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幸福”概念的三个特征及其指向

2015-03-20王新明王晓庆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生活方式幸福亚里士多德

王新明,王晓庆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市 300387)

《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幸福”概念的三个特征及其指向

王新明,王晓庆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市 300387)

摘要:幸福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被亚里士多德视为人的终极追求。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贯穿于他的伦理学说和政治学说之中,要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理解,就必须将《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视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学的幸福概念具有终极性、自足性、实践性三个特征,依据幸福的这三个特征,他考察了人类的三种主要的生活方式,并最终将沉思生活视为最幸福的生活方式。要明白亚里士多德何以单独将静观沉思视为人的终极目的和幸福,就需要从幸福的三个特征中,去领会亚里士多德眼中的幸福及其指向。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幸福;生活方式

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明已随时间的流逝而尘埃落定,但幸运的是,富有勃勃生机的城邦生活和古代人那种质朴而又崇高的古典共和主义精神,在几位古希腊思想家的笔墨中保存了下来,留给后世以丰富的思想遗产。作为城邦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亚里士多德,在城邦文明终结前夕对希腊城邦的政治生活进行了细致而广泛的研究,并深入的探讨了“对人而言什么是最幸福的生活?”这一人类最为关切的问题。他留存下来的哲学智慧也不断地激励着后世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所追求的的目的,他对幸福生活的探讨对今天我们的生活也具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由美国学者特西托勒所指出的,目前普遍存在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研究中的一种错误倾向: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说和政治学说人为地割裂为不同的研究领域而分别加以考察。他将这种错误的倾向称之为 “学科的非亚里士多德式的割裂”[1]P3。实际上,亚里士多德一直是将伦理问题视为整个政治学研究的一部分而加以探讨的,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以下简称伦理学)一开始他就主张伦理学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是政治学研究”[2]P6,因为它们的研究目的都在于获知:“大家所最重视的善德,也就是人间的至善。”[3]P151_152所以我们应当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视为一个整体而加以研究,以便于明晰亚里士多德对于人的“幸福”与“最好的生活”的教诲。

一、人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全人类的目的显然都在于优良的生活或幸福。”[3]P388那么我们若要探寻什么是对人而言最好的生活,我们就必须首先获知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因为“幸福”是一个“始点”[2]P31而“始点是研究的一半,它使所要研究的许多问题得以澄清。”[2]P21

亚里士多德认为,关于幸福的知识并不存在于抽象的“理念”之中,我们应当从人们对于幸福的“意见”中去辨明它。大多数人都将幸福视作某种显而易见的东西,诸如财富、荣誉或者快乐之类,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意见不同,甚至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将幸福看做不同的东西。这些世俗的意见如此混乱,那么我们就必须找到使研究得以进行的“始点”,而这个始点就存在于这样一个事实:人们都将幸福视为最高善。既然幸福作为我们人类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善,那么我们就必须考察所有对人而言是善的事务,并且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认识幸福作为最高善所具有的特征。

二、幸福的终极性

在《伦理学》一开篇亚里士多德就明确指出“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的,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2]P3在这里,“善”被认为是“人们在做其他每件事时所追求的那个东西。”[2]P17从亚里士多德对现实中人所从事的具体的技艺和研究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的技艺和研究所指向的目的之间总是存在这一种“善”的从属关系:次一级的目的服务于更高级的目的,次一级的善也总是由于更高级的善的缘故才被人所欲求的,例如:制作马具的技艺服务于马术,而马术又服务于战术……甚至有时候人的一项具体的活动服务于不止一个目的。所以亚里士多德将善的事物分为两种:“一些是自身即善的事物,另一些是作为它们的手段而是善的事物。”[2]P15并且他认为最高善应当从自身即善的事物中去寻求。因为若我们的每种选择都是为了其他的事物,使“一个欲求接着一个欲求的不息状态缺乏一个最终目的的封闭性,于是它就有可能使得每一个步骤变得毫无意义。”[4]这样一来我们对于人的终极目的的探究也就必将趋于无限而无法认知。而且如果一个目的是因为其它事物而被我们选择的,这个目的就不是终极目的,其自身也并非是完善的,“但是最高善显然是某种完善的东西。”[2]P18所以我们的终极目的或最高善应当是“那些始终因其自身而从不因它物而值得欲求的东西。”[2]P18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唯有“幸福”才具备最高善的所具有这些特征,因为我们只因它自身而追求它,并且其它所有善的事物也只是因为它的缘故而被人欲求的,仅仅是作为手段意义上的善。

