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径探析

2015-03-20黄玉娇

关键词:服务体系机制群众

黄玉娇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 文史教研部,南宁 530007)

西部地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径探析

黄玉娇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 文史教研部,南宁 530007)

西部地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临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困难重重、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短缺、专业文化人才紧缺、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缺乏等困难。因此,应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各项保障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加大对基层的扶持力度,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立评价和反馈机制,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健全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西部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路径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较之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明确的指向。“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价值取向看,其基本任务是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从治理理念看,其基本要求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从服务内容看,它要切实保障每一位公民都能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从服务手段看,要综合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服务效能看,更加关注群众需求导向和服务效能导向的评价[2]。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公益性、均等化、标准化、法治化、创新性等基本特征[3-4]。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任务尤为艰巨。

一、西部地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1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除重庆、四川、云南等省市经济相对发达、公共文化服务投入较为充足外,西部其他省份的公共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一)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困难重重

一是各种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尽管从数量上看,西部地区的公共文化资源较为充足,但很多文化设施是由机关、企业以及工青妇科教等不同单位、不同系统投入建设的,并不对社会公众开放。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部门,这些公共文化资源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缺乏统筹的状况,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责权利难以清楚界定,而且存在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的现象。二是文化院团的扶持上马缺乏有效举措。由于受现有土地政策、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转企改制后的文艺团体发展面临挑战,出现演出场地狭小、设备老化、演出内容单一、演出成本太大导致票价过高、营销手段单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三是缺乏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西部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主要由政府和文化部门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比较单一。

(二)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短缺

目前西部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存在城乡差距较大、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短缺的状况。一是县(城区)文化基础设施落后。长期以来,基层财政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不足,导致大部分县(城区)现有的文化设施陈旧落后,图书馆藏书量小质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情和兴趣。二是农村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与需求严重脱节。尽管近年来西部地区建立了许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但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数量仍然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由于大多数农民没有读书习惯,而且许多图书不适合农民阅读,很多乡镇文化馆、图书馆、农家书屋门前冷落、无人光顾,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基层文化场馆的利用效率较低。

(三)专业文化人才紧缺

一是文化创作人才紧缺。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无论在人才数量上还是在社会影响、学术成果的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人才开发和管理不到位。目前西部地区各省市对人才的考核主要还沿用过去的模式,评定和考核依据缺乏量化标准,文化艺术人才的创作激情未能有效激发出来。三是基层公共文化管理人员较为缺乏。很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由于没有专职管理人员,无法正常运转。

(四)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缺乏

尽管政府及文化部门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由于尚未建立成熟完善的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主要还是由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进行“自上而下”的配送,群众的文化诉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和回应,因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西部地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各项保障制度

1.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2014年3月,我国开始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并成立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随后,北京、山东、广东等省市纷纷开始贯彻落实这项工作。西部地区各省市也应尽快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并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规划或专项行动计划,力争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构建起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行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在文化事业单位推行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理事会制度[5]。下一步,西部地区各省市可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提供公益服务的文化事业单位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制度。理事会由政府代表、文化事业单位代表及来自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技管理、图书情报专家、读者等各界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该单位的各种决策及运行监督事项,并任命或提名管理层负责人。

(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

1.加强政策引导,确保社会力量参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出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意见、政策导向目录、财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绩效评估办法、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和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二是探索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综合配套政策。对于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所使用的水电费用收缴标准、活动经费补助标准等方面,应尽快出台统一的收费和补贴政策。

2.扶持和培育非政府组织,形成多元互补的社会化格局

积极扶持和培育民间非赢利文化机构、文化协会及文化中介等组织。政府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加强指导和监督等措施,将政府资源和市场资源对接起来,利用这些组织开展艺术创作、文化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并对文化活动进行评估和咨询,形成多元互补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格局。

3.加大政府购买力度,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

一方面,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资源、活动、服务的形式为群众提供各种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购买的形式引入社会力量,管理、运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完善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委托管理经营”模式[6]。

(三)加大对基层的扶持力度,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1.统筹城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一是制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应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加大对偏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强这些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各省市可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公共文化建设标准,例如对乡镇文化站室内外活动场地面积、村屯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室内外活动场地面积、公共电子阅览室、书刊阅览室的设施配备等进行明确要求,统筹建成多功能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二是建立城乡联动机制。发挥文明单位“结对子”、城乡联建党组织、部门单位包社区的优势,帮助扶持村屯、社区健全完善各种文化设施,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2.整合资源,拓宽公共文化活动阵地

要聚集整合各种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全社会共建、共享、共赢。一是把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各类文体设施和资源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明确其功能、范围、项目,同时落实资金、人才、技术保障政策,将它们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二是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很多社区由于场地狭小、设备简陋,无法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对于这种情况,社区可与周边的网吧、酒吧等营业服务场所进行协商,由政府出资在网吧、酒吧非营业时段租赁它们的场地、设备,利用这些场地、设备对辖区内的居民进行培训、开办讲座、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等,让群众通过各种文体活动进行交流,使之成为群众享受文化、学习科技知识、获取致富信息的新型社区文化活动阵地。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做足保障,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文化人才队伍

