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数据背景下企业意识形态的重要功能

2015-03-20董庆玲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成员管理企业

董庆玲

(1.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行政管理系,内蒙古 满洲里021400)

(2.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近年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国家高度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意识形态问题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各个学科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如政治学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背后的利益和权力斗争之中。由于意识形态从出现以来就一直与国家、阶级等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必然与政治实践带有本质关联。经济学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意识形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问题上。经济学中的制度学派尤其关注意识形态问题,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诺斯把意识形态看作是非正式的制度,认为它起到为正式制度提供“节约成本”和“润滑剂”的作用。总的来说,经济学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的问题上。与政治学和经济学相比,社会学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涉及到了更广的范围。涂尔干把意识形态看作社会事实,通过对宗教与集体意识的研究,揭示意识形态中的客观的结构性特征。韦伯从意识形态对人的社会活动的影响入手,研究意识形态问题。他通过对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分析,认为价值理性才是意识形态的合法性的来源,也是意识形态之所以能够影响个体社会活动的最终原因。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研究意识形态的角度不同,管理哲学视意识形态为一种文化管理的工具。在企业管理领域,企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管理的重要方式走进企业管理者的视野,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纷繁复杂的信息为企业理性建构企业内部意识形态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从本质上来说,企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其内蕴的价值理念从根本上对组织成员的思想进行引领和规范,是实现企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武器,值得企业管理者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关注并建构体现企业特色的意识形态,促使企业意识形态在管理实践中作为企业基业长青、卓越成长的思想制胜武器发挥重要的功能。

一、企业意识形态研究的理论背景与现时代背景

企业意识形态这一语词并不是简单的词语混合,而是有着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特定的内涵。首先,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企业内部组织成员基于组织目标协作性地开展工作,相对于无组织秩序的经营行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都会沉淀并形成企业内部独特的意识形态,并指导企业的具体行为。在现代社会,企业组织内部除了传统自发形成和传承积淀下来的企业意识形态,更多地变现为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的环境,审时度势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其次,关于企业意识形态的界定,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理解视角。例如社会学视域下依照其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将其视为一项基本的社会事实进行考察,提出意识形态的“组织论”新视角,作为国家、阶级、政党意识形态的有益补充;管理学视角下,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管理的方式,例如有国外学者指出:企业意识形态(Corporate Ideology),是指主要由最高领导层提出的一系列供企业成员作为行动参考和指南的信仰和价值观念,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管理哲学是为管理者提供智慧为使命,管理哲学视域下是将企业意识形态作为有效的管理工具即通过企业意识形态确立的价值体系整合组织成员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运用到管理实践活动中。综合以上各个学科的研究思路,将企业意识形态界定为指导企业实践活动的思想价值体系总和,它贯穿于企业管理实践活动的始终,并有效指导组织成员从事实践活动。与国家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形态、阶级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一样,企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体系主导组织成员的个人意识,又受到它们的普遍影响;相对于其他意识形态,企业意识形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明确的企业组织边界范围,是在企业内部由管理者积极建构并贯穿管理活动始终的结果。

在国家层面对意识形态的高度关注提请企业组织的管理者高度关注意识形态问题。首先,现代社会,各个国家都在高度关注国家意识形态工作。国家与执政党的基础不仅需要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的硬实力做后盾支撑,还必须拥有文化方面即兼具感召力和吸引力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做引领,特别是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国内转型期各方面矛盾凸显,更应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并以此推动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其次,企业组织与国家面对同样的国内外形势,也应高度关注意识形态问题。近几年,国家持续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企业组织也应顺势关注企业内部意识形态建设问题,并注重其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完善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更加需要确立自身的意识形态并积极运用其指导实践,只有通过企业意识形态确立企业主导的价值理念,并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反思、更新价值理念,才能更好地树立行业特色和竞争优势。

大数据背景下纷繁复杂的信息为企业理性建构意识形态提供了机遇与挑战。进入2012年,大数据时代迎面袭来,大数据时代不仅是信息产业的崛起,更多地意味着互联网上信息数据的便捷化、多样化、复杂化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趋势为意识形态的理性建构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为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便捷条件,更有利于企业掌握更为及时、充足、有效的信息分析数据,同时为企业意识形态的宣传搭建了更为广阔的信息平台。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企业理性建构意识形态,自身的价值理念进行信息的有效选择,避免企业各层级部门在大量信息中迷失方向,从而更加理性的制定决策。同时,现代企业寻求普遍的规律来实现管理效率,如一些企业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考评工具等方式来加强企业的管理,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人是有思想的,人的思想直接影响行为选择,企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其内蕴的价值理念对组织成员的思想进行引领和规范,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精细化管理方式。

