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代壶形的变迁看我国陶瓷文化的发展

2015-03-19徐研王晓清

佛山陶瓷 2015年9期
关键词:执壶曲柄肩部

徐研,王晓清

(1.华北理工大学,唐山 063009;2.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唐山 063009)

1 引言

文化由造物开始,因了不断地造物才有了文明的不断发展。严格地说,人类会造物当从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和制造陶器开始。

2 历代壶形的变迁

壶为古代的储藏器具,最早为陶壶,基本造型为小圆口、长颈、鼓腹,平底或圈足。1977年在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泥质红陶小口双耳壶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陶壶,可谓陶壶之鼻祖。

早期的陶壶就是一个陶罐,之后慢慢发展演变。随着东汉时期瓷器的出现,汉代后瓷壶一直是各地窑口生产的大宗产品,壶型多种多样。唐代以前的典型标准瓷壶主要有蒜头壶、匏壶、圈足壶、喇叭壶等。

2.1 六朝时期壶的造型

六朝时期出现了鸡首壶,又称天鸡壶,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壶型,我们现在使用的茶壶就是从这种壶演变而来。它在盘口基础上,肩的一面装有一个鸡头,另一面安装把手,上接盘口,最早纯粹出于装饰美化作用,东晋以后,鸡头有作成羊头、牛头的,并在壶的两侧刻出双翅,但较为少见。小口双耳壶见图1,汉代的蒜头壶见图2,鸡首壶(东晋)见图3,青瓷双流鸡首壶(南北朝)见图4。

各个时期,不同品类的鸡首壶造型特征是大不相同的,西晋时,盘口,圆腹,流只有鸡首,而无颈,流不通,后有很小的鸡尾,器身较矮;东晋时,鸡首有颈,壶流有的通畅,有的不通畅,造型更加美观实用,肩上有两个桥型系,鸡尾变成了曲柄,壶向纵高发展;南北朝时鸡冠变大,曲柄加粗,有的用龙柄,壶身延长;到了隋代,壶体灵活,鸡头雄伟,昂首挺胸,龙形曲柄,器身修长。

图1 小口双耳壶

图2 汉代的蒜头壶

图3 鸡首壶(东晋)

图4 青瓷双流鸡首壶(南北朝)

2.2 唐代壶的造型

唐代之前,壶外形象陶罐,罐壶多有系耳。从唐开始,鸡首壶就演变成了短流的执壶,鸡首变成了或圆柱、或八棱的短流,多安装在壶的肩部,鸡尾变成了曲柄式的壶把,安装在颈肩部,便于把持,也叫执壶;俗称“短嘴注壶”。普遍为撇口,圆柱形颈,略高,肩部有六方或八方小短流,相对处有小泥条或扁平执柄,假圈足,造型矮胖。晚唐五代时壶颈加高,壶体一般做成瓜形。壶多呈饼行足,以青釉执壶最为常见。

壶的造型从唐代开始有很大的变化,开元前后,低颈圆腹,以后渐渐升高,这样更方便倒出液体,壶耳的渐渐淘汰,也反映了当时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六朝时期,由于人们席地而坐,壶多放在地上,颈部装有双耳,便于穿绳携拿;唐代以后随着家具的开始使用,人们把壶放在桌子上,壶的位置高了,安上把手直接拿取,不必再用绳子穿耳去提拿了。

仿生器形的变化是壶形演变的的另一个特点,汉代之前多模仿动物,唐代则开始向植物发展,模仿成瓜形、花形,壶体由原来的鸡首壶变成瓜棱型,壶流和口持平,壶底由平底渐渐变为圈足。

2.3 宋元时期壶的造型

宋代多为执壶,造型多承袭晚唐和五代遗风,壶形矮胖,唇口卷沿,壶壁较厚,多为撇口、丰肩、鼓腹、底内凹呈圈足,肩腹一端安置长曲流,另一端对称饰以带状曲柄与口部相连,亦有盘口、喇叭口等造型的执壶。另外,常在壶颈两侧装有系耳。宋代时期,执壶的流加长,在腹中部或肩部向上伸出;元明清时壶流更长,在壶的下腹部向上伸出,壶把手卷曲的更加自然、优美,有的还变成了提梁。唐代执壶见图5,宋代执壶见图6,唐代黑釉兽耳壶见图7,北宋剔花倒装壶见图8。

