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句法结构比较
2015-03-20张晓东
张晓东
汉英句法结构比较
张晓东
句法结构表达语法关系的方式有形态、语序、虚词三种,英汉两种不同体系的语言选择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并且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决定了句子构造的格局不同。汉语主要采用语序和虚词作为语法手段来表达语法意义,属于一种隐形语法;而英语则更多地采用词形变化,即形态来表达语法意义,属于一种显性语法。这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是由各民族的文化及思维习惯不同而决定的。
英汉对比;句法结构;构造方式;构造格式
一、句法结构的构造方式对比
句法与词法是语言组织的两大规律,句法就是组词成句的规律,词、短语、分句自身以及彼此之间是以何种方式组合,这就需要对语言中的句法结构构造手段,也就是语法关系表达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语言不同表达语法关系的方式也不同,但大体可以分为形态、语序和虚词三种。正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所以语言表达的方式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屈折语的特点是选择形态来表达语法关系,如英语、法语等,而属于孤立语的汉语则选择用语序和虚词来表达。但是语法方式的选择也不是绝对的,对英语而言,除了形态以外其他两种表达语法的方式也广泛运用。下面则将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一)形态
词与词组合,在词进入句子时所发生的变化叫作形态,也叫词形变化。英语是形态丰富的语言,语法范畴包括数、格、体、时、人称、态等,因而形态用于表达其句法结构可说是方便实用、理所当然的。例如:
(1)The boys play ball.
(2)I love her,and she loves me too.
(3)The boys are playing ball.
(4)That man was my neighbor.
(5)They are frequently referred to as“white collar worker”.
根据例(1)中动词“plays”后面表示复数的“s”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玩球的是一个男孩还是一些男孩。例(2)中两个分句中的主语用了“我”“她”的主格“I”和“she”,而宾语则用的是相应的宾格“me”“her”。同时人称不同,其后面的谓语动词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例(2)中,第一人称后面的动词要用原形,而第三人称“she”后面的谓语动词要加“s”表示第三人称单数。语法范畴中的“体”表示的是动词正在进行的状态,如例(3)中的“are playing”(be doing)表示的是动作正在进行,通过“play”的词形变化,清晰表示此处动作进行的状态。当英语的动词进入句子时必须要标明时态,并且在人称上也必须保持一致,这时就要做出相应变化以满足组合时的需要。所以例 (4)中动词“be”做出的相应的变化,用表示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的“was”,“他以前是我的邻居”。在英语中动词与主语的关系决定了动词的变化,如例(5)中,“they”是动作的承受者,是 “称为”的对象,故用被动态 “be referred”。
事实上作为孤立语的汉语,虽然不像屈折语那样有词的形态变化,但是“时”“体”等还是存在的。比如在动词前面使用副词“在”“正在”,或者在动词后面使用助词“着”,或者在句子末尾使用语气词“呢”,都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其语义价值与英语用形态表示的进行体相同。再如,汉语中动词前使用“曾经”或“已经”等副词,可以表示以前发生的动作或以前的情况,其语义价值与英语用形态变化表示的过去时相同。但是与西方语言相比不同的是,汉语表示的这些观念是使用词汇手段,即表示时态意义的词汇;而西方语言使用的是语法手段,即同一动词不同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
在有的语言里,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构成句法结构进行表义。按照句法结构中不同的句法意义,可以把句法结构分为不同的种类,在各种语言中比较常见的有主谓、动宾、偏正和并列四种。其中,动宾结构的语序构成又是句法结构的重要标志。汉语、英语、法语等就属于宾语在后的类型,而日语等一些语言则属于宾语在前的类型。汉语与英语相比,由于缺少词形变化,所以更多地依靠语序来确定句法结构关系。例如:
(1)态度端正——端正态度
(2)不很好——很不好
例(1)中形容词“端正”在名词“态度”后面,表示陈述与说明,构成主谓结构,放在名词之前,表示修饰与限定,构成偏正结构;例(2)中否定副词“不”和程度副词“很”的顺序不一样,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同。“不很好”中是用否定副词“不”否定“很好”,表示不是特别好;而“很不好”中是用程度副词“很”修饰“不好”,表示特别不好。
事实上在英语中,语序也逐渐成为表达语法手段的方式之一。如“The boys are looking at the birds.”和“The birds are looking at the boys.”二者的意义就不一样。其原因是语言的补偿机制,表达语法手段的形态功能退化的同时,会产生新的方式来进行替代补偿。
(三)虚词
虚词是一种很重要的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尤其在汉语中,是除了语序以外重要的组词手段。如,助词、连词、介词等等。
