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内蒙古民族纪念馆的陈展创意

2015-03-20吴磊

文化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参观者纪念馆内蒙古

吴磊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内蒙古 兴安盟乌兰浩特 137400)

谈内蒙古民族纪念馆的陈展创意

吴磊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内蒙古 兴安盟乌兰浩特 137400)

红色文博馆院指的是1840年以来,为纪念和展示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伟大复兴,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光辉历程的博物馆、纪念馆,其中包括革命遗址和烈士陵园等教育场所。它通过文物陈列、艺术造型、场景复原、历史图片、影视播放和文字讲解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把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传播给大众,让大众在参观中感受强烈的精神震撼,从陈列的文物、人物、事件中获得深刻的精神启迪,从而增强爱国爱民的情感。

红色文博馆院;陈展艺术;内蒙古民族纪念馆

一个好的红色文博馆院,一个好的陈列布展,是对一段历史成功的解读和诠释。红色文博馆院在设计上首先要体现的是主题,这也是陈列布展的灵魂,陈列布展的方法是把原本遗忘或断裂的主题思想链接起来,使之完整和清晰,给参观者一种感悟。以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的框架设计为例,该馆以历史进程为脉络,以编年的方式,重大历史阶段为板块,既以历史进程为纵线,又以重大历史阶段为横线,采取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方式进行设计。

一、概括主题的灵魂之作——序厅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序厅约700平方米,天花是三个天蓝色的蒙古包穹顶造型,立面是青石加工的沟石,四周是白色,天花与立面交结点是蒙古包的哈那装饰。这两部分的艺术叙述是:辽阔的大草原上天蓝的深邃,云白悠悠,牧包点点。从远古走来的蒙古高原虽然历经几千年沧海桑田,依然豪迈、宽阔无边。这时,主题雕塑《天降骑兵》以形象生动、姿态各异、气势磅礴之势从天而降,呼啸着、奔腾着,迎面而来,这种气势逼人的主题雕塑把序厅的冲击力推向高潮。

二、详实生动而又不失大气的主展厅

(一)震撼的春雷

震撼的春雷主题是蒙古民族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板块的创意主要展示在场景、天花和立面造型上,加上灯光的配合,创意独到。天花采用曲折起伏的大板块展示,寓意辽阔的蒙古高原上蒙古民族几千年来追求民族独立、民族自由、民族解放经历了曲折不平的道路和腥风血雨,灯光有些昏暗,使整个单元沉重、压抑和沧桑,大有山雨欲来之感。为加重灾难深重之内蒙古的气氛,第一个造型就是破碎的内蒙古,把完整的内蒙古切割成七零八落,让参观者为之震撼、悲痛、叹息。第二个造型是“蒙藏学校大门”。在整个单元中,“蒙藏学校”大门的复原,是单元走线中的一个亮点。“蒙藏学校”大门正好与第二展室连接,同时展线正好走到此处,把“蒙藏学校”大门作为自然通道,又作为一个景观,让观众从这扇历史的大门中走过来,亲身感受蒙古族第一代共产主义者从这里走来的感觉。

(二)抗日的烽火

抗日的烽火主题是内蒙古蒙汉各民族奋起抗日寇。这个板块的第一个造型叫“断壁残垣”。“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相继沦陷,到处都是日寇践踏后的断壁残垣,用“断壁残垣”来提醒国人勿做亡国奴,寓意深远。造型是一面青砖墙,中间是炮击之后留下豁口与残墙。在抗日烽火的中段,设计了一个大型场景复原,把大青山抗日指挥中心,从大青山的深山里搬迁出来,移植到纪念馆内。通过茅草房里的指挥员、发报员,以及电台、发电机、战略地图和手枪等用品的陈列,让参观者的思绪回归到内蒙古抗日斗争艰苦的岁月,感受到在那个烽火岁月里,抗日精英们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指挥内蒙古的抗日斗争,如身临其境般感受那段难忘的岁月。《排山倒海》的场景造型是整个抗日烽火中的一个亮点,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为大的历史背景,用半景画展示机械化部队从内蒙古阿尔山向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的大型场面,加上复原苏式坦克和被坦克冲击而破碎的日军碉堡造型,使得《排山倒海》的原景气氛浓厚。

