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视角下高校从严管理干部的路径研究

2015-03-20刘秀峰刘玉萍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

刘秀峰,刘玉萍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福建 永安 366000)

新常态视角下高校从严管理干部的路径研究

刘秀峰,刘玉萍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福建 永安 366000)

摘要:我国政治生态呈现六大特征对高校从严管理干部提出了要更新适应新常态的观念、提升适应新常态的能力、构建适应新常态的机制的基本要求。当前,针对高校管理干部存在着主客观方面的约束因素,积极探寻从严管理干部的路径:一是推进形成从严管理干部主观思想的新常态,培育认同观念、规矩意识和整体性思维;二是构建从严管理干部工作体系的新常态,建立“导向性”考核机制、“系统性”培训机制、“预警性”监督机制和“能动性”干部交流机制。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从严管理干部;路径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新常态”不仅限于经济一个领域,在经济领域所涉及到的改革动力、简政放权、相关政策都不得不涉及到政治领域。当前,我国政治生态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法治化、深入反腐败斗争、干部人事提拔任用工作、民主政治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等六大新特征。旧的、老的、病态的政治生态成为历史,法治、公正、廉洁成为干部的行为要求,相应的,在新常态下也对高校从严管理干部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常态视角中高校从严管理干部的基本要求

(一)更新适应新常态的观念

高校是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文化传承的主要基地,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承担者,高校对国家改革发展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而高校干部是高校组织使命的直接承担者,是一所高校能否正常运转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认清形势、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常态成为高校干部的必然要求。那么,作为干部的组织管理机构,就要有前瞻能力,积极主动更新适应新常态的观念,领会政治新常态的新特征新内涵,才能掌握如何从组织上有力把控干部队伍的方向,使干部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事关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顶得上。[1]

(二)提升适应新常态的能力

随着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校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依法治国法治化、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意味着高校干部再也不能仅仅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那么,组织管理部门就要努力提升适应新常态的能力,确保干部不越底线、不触红线,强化干部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通过从严管理,把“认真”作为干部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强化干部“规矩意识”,发挥干部队伍在构建新常态、攻坚克难、敢于担当推动事业持续发展中的示范作用。

(三)构建适应新常态的机制

我国政治生态呈现的六大特征,意味着党风政风的根本性变化,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政治新常态的推动者、从严治党的当事人,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且干部资源作为党执政的重要资源,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需要构建从严管理干部的新机制,使高校干部能够健康成长,练就改革的本领、依法治校,将腐败因素扼杀在摇篮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当前高校管理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主观认识存在的制约因素

1.管理中的畏难情绪

高校在管理干部中最怕管严了得罪人、伤了和气,认为从严管理干部费力不讨好,管多了不利于团结,也怕丢了选票,对于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提醒,因而无法履职到位,弱化了管理效果。有时在工作中遇到人为干预的现象,抗不住阻力,因而也就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不自觉地“留一手”、“放一马”。

2.管理中的好人主义

有的高校组织管理部门遵循庸俗哲学,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认为干部工作已经很辛苦,对问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碌碌无为、为官不为等现象听之任之。个别高校同事关系圈子化、出现团伙现象,出了问题相互包庇,使一些高校政治生态处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状态。

3.管理中的认识偏差现象

有的认为从严管理是软任务,注重对干部违法违纪等问题的管理和处置,忽视对干部履职情况、工作状态等方面苗头性问题的管理与干预;有的认为从严管理干部成绩不显著,效果不明显,因此精力花在选拔干部上,而在“管好”干部中招数不多;有的则认为高校都是高素质干部聚居地,干部自我约束力强,出现了盲目信任的心态;有的认为干部“有功绩”,犯点小错也能“以功抵过”,认为组织的管理是对干部的束缚,担心干部内心深处存在反感和抵触情绪,因而对干部接受管理的主动意识不强的现象也不重视。

