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2015-03-20何亚明

传播与版权 2015年2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

何亚明

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何亚明

[摘 要]随着计算机、移动终端、互联网等技术日新月异的创新与推广,我国出版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一直是行业探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近十年,这些技术的更迭与应用给传统出版行业带来的变革不可小觑,其中数字出版毫无疑问正是站在风口浪尖的弄潮儿。本文把近十年数字出版行业数据进行详细的归纳与总结,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产品的用户习惯、产业规模以及行业内外环境性因素,从而进一步看清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数字出版;媒介阅读率;产业规模;行业环境

[作 者]何亚明,武汉理工大学。

据近些年的《中国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规模从2006年的213亿元,2007年的362.42亿元,到2011年的1377.88亿元,2012年的1935.49亿元,再到2013年的2540.35亿元,可谓一路高歌猛进。近十年,数字出版产业以平均50%左右的增长率迅猛发展。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数字出版必然是我国出版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一、我国数字媒介的阅读率逐年提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移动终端的更新换代,这些层出不穷的数字媒介带来了用户体验的日趋改善。虽然传统纸质阅读拥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媒介海量的内容,多媒体互动、多样化的传播渠道等优势显然已经成为其重要的杀手锏。《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成人数字媒介阅读率呈逐年提升趋势,到2013年我国数字媒介阅读率已经达到57.8%。

根据2008年到2013年的全国国民数字媒介阅读率统计,对数字媒介阅读率贡献最大的当属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其中,网络在线阅读率,从2008到2013年都实现了大幅增长。而手机阅读率的提升显得更为明显,尤其是2013年,增长了10.7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了手机的阅读用户数量在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手机出版是数字出版行业的一块巨大的蛋糕。

我国国民数字媒介阅读率的变化情况,不仅反映了用户对数字媒介的接受状况良好,数字媒介的使用率逐年上升,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数字出版产品的重要发展领域应该是网络出版和手机出版。

二、数字出版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一)我国数字出版的用户规模逐年增长

从用户的数量上来看,我国数字出版用户的规模随着产业的壮大而不断增长,就拿手机阅读的活跃用户来说,根据各年度的《数字出版产业报告》统计,2008年手机阅读活跃用户为1.04亿人,而到2011年已经达到3.09亿人,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用户群体。这里还未把互联网期刊用户、电子图书用户、数字报纸用户、在线音乐和网络游戏等用户纳入,如果把这些数据加起来,我国数字出版的用户已经具有很大的规模。2011—2012年的出版产业报告显示,截止到2011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已经超过16.31亿(包含了重复注册和历年尘封的用户等),这些逐年增长的用户规模无疑给我国数字出版产品的消费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二)我国数字出版的产品数量持续上升

从产品数量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数字出版物种类不断丰富,规模日益扩大,用户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据统计,互联网期刊产品在2007年有9000种,增长到2011年的2.5万种,增长率高达177.78%;而电子图书产品从2009年的60万种,涨到2011年的90万种,其增长幅度也有50%;另外数字报纸产品的增长率也非常显著,由2009年的500种增长到2011年的900种,增幅达80%。除此之外,还有互联网原创作品、多媒体互动期刊等,虽然有个别数字产品因为技术的更新或者读者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就整体而言,产品的规模是相当可观的。

(三)我国数字出版的产业收入节节攀升

从产值收入来看,我国数字出版的产业收入从2006年到2013年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2013年的产业收入已经达到2540.35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31.25%,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12.15亿元,电子书收入达38亿元,数字报纸收入达11.6亿元,博客收入达15亿元,在线音乐43.6亿元,网络动漫22亿元。对产值贡献最大的是:手机出版579.6亿元,网络游戏718.4亿元,互联网广告1100亿元,三者的收入规模远远高于其他数字出版产品,牢牢占据了数字出版产业收入的绝对主体地位。

三、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环境好坏并存

(一)相关政策陆续推出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推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1月5日,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同年8月6日,出版总署又发布了《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同样是当年10月10日,《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发布了,2011年4月20日,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又明确对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与问题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数字出版战略发展的重点等等。这些政策性的文件对我国数字出版作出了规划与指导,为我国数字出版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进一步解决

自2005年以后,中国数字出版版权保护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版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力度都在加强,与此同时,版权保护技术的进步也给数字产品的版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5年9月,北京海淀法院对百度公司MP3侵权一案作出了判决,百度公司败诉,2010年,当当、互动百科、盛大文学等公司要求百度删除百度文库中的侵权书籍,随后,在互联网上掀起了关于互联网传播数字化产品侵权的热论,最终,在舆论与司法的压力下,百度不得不采取付费分成的模式或者广告分成的模式对版权拥有者进行补偿。这一案例说明近年来,社会各界的版权保护意识在不断的提升。

在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方面,2005年5月30日,我国第一部网络著作权行政管理规章《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正式实施;2006年7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在法律层面,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2011年,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正式启动,这给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水平的改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性环境,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传统出版单位的利益壁垒

改革与转型是需要触动利益的,由于传统出版单位长期以来以事业单位形式存在,权责利的关系未必都处理得非常科学,加上既有利益获得者的重重阻碍,使得出版企业走向市场向数字出版这一领域发力显得很力不从心。而且,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进程关乎中国数字出版的整体进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目前,国外大型出版集团数字化转型做得卓有成效,而国内出版集团数字化整体水平则比较落后,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领域的收入非常少,基本上都是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传统出版单位拥有优质的内容资源,但很少转化为数字化产品进行盈利,这可能与还没形成明确可靠的商业模式有关。

(四)数字产品内容创新力不够,同质化严重

当下,很多数字化的产品,仅仅是死板地将纸媒上的内容搬上屏幕,没有结合数字媒体的特点和用户需求进行创新与改造,导致这类数字出版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且,很多数字出版的内容是用户直接上传的,缺乏把关人,致使数字产品的内容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以各大城市的手机报为例,无论在内容、编辑、发行还是传播方式上,都呈现了同质化的现象,使得手机报内容缺少特色,最终会流失客户。而在这方面,传统出版社反而掌握了内容质量与把关的先机,如果能够与技术公司进行合理的开发,必然能够在数字出版领域获得理想收益。

(五)数字出版领域标准问题难以统一

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特别是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目前已经完成了新闻出版、信息化、出版物发行等标准体系的制定工作,但距离建设层次清晰、分类科学、完整适用的标准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性标准和关键性标准缺位,手机出版、互联网出版、动漫出版、网络游戏出版、数据库出版等新型出版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每个企业的格式不统一,难以进行协调。数字出版标准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数字出版行业的顺利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在这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数字出版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取得了一系列不错的成果。不论是用户习惯还是产业规模都发展得非常理想,而且行业内外的环境总体上呈现健康的发展趋势。虽然仍然有些障碍性的因素,但随着技术改革与行业转型的继续推行,这些不利的因素必然会越来越少,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当然,新问题与新机遇也会随之出现,有待产学研各界进一步地探讨与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志强,左键.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张立.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3]肖东发.出版经营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汤雪梅.踟蹰中前行:2012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与趋势综述[J].编辑之友,2013(2).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授权的“结”与“解”
传承、变革与国际合作
国外开放获取平台对我国科技期刊OA发展的启示
数字出版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学术期刊云出版研究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