二、企业意识形态的重要功能

首先,企业意识形态具有导向功能。在国家层面理解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是说,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和国家的上层建筑,具体转化为社会和国家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的价值导向,为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对全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对于偏离整体社会目标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避和管控。对于企业意识形态来说,企业意识形态确立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准则作为企业管理主体的理性预设,从根本上规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具有导向功能。也就是说,企业意识形态代表了组织的整体价值观,它普遍地、深层次地制约、规范、引导着组织和个人的管理实践活动,它为组织和组织成员指明行为方向,表明了组织提倡什么,追求什么,员工随之追求什么,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企业意识形态具体的导向作用可以分别从组织和个人两个角度来理解,对于企业组织来说,企业意识形态框定了企业的愿景规划和近期目标,特别是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什么样的目标、如何实现目标都需要明确的价值体系做指引才能有效避免在发展中迷失方向以及绕弯路。企业意识形态对于企业成员来说,其确立的价值体系引导组织成员的思想指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引导组织成员自觉地以企业的价值理念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标准,正面认识工作的价值并积极去做有益于社会和组织的事情,并以此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有效避免了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弯路及行为失范问题。

其次,企业意识形态具有整合功能。在国家层面理解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是说,意识形态通过整合人们的思想进而整合人们的行为,使得社会秩序稳定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控制下,通过统治阶级思想的普遍约束力整合个体的行为。企业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是指企业的管理者通过敏锐的观察社会大环境,结合自身行业领域特色理性地分析,通过管理层的合理论证,将组织的理想目标和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将组织理想化的愿景目标和个人职业前景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统一组织成员的思想意志和行为方式。现代化企业组织普遍立足于分工基础上的有效合作,企业组织内部的有序、有效合作至关重要,具体分析包括以下三点原因。第一,从管理过程协作的角度理解管理的整合性。管理是通过聚集、整合组织成员的心理与行为来发挥其功能的,通过整合组织成员思想和行为促成组织成员完成各自任务并且有效整合各部门人员行为促成合作形成组织合力,共同致力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第二,从系统结构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的整合性,这意味着企业系统内部、系统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促成组织成员能够一致地进行工作,积极为组织目标实现做出贡献。第三,从企业组织成员的利益角度理解企业的整合性。企业组织内部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组织成员是有完整需要的利益主体,这意味着组织成员必须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思想上共同维护组织的整体利益,有效调节组织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群体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并极力组织成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忠实并献身共同事业,使得组织内部成员间形成合力,促成一致行动,共同推动组织的发展。企业意识形态的有效发挥作用,整合人们的思想进而整合人们的行为,从根本上保障了组织内部开展工作的良好秩序与有效合作。

再次,企业意识形态具有控制功能。在国家层面理解意识形态的控制功能一般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通过心理调节的方式缓解和控制种种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发展。企业意识形态的控制功能同样至关重要。对于企业组织来说,规范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使其行为符合组织整体要求、社会的普适要求,对组织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控,确保组织决策和组织计划的有效贯彻,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在竞争社会,能否在竞争和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身决策与行为的社会可接受性,是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这一意义上讲,控制是保证各项管理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意识形态通过自身的价值理念控制企业内部各个层级的行为进而控制组织的整体行为,同时企业意识形态对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具有普遍控制的约束力,它贯穿管理实践活动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等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企业意识形态不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它还渗透到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的操作层面控制组织行为,将管理意识形态的价值理念固化到管理制度的操作层面,通过刚性的制度更加有效的控制和规范。总的来说,企业意识形态对企业的控制是指控制企业成员的行为,避免组织成员偶然的、依赖个人意志,随意性较强的情感性行为,使得组织成员行为理性化并具有可预期性,控制和约束企业组织成员个人的行为的有效性。

最后,企业意识形态具有凝聚功能。国家层面理解意识形态的凝聚功能一般是指国家意识形态犹如一种万能胶,将全体社会成员粘结在一起。正如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葛兰西指出“在保持整个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上的统一中,意识形态起了团结统一的社会水泥作用”[2]。对于企业意识形态来说,企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精神纽带凝聚组织成员人心,这种精神纽带又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精神联结在一起,使企业成员凝聚在企业共同价值理念的旗帜下,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组织人员将自身的事业发展和荣誉使命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组织人员在思想追求、价值选择凝结为一个精神共同体。

总之,在新时期对企业意识形态问题的关注,不仅仅是国家层面对意识形态问题关注的大背景下提请企业组织重视这个问题,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全球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企业组织顺势而为理性建构企业意识形态。企业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积极功能,能够引导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整合组织成员的个体行为转化为有效有序的组织行为;能够有效地企业的行为可预期并控制在在社会可接受范围内;能够凝聚组织成员的人心,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正因如此,企业意识形态工作是各类企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

[1]Irene Goll and GemldZeitz.Conceptualizing and Measuring Corporate Ideology.Organization Studies.1991,Vol.12.p.191.

[2]宋惠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25.

猜你喜欢

成员管理企业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