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大学生揭开“普世价值”神秘之纱
2015-03-20陈松
陈 松
(贵州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 贵州 贵阳 550018;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湖北 武汉 430074)
如何向大学生揭开“普世价值”神秘之纱
陈松
(贵州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 贵州 贵阳 550018;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如今争执激烈的“普世价值”,属于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很多大学生由于没有领悟其真正本质,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予以分析和解答“普世价值”问题,并且能够正确地向大学生揭开“普世价值”的神秘之纱,让大学生彻底认清“普世价值”的实质,即世界上不存在所谓“普世价值”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普世价值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有些价值观,已经先于教材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中,这一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面对有些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外来品,很多大学生只见其表面面目,而未领悟其真正的内在本质,从而容易引起思想认识上的误导。如今争执激烈的“普世价值”,是为其例。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面对众说纷纭的“普世价值”问题,分歧主要集中在“普世价值”的有和无的问题上面。相关的争论也让大学生迷雾重重。因此,面对大学生的疑惑,高校思政课教师有必要、有责任向大学生讲清楚“普世价值”的有和无的问题。
一、“普世价值”问题的分析
如果从概念上分析“普世价值”,那么我们可以把它拆分为“普世”与“价值”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普世”,意指“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术语演变到当今时代,最通俗的理解是时间上的从古自今,空间上的无所不及。关于“价值”,主要表征主体的需要和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人们对“普世价值” 的相关界定和解答,最终落脚点在“价值”的普世问题上。争执激烈的“普世价值”涉及的内容就是“价值”能否普世的问题,也就是有没有一种或者一些具体的“价值”在时间上是从古自今或者空间上是无所不及或者两者同时兼备。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下文有些地方会将“普世价值”换成“价值普世”来进行说明和分析。
承认“价值普世”的大学生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有了国家、有了人类历史后,就会存在和需要价值。毫无疑问,不同的社会、国家、人类历史都会存在和需要价值!甚至会存在和需要相对相同的价值问题。既然是相对相同,在相对的意义上,大学生承认“价值普世”是合理的。但是大学生如果仅仅这样相对地理解,仅仅到这一步,就还没有涉及到问题实质,没有涉及到到问题的实质。在此,可以向大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世界上有哪一种“价值”是能够普世的?这个地方必须向大学生作深入浅出的解答,以便让大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当今世界,不同国家都存在着、需要着、关注着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问题,但是不同国家的自由、民主、人权绝对不会整齐划一地完全相同。如果有所区别,那就绝对不是普世的,即从实质上说,世界上没有一种具体的价值能够普世。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吃饭”为例,只要有人存在,世界上的人都离不开“吃饭”,我们能不能冠之“普世吃饭”,人们一定能够对“吃饭”作出很多抽象的“吃饭”的定义。仅仅以荤素、大米面食为例,是吃荤普世还是吃素普世,这其中哪一种具体的“吃饭”是能够普世的。在此,对于“普世价值”抽象概念的认识,容易出现在概念里面兜圈子,应该联系实际予以分析,因为概念本身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
有一种让大学生容易产生迷惑的观点认为:“价值普世”就是泛指那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人们认同之价值、理念。[2]其实,这种观念是不能成立的,原因很简单,在此可以向大学生设问:“普世价值”是超越到哪里去?必须要有个接收到地方,在那里(超越所到达的地方)有没有人存在?有没有人们的实际生活?只要有不同的人,不管斗争的形式和程度如何,斗争是属于矛盾的形式之一。一定会有不同的人的“价值普世”意识形态和观念斗争,这也印证了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辩证观。是先有人,有了人(类)的生活,才有人的认识活动,认识对象即关于“价值普世”的观念是来源于生活的。这样的理论虽然在实际生活中不能成立,但在认为这种理论能够成立的人的观念中是成立的,因为任何理论一旦脱离实际,在人的观念上是能够随意想象的。这样的理论就成了脱离现实世界去构造的理论。“从这时起意识才能现实地想象:它是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1]162大学生也容易脱离实际生活去想象和构造纯粹的“普世价值”理论。即使这种想象是对现实生活错误的、歪曲的反映。
“普世价值”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开始“热”起来。从那时起“普世价值”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专指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在此情形下,问题又在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这个根本变化就是:时下人们所讲的、所关注的、甚至是激烈争执的“价值普世”就是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以美国为例,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曾载文称,“美国依然代表着全世界民众向往的普世理想——自由和民主。……中国人自己都没有明确的价值观。”[3]如果只是从原初的“普世价值”概念本身出发,作出形而上的抽象的理解,支持“价值普世”成立的大学生,其出发点也比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希望世界上人人都拥有“民主、自由、人权方面的价值需要”。但就在这个地方,已经被高明的西方人士悄然无声地做了篡改,从而撇开了价值的共同性,强行注入价值的差异性,把“普世价值”演变成了“(西方)价值普世”或者“普世(西方)价值”。然而这一篡改又是让许多大学生始料不及的。误导更为严重的是一部分大学生以偏概全,甚至认为我们国家没有民主、自由、人权,这是认识上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在此,必须向大学生讲清楚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有具体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方面的价值需要与表现形式,都是与其它国家有所区别的民主、自由、人权的价值观。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世界各国在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问题上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但只要有不同国家存在,就一定会表现出相应不同的国家特色。因而不同国家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表现,都是一种不能普世的价值观。
二、对当代“价值普世”的辨析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这里的“价值普世”专指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从这一前提出发,我们应该向大学生讲清楚以下问题。
1、 世界没有一成不变、整齐划一的“价值”
