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探究

2015-03-20侯丽香张春艳

关键词:语境应用型大学

侯丽香,张春艳

(楚雄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楚雄 675000)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探究

侯丽香,张春艳

(楚雄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楚雄 675000)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需与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传统英语学习模式的弊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依据,在ESP教学理论指导下,探讨了三种建设性英语学习模式,以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应用型人才;ESP教学理论;大学英语学习模式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空前繁荣,社会急需大量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从近几年的就业市场需求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大都倾向招募既具有专业的知识、广博的学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交际能力的人才。在这种背景下,2014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并鼓励其定义为应用技术型高校。“211”工程、“985”工程等研究性大学负责向社会输入研究性人才,其他高校则要担负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为了能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培养对象能够经得起就业市场的检验。大学英语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语言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不断改进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为社会输入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大学英语的教学要尽可能地突出英语学习者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作用的指导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实践性(韩伏彬,2007),学生是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尽量避免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应突出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不断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愿望,积极投入到语言实践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及文化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是大学英语的教学仍然普遍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当前的大学英语多采用大班授课,每个班人数多则60人以上,少则50人左右,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无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当中;同时每个班学生英语层次复杂,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无法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三是学校注重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成绩,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忽略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鉴于以上情况,要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必须不断创新大学英语学习模式。

三、探索大学英语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ESP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的缩写,它是一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使用价值高的教学途径(程世禄,1996)。ESP理论将英语视为一种交际的工具而非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该理论认为学生掌握英语主要是为了使自己能够在所从事的专业范围内能熟练地使用英语,以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蔡基刚,2004)。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本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科教育与应用教育相结合,构建应用型教学模式和方法,这就决定了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应立足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将知识和能力有机融合,加强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以英语为交流工具,使所学内容学以致用,提升英语实践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工作的需要做充分准备。因此,ESP英语教学体现的是“语言+技能”的学习,正好符合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四、创新大学英语学习模式

传统的英语学习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学习兴趣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大多数教师将教授的重点放在了词汇、语法、句法的学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把语言学习当成了一种任务和负担,无法从中获取学习的快乐与享受。所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英语学习模式必须改变,而新的学习模式要既能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应用和实践能力得到加强,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任务驱动学习模式

任务驱动学习模式是教师和师生间的互动学习模式,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同时又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程晓棠,2004)。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自2010年起开始试行这种教学模式,在该学习模式中,我校教师以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为基础,一是向学生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如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听听、读读,并规定在具体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跟踪学生学习状态和环节,在必要时随时给予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二是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布置相应的写作和翻译实践练习,让学生抽时间自主完成,由教师进行网络评阅,发现较好的翻译和写作,教师将其范文用到课堂教学中,供学生进行观摩和探讨后,讲师进行讲评;三是网络测试。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完成《大学英语》课程每一单元后的单元测试,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答案,教师点击“批改”按钮后由系统自动批改,批改后的结果直接反馈给学生,试题与学生听、读、写等技能训练有关,得到结果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查缺补漏。当然,任务驱动学习模式也可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中,在课文学习中,教师要狠抓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首先,教师可根据每一篇课文特点及教学重点,提前向学生详细布置其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到下一次上课时,接受任务的个人或小组向全班汇报其成果,然后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加以总结。其次是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每一单元后的课后练习,教师通过翻阅课本进行不定时抽查;教师也可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再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与本单元有关的活动。但是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着重加强本单元应该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并要求学生在汇报时尽可能多地使用课文中出现的习语和句型,从而实现语言和技能的有效转换。总之,任务驱动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英语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明确的任务来实现语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二)语境化学习模式

语境即语言环境,指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也就是产生语言活动的环境,包括时间、空间、上下文、情景、话语的前提等(孔凡成,2004)。语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把语境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后语;非语言性语境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所涉及的对象等等。“语境化”主要是指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性语境或是非语言性语境来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语境化教学方法能够促进英语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升。对于长期生活在汉语语境下的中国学生而言,要学好英语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作为学生语言学习引导者的教师就要承担起一份责任,无论是在词汇的学习、口语和听力的训练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教师要善于设置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语言环境,不断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以此来满足现代化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譬如,在词汇学习中,教师可将某一生词或短语置于上下文中,让学生感知该词的用法、意义、搭配等,使学生对该词或短语有个全面的认识;在口语训练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与外教、留学生进行交流,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大学英语二课堂语言实践活动,逐渐深入了解英语应用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利于语境化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创新的思路框架,引导学生形成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并探寻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语言阅读模式,从而去体会英语阅读的乐趣。因此,通过营造语境化的教学气氛来实施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语言、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三)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可以让学习者打破时间、空间等限制,从实现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其宗旨是实现教学活动的4A即“Anyone、Anytime、Anywhere、Any style”(傅健,2009)。智能手机(Smart Phone)除了具备手机的正常通话功能以外,还具备基于无线数据上网浏览和数据应用等功能,关于智能手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通过百度百科搜索后发现,所谓的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由用户随意安装和卸载应用软件,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因此,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智能手机逐渐成为了移动学习理想的学习终端。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注重学习者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手机终端的移动学习为大学生学习外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不同的渠道学习外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的可实践性分析

