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灾害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

2015-03-19应临斌

地理教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台州市防灾减灾

应临斌

(台州市第一中学, 浙江 台州 318000)

一、区域性灾害教育的必要性

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障碍。本世纪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负反馈作用,中国沿海地区成为受台风和风暴潮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1],如0414号台风“云娜”、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和1323号强台风“菲特”等都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随着学者对环境场和热带气旋活动研究的不断深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和趋势预测逐步趋于一致,IPCC AR5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将对热带气旋活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2],国际上多项权威研究也均表明西北太平洋区极端台风发生频率和强度将随气候变化而增强[3-4]。因此,亟需开展西北太平洋气候变化影响下的防灾减灾等研究工作。

灾害教育作为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培养公民必备的灾害意识和防灾素养,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这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5-6]。“国际减灾十年”(IDNDR,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e Disaster Reduction)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并鼓励各国开展一系列有关公众教育与宣传的综合防灾减灾行动计划。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中也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科普工程”列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完成的八大重大项目之一,要求将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7]。学校承担着灾害教育的重要任务,地理学科由于其独特的学科优势成为实施灾害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将灾害教育引入地理课程教育显得尤为紧迫。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其发生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然而现阶段灾害教育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真正的地理课堂教学中,灾害教育实践环节较为薄弱,灾害教育的内容还停留在灾害科学知识的讲解和应对高考上,在解决措施层面上介绍得比较宏观,对学生来说缺乏现实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因此,开展区域性灾害教育十分必要。

二、台州市开展区域性灾害教育的优势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的中段,兼得山海之利,区位优势明显,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在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8]和国务院发改委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9]的政策机遇下,台州正积极推动新一轮的发展。然而,台州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之成为浙江的台风大风区、暴雨中心区、风暴潮异常强烈区域之一,每年平均受3-4个台风直接或间接影响,建国以来已有17个台风登陆台州境内;此外,台州市人口高度密集,总人口数由1949年的240.57万人增至2014年的597.10万人[10],居国内前列,因此台风灾害已成为严重制约台州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台州市作为典型的自然灾害多发区,学生对于灾害具有一定的感知度,这也为区域性灾害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此外,作为正规的教育机构,中学是灾害教育的最佳场所,学生也是最应该接受教育的群体。台州市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中包含了较丰富的自然灾害教育内容:①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岩石圈”中要渗透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知识;“大气圈”中要渗透台风、暴雨、旱涝、寒潮等气象灾害知识;“水圈”中则要关注洪涝等灾害,并渗透各灾害间的联系;②必修一中专门设置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节,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灾害的基本知识;③选修模块中,选修五专题讲述了“自然灾害与防治”这一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并积极开展防灾与减灾。

三、台州市高中地理灾害教育的实施途径

区域性灾害教育应包含灾害知识教育和灾害应对技能教育两部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途径较为多样,主要是以教师课程教学和学生课题解决型学习为核心,并结合校外体验性灾害学习,实现地理灾害教育的生动化。

1.教师课程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固然重要,但教师的外在影响同样必不可少[11]。灾害课堂教学可通过案例教学法和叙事教学法实现,其前提是需要教师收集和整理大量的灾害事实数据,尽可能选择近期的、典型的和完整的案例作为引入,可分为正面和反面案例。该教学环节的目标是充分调动学生对某一具体灾害类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接受灾害知识。之后教师可展示台风动态视频资料或者让学生作为灾害的目击者提供一些图片或视频等媒体资料,对灾害产生的机理及过程进行讲解,通过以上环节增强学生对直观事物的认知,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能够理解真实事物的抽象表现形式,更加有效地参与下一环节的教学。

如可选取历史上正面登陆台州的17场台风作为导课案例(见图1),其中0414号“云娜”台风在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石塘镇登陆,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台风在台州造成20多人死亡,1600多人受伤,1.8万间房屋倒塌,大部分地区停水停电;或者选取近些年发生的1323号台风“菲特”,其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登陆,造成全市135个乡镇、16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4亿万元。这两场台风对于台州市民都有真实和直观的感受,学生有经验可谈,可较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继而进入台风基础知识的讲解,并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并分析总结本地台风灾害频发的原因。

图1 历史上登陆台州市的17场台风的路径示意图

2.“客座教师”授课

“客座教师”即外来讲师,是从各个专业领域聘请来的,通常具备全面的防灾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包括防灾研究者、行政管理人员、消防官兵等,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将“客座教师”引入高中地理课堂,针对灾害教育的某一方面,多主体、多视角开展,改变了学科教师授课的单一性,通过实事讲述和方法传授,从不同的视角给学生讲解灾害体验和应急互助,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完善了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比如学生可从消防队员“未能成功挽救一些人的性命,亲眼目睹死亡”等话语中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从防灾研究员“灾害链现象以及防灾救灾”等专题讲座中获取应急常识。针对台州地区遭受台风带来的大风、暴雨和风暴潮灾害时,要采取关紧门窗,阳台、晒台上的花盆等物品最好搬进室内;户外临时搭建物要加固,及时加固危房,防止屋塌伤人;海上作业的船只要回港避风等;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等措施。其余突发事件的防范则是关注权威部门的台风预报,服从相关部门转移安置的安排,提前储备食物、手电筒等应急物品,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等。

