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化瘀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2015-03-20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肝病科(河北 邢台,05400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原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黄疸、门脉高压、脾大等,其病理特征主要是肝内中小胆管非化脓性炎性破坏,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硬化和(或)门脉高压症[1]。世界各地均有发病,发病率为每10 万人中3~15 人,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患病者90%以上为女性,年龄为35~65岁,PBC 病死率在肝硬化中0.6%~2%[2]。由于诊断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确诊病例明显增加。熊去氧胆酸(UDCA)是唯一公认的治疗PBC 的药物[3]。但是,单用UDCA 对许多患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寻找有效地治疗方法是临床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我科应用养肝化瘀方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PBC,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9年美国肝病学会推荐的PBC诊断标准[4]。64例PBC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4例,女28例,平均年龄(47.00±1.5)岁,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11.00±1.5)个月。对照组32例,其中男3例,女29例,平均年龄(44.78±6.4)岁,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11.00±1.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PBC 的诊断标准;②既往1个月内未用过其他药物治疗;③治疗前TBil 大于34 umoL/L 小于170 moL/L,ALP大于2 倍正常上限值;③无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失代偿肝硬化的表现;④自愿进行临床观察,并能坚持服中药4周以上。
1.3 排除标准 ①大量饮酒者;②肝豆状核变性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1个月内用过本方案有关的药物治疗者;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德国Falk公司,注册证号H20050181)治疗,13~15mg/kg,分两次服用[3]。两组患者均给予保肝、降酶、营养支持治疗: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等静脉点滴,对明显低蛋白血症者给予补充人血白蛋白;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养肝化瘀方:柴胡10g、鳖甲30g、丹参20g、赤芍30g、白芍20g、白术10g、秦艽10g、茜草10g、连翘10g、甘草6g。1 剂/d,水煎服,取汁300ml,分两次服用。两组治疗周期为4周。
1.5 观察指标 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γ-GT)、白蛋白(ALB),全部抽取晨起空腹血,统一送我院检验科测定。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5]治愈: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好转:瘙痒、黄疸、乏力减轻,血清ALP、γ-GT、TBil 等下降;无效:病情无好转,症状无改善,血清ALP、γ-GT、TBil 等无变化。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 P<0.05 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检测结果 治疗组各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均好于对照组,且治愈后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结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结果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PBC 是以小叶间胆管破坏导致逐渐进展的胆管阻塞及胆汁淤积,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并最终导致肝衰竭的进行性破坏性疾病[6],主要影响中年女性,以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特别是AMA2 亚型特异性升高为主要特征,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皮肤瘙痒,同时伴有乏力、门脉高压症、骨质疏松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7]。PBC 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在临床研究上认为PBC 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的免疫有关,但对于免疫制剂的疗效并未得到有效的证实[8]。PBC 治疗的关键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减轻胆汁淤积的毒性作用。迄今为止,熊去氧胆酸(UDCA)是唯一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的治疗PBC 的药物[9]。UDCA 可降低血中疏水性胆汁酸水平,减轻胆汁酸对肝细胞的损害,具有抗肝细胞凋亡及免疫调节作用,降低该病对于肝移植的需要[10]。
但也有研究认为UDCA在改善乏力、瘙痒等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欠佳。国内许多文献报导了中医药联合UDCA 治疗PBC,取得了较好的效果。PBC 患者按中医辨证,大多属肝瘀脾虚胆滞证,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以肝瘀为主。养肝化瘀方以柔肝健脾,活血化瘀为主,方中白芍其性味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具有柔肝养血,行瘀消肿之功效。鳖甲味咸寒,归肝肾经,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鳖甲多糖有免疫促进作用,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可消散结块,并具有增加血浆蛋白的作用,可抗肝纤维化和治疗肝病所致的贫血。白芍、鳖甲共为君药。赤芍归肝经,善于活血化瘀、清热凉血、通络止痛。白术归脾胃经,《本草经疏》:术,其味甘浓,为安脾胃之神品。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与赤芍共为臣药。茜草性味苦寒,归肝经,有凉血止血,化瘀通经的作用,茜草提取物对动物的多种急慢性炎症模型都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能降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通过抑制机体免疫反应,改善局部炎症,发挥抗炎、抗风湿的作用[11]。秦艽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兼具免疫抑制作用,连翘性微寒,味苦,可散结泻火,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连翘具有抗菌、抗病毒、保肝、抗炎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活血化瘀,养肝健脾的作用,从而改善PBC 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养肝化瘀方联合UDCA 治疗PBC,较单用UDCA 更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1]Kaplap MM,Gershwin ME.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N Engl J Med,2005,353(12):1261-1273.
[2]姚光弼.中国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前瞻性研究[J].肝脏,2002,7(3):149.
[3]张福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药物治疗[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2,7(1):136-137.
[4]Lindor KD,Gershwin ME,Poupon R,et al.Primary brimary cirrhosis[J].Hepatology,2009,50(1):291-308.
[5]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82.
[6]汪嘉莉,姚云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治[J].医学综述,2012,4(10):213-215.
[7]吴启兴,陈俊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2(18):253-254.
[8]邱德凯,马雄.自身免疫性肝病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89-196.
[9]高峰,贾继东.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13(5):561-563.
[10]张宁,罗生强,宫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治疗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172.
[11]许兰芝,陈维宁.茜草醇提取物的抗炎免疫作用[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2,2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