到了宋朝,壶颈变长,流也加长,而且在壶的肩部或腹中部向上伸出,流与柄和壶口几乎成平行状,壶身多为瓜棱形,壶身采用刻花、印花等装饰,这样的造型更方便水的倒出。

2.4 明清时期壶的造型

图5 唐代执壶

图6 宋代执壶

图7 唐代黑釉兽耳壶

图8 北宋剔花倒装壶

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成为紫砂壶制作的鼎盛时期,明代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降低赋税,更改不合理的制度,手工艺人除了为官府常班制作外,闲暇时间可以自由制作,这就促进了紫砂壶的生产。这个时期的壶形可谓“方非一式,圆不一样”,品种繁多,制作精巧。一种是提梁壶,另一种依然是持柄壶。在保持流与柄和壶口几成平行的基础上,壶身变短,壶腔变大,壶身以圆形居多。

明代饮茶风尚盛行,不仅讲究茶质,而且对茶具的质量要求也高,用紫砂壶代替瓷壶后,由于紫砂壶透气性能好,茶的味道更加醇郁芳沁。除了实用,更加讲究制作精巧,适合雅士文人和平民百姓。这一时期的紫砂壶无论外观造型还是装饰技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

清代紫砂壶的式样比明代更加新奇,壶具造型及装饰手法日臻完善,这个时期的壶形雅而不俗,使用与把玩共存。清末的造型风格,从浑厚古朴向精巧雅致发展,品种繁多样式齐全,远远超出明代。在生活中发现和选择形象是陶瓷艺人的追求,他们不仅立足于现实生活,还把无限的想象空间充分拓展,极大丰富了壶具的艺术造型。明代紫砂壶见图9,清代瓷壶见图10。

2.5 清代以后的壶形

清代以后的壶形在保持明清壶形的基础上,向着简洁美观实用型发展,无论提梁壶还是柄壶,提梁和柄向着纤细精巧过渡,壶身以圆形居多,壶形饱满浑厚。在注重品茶养生的今天,瓷壶的造型也越来越精致,更加美观,更加具有艺术品位,茶壶已成为茶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 结语

图9 明代紫砂壶

图10 清代瓷壶

从仿生器形的变化不难看出,早期人类首先要满足的是吃,从茹毛饮血到熟食接触的都是动物,所以器物的造型自然跟动物相关,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类在满足温饱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在审美领域逐渐摆脱宗教和有神论思想的约束,以自然界花草植物为欣赏对象,从而获得思想上的解放。

纵观历代壶形,从新石器时代的陶罐形到如今造型优美、装饰精巧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壶的造型,是适应生活实用的要求而出现的,一方面不断提高实用性能;另一方面逐渐走向形象化,体现了陶瓷工艺制作者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理念。这种设计理念一定会引导更多的设计及制作者制造出更加实用、更加美观的陶瓷壶具,让我们在“形而下者谓之器”的一件件陶瓷工艺品中,体悟到“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文化精神所在。

[1]冯先铭著.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刘渤,高英爽著.名词鉴赏100讲[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3]骆文亮著.中国陶瓷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社,2012.

[4]杨淑馨,张聪丽.浅谈陶瓷壶的造型艺术特点[J].大众文艺,2009,13.

[5]徐清涛.紫砂壶光器的文化性格[J].中国陶瓷,2013,2.

[6]毕海龙.传统文化与陶瓷造型艺术的融合[J].中国陶瓷,2014,7.

猜你喜欢

执壶曲柄肩部
“高执壶”的艺术特征探析
游梁式抽油机曲柄销接触压力分析
走进紫砂演绎的中国执壶
——析紫砂作品“仿清泥绘高执壶”的别样风韵
唐代 长沙窑飞鸟纹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唐代寿州窑执壶造型年代考
抽油机曲柄销装置失效分析及优化对策
基于急转速度系数设计双曲柄机构研究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