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时空的大师对话——鲁迅与詹姆斯·乔伊斯之对比研究

2015-03-20李新元

关键词:乔伊斯鲁迅小说

李新元

(山东科技大学基础课部,泰安 271019)

跨越时空的大师对话
——鲁迅与詹姆斯·乔伊斯之对比研究

李新元

(山东科技大学基础课部,泰安 271019)

对中国的鲁迅和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其共同的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探讨了重读他们作品的现实意义,重点论证了鲁迅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之间存在着的平行关系,揭示了文学发展的必然规律,弥补了国内鲁迅文学与爱尔兰文学比较研究的空白。

鲁迅;詹姆斯·乔伊斯;内心独白;梦境;改革

在历史悠久、风光旖旎的西欧小国爱尔兰,为了纪念举世公认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伊斯,每年6月16日被定为“布卢姆日”,是仅次于国庆日的另一个重要节日。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的故事就发生在1904年的这一天,小说的主人公名叫布卢姆。现在,“布卢姆日”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节日,6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都要庆祝它。自2001年6月15日中国第一次举办庆祝活动之后,“布卢姆日”也渐渐为国人所知,在上海等地组织的纪念活动还颇为隆重。2004年6月16日恰逢“布鲁姆日”100周年,全球有20多个城市开展了相关的纪念活动。中国的上海鲁迅纪念馆与爱尔兰驻上海总领事馆联合举办了“乔伊斯与《尤利西斯》”展和“乔伊斯和他的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虽然两位同时代的文学巨匠平生素未谋面,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作为爱尔兰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鲁迅与乔伊斯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例如家庭背景、人生经历和精神品格等。他们出生时皆家境优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由于父辈或祖辈的失误导致家道中落,经济拮据;后来离家出国学习,先是学医,后来都弃医从文,用手中的笔针砭时事、指点江山,抒发深切的民族主义精神与爱国情怀。特别是鲁迅,作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巧妙地运用了多种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与手段,其成就与“意识流小说之父”乔伊斯相比毫不逊色。

内心独白是现代主义作家经常用来表现人物意识活动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让主人公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将本人的思想与感受源源本本地记录下来,使读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由出入人物的意识领域,显得极为自然、亲切。《尤利西斯》之所以成为不朽的传世佳作,与乔伊斯出神入化的内心独白技巧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他甚至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描写布卢姆的妻子莫莉的内心世界,没有标点,没有停顿,时而像小河流水连绵不断,时而像洪水奔涌滔滔不绝。初读时会感觉很突兀,语言模糊,结构杂乱无章,令人摸不着头脑,但细读之下才会发现作者的匠心独运。因为莫莉是一名歌手,文化程度不高,性格轻浮,在她半睡半醒的混沌意识中出现了情夫博伊兰、老实巴交的丈夫布卢姆,还幻想着与年轻的斯蒂芬做爱。乔伊斯用生动的笔触把她的意识和盘托出,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和评价,于是一个美貌而又水性杨花的少妇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出来。无独有偶,鲁迅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也堪称是内心独白的典范。小说借第一人称“我”的嘴,用日记体的满篇疯话抨击了身边这个“吃人”的封建主义社会。例如第四章中,当“我”大哥请了医生前来为“我”诊治,医生让“我”不要乱想,静静地养几天。下面就是“我”的一段内心独白: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接下手,真要令我笑死。”[1]

这里狂人用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思维方式理解医生的话,分析医生来帮他看病这件事情的本质是为了让他养胖一点,大家可以多分点肉吃。然后作者笔锋一转,

“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1]

尽管从文本叙述的表层来看,狂人是一个典型的迫害狂患者,多疑、变态、思维混乱。但经过深层次的心理分析之后不难发现,他在封建礼教和制度的长期迫害下正在逐步走向觉醒,看似逻辑不清的话语中充满了斗争的勇气和大无畏的精神;同时,他越是极力奋起反抗,周围的人越是把他看作是一个不值得理解和同情的“疯子”,其命运深刻地体现了当时觉醒者的悲哀。