另外,在灾害防御和逃生的教学环节中,要注重排除一些民谚片面、杜撰和讹传的成分,可引导学生品味时下某些言之凿凿、诵之朗朗的“群众语言”“大众杰作”,我们会领略到人民对灾害的独到认识,如“防、治、避”城市防灾减灾“三字经”等。同时也要普及政府相关部门最新颁布的关于灾害应对的文件中心内容,例如台州市政府颁发的《台州市防汛防台公共规则(试行)》[12]等。

3.课题解决型学习

灾害教育的知识学习阶段,是让学生能够成为独立思考者和解决问题者,通过学习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总结出知识框架,也是为应对各种灾害做好知识储备。课题解决型学习形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是培养学生把防灾知识学习当做终身学习内容的重要手段,该教学环节可通过探究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指定诸如编写防灾教材、制作防灾纸牌等课题,也可由学生自己通过日常经验或家长建议提出相关课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比如探究1323号“菲特”台风时学生所在小区居民如何进行有效地应急避难等,课题完成后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从他人的建议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能有效达到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在地理课堂上模拟台风灾害发生的不同场景,让学生扮演受灾人员、医务工作者、专业救援队等不同角色,从角色扮演中让学生体会到自救互救的必要性,锻炼面临灾害时坚强的精神意念,充分掌握自救技能,提高灾害应急应变能力。

4.拓展实践考察

灾害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殊性,强调实践性和仿真体验性,其本质目的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是将灾害避险知识转为能力的关键环节。如果一味注重课堂教学,忽视灾害教育的实践性,很容易导致学生将各种灾害事件当作逸闻来看待,反而削弱教学效果,因此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教学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不断地练习身心反应和承受能力,让学生在真正临难时,沉着冷静、规范有序地应对。

比如参观考察附近地区的灾害遗址、体验8-17级风、防灾演习等。台州市历史上有17场台风正面登陆(见图2),其中温岭市石塘镇因正处于隘顽湾东侧一角,外挂特征明显,有6场台风在该处登陆,此外在玉环县坎门镇登陆的台风也有3场,所以这些台风频繁登陆地点均可成为具有教学价值的实践考察点。另外台州市拥有大小港口15处,其中以台州湾的海门港区、乐清湾的大麦屿港区、三门湾的健跳港区这“三湾三港”最为突出,是学校组织实践考察防汛工程的优良选择。通过实地具象认知泵站、闸门等排涝设施和堤坝、防浪墙以及护坡等海塘防汛工程,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增强防灾减灾的全球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图2 历史上台州市台风登陆点示意图

四、区域灾害教育的实践总结

上述涉及的教学案例对现行的地理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地处理,利用台州市频发的台风灾害作为学习研究的对象,这也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教科书体现‘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可以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的建议。把区域性灾害教育落实到台州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必备的灾害意识,提升防灾素养,最终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灾害形式多种多样,应对突发事件和避险细节的教育办法更是各有不同。在高中地理灾害教育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各种灾害的共性,并将其融入教学流程中。此外,联系生活现象学习地理,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也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1]许世远,王军,石纯,等.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研究[J].地理学报,2006,61(2):127-138.

[2]IPCC.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Ⅰ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and New York, USA, 1535 PP.2013.

[3]Knutson T R, McBride J L, Chan J et al..Tropical cyclones and climate change [J].Nature Geoscience, 2010, 3(3): 157-163.

[4]Emanuel K A.Downscaling CMIP5 climate models shows increased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over the 21st century [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2013, 110(30): 12219-12224.

[5]丁运超.区域性灾害教育应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J].教学与管理,2009(1):76-77.

[6]张英.国外地理课程中的灾害教育内容概况[J].地理教学,2013(2):53-55.

[7]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EB/OL].http://www.gov.cn/zwgk/2011-12/08/content_2015178.htm, 2011-12-08.

[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EB/OL].http://www.zjdpc.gov.cn//art/2011/3/2/art_791_26064.html,2011-03-11.

[9]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EB/OL].http://www.zj.gov.cn/art/2013/1/4/art_13012_67125.html,2011-04-06.

[10]台州统计局.台州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1]彭世成.地理教学中灾害教育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12]台州市人民政府.台州市防汛防台公共规则(试行)[EB/OL].http://www.zjtz.gov.cn/zwgk/xxgk/001/03/0305/201309/t20130911_243480.shtml,2013-09-11.

猜你喜欢

台州市防灾减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台州市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
黏黏花
防风林莫名枯死,引出一起重大环保案 台州市路桥区金清“7·15”废酸倾倒案告破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