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语境下中美领导人演讲文本中的文化认同

2015-03-20高岩松王彦海

关键词:领导人跨文化语言

高岩松,王彦海

(1.长春工程学院 外语学院,长春 130012; 2.农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农安 130200)

跨文化语境下中美领导人演讲文本中的文化认同

高岩松1,王彦海2

(1.长春工程学院 外语学院,长春 130012; 2.农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农安 130200)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一直被国际社会所重视。随着中国和美国近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两国领导人的演讲便经常成为学者们学习和热译的焦点。两国领导人的演讲不仅是一种传输信息的工具,它同时也是向整个世界展现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在阅读两国领导人演讲文本的同时吸引我们的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背景下对他国文化的认同,即在跨文化语境下如何理解中美领导人演讲文本中的文化认同。

语言;文化;中美领导人演讲文本;文化认同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至于目前的研究,很多研究者采取萨丕尔—沃尔夫的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的发展历史分为两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决定论,第二个阶段是语言相对论。在第一阶段,人们认为人类的思想是由他的母语决定的,因为人类可以通过他的母语系统认识世界。后来,人们发现,人类的语言结构是多样的,无限的,没有两个语言系统是完全一样的,一种语言系统是与别人不同。这就是说语言由决定论的研究高度下降到了强语言相对论的范畴,使该理论的发展更加成熟和完善,更具有指导意义。所谓跨文化交际理论即不同国家的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彼此进行交流所遵循的理论。

二、文化认同

不同的文化、社会和群体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这和他们自己的文化往往存在差异,即文化冲突。文化认同反映了持有各自文化身份的人们在进行话语交流时必须设法区分这些身份,并在交流中为了达到良好的交际目的又不得不维护对方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 文化认同的形成可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化心理的陷阱。在这个阶段,人们只能吸收他或她自己的文化,并接受自己的社会生活,是负心的信念,制度化的社会。第二阶段是个人封闭培养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主要欣赏他或她自己的社区文化,并认为他们的文化比别人更好。第三个阶段是澄清的文化认同。在这个阶段,人们能够明确自己的态度和文化认同,使他们能够减少内心冲突,并让人们对他或她的社会文化有清晰的观念,积极的态度。第四阶段是双文明阶段。人们对于文化特征和心理特征健康发展的阶段,他们有指挥能力,能成功适应两种不同的文化,并在交流中希望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五个阶段是多元文化。在积极反映自身文化的同时,人们对其他少数民族国家和社会文化更加乐观。第六个阶段是全球化和全球竞争。个人掌握全球文化认同,其中包括需要在一些特殊区域和状况下,对他国文化的认知、判断技能。面对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人们也有能力处理本国同其他国家文化的协调发展。其中包含以下内容:

(1)适应理论(Adaptation Theory)

适应理论是跨文化交流学的重要理论,是以在观察侨居者在短期适应和进入长期转化过程中的种种因素为基础形成的。 这个逐渐积累式的动态过程被描述为紧张—适应—进展的过程。

(2)信息内涵及相应规则的同位调整理论(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 Rules Theory)

该理论是基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发展而来的,认为人类的交流天生就不是完美的,不需要信息内涵的完全一致或完全相互理解,即交流的目的不是双方获得“共同方向”(co-orientation),而是“相互调整”(co-ordination)。

(3)结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 Theory)

结构主义理论是传播学把人际交流的研究扩展到跨文化交流领域而形成的。认为人们具有一种认知系统,运用该系统他们能够以一种不同的、 更准确的,但却是敏感的方式解释其他人的言语和行为。

(4)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理论(Culture Conflict and Culture Fusion Theory)

世界中存在不同的文化规则,即一种社会行为的形式,而且被一种特定的文化规范所规定。各种文化在交流中构成了冲突,中西方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各有不同。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不同是文化冲突的典型范例。在了解这些冲突的基础上,为加强交流而有效地避免冲突的方法即实现了文化融合。

