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综合试点改革的思考

2015-03-20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应用型教学质量

蒋 燕

(安顺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时间短,对其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存在认识模糊,概念不清等现象,本文以A学院英语专业综合试点改革为契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英语专业人才定位、如何培养等提出思考和建议。

一、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定位

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主要是在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理论规范指导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主要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他们既有足够的英语理论基础和英语专业素养,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英语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核心是学以致用,掌握英语知识与能力是用的基础,为此,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及其文化发展为己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开放办学为途径,以培养高素质的英语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大学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综合改革的新路子。

二、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思路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是衡量英语本科教学的一把尺子,蒋洪新曾对《国标》有这样的解说:英语不应简单作为语言工具,英语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积极进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这说明,英语教育也要实行人文通识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需要一定程度的跨学科复合。孙有中对此也有过相关的论述:“一个理想的英语专业可以在这四种类型里有所侧重,但本质上应该超越应用型、复合型与学术型、专业型的简单归类,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和全面发展提供宽广的空间”。[2]那么,在新形势下,应当思考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如何培养?如何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各院自身办学条件和特色,走注重特色和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在学科建设、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改变现有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毕业生就业率下滑等较为突出的外语类人才培养问题,切实认识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重要性,围绕“人文回归”、“通识教育”、和“特色发展”等核心观点,走出一条多层次、多行业、多领域“分类卓越”和“分层卓越”的教学改革之路。为了努力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人格、意识、思维以及能力发展的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建设具有本院特色的英语专业,不同于以前侧重理论、模式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强调“三个意识”——跨专业教学意识、学在课外,习在课堂的自主学习意识、思想性与技能型整合的人才培养意识,积极倡导“三个结合”——相关专业与英语的有机结合、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能力与技能有机结合。课程设置中要关注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有相应的跨文化意识,有敏锐的观察跨文化现象的能力,有较好理解、诠释、评价文化差异的能力,并能帮助来自汉语和英语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沟通,灵活运用策略解决因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困难的能力。为此,努力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规格的覆盖面,把英语专业建设成为教学与科研工作并重,教育改革与课程建设并进,重点学科和精品课程相结合的具有良好的学科发展体系,能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有自我特色的专业。

2、加强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突出应用

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理论课时所占比例较高,课堂学时的比例也较高。在专业试点改革中,应该以市场和学生的需求分析为依据,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突出应用,争取多渠道财政支持,建设设备较为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现代化数字语音室等专业实验室,实施“实战式”教学模式,编写一些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案例集,逐步扩大在本地区的教学实习基地,推进顶岗和岗位置换实习,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旅游景点进行导游、旅行社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在实践课程设置时“以英语语言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应用能力为目标”,以英语听力课、口语课等为主的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旅游方面技能的训练,从而融合语言训练和旅游、翻译、导游等能力的培养。

(1)建立完善的实习、见习模式。英语专业的教学计划的课程标准将根据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调整,结合专业教育,进行实践教学,并将之贯彻到专业教学计划之中。确保专业见习和实习的效果,落实“三文”制度,即课程论文(设计)、社会实践报告和毕业论文(设计)。为了保证英语专业学生有足够的实习、见习机会,努力推进与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和旅游企业的联系逐步扩展实践基地。

(2)完善实践教学模式。整合校内资源,将旅游学院、教科院、中文等学院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师资队伍。增加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比重,学习内容按专业需求量身定做,学习过程按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来设计。拓展第二课堂,如积极开展英语语音、口语和英语阅读等技能大赛,开展旅游英语模拟导游、翻译、英文歌曲比赛和英语教学大赛等专业活动,逐步使这些活动节日化和制度化。

(3)整合校外资源,与外事办、当地政府、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地各中小学等建立更加深层的合作关系,完善实践基地建设,给英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实践机会,完成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如在每年国际攀岩比赛中,坝凌河国际跳伞等活动中,本院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作为志愿者,义务进行现场翻译及解说服务,主动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公益服务和翻译,以开展第三课堂实践教学,并以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进行。