1.助词。助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可以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等等。结构助词“的、地、得”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语法成分定、状、补的标志,如白色的雪、灿烂地笑、跑得很快;动态助词“着、了、过”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后面,表示时间在过去、现在、将来的动态。如,“她在望着天”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来了三年了”表示事件已经完成,“看过几次”表示曾经发生的事件;比况助词则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表示比喻,具有描写作用,如“花儿像小手似的随风摆动”。
2.连词。连词顾名思义起的是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递进、转折、选择、因果、条件等关系。如“现在和将来”“果汁或咖啡”“勤劳而勇敢”“因为生病,所以没来”等等。
3.介词。介词起的是表介作用,它一般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与其共同构成“介词短语”来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表示跟动作、性状有关的事件、方式、处所、原因、目的、施事、受事等等。如“在书里”“在下午”“被她看到了”等。
选择不同的虚词,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同。如,“我的弟弟”和“我和弟弟”,名词之间所用的虚词不同所表达的意义则不同,二者一个是修饰关系,一个是并列关系。再如,“灿烂地笑”和“灿烂的笑”,同样是用结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但是由于助词不同意义也不一样,一个是状中短语修饰动词“笑”,一个是定中短语修饰名词“笑”。
事实上,在英语中一些虚词的使用也会影响句子意义的表达,如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使用,“A guest is coming.”和“The guest is coming.”二者用的冠词不同,所表达的“guest”的准确意义不一样,前者表示任意一个,而后者表示特定的一个。
二、句子构造的格局对比
语言具有社会性和民族性,它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背景的不同制约着人们交际方式的不同,自然也会体现出不同民族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汉英在思维习惯上有着明显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为汉民族重领悟性和辩证思维,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性。汉民族讲求的是意义的结合,所以汉语很少借助语法形式的手段,而是用词语意义间的联系来表达,富有弹性,注重意义内在的衔接,属于隐性语法,讲求从整体上把握句子的意义;英语则更注重于形式,常用语言形式的手段实现词语、句子的连接,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是一种显性的语言,没有汉语语法的宽松。例如:
(1)你不去,我也不去。
If you won't go,so do I.
(2)我去买书。
I'll go to buy some books.
(3)我的一个白色的花瓶。
A white vase of mine.
例(1)中,英语的“if”将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体现出来,条件与结构的逻辑性将两个分句结合起来;而汉语句子中则是通过意义内在的衔接而结合起来。例(2)中,汉语句子并不能告诉我们书的数量是一本或几本,只能通过上下语境来领会。而英语中的“book”则通过后面表示复数的“-s”体现了书的数量,所以说英语是显性的。例(3)的英文句子中使用了双重所有格形式“of”和“mine”,准确地体现了“我”和“花瓶”之间所属的关系,达到了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
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还表现为,中国人偏重强调主体意识而西方人更偏重客体意识,主张主客区分。这一差异在各自的句子结构中都有所表现。比如,英语中的非人称句比汉语多,英语常用it形式主语代替真正的主语;英语中被动句居多,而汉语主动句较多,并且一些主动句中的主语也可能是动作的承(1)There is a big bar of chocolate on the table.
受者,故汉语中有受事主语和实施宾语这两种特殊成分的存在,所以即便是没有主语的句子往往都隐含了主体。例如:
桌子上有一大块巧克力。
(2)It is clear that you are wrong.
很明显你错了。
(3)The breakfast is done.
早饭做好了。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格局还有很多的不同点,其原因都是受文化层面差异的影响,这两种语言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两种文化,在对比语言研究的同时也要对比语言之间所代表的文化背景。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杜泽兵.汉英语序比较与分析[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4]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薄冰.薄冰:英语语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7.
[6]朱德熙.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责任编辑:贺春健
H146
A
1671-6531(2015)21-0018-02
张晓东/长春教育学院讲师,硕士(吉林长春13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