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课外网球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5-03-20郝策
郝策
普通高校课外网球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发展对策研究
郝策
组织与开展课外网球教学活动是构建普通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是满足广大学生网球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对组织普通高校课外网球教学活动的必要性进行全面阐述,对具体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这对于有效改善课堂教学因课时数量的缺乏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尽理想的现状,进而推动普通高校校园网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普通高校;课外网球教学活动;组织与发展;必要性;对策
网球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新兴科目,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与推崇。但是,由于受课堂教学资源与课时数量的限制,无法切实满足广大普通高校学生网球学习的需求。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现实问题,通过对高校课外网球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充分运用,来组织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网球教学活动就成为各普通高校普遍采用的手段。因此,对组织与开展高校课外网球教学活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与阐述,对相关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提高网球教学的整体质量,满足学生网球学习的需求,而且对于营造普通高校校园网球运动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校园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现状
公共课是普通高校开展网球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组建起人数在40名左右的教学班,一般情况下,每一名任课教师要承担1~5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从目前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的现状看,主要存在着“一小、二少、三低下”的现实性问题。
“一小”是指网球教学的受众群体规模过小。由于网球对于教学资源的要求较为苛刻,标准的网球场地、适当的教学环境以及较为完善的教学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而相对于普通高校的网球教学而言,场地设施的相对贫乏是影响网球教学全面展开、受众群体规模逐步拓展的首要因素,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选课时因教学班的容量限制而无法进入,而被迫选择其他教学科目。这种因教学条件的限制而造成的学习人员的流失,导致了网球教学的受众群体始终保持较小的规模。
“二少”主要是指教学课时的安排以及学习内容的设置相对较少。由于受教学基础条件的限制,普通高校在网球教学课时数量的安排上大多集中在18~ 30节这一区间,这对于运动机理相对深奥、技术环节较为复杂的网球教学而言,如此少的教学课时数量无法对包括基本技术、基础理论以及相关技战术组合等教学内容进行系统传授,因而,只能适当缩减教学的内容,学生只能对网球运动的基本技术进行模仿式的学习,而对于其他理论与技战术的学习则无暇顾及。
“三低下”是指由于受上述两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低下、学校的网球教学实效性低下以及学生网球综合素质能力低下的后果。
由此可见,普通高校课堂网球教学的资源相对贫乏,已成为影响与制约网球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积极开发与利用其他领域的网球教学资源已迫在眉睫。
二、组织与开展普通高校课外网球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得到普遍的认可,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基于此,积极组织与开展课外网球教学活动,就成为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缓解课堂教学压力、拓展教学发展视角、弥补课时数量短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外网球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对网球教学资源的充分开发与整合,进而为有效改善普通高校网球教学资源贫乏的现状提供强有力的助推。
其次,课外网球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课堂教学的课时数量,为学生接受系统的网球技能培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组织与开展课外网球教学活动,能够满足更多学生的网球学习需求,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普通高校网球教学受众群体的规模,促进了普通高校网球人数的增长。
第四,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学生检验学习效果、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外网球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确保学生网球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进而达成对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满足。
三、普通高校课外网球教学活动的发展对策
1.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衔接。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而进行的体育活动。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是一种用以舒缓学生学习压力,调节学习生活的手段,因而具有极其明显的无序性,呈现出较为散乱的发展态势。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为核心的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目标已经确立,摒弃了“唯成绩论”教学思想束缚的高校体育教学已逐步实现了本真的回归,课外体育活动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高,其重要的教学功能得以有效的凸显。因此,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界限,实现课堂教学在规模、形式以及功能等方面的全面拓展,实现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序衔接,构建起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相对于普通高校网球教学而言,教学基础设施贫乏以及课堂教学课时数偏少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这就更需要对课外体育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构建起“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便于为有效改善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的发展现状提供必要的保障。
首先,要求网球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做出理性的定位,不应再将两者视为独立存在的两个方面,而是要将两者视为相互贯通、相互衔接的统一整体。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外延式学习思维的启发,将课堂教学作为接受知识的场所,将课外活动视为参与网球实践活动,检验自身学习效果的平台,确保学生学习惯性的有机生成。第三,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选取上,要注重对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者间的互补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应预设相关的问题留作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将课外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带入课堂,与教师、同学展开共同的探讨。这种兼具理论传导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仅有助于课外网球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确保其实用价值的全面提升,同时,对于推动校园网球文化的发展,也彰显出重要的保障作用。
2.组建校园网球俱乐部,确保课外网球教学活动的规模化与常态化发展。高校校园网球俱乐部是以广大学生为会员,以组织开展课外网球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广大学生网球学习需求为基本目的,以推动校园网球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核心目标的群体组织。从基本功能上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实现对高校校园网球教学资源充分开发与有效运用的重要手段,而校园网球俱乐部则是开展课外网球教学活动的核心策略。在传统的课外网球活动中,学生参与的随意性极其明显,参与动机各异,兴趣使然者有之,打发闲暇时间者有之,心血来潮者有之,为应付考试而被迫进行技术动作巩固练习者亦有之,这就造成了课外网球活动的杂乱无序,形不成规模化的发展态势。这不仅有碍于课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还会导致校园网球运动的发展因缺乏规律性与规范性而呈现出发展取向不明确、实用效果低下的弊端。而组建校园网球俱乐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的课外网球运动所存在的零散、无序的现状,形成组织化的发展态势,从而确保了课外网球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发展。这对于满足普通高校学生的网球学习需求,维系其网球学习的兴趣,促成其网球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组建校园网球俱乐部,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从而确保课外网球教学活动在设计、组织与开展过程中实现制度化与组织化,这对于促进课外网球教学活动的常态化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参与行为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对其正确的参与动机的形成与确立起到积极的促进与规范引导作用,从而,确保俱乐部活动的参与者数量,全面提升课外网球教学活动的规模化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及组建校园网球俱乐部,实现对普通高校课外网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不仅能够为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的发展给予资源上的充实与保障,同时,还能够实现对学生网球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这无论是对于学生网球学习需求的满足,还是对于普通高校网球教学实用价值的提升,都彰显出极其重要的实效性,能够为普通高校网球教学开创全新的发展局面,提供必要的支撑与保障。
[1]曲宗湖,郑厚成,张燕.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想[J].体育科学,1998,18(4).
[2]王晓婷.浅析网球运动的终身健身功能[J].辽宁体育科技,2003(5).
[3]陈建嘉.论大学开放式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4).
责任编辑:何岩
G819
A
1671-6531(2015)21-0109-02
郝策/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讲师(辽宁沈阳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