3、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本院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主要从事的是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英语翻译、旅游英语等相关工作。由于教育、翻译、旅游都是属于专业性特别明显的服务型行业,除了对从业者的专业要求较高以外,对于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极高。目前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只能强化学生的专业水平,其综合素质无法得到全面的培养。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是专业综合试点改革的重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课堂教学以“教、学、做合一”为指导,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为了突显教、学、做的统一,将一些课程的课堂教学(比如实用口译、教学法等)分为紧密结合的“理论教学”与“课内实训”两个模块。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要适当搭配。以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其专业实践能力。在确保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增设选修课,以供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及发展方向进行自主选择。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倡导任务型教学法,倡导学生“占领”讲台,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learner-oriented)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学、做合一”为指导,其本质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任务型教学法以情景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体,更加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培养。它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思辨能力,促成其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

(2)评价方式科学化。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也是改革的重点之一,需要科学化,一是要改变以期末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大幅度加大课业权重,增加平时考核的强度,减少期末考试的比重。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无论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对于学生的表现都要认真打分,综合考量。二是要改变以笔试为主的评价方式,要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注重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双重考核,并逐步建立试题库,降低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三是教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是义务也是权利。同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其义务与权利。建立以网上评教为主,多层面评教为辅的复合型评教体系。高校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只集中在知识的传授方面,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除了重视教学能力的评价之外,对于教师的综合能力也需要进行评价,从而帮助教师能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更好地教书育人。

(3)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数字资源自主学习平台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学习资源库等。一是通过把各个任课教师的课件、精品课程的授课视频、学生自主录制的学习视频、活动视频等均放到数字资源自主学习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深化学生的课外学习意识,从而实现自主学习。二是将英语专业的精品课程录制成视频,放到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上,供学生课余时间继续学习。三是建立学习资源库,将最新的学习知识、文化知识放到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快更新的接收各方面的知识。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健全教师培养机制。通过引进博士,鼓励本院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鼓励中青年教师申报国家留学访学项目等。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通过引进、脱产进修、在职培训等方式,将本专业教师分批送往国内重点大学学习或到合作单位开展实践锻炼,以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开拓与国内外各高校的交流渠道,积极聘请客座教授,定期聘请学科领域专家举办讲座,开展学术活动,充分利用外派教师出国进行中短期进修的机会,补充和更新现有知识,与国际教育大环境接轨;鼓励教师以研促教,发表高水平的文章以及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英语教材或出版专著等。

三、完善教学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的完成改革的总目标,教学管理的改革也是英语专业综合试点改革的关键。管理组织体系改革、教学质量提升机制的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奖励机制的建立都是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方面。

1、专业的管理组织体系

形成外国语学院、各专业、教研室、专业教学团队四个层次、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专业管理组织体系,建立新生素质调查机制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逐步形成科学的教学督导机构。形成由主管院长负责全面协调,院部直接负责本专业包括配备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教辅人员、实验实训、设施和设备在内的全面管理,以确保人员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实验、实训、设施等都要确保专业教学需要;另外,课程安排、教研教改、研发教材、教学环节的组织落实等也有专人负责,专门的教学团队实施。使各专业管理机构、人员职责履行到位,管理规范有序,运行稳定,为提升本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教学质量提升机制

建立新生素质调查机制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在广泛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教学质量提升方案,并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同时,按照相关要求对教师的教案、授课情况、学生的作业、试卷、实践课程、实习情况和毕业论文等实行不定期抽查和全面检查制度,并及时整改所发现的相关问题。建立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试行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教师教学日志和教学档案,不定期以开学生信息员或教学信息反馈会等方式检查教师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

3、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课程建设,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精品课程、开设新课程,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有条件时,开展特色课程建设;院级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共同监督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参与教风、学风建设和日常检查,并建立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收集、整理督导信息和教改意见,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教学督导员与院督导机构则具体执行督导条例,参加教学质量检查、监督和评估,经常听课、评课;开展督导工作调研,逐步形成科学的教学督导机构。

4、建立完善的教师考评机制

大力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课堂教学效果在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评价、同行互评和学校督导专家评价的内容,使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更加公正和科学。对新进的教师实行导师制以便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在“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绩;鼓励优秀教师上公开示范课,传授教学经验,对于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实行听课学习制度,限期整改;以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改革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英语应用型人才的主体构成就是英语应用型本科人才,对英语专业如何在培养措施和方法上探索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进行研究与探讨极具现实意义。

[1]蒋洪新·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4年(3):459-460.

[2]孙有中·英语教育十大关系——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原则初探[J].中国外语教育(季刊),2014,(2):5.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应用型教学质量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