鲁迅和乔伊斯生前,他们的祖国都遭受邻国的压迫。西方列强用长枪大炮等利器打碎了清王朝的帝国美梦,战争、赔款、割地,整个民族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水深火热之中。当乔伊斯出生的时候,爱尔兰是英国的殖民地,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饱受蹂躏却依然安于现状,在沉默中走向灭亡。两位作家带着“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试图唤醒人们的斗争意识,号召他们加入到反帝反封建反殖民的革命洪流中。但是面对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作家本人也深受其害,于是不得不借助于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来发布讨伐檄文,用梦境和呓语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对周围的人无知、愚昧、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乔伊斯的最后一部小说《芬尼根的苏醒》详尽地描绘了一个家庭的五口人在黑夜里的梦幻意识,他们是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郊外的一家酒店的店主伊厄威克和妻子安娜、两个孪生儿子森与桑、女儿伊莎贝尔。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七章,它以傍晚开局,到次日凌晨结束。小说的第四章一开始伊厄威克就梦见自己躺在棺材里,他的噩梦与狂想揭示了他内心深处最深刻、最隐蔽的秘密。妓女、士兵、法官、妻子、儿女、酒店的常客陆续出现在他的梦里,各种欲望、冲动、梦魇和幻觉纷至沓来。乔伊斯巧妙地利用梦境展示了社会矛盾与人类伦理道德的纷争,比如爱尔兰异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斗争、对民族运动领袖帕纳尔的不公正审讯,以及森与桑争权夺利、欲将父亲取而代之的冲突等。这部小说开始创作于1923年,出版于1939年,恰逢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两场人类的浩劫不仅夺去了千百万人的生命,而且极大地摧残了亿万人的心灵。当时流亡在欧洲的乔伊斯目睹了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对西方机械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对人类未来的命运表示出了深深的忧虑。而他本人深受胃病的困扰和几乎双目失明的折磨,面对危机无能为力,只能期盼“当早晨来临时,一切将重新变得清晰起来”[2]。

鲁迅的作品中也不乏用梦境或幻觉来揭示现实生活的例子。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时险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作者进行明确的描述和议论,为了避免遭遇迫害,于是以梦幻反映当时现实的黑暗;二是满足写作内容的需要。利用梦境自由度更大,主观性更强,更便于直接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如鲁迅散文诗的代表作《野草集》中,描写梦境的有《影的告别》、《好的故事》等九篇,其中《死火》、《狗的驳诘》等七篇都是以“我梦见……”作为开头,梦呓般地或感慨、或呼吁、或呐喊、或反讽。如《失掉的好地狱》一篇中,鲁迅用寥寥数语描绘了一幅想象的图景,把整个社会比喻成了人间地狱:

“人类于是完全掌握了主宰地狱的大威权,那威棱且在魔鬼以上。人类于是整顿废弛,先给牛首阿旁以最高的俸草;而且,添薪加火,磨砺刀山,使地狱全体改观,一洗先前颓废的气象。

曼陀罗花立即焦枯了。油一样沸;刀一样璋;火一样热;鬼众一样呻吟,一样宛转,至于都不暇记起失掉的好地狱。

这是人类的成功,是鬼魂的不幸……。”[3]

文中所谓的“地狱”事实上就是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人类”就是那些所谓的统治者,“鬼众”是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当统治者打着革命的幌子,利用人民的力量取得了政权,立刻就显露了独裁的本质,开始变本加厉地驱使奴役他们,所以使人适意、感到愉悦的曼陀罗花立刻枯萎了,它所代表的洞察幽明、超然觉悟、幻化无穷的精神消失了;油还在沸腾,刀还是明晃晃的,火还是那么热,“鬼众一样呻吟”。这篇散文诗写于1925年6月16日,正是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期。因此,无论哪一派军阀取得了胜利,带给广大劳动人民的依然是水深火热。作者用鬼魂的痛苦喻示人民所受的苦难,揭露反动军阀的阴险狡诈、愚弄并残酷镇压人民的罪恶。最后作者呼吁,要想真正地获得解放,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推翻独裁者,“失掉”这样的“好地狱”。