三、幸福的自足性

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幸福作为最高的善不仅具有“终极性”,而且是完善的。因为幸福被视为所有对人而言善的事物中最为完善的,是涵盖了“人的一切目的”的最终目的。亚里士多德将这种完善的特征称之为“自足”,他指出“自足是指一事物自身便使得生活值得欲求且无所缺乏,我们认为幸福就是这样的事物。”[2]P19幸福之所以具有这种“自足性”的特征,是因为它涵盖了一切对人而言的善。亚里士多德将对人而言善的事物分为三类:外在的善、身体的善和灵魂的善。外在的善是指财富、出生、运气、朋友等这些外在于我们自身的事物;身体的善是指我们身体个部分之间的健康与协调;而灵魂的善是指我的德性的卓越。这三类善的事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共同服务于我们人的最终目的:幸福的生活。所以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人们能够有所造诣于优良生活者一定具有三项善因:外物诸善,躯体诸善,灵魂诸善。论者一般都公认惟有幸福的人生才完全具备所有这些事物。”[3]P345亚里士多德通过论述幸福所具有的这种自足性来指明:获得幸福所需要的条件是包罗万象的,它涵盖了一切属人之善,并且这种至善是任何其他善的事物都无法与之相媲美的,因为自足本身就包含着终极的意味。

但是,亚里士多德赋予幸福的这两种特征之间是存在着明显的紧张关系。因为幸福并非是所有属人之善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其内在的秩序。最高善的终极性既然在于“始终因其自身之故而被欲求”,那么幸福作为属人的至善,也应当是“只因人自身之故而被欲求的”,在这里所有外在于人的善,都只能被视作具有手段的价值。所以在三类属人的善之中,亚里士多德称灵魂的善是“最恰当意义上的、最真实的善”[2]P22而“所有这些外物之为善,实际上都在成就灵魂的善德”。[3]P346这里的“善德”并不是指我们所追求的道德意义上的美德,“虽然道德的美德可以说与理性有关,但它本质上不是理性的。”[6]至于“身体诸善”也是次之于“灵魂的善”的,因为在亚里士多德眼中凡是处于优良状态中的人“灵魂统治着他的身体是明确的。”[3]P14所以属人的善既不存在与外物也不存在于身体,而是指“灵魂的善”。

四、幸福的实践性

在讨论完幸福所具有的终极性和自足性特征之后,亚里士多德通过确定灵魂的善是属人的善之中最为高尚的之后,将幸福划定了一个内在的指向并且与人的活动紧密的结合了起来,指出“我们实际上是把幸福确定为生活的好和做的好。”[2]P22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将幸福看做一种人的“活动”,由此亚里士多德指出了幸福的又一个特征:实践性。这一特征也是我们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念的关键。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开篇,亚里士多德就对人的目的进行了类别上的划分,指出人的目的“有时是实现活动本身,有时是活动以外的产品。当目的是活动以外的产品时,产品就自然比活动更有价值。”[2]P4由此推之,幸福作为人的终极目的,必定不存在与人的实现活动以外的事物之中,因为它的终极性要求它本身只能“因其自身之故而被欲求”,若幸福存在于人活动以外的产品之中,那么这种产品就会具有超越幸福的价值,幸福也就不再成为人的至善了。“对人来说,幸福乃是行为的伴生现象,它要的是完全实现人类的自身本质。”[5]所以幸福必定是人的“实现活动本身”,并且存在于人的灵魂的活动之中,在这里幸福的终极性为其实践性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五、幸福的概念

既然在属人的善之中,灵魂的善是真正意义上的善,人的幸福是“人的灵魂的活动”,并且是全人类所要达至的终极目的,要知道幸福究竟是什么,就要从从分析人的灵魂入手,考察仅属于人所具有的特殊活动。在这里,他是将“人”视为为生物意义上抽象的个人加以考察的,通过对比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不同,他指出人的特殊性就在于“有逻各斯的部分的实践的生命。”[2]P19他认为人的灵魂有一个无逻各斯(非理性)的部分和一个有逻各斯(理性)的部分,两者各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所有生命物所共有的,用来造成生物营养和生长的那个部分和欲望部分共同构成了人类灵魂中的无逻各斯的部分。人的欲望部分是具有双重性的复杂因素,它虽然是非理性的,但却也在某种意义上分有理性的因素,因为人的情欲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倾向,这个部分既“蕴藏着服从理性并为之役使的本能”[3]P394,又能产生一种反对逻各斯的倾向,这一倾向类似于“不能自制者的冲动”。其中有逻各斯的部分也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在严格意义上具有逻各斯,另一部分在它服从逻各斯的意义上有,第一部分对应于理智德性,第二部分对应于道德德性。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将德性定义为“既使得它是其德性的那事物的状态好,又使得那事物的活动完成的好”[2]P45的一种品质。而幸福的人就在于使灵魂合于逻各斯的这一部分的活动完成的好。在亚里士多德眼中“实践智慧和品格德性对于思辨者作为一个人类的幸福乃是必需的构成。”[7]在完成了上述对幸福的研究后,亚里士多德指出:“幸福是灵魂的一种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2]P32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人的幸福就在于人灵魂的合于逻各斯的那一部分活动的完善。