(二)高校从严管理干部的客观问题

1.日常考核机制不完善

自新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出台后,高校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更加规范,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不提拔不考核,不调整不考核”的现象,虽然每年教代会均开展干部述职,但是测评中,对干部的岗位匹配性评价采用的是书面测评,较少开展面对面了解情况,因各种人为因素的存在,有时不能真实地反映干部的日常工作情况。

2.干部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

近年来,教育系统的培训针对性不断提升,每年高校不同岗位的培训达到4批以上,提高了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但毕竟有人数限制,因此,高校自行开展干部培训已是刻不容缓,然而地域、师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高职院校干部的教育培训都非常有限,多数停留在文件精神传达,内容缺乏感染力,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不强,没有完全适应高校深化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干部培训渠道不宽畅,培训方式缺乏多样性、互动性,未能满足高校干部的层次化、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3.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存在盲区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 “三严三实”活动的开展,高校对干部的日常监管力度加强,然而在监管中仍然存在“盲区”和“真空地带”,如“八小时以外”,以及最容易出问题的“家庭圈”、“社交圈”、“生活圈”都未纳入监督范围,全方位监督未落实到位,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家庭监督等立体化监督体系尚未形成。[2]

4.管理制度执行存在漏洞

高校纪委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因此,党委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仍然无法根除,党委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得不到有效监督。有时候制度形同虚设,制度执行中当遇到种种阻力时,就有可能出现选择性执行、执行不彻底或者执行走样的现象。

5.干部内外交流困难

受到行业、地域、编制、身份的影响,高校在干部交流方面多为“近亲繁殖”,“新鲜血液”难以补充,特别是地处山区的高校,条件的艰苦导致众多优秀干部不愿前来工作,因此,“外来和尚难进庙”、“找来女婿气走儿”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尚未完善,一旦当上领导干部就如捧了“铁饭碗”,也就不难理解“为官不为”、“碌碌无为”者的有恃无恐了。

三、新常态视角下高校从严管理干部的路径研究

(一)推进形成从严管理干部主观思想的新常态

1.培育从严管理干部的认同观念

认同是行动者将规范、标准、目标、价值理念内化的建构过程,成为人们意义与经验的来源。[3]一旦一种观念被群体所认同,就具有了强大的支持力量。而干部管理实践中的畏难情绪、好人主义、认识偏差都是源于对从严管理干部重要性的不够认同,各种主观思想制约因素被认为获得的利益如果超过从严管理,那么制约因素就有了存在的土壤。因此,作为高校组织部门,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制约因素存在的可能性,要让广大干部从内心深处接受“从严管理”,营造认同支持、自愿接受从严管理的良好氛围。一要大力宣扬严格管理是关心爱护干部的重要手段,树立“严管即厚爱”的观念,现实中落马官员忏悔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让干部知道其政治生涯的健康成长是得益于从严管理的。二要建立干部关爱提醒制度。高校组织部门要多当“保健医生”,干部才能少动“手术”。对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表现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醒,常敲“警钟”,防止小毛病酿成大问题。

2.培育从严管理干部的规矩意识

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多次强调讲规矩、尤其是讲政治规矩的现实紧迫性。高校承担着培育国家人才的责任,干部作为高校的中坚力量,在规矩意识的培育方面更应“行为世范”。一要培育纪律意识。当前,我国党纪、国法、政策等成文规定逐步完善,八项规定的社会效应显著。因此,作为高校组织部门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让这些成文要求转化为干部的行为规范,内化为干部的内在要求,从被纪律约束状态转化为要守纪律的境界,使干部守纪律成为常态行为。纪律意识增强了,才能防止纪律所明令禁止的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等现象。二要培育法治思维方式。所谓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4]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中,法治是最有前途的社会管理方式,它避免了人治思维方式的任意性、个体性或者具体性的缺陷。因此,培育干部的规矩意识需要用法治思维方式从严管理干部,组织部门需要用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要求干部,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也必须养成法治思维方式开展工作。干部法治思维方式的养成有利于规矩意识的培育,必将有力提升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3.培育从严管理干部整体性思维

