究整部作品所蕴涵的意义以及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但这就是作品凄美的悲剧性所召唤来的一个所谓的接受群体,或许作者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只是借用了这种表达方式,而没有把它限定在所谓“隐含读者”的“期待视野”之中。相对于其他更有经验的读者而言,他们的生活经验、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个人的知识水平,使他们对作品就只能产生这样的理解。
《秋日传奇》被拍成电影后,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影片中并没有史诗般的壮阔气势,但是却为我们展示了美丽的西部原始风情,它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当然,每个读者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该作品是让人们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也有的人为作品所塑造的崔斯汀这个任务形象拍手叫好。
接受美学理论中,在同一个时代里,不同的读者阅读同样一部作品,其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都是不一样的。作品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女主人公苏珊娜最后自杀了,她自杀的原因令人匪夷所思,也让人倍感困惑,于是出现了一个所谓的空白点。众所周知,在接受美学理论中,空白作为一种空间,“它不仅激发了读者的想象性活动,而且也引导读者的想象性活动”。从这个方面来说,它是存在于文本和读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基本成分。这个空白点激发读者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作品中深藏的意蕴。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作品不会给我们提供答案,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深入地探究作品里隐含的深层意义。苏珊娜非常爱崔斯汀,但是他们一开始并不能在一起。后来崔斯汀的妻子死了,她以为从此以后两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但不幸的是她却被崔斯汀拒绝了,她感到非常失望和伤心,最后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些读者认为,苏珊娜一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她内心非常地痛苦和绝望,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理解她内心的感受和苦楚。于是,她在无可奈何之下选择了自杀。这些不同的读者解读出的不同意义,正是作者在他悲剧性的情节中设置的一个个“空白”,是文本本身的召唤结构通过读者的参与产生出了多层意义。读者所感受到的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读者的主观因素和作品的客观结构——“文本”互动共应、共同“创作”的结果。
四、结语
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同一部作品必然有不同的理解和反应,得到的感悟和体会也必然有所不一样。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可以从他自己的审美角度去鉴赏作品,会获得不同的认识。在这个过程当中,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地进行思考、判断,以填补作品中的空白点,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每个读者的学习背景、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又完全不同,文学作品就会对每个人展现不同的意义。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阅读的方式因人而异,每个人所获得的理解也就不一样。
【参考文献】
[1]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3.
[2]H.R.姚斯,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刘月新.解释学视野中的文学活动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邵子华.对话诗学——文学阅读与阐释的新视野[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5]朱志荣.西方文论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拉曼·塞尔登,等.当代文学理论导读[M].刘象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特雷·伊各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张中载,王逢振,赵国新.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