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及体会
2015-03-20张文佳付晓乐
张文佳 付晓乐 高 振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科研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9作者简介:张文佳(1983—),女,主治医师,硕士。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
中医学是吸纳了深厚民族文化内涵的传统医学,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的医学理论体系[1]。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研究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应用型学科,其内容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中医护理理论及技能操作、常见病的辨证施护等,是本科护理学生的必修课。但在现代护理理念及技术充斥的时代,学生普遍认为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无用武之地,加之绝大多数院校将中医护理学课程设置在西医基础医学之后,在系统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之后,学生不能转变中医思维模式,而感到中医护理学深奥难懂,枯燥乏味。同时因中医护理学课时较少,单凭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效果较差。参与式教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明确教学目标,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其积极地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如组织教学、教学实施过程、实践操作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其核心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学会主动学习及应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学习效果,我们尝试将参与式教学模式应用到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具体应用介绍如下。
1 转变教学模式
目前中医护理学的教育仍以教师依托教材课堂讲授为主,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占据了学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机会,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2]。而中医护理学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3],但现有教育方式是将中医护理学的课程分为基础理论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及临床实习3个阶段,人为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在中医护理学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模式,配合问题式、讨论式、情景式等多种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创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条件。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临床资料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学生再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制订护理计划,提出护理措施,在模拟情景中以角色扮演形式实施辨证施护,并进行具体操作,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还可以体会到操作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何种影响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通过教师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其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反之则启而不发,学而不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4]。传统的中医护理学课堂气氛沉闷,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中医护理学又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理论抽象深奥,学生在学习时普遍存在着兴趣不高、学习吃力的畏难情绪。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如五行学说章节插入现实生活中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四诊章节中插入不同患者的舌苔、面容及脉象等图片,中药插入药物彩色图谱,使教学内容更加简单、直观,容易被学生掌握与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授中医护理知识过程中,可适当引用一些典故、诗词等来让学生产生一种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如讲中医一般护理时,可用“春眠不觉晓”、“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是冬三月”等诗句、民谚来说明气候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讲授情志护理七情过度会对人体造成内伤时,可举例林黛玉悲忧伤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说明思伤脾。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在轻松气氛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构建自我知识体系
教师以信息传递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常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主导下,单纯的背诵记忆知识,疲于应试,缺乏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运用能力,较少主动思维,更加难以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不要直接给予理论上的解释,而是要重视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促使学生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思考,逐渐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4 树立实践观,重视实践教学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故其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明确指出了中医护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5]。在针灸、中药贴敷、熨烫、推拿等教学中,通过教师示范,鼓励学生在自身及同学身体上确定腧穴位置,并完成针刺、推拿等操作,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到医院进行见习,通过观察临床患者的针刺、中药贴敷等治疗,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运用情况,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5 体会
在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师生互动的授课气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亲历实践过程,使教学由单向知识传授转化为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研究,充分发挥了教与学两方面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课堂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了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1] 王真,张卫琴.民族地区中职卫校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92-93.
[2] 沈勤,孙秋华,李玲.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护理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医教育,2005,24(4):71-73.
[3] 唐小岚.关于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2):134-135.
[4] 王秀霞.提高护生中医护理学学习兴趣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90.
[5] 马秋平.中医护理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