所谓整体性思维,是指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基本视角出发,将事物理解为由各要素、各环节、各方面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5]从严管理干部从来不是某个环节或者某个时期需要加强的工作,干部随管理成长、管理伴干部一生。因此,高校组织部门要用整体理念统筹好从严管理各个关键要素,使思想认知、工作机制、力量资源等各个层面有效衔接、相互支撑,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体系,加强干部管理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拓展管理监督的时间、空间和内容,只有形成系统,才能够疏而不漏,发挥整体效应。一要树立从严管理干部的整体认知。要把从严管理贯穿于干部成长发展的各个阶段,贯穿于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把从严理念贯穿于干部队伍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监督的全过程。二要加强从严管理干部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要有系统地规划从严管理干部推进的路径策略,构建全覆盖的从严管理工作体系,保障从严管理整体推进和有效落实。三要把从严管理的工作力量进行有效整合。要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高校组织管理部门的牵引作用,有效整合各部门管理资源,以整体性思维统筹从严管理工作,使从严管理干部既形成合力,又各司其职,并通过可操作的机制和有效平台,提升干部管理工作的部门凝聚力。

(二)构建从严管理干部工作体系的新常态

1.建立“导向性”干部考核机制

干部考核机制的导向决定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干部的风气,它能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种尺度。因此,高校要营造风清气正的干部管理的氛围,干部考核机制的导向显得尤为重要。一要完善评价指标。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大力选拔“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好干部,明细政德指标,对有毛病、多数师生不认可的干部坚决不用,引导激励干部修身养德、干净干事。二要完善考核方式。要突出干部的任中考核,把书面测评、实地考察和谈话考察相结合,加强干部队伍综合考评和综合研判,把显见的成绩和潜在的成绩相结合考量,在年终综合考核末位的同志,及时谈话提醒,有针对性加强培训;连续两次末位的干部及时调整岗位,不再委以重任;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破坏制度的,严肃查处。对任中那些扎扎实实打基础、默默无闻利长远的“实干型”干部予以重用,发挥考核的“导向性”作用,实现从严管理干部的新常态。

2.建立“系统性”干部培训机制

干部培训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也要遵循系统整体目标的原则,因此,建立一套持续性、可操作的工作运行机制成为高校组织部门重中之重的任务。一要增强培训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开展培训前的调查研究,根据需求选择培训内容,不仅要从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突出党性教育,而且要从不同职级、不同岗位干部的需求出发,突出岗位技能培训、战略思维训练。二要增强培训形式的灵活性、创新性。采取自办培训班与合办培训班、在岗轮训班与岗前培训班、集中培训班与分段培训班等相结合的形式,努力构建网上网下培训体系。注重体验式教学在培训方法中应用,增强培训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三要建立师资资源库。借助上级教育系统专家资源库,择优选聘精通专业知识、熟悉高校情况、教学经验丰富的领导专家担任培训教师。四要建立干部培训工作考评机制。考评机制关系培训工作质量。考评内容要全面、考评标准要具体、考评方法要灵活、考评结果要客观,不断创新高校干部培训工作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作为表彰先进、业绩考核、使用干部的依据,坚持以考评活动来推动干部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以考评结果来激发干部培训工作的内在活力。[6]

3.建立“预警性”干部监督机制

干部出现问题往往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其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发出预警,可以增强干部管理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一要健全和落实日常从严管理监督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建立抽查核实工作机制,完善谈心谈话制度。二要建立廉情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构建干部管理风险评估模型,全面评估干部队伍存在的风险,对干部状态作出综合评价和基本判断,进行分类干预、分类处置,实现防范在先,管理关口前移,变被动为主动。三要把日常管理和关键时刻管理贯通起来。不断完善述职述廉、民主测评等制度,加强干部“三圈”日常管理监督,健全关键时刻管理机制,把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作为检验考察干部、识别使用干部的主战场;针对干部调整、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特殊时段,强化提醒制度的落实,及时跟进、重点防范。