世界上的不同的国家,就是不同的国家主体,这些不同的主体,一定会存在相对相同的“价值”问都,仅仅从“价值”概念出发,不同的人或者学派一定会对“价值”做出有所区别但又有相对相同的界定和解释。因为抽象的概念是来源于生活的。以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问题为例,不同国家都会关涉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问题,会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道德或者法律等手段来规定和实现这个国家的自由、民主、人权。也就是说,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会涉及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问题,只是相关价值问题存在范围的大小、程度的高低、内容的多少而已!很明显,这种关于自由、民主、人权共同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国家的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问题,在具体规定,实际操作上绝对不一样的,各有千秋!犹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按照西方逻辑,只有西方才有自由、民主、人权,相对而言,中国和其他国家是没有自由、民主、人权的,这种说法的错误性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不同主体对“价值”的认知,具有相对共同性,符合不同主体的认知规律。每一代人都在前人的已有文明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人类社会理论认识的前进和人类文明成果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文明的积累和进步既包括同一种文明纵向上的继承,体现为历时性;也包括不同文明之间横向上的借鉴、吸收和融合,体现为地域性。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今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人类应当超越国界的限制,实行相互借鉴和学习。相互借鉴和学习的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绝对差异向相对共同的矛盾转化过程。
2、“价值”具有时代差异性
人类社会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时代的“价值”取向会因时而异,即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就人类所经历的不同社会形态而言,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原始社会与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里,为了生存,与今天相比,原始社会对自由、民主、人权问题关注是反比例发展的。在奴隶社会,生产活动是以奴隶为主,奴隶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奴隶就是工具,基本上不具有自由、民主、人权。在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农民,其自由、民主、人权相对于奴隶社会作为工具使用的奴隶来说绝对有所进步!在当今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社会国家中,由于经济基础的不同,一定会产生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领域的自由、民主、人权问题上的差异性。可见,具体时代的“自由、民主、人权”是因社会时代形式的不同而不同,没有哪一种具体的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形式,能够适用于历朝历代而让其具有普世性质。
任何一种理论见解,在对它进行理论把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它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去分析和考察。如果按照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的评价尺度,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就不应该作为它们所存在的社会形态而存在,应一下子就蹦到如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来。当然,如今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问题要比以前的社会时代进步得多了。由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使终是社会的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根源。
3、“价值”具有主体差异性
按照西方的观点,“价值普世”就是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能够“普世”,除了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人权即“价值普世”以外,其他国家就没有自由、民主、人权了,也就是说,其他所有国家在自由、民主、人权方面必须与西方国家保持一致,否则就不是或者没有自由、民主、人权。由于社会性质不同的国家,其国家的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不同阶级属性,如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形式,既然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形式,经济基础是完全不同的,经济基础的不同,一定会产生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领域中不同的东西,既然是不同的国家形式,在自由、民主、人权问题上一定会差异性的。西方国家的这种逻辑,其结论无疑是让其他国家改旗易帜,走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就是搞颠覆。西方国家(美国)难道不是打算扮演统治世界的角色吗?其实“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1]178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会随之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方面的价值观,社会主义国家有关于社会主义性质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方面的价值观。然而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问题上,或多或少一定会具有相对相同的价值取向,但不同的主体一定会具有绝对不相同的价值取向。只要人类历史上还存在着不同的主体,不管主体是谁,这个问题就会相伴始终。世界所关注“价值”问题和普世问题只是一个价值范畴,我们必须明白,不同主体的、具体的“价值”问题,是不能普世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
[2]普世价值词条 [DB/OL]. http://baike.so.com/doc/4889809.html.
[3] 侯惠勤·澄清“普世价值”上的迷雾[J].人民论坛,2014(4):45.
(责任编辑:李昌礼)
收稿日期:2015-03-17
作者简介:陈松(1978~),男,贵州正安人,贵州师范学院马列部讲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5)03-0038-02
How to Uncover the Mysteries of the Yarn “Universal Value”to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Education Courses
Chen Song
(Department of Marxism-Leninism,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 Guiyang 550018,Guizhou,China;
School of Marxism,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Abstract:Now fierce dispute“universal value”,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western ideology, many college students with no understand its true nature, it is easy to produce the misconceptions in understanding. Theref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must correctly use the Marxist stand, viewpoint and method to analysis and solve problem of “universal value”, and be able to correctly to college students to uncover the mystery of “universal values” yarn, let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 thoroughly the essence of “universal value”, namely the world does not exist the so-called “universal values” problem.
Key words:political theory, college students, universal value of ideolog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