一是加快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及配套制度改革,重点抓好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等关键环节,规范聘用操作程序,完善岗位管理制度。二是针对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的管理和使用有其特殊性的情况,人事、编制部门在总体人事计划的调控下,适当放宽人才进入门槛。

2.加强培训,建设规范化的基层文化队伍

一是招聘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为确保事情有人做、设施有人管、活动有人办,可开展招聘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试点工作。专职管理员的职责除了管理文化服务中心的设施、设备、图书之外,还要组织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民业余文艺团队、协会。二是加强对基层文化人才的辅导培训。定期选派市级文化系统专业性比较强的文化艺术人才到县(城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开展送政策、送辅导、送培训等服务活动。同时要求各县(城区)文体局制定培训辅导下基层年度计划,根据基层文化业务单位和群众需求,以流动方式把辅导培训班办在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农民文化大院。

3.拓宽渠道,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

一是文化部门相关人员要积极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各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下属公益文化单位、专业文艺院团以及各县(城区)文化单位、文艺团队,应积极响应、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并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的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民文化大院和农村文艺团队为群众开展文艺演出、技能培训、指导阅读等志愿服务活动,从而有效缓解偏僻乡村群众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的问题。二是拓宽文化志愿者的渠道和范围。从招募渠道看,既可以通过工青妇科教等系统向各机关单位、社区、学校、群团组织实地招募,又可以通过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招募;从招募的范围看,既可以招募退休的文化工作者,又可以招募在校的大学生。西部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在高校中招募文化志愿者,让大学生们利用假期到社区、偏远村屯去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既能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又能增加大学生们的社会阅历,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另一方面,要制定各种相关管理制度,使文化志愿活动的开展逐步规范化。同时还要建立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结合的经费保障体系,为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7]。

(五)建立评价和反馈机制,满足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1.编制文化资源“菜单”,建立按需配送服务模式

鉴于当前群众文化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形态、多层次,而目前公共文化机构的实际服务能力与之不相适应的状况,可采用“资源整合、百姓点菜、政府买单、县区联动、按需配送”的方式。一是在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前,可将《文化配送项目征询表》发往各个县(城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艺院团、文化行业协会等,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和现场走访活动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形成配送内容和方式。另外,也可以把各种文化资源发布在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上,让群众通过自由点单来表达文化诉求,享受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2.建立群众意见反馈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可以理事会为平台,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定期、不定期与群众代表沟通交流,根据群众需求讨论决定实施项目,推动文化服务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六)健全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创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形成有效责任落实机制

评估指标体系内容涵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服务供给、组织支撑、经费保障、队伍建设、服务评估等,应在这些项目下细化条目,评估指标覆盖市、县(城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形成层层监督、环环相扣的责任落实机制。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要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上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对下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考核、激励、问责和监督机制,创建工作绩效考评和经费预算绩效考评等制度,考评结果与各级领导班子年度政绩考核直接挂钩,以此推动各级政府把公共文化建设工作列入年度重要议事日程。

2.引入第三方机构,增强考核评估结果的客观有效性

一是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对未达到绩效评估标准的相关责任人启动问责机制。二是建立工作例会和监督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按照设施、服务、活动、管理、经费等指标要求,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对乡镇(街道)、村(社区)进行蹲点式调查,摸清服务、运营和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要求限期整改,以此增强基层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意识,提高免费开放场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创新目标考核办法,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新闻媒体、市民代表等不同群体和个人参与到检查考核过程中,加强监督,公布评估结果,以此增强考核评估的客观性和监督的有效性。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OL].(2013-11-16)[2015-03-19].http://www.sn.xinhuanet.com/2013-11/16/c_118166672.htm.

[2]张永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五个方面[OL].(2013-11-15)[2015-03-19].http://www.ce.cn/culture/gd/201311/15/t20131115_1759266.shtml.

[3]郭全中.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性[J].行政管理改革,2014(4):44-47.

[4]蒯大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与基本特征[N].文汇报,2014-02-24(10).

[5]张永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任务[J].行政管理改革,2014(4):38-43.

[6]郑崇选.文化类非营利组织培育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上海文化,2014(12):11-21.

[7]蔡兴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完善[J].大众文艺,2013(17):5.

A path analysis of building the modern system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HUANG Yu-jiao

(TeachingResearchDepartmentofLiteratureandHistory,

NanningMunicipalPartySchoolofC.P.C,Nanning530007,China)

Building the modern system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west region is facing up a lot of difficulties,including the shortage of grassroots public cultural resources,the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s,the lack of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s.We have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system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cultural system and improve the security system in the western region;to encourage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in and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power to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to increase support to the grassroots and manage to achiev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equaliz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and promote the level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to establish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and meet the divers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mass;to perfec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ensure that all the work put into effects.

western region;modern system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path

10.3969/j.issn.1009-8976.2015.04.002

2015-05-27

2014年度南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南宁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02-03)

黄玉娇(1976—),女(壮族),广西天等,硕士,讲师 主要研究文化建设。

D67

A

1009-8976(2015)04-0005-04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机制群众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