4.建立“能动性”干部交流机制

一是建立“能上能下”干部交流方式。首先,要落实干部轮岗制度,按照人对工作岗位的热情态度,五年达到顶峰,十年到达低谷,因此,高校组织部门要制定干部轮岗的相关规定,积极推进处级领导干部在行政和党务岗位、机关与学院岗位之间轮换任职,实现三年一小轮,五年一大轮,确保干部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发挥其智慧才干;其次,要落实干部任期制,在任期内明确学校党委对干部的规矩要求,使干部监督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各级干部集中精力干事业。再次,要制定高校干部正常“下”的制度,使干部在任职期满后退出成为一件正常的事情,从而缓解干部的心理压力,使其既可以欢欢喜喜地上,也可以安安心心地下,还干部以普通职业而非特殊阶层的本来面目。二是建立“能进能出”干部交流机制。探索干部“能进能出”交流办法,明确干部交流的硬条件,积极鼓励高校干部校际间的交流,外出挂职锻炼,努力推进高校与地方党政部门干部的双向交流,制定出台高级人才引进的相关规定等。

5.建立“务实性”干部制度保障

干部制度是用来规范、约束、监督干部的行为,体现出的是大众认同的规范及行为准则。具有政策性、规范性和严肃性,但其概要性表述让一些制度在实践中有“高、大、尚”的问题、不够“接地气”,不利于操作。因此,要实现从严管理干部的常态化,就要强化制度的务实管用。一要整合现有的制度。深入研究从严管理各项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破解各项制度之间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使之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切实通过完整的制度网络,理顺从严管理工作体制。二要使制度内容明晰外显。对制度规定过于原则、宏观的要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标准,使之跳出模糊、空转状态。如关于干部“能上能下”有关规定,对干部的“下”和“出”做出明晰的规定,明确“标准是什么”“怎么认定”“如何调整”等操作规范,对不作为或乱作为、工作不在状态具体有哪些表现要明细化,对哪些属于不称职行为要进行组织处理,调离岗位或降级使用都要有明确规定。三要总结本校工作实践,综合借鉴兄弟院校干部管理的有效经验,将其上升到制度层面;对尚缺少制度安排的环节,如不能胜任现职干部的调整、“庸懒散”治理、领导干部责任认定等要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革.构建从严管理工作体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4):66-68.

[2]中共江苏宝应县委组织部课题组.从严管理干部的突出问题和创新路径[J].领导科学,2015(4)下:37-38.

[3]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

[4]法治思维 [EB/OL].(2015-07-22)[2015-09-09].http://baike. baidu.com/link?url=_SMgn8a5YgYHgyGkYoy92PYR5fkMQ OgOnS4fVKU1PkUM9SC1inPdHqXVsmyHWyTi40NEMO95 FkCzRGH9Hcswba.

[5]孙德忠.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与大学生整体性思维的培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753-757.

[6] 黄开勇.高校党政干部培训工作机制创新探究[EB/OL]. (2014-07-15)[2015-09-09].http://www.xzbu.com/9/view-6415878.htm.

(责任编辑:夏婷婷)

中图分类号:G6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5)11-0077-05

收稿日期:2015-09-25

基金项目: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闽教科【2015】62号)(JAS150985)。

作者简介:刘秀峰(1957-),男,汉族,校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Study on the Path of Strict Management of Cadr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Normal Perspective

LIU Xiufeng,LIU Yuping

(Fujia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College,Yongan,Fujian 366000)

Abstract:The six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political ecology put forward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strict management of cadr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updating the concept,improving the ability and building a mechanism to adapt to the new normal.In connection wi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straints existing in the strict management of cadr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author actively explores the path of it.One is to promote the new normal of forming the subjective thought of strict management of cadres and foster the identity concept,the awareness of the rules and the integrative thinking.The other is to build the new normal of strictly managing cadres’work system and establish the“guidance”assessment mechanism,the"systemic"training mechanism,the"warning"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the“initiative”cadres exchange mechanism.

Key words:new normal;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rict management of cadres;the path

猜你喜欢

新常态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