(三)胜利的曙光

胜利的曙光主题是内蒙古自治运动的兴起和自治运动的胜利,是整个陈展线索中的核心部分。这个板块设计的“幻影成像”用话剧演员演绎当年在承德召开的“四三”会议全过程,再配上大的历史背景的影视片段,然后用高科手段合成。“幻影成像”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让参观者了解“四三”会议的前后,又领略演技、音像与高科联手的风采。先是恢复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会场(五一大会)前的大彩门牌坊。这个门牌坊的恢复让参观者在穿越门牌楼时产生穿越时光隧道的感觉,仿佛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蒙古族人民寻求自治,寻求民族出路的那段难忘岁月。穿越牌楼之后马上出现复原的“五一大会”会址。这个创意是让参观者不但感受到那个历史年代的连续性,同时让他们步入当年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气氛热烈、情感高涨的场景之中。在单元结尾处,设计者们作了一个大型场景《黑山阻击战》,利用多媒体声光电各种手段,使《黑山阻击战》充满动感,富有生命,让参观者站在这立体式的场景前,如同身临战争现场,真切感受内蒙古骑兵战士浴血奋战的全过程。

(四)永远的丰碑

永远的丰碑主题由统一的自治区域形成。在这个单元的结尾中,有一个天花造型设计,形似勒勒车(勒勒车又名大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勒勒”原是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车因常以牛拉动,故也叫蒙古式牛车)的车圈,又像一个巨大的太阳辐射圈。在尾厅处设计这个天花的造型赋予其深刻内涵,寓意内蒙各族及广袤的大草原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团圆,和各民族大团圆;寓意历史的车轮是向前的,内蒙古像一个飞速旋转的时代车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滚滚向前;它似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代表一个民族再次飞腾。

三、庄严凝重却不失教育意义的英烈厅

(一)革命先驱

革命先驱单元中着重突出了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韩麟符等革命先驱,设计以塑像为主。一组 2米 ×2.8米的群雕:线条粗犷而豪放,人物刚毅而凝重,艺术感染力极强。紧接着,《流动的血脉》是一组全新创意,这组人物是在大革命时期牺牲的第一批蒙古族英烈。用红色曲折起伏条状板块做背景,在形似波浪起伏的造型上置放英烈的头像和简历。冲击参观者的视觉,情绪产生波动,让他们感觉鲜血涌动起伏,似一条条流动的血脉浸入于广袤的草原,同时也寓意革命者前仆后继的豪迈气魄。

(二)还我河山

还我河山单元中设计者布置了两个场景。一个雕塑,把贾力更智炸弹药库设为场景,整体造型是个大山洞,山洞内堆满弹药箱,远处日军炮楼上探照灯和岗哨游动着,贾力更在弹药箱的空隙中,制作土炸药。第二个是日伪时期刑讯室复原场景。日伪时期,日寇在内蒙古的刑讯室有100多,很多抗日志士都在这种刑讯室里遭到严刑拷打,为严守党的秘密,被日寇用各种刑具折磨至死。在刑讯室中,将炉火、灯光、刑具三者结合,阴森、恐怖、残暴,让参观者毛骨悚然,加上讲解员讲叙几个共产党员在刑讯室里被日寇折磨得骨折筋断,最后抛尸野外,参观者无不为之动容,为之愤怒。

(三)为了新中国

设计者变换表现手法,在内蒙古剿匪除霸的斗争中,有两个重大事件,一个是“索伦惨案”,另一个是“沙布日台十八烈士”。设计者认为景箱比较符合事件全貌。因为,事件的故事比较集中,用景箱来反映当时的事件比较合适。两个景箱都采用画景、制作道具,然后摆放天津泥人张捏出的形态各异的人物,三者结合,景箱便活灵活现。

(四)英雄的铁骑兵

设计者们力推阿思根将军单体雕像,在单体雕像后面放置一群驰骋在沙场的骑兵,寓意阿思根将军亲手组建了内蒙古铁骑兵。雕塑阿思根将军在一匹桀骜不驯仿佛脱缰奔腾的骏马上站立着,左紧缰绳,右撩披风,煞是英姿勃发,整个雕塑折射出军中之魂的霸气和豪气。在表现几个铁骑兵英烈时,用长条折页式板块将骑兵和马一起展示,自始至终没有把马和英烈分开,这样的展示既表现了人马合一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展示了马背民族的地域特点。到此,设计者将自己艺术才华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的序厅、主展厅和英烈厅让挥洒得淋漓尽致,艺术与政治水乳交融,民族特色和艺术创意完美结合,让参观者在参观和理解内蒙古民族解放斗争的同时,享受陈展创意的艺术魅力。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建的第一座全程反映民族地区民族解放的纪念性展馆,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座“展示光辉历程,再现民族精神”的民族解放纪念馆。三个展厅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纪念性展馆的建筑风格、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红色文博馆院该如何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把主题理念向公众阐释,值得借鉴。

【责任编辑:周 丹】

F713.83

A

1673-7725(2015)09-0123-03

2015-06-15

吴磊(1986-),男,内蒙古通辽人,助理馆员,主要从事文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参观者纪念馆内蒙古
最美的蝌蚪
萧军纪念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脑洞大开
可爱的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