三、中美领导人演讲特点概述

语言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桥梁,它一方面可以促进相互沟通,增进相互间联系;另一方面,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式结构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同, 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了明显的表达和理解障碍,即不能实现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中国自建国以来不断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而且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美国自独立宣言的发表至目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于1979年1月。尽管两国的关系经历了过去30年的一些障碍,他们仍然在世界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国和美国国家的领导人无论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两国人民的着眼点,他们的言行代表他们的国家。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演讲,是两国人民十分关注的焦点,它有意识的影响和改变对他国的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认知作用,并且可以调整或提升国家形象。因此,这将是一个自然的结论: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正式讲话将揭示其全国志向,包括其官方言论在内的每一次演讲都具有它的适应功能和深远影响。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领导人经常在中美两国发表演讲,其中,江泽民于1997年在美国哈佛发表演讲,希望两国青年人能够在建设各自国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中,加深了解,互相学习,增进友谊,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温家宝总理于2012年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做重要演讲,高度评价了中美两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在各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水平稳步上升趋势,并表达了中国社会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享挑战,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美,与奥巴马总统讨论“中国梦”和“美国梦”的话题,表达了中国向世界宣布希望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愿望。美国领导人也频频在各大媒体发表重要讲话,表达美国人民的心声。其中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华,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演讲,他特意用中文向全场道一声“恭喜”引来满场热情的回应, 并表达了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心是合作的立场,这一点也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

四、以中美领导人演讲文本为例研究文化认同的实现策略

(一)运用抽象名词

对两国领导人演讲的第一印象就是采用抽象名词。首先,我们需要从语言方面考虑, 语言是思维和沟通工具, 它与文化紧密联系。语言是载体并形成文化物质, 语言是文化的记录,这肯定离不开词汇。在语言学里,名词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和抽象名词。抽象名词也是一种常见的名词,它可以表示动作、状态、质量或其他抽象的概念。下面用习近平和奥巴马的讲话实例做介绍。

“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胡锦涛同志担任国家主席10年间,以丰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才能、勤勉的工作精神,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提高履行使命能力。”(习近平演讲内容节选)

“A new to those who seek peace and security - we support you. Dawn of American leadership is at hand.

Tonight we proved …but from the enduring power of our ideals: democracy, liberty, opportunity, and unyielding hope.

It gives us hope for what we can and must achieve tomorrow.

The people who pressed on with that American creed: Yes we can.”(奥巴马演讲节选)

“那些谁寻求和平与安全的信任——我们支持你。美国领导的曙光就在眼前。

今晚我们证明了……而是来自我们理想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

这给了我们能够而且必须实现的明天的希望。

那些用美国信条压制的人民:是的,我们可以实现。”(奥巴马的演讲译文)

在上面提到的内容中,各种抽象的词出现,如:习近平演讲中的用词(信任、智慧、功勋、目标、中国梦、中国精神、精神力量等);奥巴马演讲中的抽象名词(ability能力,peace和平, security安全, leadership领导, democracy民主, liberty自由,opportunity机会, unyielding hope不屈的希望, American creed美国信条等)。

这些全部都是在领导人讲话中出现的抽象名词。应该注意的是,当演讲者在讲话中使用抽象名词的话,他的听众总是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并且能够了解什么暗示和主题将要表达出来。 然而, 在普通的演讲中, 抽象名词是不会这样频繁使用的。

(二)运用积极的形容词和副词

领导人讲话的另一个特点是采用积极的话语,比如使用若干形容词和副词来描述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些形容词和副词用于表达演讲者的目的或态度。

“各位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光辉的历程。

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胡锦涛同志担任国家主席10年间,以丰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才能、勤勉的工作精神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的演讲节选)

“We are better offered the service rendered by this brave and selfless.

Michelle Obama. Sasha andMalia, I love you both so much!

The best campaign team ever assembled … and I am forever grateful for what you’ve sacrificed to get it done.

Tomorrow will bring are the greatest of our lifetime”(奥巴马演讲节选)

“我们的国家更因这勇敢而无私的提供服务的人而变得更美好。

米歇尔·奥巴马,萨莎和玛丽亚,我非常爱你们!