为确保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方式的可实践性,笔者对其所在院校的120名15级在校大学生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进行初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120名被调查学生中,智能手机的拥有率是100%,其中4G手机占到95%,其余5%的手机主要是3G和2G,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在使用微信、QQ群、微博,同时被调查者的手机都分别在使用安卓、塞班和苹果IOS三大操作系统,都装有相应的英语学习Apps。以上数据表明, 基于手机终端的移动学习方式是可行的。

2.基于手机终端的移动学习的具体应用

(1)利用英语Apps进行词汇学习

在安卓、塞班和苹果IOS平台上都有大量英语Apps,有学习类、娱乐类、游戏类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娱乐、游戏的同时可以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譬如教师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交流如何使用Apps来记忆单词。目前大家较为熟悉的英语学习软件有有道词典、金山词霸、拓词、百词斩、扇贝等等,其中有道词典和金山词霸主要用于在线查词,并且词汇是不断更新的;拓词、百词斩、扇贝软件上有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词汇,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目前水平的词汇进行背诵,还可以规定每天需要背诵的词汇量,若果学生选择后不主动学习,系统学会自动提示用户,如果学习者按计划学习了,会得到相应的鼓励。 此外,词汇背诵过程中配有音频和图片,使整个学习过程显得格外有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增强。

(2)利用微信和QQ群共享学习资料

英语教师可以引导所任课的班级建立一个QQ群和微信群。由于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放在课堂上来完成。如:课前小组话题讨论、英文歌曲、英文演讲材料、四六级听力材料及写作摸板、英汉互译翻译技巧以及一些做得好的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等,我们就可以通过共享传递给学生,供学生在课后下载、学习和浏览;讲解课后练习时,教师可以把课后练习的答案,尤其是翻译题的答案发到QQ群上让学生参考,这样教师就可以节约大量的课堂时间来安排其他教学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把英语学习遇到的问题发到QQ群和微信上,由大家进行实时讨论,然后从大家的评论和意见中获得答案;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分享有用的学习资料供他人学习。

(3)创建移动英语角,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英语学习中要注重语言信息的输入,同时也要注重语言信息的输出,即口语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后者更为重要。在QQ群和微信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只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并由教师和一些英语水平较好的同学担任话题的组织者和发起者,参与进来的成员可以用语音或文字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增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由于不是面对面交流,学生也不用担心说错,所以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自信心会增强。此外,QQ群和微信的语音都有记忆功能,学生之间的发言和对话学习者们可以反复听,然后找出各自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巩固和提高。

总之,移动学习能让学习者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即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弹性,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机遇。所以,随着大学英语课时量的不断减少,新型的移动学习模式将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五、结语

随着社会对高质量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大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教育在这种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传统的注重知识点的英语学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对大学英语学习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ESP理论的英语教学目标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满足了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需要(蔡基刚,2004)。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如何创新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构建英语学习模式,是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以上提到的几种英语学习模式各有千秋,又相互贯通,大学英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因材施教,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1]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及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7):36-37.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3.

[3]程世禄.ESP理论与实践[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1-12.

[4]程晓棠.任务性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2-214.

[5]韩伏彬.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07(9):24.

[6]胡文忠.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7]孔凡成.语境教学观的理论基础探究[J].教育评论,2004(3):63-65.

On the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mode under
the objective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HOU Li-xiang,et al.

(Dept.ofForeignLanguage,ChuxiongNormalUniversity,Chuxiong675000,China)

Cultivation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market demands in order to meet its needs for high-quality practical talents in newly-built university.College English,as a compulsory course,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alents training.By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in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and based on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three constructive English learning modes are discuss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ESP teaching theory in order to improv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thereby provides guarantees for fostering high-quality talents.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ESP teaching theory;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mode

10.3969/j.issn.1009-8976.2015.04.041

2015-10-09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基于手机终端的云南地州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Z189)

侯丽香(1980—),女(汉),云南曲靖人,硕士,讲师 主要研究英语教学及翻译。

G64

A

1009-8976(2015)04-0142-04

猜你喜欢

语境应用型大学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