在得到了关于幸福的定义之后,亚里士多德紧接着探讨了“人应该如何获得幸福”即获得幸福的方式。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既然是“人的灵魂的一种活动”,那么幸福的这种实践性就意味着幸福是要通过人的努力来获得的,而不是依赖于运气等其它偶然性的因素。虽然幸福的自足性表明幸福的获得需要外物诸善作为条件,并且亚里士多德也承认运气是幸福的一种补充。但是一个人的运气是变化多端的,它作为人的外在善对幸福的影响也只是微乎其微的。只有“合德性的活动具有最持久的性质”[2]P28,它符合我们对于幸福的稳定性要求,所以幸福存在于人的实践之中。

六、幸福的指向

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理解后,我们可以确定幸福具有终极性、自足性、实践性这三个主要的特征,并且他将幸福定义为:灵魂的一种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他指出:“那些最幸福的人把他们的生命的最大部分最持续地用在这些活动上。”[2]P28那么最幸福的人显然是过一种能将这些活动进行的最好的生活方式。为了发现哪一种生活方式最好,亚里士多德考察了存在在于现实中人们的不同生活,指出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三种生活方式:享乐的生活、政治生活和沉思的生活。他在对享乐的生活和政治的生活进行了简要的评价之后,对沉思的生活存而不论,进而转向对“幸福”的探讨,在经过详细的论证之后在第十卷中才言明:沉思生活是最为幸福的。由此看来《伦理学》一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解释:为什么沉思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方式。

显而易见,亚里士多德在对于幸福概念的解释及其论证过程中,都隐含着对现实存在的各种生活方式的评价。他对于幸福的定义,无疑是苛刻的,似乎只有哲学生活才配得上是真正幸福的生活,并且这种幸福主要由静观沉思所获得。就如同穆勒所言:“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只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8]P10那么幸福岂不是如此难以获得,以至于绝大多数人都将永远生活在对幸福的误解之中?这体现出哲学与现实之间的张力。

实际上,亚里士多德并未否定其他生活方式的价值,这一点从幸福所包涵的自足性特征中得以显现,哲学家也必须从世俗生活中汲取幸福所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由此看来,沉思之外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被排除在幸福生活之外,这仅是就其不具备幸福最为最高善的终极性而言的。亚里士多德是要告诉我们,现实中所盛行的种种关于幸福的意见只窥探到幸福的某一方面,而幸福的真正指向是在于我们人类对灵魂中所特有的智慧的热爱。

参考文献:

[1]特西托勒.德性、修辞与政治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4]伯格.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5] 菲利普·内莫.民主与城邦的衰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 列奥·施特劳斯.政治哲学史(第三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7]余纪元,林航.“活得好”与“做得好”:亚里士多德幸福概念的两重含义[J].世界哲学,2011(02):246_260.

[8]约翰·穆勒 .功利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陈虹)

中图分类号:B502.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_2109(2015)07_0020_04

收稿日期:2015_03_15

作者简介:王新明(1990_),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A Research on Aristotle's Ethics:Happiness and Its Best Way of Life

WANG Xinming,WANG Xiaoqing

(Schoo1 of Po1itics and Pub1ic Administration,Tianjin Norma1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

Abstract:Happiness 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ethics.Aristot1e regarded it as the u1timate pursuit of 1ife.Aristot1e's view of happiness throughout his ethics and po1itica1 theory,In order to understand Aristot1e's view of happiness,we must to take The Nicomachean? Ethics and The Po1itics of Aristot1e as a who1e to study.Aristot1e's view of happiness inc1ude u1timate,se1f_sufficiency and practica1 and three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happiness,He 1ooked at the three main way of 1ife of human beings,And fina11y points out that contemp1ative 1ife as a way of the happiest 1ife.In order to understand Aristot1e's view of happiness that contemp1ative 1ife as a way of happiness 1ife and the u1timate purpose of person.We need to be on the basis of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happiness to review these three 1ife mode,then to understand Aristot1e's attitude towards 1ife.

Key words:Aristotle's Ethics;happiness;the way of 1ife

猜你喜欢

生活方式幸福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为了“幸福”的母亲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重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