与以往任何时候聚集的团队相比,这是最好的竞选团队……我将永远感激你们所付出的这一切。

明天将是我们这辈子最伟大的生活。”(奥巴马的演讲译文)

习近平演讲中提到的形容词和副词有,辉煌的、举世瞩目的、博大精深的、丰富的、最重要的、不可磨灭的、高超的等;在奥巴马演讲中提到的有:brave勇敢的, selfless无私的, so much这么多的, best最好的, grateful感恩的,greatest最伟大的等。这些积极的形容词的使用,使观众很容易感受到领导人演讲中的积极的态度,并且有利于通过沟通解决问题并采取行动。同时,通过这种积极的态度能帮助建立和扩大与观众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运用第一人称代词

使用第一人称代词也经常出现在领导人的讲话中。下面的例子摘自于习近平和奥巴马演讲的内容。

“这次大会选举我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对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

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习近平的演讲节选)

“We have never been a collection of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 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t’s been a long time coming, but tonight, because of what we did on this day,

I want to thank my partner in this journey,

I was never the likeliest candidate for this office. We didn’t start with much money or many endorsements. Our campaign was not hatched…”(奥巴马演讲节选)

“我们从来没有红州和蓝州的组合:我们是,而且永远是,美利坚合众国。

我们在这一天等了好久,但今晚,

我要感谢我的竞选搭档,

我从来不是最有希望的候选人。我们开始并没有多少钱或许多签注。我们的竞选活动并非蓄谋……”(奥巴马的演讲节选译文)

从上下文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第一人称代词的出现,这样的运用在大型演讲中很容易缩短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并且容易使得听众进入角色。当然,它的优点还有能够表达演讲人的情感,使后来的内容更具真实性,更生动,更能表现细节的心理活动。同时,它使听众更容易理解说话者的情绪。另外,第一人称“我”的运用给说话人一个给机会去唤起听众的内心感受和想法。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领导人,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在发言时使用第一人语式,这使他们的演讲更精彩。

五、结论

有关文化认同的研究可以有更深远的意义与影响,例如它可以引申到政治认同、社会认同、民族认同等。换一句话来说,我们在与其他的文化身份相比,应更加了解各国文化所蕴含的特点,更多去理解西方文化, 更重要的是更加崇尚“自我文化的认同”。中国和美国领导的关于文化身份认同的演讲话题举不胜举,然而他们需要的是对本国文化的宣传。他们会使用各种技巧来表达和解释他们的目的和看法。例如,在中国,大多领导人演讲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喜欢引经据典。 当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利用一些技巧在发表演说中吸引外国观众,同时利用语言技能,实现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1] Richard NedLebow.A Cultur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J].Political Psychology, Swede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2010, 31(2): 307-310.

[2]Stuart Hall.Cultural Identity Theory[M]. Canada :NRC Research Press, 2007.

[3]Verschueren,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 Edward Arnold (Publisher) Limited, 2000.

[4]窦卫霖,陈丹红.对中美国家领导人演讲中的互文性现象的批判性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12-15.

[5]田海龙.政治语言研究:评述与思考[J].外语教学,2002(1):23-28.

[6]辛斌.语言、权利与意识形态:批判语言学[J].现代外语,1996 (1): 21-26.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leaders’
speech texts under the cross-cultural context

GAO Yan-song,et al.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ChangchunInstituteofTechnology,Changchun130012,China)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has been valu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With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American in recent years,the speeches by leaders of the two countries are often become the focus of scholars to study and interpret.The speeches by leaders of two countries are not only as a tool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but also a show of the ideology of their own countries to the entire world.In reading the text of a speech by the leaders,the attraction is on how to identify the other countries culture background and values,that is how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leaders’ speech texts under the cross-cultural context.

language;culture;Chinese and American leader’s speech texts;cultural identity

10.3969/j.issn.1009-8976.2015.04.016

2015-10-25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顺应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项目编号:GH14297)

高岩松(1978—),女(汉),吉林长春,副教授 主要研究跨文化交际理论。

H019

A

1009-8976(2015)04-0054-04

猜你喜欢

领导人跨文化语言
语言是刀
中共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头廉洁自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优秀领导人风采展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领导人这样说“健康”
领导人的访美瞬间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