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宣传困境原因探析
2015-03-20陈广锐
陈广锐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近年来,地方高校逐渐提高学费,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校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加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程度愈加严重。鉴于此,政府逐步加大了对高校学生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在此大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效果,对资助工作进行宣传必不可少。
一、地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媒体宣传的现状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体系中基本都有“媒体宣传”这个考核指标,指标量化考核便是指被媒体宣传的次数,即稿件数。校内媒体宣传相对具有可操作性,但内容大都停留于政策公布、工作布置等方面,内容相对单一,方式简单。校外媒体的报道一直是薄弱环节,学生资助工作的内容会涉及部分学生的隐私,不能像高校其他活动一样具有可读性、娱乐性。校外媒体一般不愿意采用此类稿件,尤其是地市级以上的媒体,报道次数相对较少,地方高校的辅导员认为此项工作开展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二、地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媒体宣传困境原因
(一)工作性质决定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帮扶弱势群体的工作,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会涉及部分学生的隐私。现实环境中,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状况不甚乐观。考虑到地方高校生源地集中,校外宣传报道渠道单一,容易给受访学生家庭带来困扰,不像参加比赛获奖学生宣传报道、评奖评优宣传等情况可以让人身心愉悦,所以他们往往不愿直接面对镜头。资助工作的宣传更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感受,思量每一个细节。如笔者了解的某些资助类活动报道,一般不正面出现受助学生的画面。
(二)学生主观意愿不强
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贫困生”是一道标签,贴上这个标签后,一言一行都要暴露在他人监视之下,不能吃好穿好,不能打扮,否则会被指责为装穷装可怜,不能使用好一点的手机,玩电脑,否则会被认为是玩物丧志,没有将国家的资助用到实处,浪费资源。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虑到一旦被宣传报道,家里人及周围人会很快会知道他们的情况,对他们本身及家庭是一种伤害,可能会让父母受到他人白眼及嘲笑。[1]笔者就受理过类似情况,有女生因为烫头而遭到其他同学质疑其贫困生身份。这些无疑给学生之间划出一道鸿沟,也使得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压力增大。所以,如果有宣传报道需要对他们宣传时,大部分学生会回避,坦言会有精神压力。
(三)媒体宣传的业务素养不足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通过物质上的帮扶来爱护学生,让他们在精神上受到抚慰,并内化为自强不息、懂得感恩的品格。尽管大多数媒体宣传的初衷是为了展示资助工作的成果,但由于专业素养缺乏,宣传手段单一,有的媒体宣传片面强调受助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生活状况,要求学生面对镜头发表受助感言,缺乏有效沟通,没有完全利用多样形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缺乏人文关怀意识,使得学生很是反感。有的学院将此类活动当作一般学生社团工作,交给学生干部负责,让受助学生更加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同时,对宣传内容的专业敏感度较弱,在素材收集上没有亮点,也没有深度挖掘,内容过于平淡。或是弄虚作假,夸大虚假,为了宣传效果,不顾事实,失真失实失效,毫不顾忌当事人的感受,给受访学生造成巨大心理压力,也使得此类宣传报道在学生中失去信任,引发大家的排斥和反感。
三、地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媒体宣传困境对策
通过探析文中几点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地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媒体宣传困境。第一,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教育。通过心理测评、心理帮扶、抗挫力训练等,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助学生害怕自己的身份被曝光,害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通过加强抗挫力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平复心态。通过引导、培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应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正视他人对自己的质疑。第二,强化感恩教育,让受助学生认识到资助宣传工作的意义,通过宣传将国家、社会和学校给予的温暖更多地传递出去。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主题节日纪念庆祝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主题报告及话题访谈等形式进行感恩教育,发挥榜样的作用。[2]通过爱心援助、环保公益、支教支边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受助学生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第三,提升辅导员媒体宣传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专业素养,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其专业敏感度,在素材收集上注重深度挖掘,找出亮点。[3]让辅导员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媒体宣传的规律、特点,开辟新途径,取得新成效。
[1]夏磊,陈海鹏.关于改进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媒体宣传的思考[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2):39-41.
[2]季枫.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51-53.
[3]何婕,陈治. 改革开放以来媒体宣传观的变迁[J].延边党校学报,2010,(8):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