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4100-2015《陶瓷砖》新国标解读
2015-03-19曹阳刘树
曹阳,刘树
(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佛山 528225)
1 前言
陶瓷砖是建材行业的重要产品,也是百姓关注的生活必需品。据统计,2012年全国陶瓷砖生产线保有量达3400多条,2013年我国陶瓷砖产量达96亿m2,2014年陶瓷砖产量达到102亿m2。从1993年到2014年,中国陶瓷砖生产量稳居于世界首位。近年来,我国陶瓷砖产品质量一直呈上升趋势,2013年国家监督抽查产品合格率达93.9%。目前,陶瓷砖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集中在破坏强度、断裂模数、吸水率等方面。新修订的 《陶瓷砖》(GB/ T4100-2015)国家标准于2015年5月颁布,内容为代替GB/T 4100-2006的标准,将于2015年12月1日起实行。该标准主要采用ISO 13006∶2012《陶瓷砖定义、分类、性能和标记(Ceramic tiles—Definitions,classific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marking)》为基础,结合中国陶瓷砖行业的实际状况进行了一些修改。该标准首次对干压陶瓷砖厚度作出限定,提高了对挤压陶瓷砖的技术要求,以及增加了墙砖背纹的要求等内容。新标准大大降低了陶瓷砖厚度,促进了陶瓷砖的薄型化发展。据测算,仅此一项就可节约大量黏土矿产资源,降低10%以上的能耗,每年将节约1700万t标准煤。鉴于新标准与原标准存在一些差异,本文是笔者就学习新标准的一些体会,提出来与同行一起探讨。
2 新标准与2006版标准的主要差异
新标准规定陶瓷砖的性能主要如表1所示。
2.1 新标准中增加了对陶瓷砖厚度的规定
表1 陶瓷砖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
新修订的《陶瓷砖》标准对干压陶瓷砖厚度作出限定:表面积小于3600 cm2的厚度要小于10 mm;表面积在3600 cm2到6400 cm2之间的厚度要小于11 mm;表面积大于6400 cm2的厚度不能超过13.5 mm(见表2)。此规定在保证陶瓷砖强度、吸水率等方面技术指标不变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陶瓷砖厚度,促进陶瓷砖向薄型化方向发展。
表2 干压陶瓷砖的厚度限定
例如,以目前产量最大的两种规格陶瓷砖:600 mm× 600 mm和800 mm×800 mm的产品来进行比较,用2014年一年内本中心所检测的这两种陶瓷砖产品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新标准的要求:600 mm×600 mm规格的陶瓷砖,厚度不能大于10.0 mm;800 mm×800 mm规格的陶瓷砖,厚度不能大于11.0 mm。实践证明,有16.7%的规格为600 mm×600 mm的陶瓷砖和30%的规格为800 mm× 800 mm的陶瓷砖将不符合新标准要求。对于生产这些产品的生产厂家来说,如何适应新标准的实施,将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验。
2.2 新标准调整了产品分类
新标准调整了产品分类,具体表现如下:
(1)新标准规定该标准只适用于由干压或挤压成型的陶瓷砖,取消了2006版标准中的其他方法成型砖的分类(见表3)。新标准还将低吸水率挤压式陶瓷砖分成吸水率小于0.5%和介于0.5%~3%之间两种类型,删除了吸水率3%<E≤6%AⅡa类-第2部分(见2006版的附录C)和吸水率6%<E≤10%AⅡb类-第2部分 (见2006版的附录E)的两类挤压陶瓷砖。新版标准淘汰了吸水率介于3%~10%的挤压陶瓷砖中质量较低的部分,提升了对挤压式陶瓷砖的技术要求,有利于陶瓷砖行业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品质量。由于我国很少企业生产该类型的产品,因此对行业的影响甚微。新标准还规定吸水率大于10%的干压陶瓷砖必须是有釉砖,意味着无釉砖的吸水率不能大于10%。
(2)新标准取消了对长边边长小于70 mm产品的技术要求。在2006标准中,技术指标的要求,是以产品表面积进行分类的,最小面积要求是小于90 cm2,没有最小要求。而新标准的技术要求,是以产品的长边边长进行分类,最小长边边长为大于等于70 mm,这样就将长边边长小于70 mm的产品排除在这个标准之外。在标准讨论会上,起草人解释是:第一,为了和国际标准ISO13006:2012接轨;第二,对于长边边长小于70 mm的产品,建议可以使用行业标准JC/T2195-2013《薄型陶瓷砖》,但该标准规定的陶瓷砖厚度不超过5.5 mm,对于厚度超过5.5 mm的那一部分产品,建议企业自己制定企业标准,或者也可以执行JC/T456-2005《陶瓷马赛克》标准。同时,标委会也在着手研究制定新的适用于这部分产品行业标准的可行性。
2.3 新标准增加了地砖摩擦系数的技术要求
新标准明确了陶瓷地砖摩擦系数的要求≥0.5(见附录 A、B、C、D、E、G、H、J、K、L,2006版的附录 A、B、C、D、E、G、H、J、K、L),旧版标准只是规定“制造商应报告陶瓷砖摩擦系数和试验方法”。新标准中规定摩擦系数的测试方法为附录M,附录M中包括了干法和湿法静摩擦系数的测试方法。意味着地砖的干、湿法静摩擦系数都必须大于0.5,并且标准要求“单个值≥0.5”,即砖面所有区域和方向的摩擦系数都不能小于0.5,相对旧版标准新标准对地砖的要求更加严格了,特别是产量占比很大的抛光砖,将会有接近30%不符合新标准的要求,陶瓷砖生产企业要引起高度重视。