作为现代主义小说的第一位集大成者,乔伊斯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改革家、实验家之一。从《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尤利西斯》到《芬尼根的苏醒》,他写作的风格从现实主义跨越到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写作的内容从传统的“人物情节环境”过渡到“无意识的思想”深处。尤其是在叙述形式的创新与变革方面,乔伊斯显示出了极大的创造性和非凡的驾驭能力。他大胆采用了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视觉转换、蒙太奇和梦境与幻觉等诸多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创作技巧,力图展示现代人飘忽不定、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和意识活动。同时,乔伊斯将全知全能的叙事手段与意识流手法相结合,主动退出小说,让人物独立面对读者,把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感情和盘托出,激发了读者的共鸣。他成功地将心理学和文学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20世纪现代人头脑中的潜意识与无意识领域,深刻地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爱尔兰人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与病态心理。为了达到意识再现的真实性、无序性和流动性,他不惜抛开传统的写实手法,大刀阔斧地从各个角度进行文字实验,杂乱无章的结构、语法不通的句子和意义模糊的词语在小说中比比皆是。乔伊斯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洞察力以及神秘诡异的幽灵叙事形式使他的小说晦涩难懂,令世界各国的普通读者们望而生畏。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被称为“天书”,之后创作的《芬尼根的苏醒》更是地地道道的研究型文本,即使母语是英语的读者能够读懂该书的也寥寥无几。

从严格意义来说,鲁迅不像乔伊斯誓将文学改革进行到底,但他也是一位文化的斗士、改革的先锋。他用笔作为武器,与旧文化、旧传统乃至旧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他首开用白话文写作的先河,使传统文学摆脱了文言文、八股文的束缚,给中国文坛带来了清新的风格;他摒弃了英雄美人、花前月下、皆大欢喜的写作模式,直面人生,揭示病苦,将自己的家乡、不起眼的鲁镇当成创作的背景,塑造了狂人、孔乙己、祥林嫂等平凡而又脍炙人口的人物。身为现代著名的翻译家之一,鲁迅翻译了14个国家将近100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对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多有涉猎和评价,自己在创作中也有意识地加以运用。比如,《狂人日记》中的“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药》中的夏瑜坟上的“花环”、《长明灯》中自梁武帝时点起的“长明灯”是鲁迅广泛运用象征主义技巧的典型例子;《野草集》中不乏对变态心理、梦境与幻觉等的描写,隐约可见存在主义、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的影子。所以,尽管鲁迅被称作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总体看上去很写实、很具体,但擅长“拿来主义”的他在作品中也兼收并蓄了各种先进的艺术理念和表现手法,创造了一种具有鲁迅特色的、兼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的现代主义。

鲁迅与乔伊斯是诞生在19世纪80年代的两颗文坛巨星,他们犹如夜空中的北极星,照亮了黑暗的文学世界,为东西方的小说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对祖国母亲的关爱,对民族未来的关切,对凡人凡事的关注,将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爱民、爱生之心告白于天下,为国家、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而面临精神空虚、信仰缺失的时候,重读鲁迅、乔伊斯,领略他们独特的小说艺术,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使我们浮躁的心灵回归宁静,从而能够认真反思自己的人生哲学、价值观念,更加深刻地认识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危机。这一点对于我们,特别是对于那些成日为生计奔波、为赚钱苦恼、为琐事烦心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1]鲁迅.鲁迅小说全编[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13.

[2]李维屏.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和小说艺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39.

[3]鲁迅.鲁迅散文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162.

Dialogues between two masters through time and space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Lu Xun and James Joyce

LI Xin-yuan

(Dept.ofBasicCourses,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an271019,China)

The paper compares Lu Xun in China with James Joyce in Ireland.By analyzing the common writing skills and techniques of expression,it explores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reviewing their works,and mainly demonstrates the parallel relationship between Lu Xun’s critical realism literature and western modernism literature and discloses the inner law of literature development,and it is the original comparative study in China between Lu Xun literature and Irish literature.

Lu Xun;James Joyce;monologue;dream;innovation

10.3969/j.issn.1009-8976.2015.04.014

2015-09-09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詹姆斯·乔伊斯作品幽灵叙事形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BWW043)

李新元(1972—),女(汉),山东单县,副教授,硕士 主要研究英国文学与教学法。

I06

A

1009-8976(2015)04-0047-03

猜你喜欢

乔伊斯鲁迅小说
一张废纸毁掉一条河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鲁迅,好可爱一爹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