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门感性化教育初探
2015-03-20汪向华
汪向华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门感性化教育初探
汪向华
大学一年级新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了解和认识甚少,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本文从感性化导论课程的设置、感性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介绍以及任课教师选择等方面,对如何使他们快速投入大学学习生活进行探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感性化;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多元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与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及具有掌握电气工程、自动控制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从事电力生产、新能源开发、工程及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大学一年级新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和认识甚少,缺乏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会影响到今后四年的学习和个人发展,也将影响学生的人生努力方向。由于大学教学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和中学教学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大相径庭,更需要及时指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变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另外,大学的生活是学生远离父母独立生活的开始,也需要指导学生在心理上和思想上做好调整,以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所以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生来说,入门感性化教育尤为重要。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招生以来,不断探索和总结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相继开展了专题讲座、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借助此次校级“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的契机,拟整理出一套完整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生入门感性化教育体系,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一、构建符合专业特色的感性化导论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生入门感性化教育总体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学习内容,树立学习目标,介绍专业发展概况,展望专业发展趋势,解答学生多种疑虑和困惑,提供相应实习场景,使其增强感性化认识,能够尽快投入本专业的学习。
在新生入学阶段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体系结构、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了解本专业各年级学习要求、重点、要点和学习方法。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可以快速入门,在大学阶段能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什么是感性化教育?刚入学的新生没有任何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涉及专业术语。用感性化教育方法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内容,教学安排要符合新生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拓展专业导论课内容,构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门感性化教育分三个教学环节:专业认知、人才培养、学习生活模式。
专业认知教学环节:保留我系已经开设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论课程,重点讲述电气工程五大分支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电机与电器的应用,电力电子器件与电力变换技术及应用,电力系统分析计算方法、系统规划与运行、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自动化技术,气体放电理论、介质的绝缘特性、过电压及绝缘配合,电气测量技术。简要介绍电气工程新技术的发展,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的专业概念,明确专业方向和学习目标。另外,设置与该课程相配套的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带领学生走入工厂、企业,直接面对电气工程生产实际,正面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将来所从事的工作。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早早设立学习目标,又使其增加了感性认识,初步掌握了部分专业知识。
人才培养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了解课程设置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补的关系;了解各学期学习的重点和要求等。
学习生活模式教学环节:大学学习特点和本专业学习方法,如何培养自学能力,如何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如何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学习观和生活态度。
二、创建入门感性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门感性化教育课程是专门为大一新生而开设的。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符合感性化教育的特点,应采用生动有趣、具有感染力并且极具吸引力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大量电气工程和工程建设图片,再配合一些工程实例讲解,一方面避免给学生造成单调、生硬、乏味、枯燥的感觉;另一方面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印象更为深刻,激发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另外,适当增加实地教学、录像教学、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
实地教学:将学生直接带到发电厂、变电站、工业企业等,现场讲解所看到的电气设备,直接感受和了解电气工程的性质、工作领域、工作内容等。我校已经建成的小型电力系统实验室和预装式箱式变电站,可以做到足不出校园即可了解整个发配电过程。同时也可以走出校园,到与我系建立实习基地的几个企业去走一走,看一看。现场教学更加具体、生动,也能使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文化等。
录像教学:观看相关录像,了解电力工业发展、电力生产过程和电力建设等。
网络教学:将有关导论课程课件和教学内容放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参考。
自主学习:根据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自己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拓展知识。
此外,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还可以采取开设专题讲座、座谈会等教学形式,拓展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灵活多变。或单刀直入,或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前后内容,让学生尽早接触专业技术核心内容,增添好奇心、吸引力和趣味性。在教学方法上,“兴趣激励法”“疑问学习法”“网络讨论法”等较为理想。专业核心技术的介绍可以点到为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必急于求成,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摸索。
以上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既能使学生更快地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性质、特点和发展概况,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有目的地投身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中。
三、任课教师采用多元化模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门感性化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保证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不同教学课程体系应该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所以任课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模式。
首先,专业认知教学环节是专业启蒙教育或引导教育,是专业意识教育。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及今后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和努力方向,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观。专业认知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聘请对该专业发展十分了解和熟悉,而且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讲授;实地教学可以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专题讲座既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或有着丰富电气工程实践经验工程师等这些专业人士,也可以邀请校友访谈现身说法,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某类问题进行专题探讨。由于他们的讲座贴近工作实际,反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对人才的现实要求,对于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其次,人才培养课程是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各门课程与人才培养的关系等。应当聘用负责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教师任课,因为每门课的设置以及开课学期的安排,都是基于调查研究、缜密思考,需要讲解清楚、分析透彻,学生才能理解,同时更加清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以及它们的前后关联。
最后,学习生活模式课程涉及学习方法、大学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内容,需要院系领导、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发挥各自优势,才能保证本专业入门感性化教育质量。可以请本专业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校以座谈会形式开展交流活动,以他们亲身经历进行讲述,这种活生生的案例摆在眼前,更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门感性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专业新生的许多困惑和疑团得以尽早解决,教师和班主任对专业建设方面的困惑也能得到消除。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奋斗目标,知道自己在大学四年中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毕业后将从事哪些工作。提前规划,尽早投入紧张而又繁忙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去,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责任编辑:郭一鹤
G712
A
1671-6531(2015)21-0080-02
汪向华/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江苏南京21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