2.4 新标准增加了墙砖背纹深度的要求
由于陶瓷砖用于外墙时有脱落现象发生,基于铺贴安全考虑,尤其是建筑外立面使用陶瓷砖的安全考虑,新标准增加了术语 “背纹”,并且要求陶瓷砖背面具有图1所示的“里宽外窄”形状的凹槽,其深度要≥0.7 mm。
表3 陶瓷砖分类
图1 背纹形状示意图
3 新标准中存在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新标准从开始准备制定到最后送审稿,每一次会议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各方面的争吵中进行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厚度限制
新标准中对是否加进对陶瓷砖的限制有很大的分歧,标准制定方的初衷是考虑到陶瓷原料的资源有限,像现在这样无节制的使用有限的资源,到以后用完了,我们的子孙用什么。另外,陶瓷砖产品的厚度增加,并未对产品的使用质量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会增加产品在生产、运输和施工过程中造成诸多浪费。但对于陶瓷砖的生产厂家来说,产品的减薄是他们多年来都想去做的工作。比如现今的外墙砖生产,从2005年开始,就已经有企业制定自己的外墙薄砖企业标准,到现在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有的企业的薄型墙砖产量占其总产量80%以上,也使企业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地砖,现在的状况是,消费者认为砖是越厚越好,砖厚已经成了一些经销商宣传其质量好的一个亮点,很多地砖生产企业,因为担心会对其产品销售有影响,而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为了解决瓷砖厚度的争议问题,新标准开始出台,不仅给陶瓷砖的消费者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指引方向,而且还能引导消费者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营造一个节能环保的消费氛围。
3.2 术语和定义
新标准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范,并引用了GB/ T 9195-2011《建筑卫生陶瓷分类及术语》,但依然有部分术语和定义不是很明确。例如在厚度要求方面,规定“微晶石、干挂砖等特殊工艺和特殊要求的砖或有合同要求时,厚度由供需双方协商”,但标准和GB/T 9195-2011中均未对微晶石、干挂砖进行定义。新标准对“底釉engobed surface”的定义为“施于陶瓷坯体与釉料之间,起遮盖或装饰作用烧成后不完全玻化或玻化的釉料”,删除了2006版中的“注:表面只有底釉的砖被当作无釉砖”,这样施了底釉的砖是无釉砖还是有釉砖就没有定义,这在产品检验中会产生争议。新标准对抛光砖的光泽度指标进行了要求,同时指出不包括半抛和局部抛光的砖,但在新标准中没有明确定义半抛和局部抛光砖。
3.3 适用范围
新标准规定“本标准不适用于陶瓷配件砖”,但没有规定什么是陶瓷配件砖,GB/T 9195-2011中只有“陶瓷配件trimmers”的定义“用于铺砌建筑物墙角、拐角等特殊装修部位的陶瓷件”。ISO 13006∶2012原文是这样表述的“It is not applicable to decorative accessories or trim such as edges,corners,skirting,capping,coves,beads,steps, curved tiles and other accessory pieces or mosaics(i.e.any piece that can fit into an area of 49 cm2)”,意思是“本标准不适用陶瓷装饰件和配件,例如:边线、阳角线、踢脚线、阴角线、拼图、楼梯砖、弧形砖以及其他装饰件和尺寸在49 cm2以下的马赛克”等。而在ISO 13006∶2012标准中的表述会明确一些。
3.4 质量标志
在2006版标准中取消了1999版标准的产品等级,改为质量标志,但在执行上容易产生分歧,行业和市场的消费观念上依然存在“优等品”和“合格品”的概念,从ISO 13006∶2012原文来看,“质量标志”对应的文本为8.1条Marking的b)款 “indication of fist quality”以及第1条Scope中的“the best commercial quality(fist quality)”,其英文字面意思即“一等品”或“最佳品质”的意思,一些企业也提出恢复产品分等级的要求,最终进过讨论,认为作为国家标准,应该是产品的最低质量要求,企业要标注“优等品”等,就需要企业自己对自己的产品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企业标准作为标识依据。
4 结语
《陶瓷砖》新标准的制定、发布和实施,是对每一个陶瓷砖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有了一个更高的质量要求,也是对陶瓷砖消费观念的更新,希望能以此引导我国的陶瓷砖产业可以向着节能减排、厉行节约的大方向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