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级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2015-03-20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母语英语教学语言

金 蒻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211172)

一、高级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1、有助于加强对篇章的理解

高级英语课文的选材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等方面素材,篇幅长,内容难,语篇教学因此成为教师的选择,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正确理解语篇,有时根本原因并不是语言知识不够,而是文化知识的缺失所导致的。如第五册第一课“Where Do We Go from Here?”学生都知道马丁·路德·金是美国著名的黑人领袖之一,但对美国60年代的各种运动却知之甚少,而社会动荡往往会导致暴力行为。如果不了解这点,就无法理解马丁·路德·金为何要反复强调以非暴力的方式争取黑人权利。所以只有吃透了文化背景这样的宏观语境,才能深刻领会语篇意义。

2、有助于提高对文本的赏析能力

高年级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各种修辞手段,包括幽默,讽刺,含蓄,比喻,夸张和象征等。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中西两种文化下的修辞手段在多方面存在差异。如不知其中的文化内核,学生将不能理解修辞手段的意图。以第五册第八课“The Merely Very Good”为例,文中有这样一句话“Like English bishops on the Quantum Theory”,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主教和量子力学放在一起就产生了幽默。这是因为我们文化中不宣扬宗教信仰,而西方文化中则会出现与宗教相关的玩笑;此外,这里的幽默还在于宗教和科学常常是对矛盾体,西方中世纪时曾有过宗教对科学的迫害期。所以学生在文本赏析中,应注意文化语境的作用,体会修辞中所隐含的真实意义。

3、有助于培养文化敏感性.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就要求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1]。对于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而言,文化敏感性的提高不仅在于学生能够注意到文化间的表面差异,更要能比较分析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差异性以及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和理解对方的行为。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大文化教学的力度,文化敏感性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积累。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让其明白文化间的差异,而非对比其好坏,要学会理解和包容。

二、文化导入的内容

1、价值观

价值观则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个体或某个群体的价值取向。高级英语课文中不同时期的文章反映着不同的价值观,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去探索文字背后的价值观念。第六册第二课“The Woods Were Tossing with Jewels”,讲述的是美国一个农民家庭向西部迁移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可能最让学生困惑的地方在于叙述者的父亲为什么要放弃原本安定舒适的生活,而带领全家去往荒无人烟的西部。其实,在美国文化中,西进运动被描绘上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开发边疆的生活虽然是艰苦的,但其本身充分体现了美国人的个人主义和追求自由的价值观。这样的一种个人主义也是对美国梦的诠释,一个人只要通过不懈的奋斗,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2、宗教文化

文学是反映社会与人生的艺术,宗教与文学艺术也具有密切的关系。不管哪个国家的文学,它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宗教足迹。对宗教文化的解读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有效手段。以第六册第七课“Inaugural Address”为例。在美国,总统在就职典礼弥漫着宗教的味道。总统在宣誓时候,右手举起,左手放在圣经上,总统发表的就职演说中常常会有和圣经相关的内容,最后总是以“上帝祝福美国”来结束。

3、思维方式

通过语言这种符号,思想才得以体现。思维与语言是内容与形式、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同时,思维模式的形成是建立在文化意识基础上的,并反映出独特的文化风格。在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透过语言文化现象,帮助学生认识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西方与中国的分析性与综合性思维差异的另一表现就是其构思方式与语言组织方式的形合与意合的区别[2]。

三、高级英语文化导入的原则

1、系统化原则

Lessard-Clouston曾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教学提出了四个原则,其中第二个原则指出文化教学要避免“放任自由”的方法[3]。正如教师在教语法知识和篇章结构时循序渐进一般,文化导入也应有系统性。文化内容有组织有条理,学生才能受益。高级英语教材涉面广,是值得开发利用的资源。高级英语每篇文章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教师可根据主题有意识的设计课堂文化教学活动;此外,在每个单元语言教学目标完成后,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圆心,提供相关的文化议题,引导学生查阅、归纳以及分析相关资料。以第五册第二课“Two Kinds”为例,教师可预先布置学生去图书馆查询关于“中美两国的教育观”以及“虎妈教育”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讨论或者分组陈述,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中母女冲突的理解,也成为文化教学中的参与者。

2、文化对比原则

如果目的语所表达的内容与母语有差异,就会出现文化冲突。文化对比就是克服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可以采用“文化胶囊”(culture capsules)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围绕高级英语课文的主题,收集某方面的文化素材,组织成有条理的信息块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讨论,去和母语文化做交叉对比。此外,教师还可采用“文化同化训练”(culture assimilator),即通过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现象的选择和教师的反馈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语言学习者在遭遇文化冲突时不同的反应,让学生分析哪种反应是合适的,而哪种反应更多的是受了母语文化的影响。总之,教师可在文化对比的原则框架内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堂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法。

3、重视母语文化原则

教师应明确在进行目的语文化导入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识。对母语文化的忽视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的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的概念最早是由从丛教授提出的,指的是中国学生不会用英语来表达母语文化,这使得跨文化交流成为一种单向的交际行为。针对这种现象,他提出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教育贯穿到各层次英语教学之中[4]。学生往往对目的语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能对西方的情人节、复活节和圣诞节做一个基本的描述,而对元宵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知之甚少。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增强自己的母语文化素养,其次要培养学生平等对待两种文化的意识;再次要将母语文化适度的融入英语语言教学中,补充一些中国文化的英语描述。以第六册第10课“Notes on the English Character”为例,教师就可以选择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中的片段让学生课后阅读,课堂上讨论怎么去用英语表达选段的意思,然后再对比中国和英国两个名族代表性的特点是什么。

结语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知识学习;其次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后教师要适度的给学生补充母语文化知识,避免文化失语症。同时,教师要明确的是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在外语教学的框架内进行的,它的目的是为语言教学服务[5]。如果本末倒置,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将失去意义。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

[2]倪俭·高级英语文化教学模式及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6(1):129.

[3]Michael Lessard-Clouston.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in L2/FL Education[EB/OL].http://iteslj.org/Articles/Lessard-Clouston-Culture.html.

[4]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5]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1997(1).

猜你喜欢

母语英语教学语言
母语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母语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