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针推美容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教育反思

2015-03-20刘建航徐志为陈日兰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订单式校企职业

刘建航,董 岚,徐志为,陈日兰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1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我国职业院校中广泛实施和推广,并受到企业和学校的欢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传统的“校内教学—实习—就业”的方式,改革为“订单—校内教学—用人单位教学—就业”的方式,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1]。自我校开展“订单式”的医学职业教育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学校、合作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我国经济结构、产业格局、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一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学生流失率增加,职业发展空间不足,行业资质通过率不高等新问题逐步显现,针对以上情况,结合目前我校高职针推美容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以期为今后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教育理清发展思路和方向。

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健康产业已成为辐射面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复合型产业,其对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康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订单合作教学模式的专业培养目标虽然在不断进行调整,但仍然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健康产业市场的发展需求,无法满足岗位的需要。继2009年与元之源、伊丽莎白、大参林等企业相继开展合作并签订《“订单式”合作办学协议书》,2012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又与其附属瑞康临床医学院签订了针推、美容专业的合作协议,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等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在合作单位就业,从事中医养生咨询、推拿保健、康复理疗等工作。

近几年,在三方的合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尚无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虽然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多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校企双方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我校采取每年签订一次招生计划的方式制约了双方的深入发展。此外,企业在没有相应激励政策的情况下,参与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3]。

1.2 师资素质能力尚达不到企业需要的水平 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普遍为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虽然有良好的高等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特别是在与企业对接时,在对人才的理解上,与市场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存在较大差异,而我国现行的高等院校职称评审制度使得教师难以把精力投入到实践能力的提高上[2]。

高职院部门无全职专业授课老师,采用聘用相关专业基础教师和企业技能教师等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而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流动性也较大,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1.3 市场变化较快,教学计划与课程目标设置相对滞后 如何充分满足企业市场需求和引导人力资源的合理发展是课程设置的首要问题。受制于高校教学大纲的框架限制,使得最初的课程设置过于理想化,特别是就读于医学院校高职学院的学生有相当一部位是有成为针灸推拿医师的诉求的,他们渴望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走向“医生”职业,这就与企业所需的“高级技师”目标发生了偏差,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落空。

随着健康产业模式的不断发展,其服务范围也逐步扩大,服务质量要求逐步提升,高职院校技能教育的优势主要体现为实践操作,部分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单一的强调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竞争力。

1.4 学生就业价值观(职业锚)尚未形成 职业锚是一个人在实际工作环境、经历中逐渐形成的,而不只是取决于其潜在的才干和动机,也不可能是用各种量表能测试出来的才干或者职业动机。根据订单学员职业选择的曲线(录取分数偏低,专升本后步入医师职业发展轨道,与企业用工意向产生偏离)判断,其职业意向不明,思想波动幅度大,职业锚尚未形成,就业价值观不稳定。

2 思考与对策

2.1 调整管理方式,建立校企管理协调小组,形成“企业—学校—学员”三者的流畅管理 校企管理协调小组负责人才培养计划的制(修)订,定期召开工作协调和信息通报会。从入学开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岗位管理部门就应该及时介入到学生的管理培训中,重视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日常学习中,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企业的业余团队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并通过这个渠道对外宣传学院办学特色及合作教育目标,建立合作教育用人基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咨询和指导等[4]。

2.2 建立中长期合作模式和驻校实训基地 调整一年一签的模式,可采用多年一签,但在合作协议中,制定下一周期合作的标准,将毕业生就业率、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率等与第二年的招生数进行挂钩,同时在学校设立相应的实训基地,使学生尽快融入到企业氛围中,也利于合作的长期开展。

2.3 开展双向交流活动,企业技能老师进校园,学校授课老师下企业,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班级辅导员下企业蹲点,了解企业运营和管理模式,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由校方负责院内教学的管理;企业方负责学生在企业顶岗工作期间的管理[4]。但这种分区化管理的方式容易出现培养过程衔接的脱节。订单教育是产学研一体的模式,学生对就业技能的掌握是基于院内教学基础的夯实和对专业技能学习能力的培养,顶岗工作时才能体现在岗位技能上,如果在校内期间忽视了与企业技能岗位需求想对应的日常管理,极易造成顶岗工作的效率低下。在实际中,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往往缺乏企业的运营管理体验和专业知识,在诸多具体管理细节的把握上能力不足,通过教师进企业的方式即能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也能配合企业做好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

2.4 设置兼职教师队伍教学资质管理和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体系,建立校企合作特色的教学评估体系 搭建基础专业教师和技能专业教师信息库,与大学相关专业协调合作,发挥医学院校整体学科优势,对教师授课资质标准进行合理化设置,并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授课情况,发放教学质量调查表,与企业加强协作,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成立学生培训质量考评小组,采用绩效计分方式,对学生技能考评进行动态观察和评估,根据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程度及应用能力考评成绩的不同,采用跟踪观察和重点分类培训等方式,让学生能掌握实际专业技能,也让企业有人可用,有人可选。同时,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了解毕业生就业动态和学习愿望,从而改进订单教育模式,增强服务能力[4]。

2.5 特色化的课程设置刻不容缓 目前订单教育的课程设置大多参照医学针灸推拿专业,这些教学内容并未结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和技术要求。因而订单式教育需要特色化的课程设置,课程选定宜采用更加灵活的调配方式,保证基础课程稳定的前提下,重视应用自编教材和提高自用教材质量;特别是企业文化和市场运营管理的课程需要增加比重,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6 企业意向与学生就业取向互动 通过多途径使学生尽快融入到企业团队中,建立新老互助、师徒互信的体系;成立竞赛小组,令学员、企业在职员工与带教老师分组合作;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教学上和顶岗实习中取得优秀成绩者给予奖励;调动带教老师积极性,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职业取向。

3 结 语

在医学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医学教育发展的一种尝试,对于缓解技能型人才市场紧缺,拓宽医学生就业门路等有积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和促进自身的发展,高等医学教育应当积极构筑符合教育规律、并与市场需求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实用”和“能力”的核心,校企双方需要更加密切的合作,结合社会发展和市场结构变化等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重新设定培养定位,做到“适销对路”,使订单班教育更加符合社会所需、企业所需、学生所需。真正做到:①以“职业需求”、“就业导向”为原则;②既要重视基本技能培养又要保证学生毕业后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③避免偏离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切勿变成学科教育的模式;④夯实综合素质教育之基础,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

[1]聂莉,吴国平,王峰.我院高职美容专业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2):250-252.

[2]王莹,王华,贾纪萍,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4,32(17):18-19.

[3]王翠华.高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1(35):14-16.

[4]刘宁.论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机构设置[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43-144.

猜你喜欢

订单式校企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