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3-19李桂兰

河北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量表脑梗死康复

李桂兰, 张 丽

(1.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广元 628000 2.成都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8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1]。目前,我国每年新增脑梗死患者达140~155万例,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2]。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康复效果满意,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入组标准:①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②首次发病,病程在24h以内,伴有肢体运动障碍;或有脑梗死病史,但无后遗症者;③意识清楚,能进行有效交流;④同意进入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者;②存在意识障碍或不能有效交流者;③有精神障碍或阳性家族史;④预计不能从本研究获益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选取符合上述标准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 例,年龄 45~78 岁,平均(62.77±7.52)岁。病程 6~24h,平均(10.93±2.49)h。对照组: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47~79岁,平均(63.26±7.88)岁。病程为 6~24h,平均(10.82±2.54)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护理干预方法,但是实施时间不同,观察组患者于入院48h内,病情稳定后即开始实施,对照组患者于入院1周后开始,具体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3.1 心理康复护理:责任护士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分析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从而针对性的实施心理康复护理,帮助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消除或减轻负性情绪,从而建立起与疾病相斗争的信心。

1.3.2 认知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及性格等,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让患者明白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相关知识,着重介绍实施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注意事项。

1.3.3 卧床期康复护理: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翻身扣背等基础护理。帮助患者活动关节,如肩关节屈、伸、外展、旋内、旋外等,每个关节活动 2~3min,每天活动2~3次,根据病情变化,活动幅度逐渐增大。

1.3.4 床边活动康复护理:当患者病情稳定时指导其进行站立平衡训练、体位转换、单腿站立等训练,如平衡训练,帮助患者患侧肩关节取外展45°位,肘关节伸直、外旋;腕关节被动背取90°;五指分开支撑床面;双下肢并拢,足底着地或放置在踏脚凳上,要求躯干部尽量往患侧倾斜,停留一段时间后坐直反复练习。每次训练 5~10min,每天 2~3 次[4]。

1.3.5 下床活动康复护理:着重进行重心转移训练、行走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如步行和上下楼梯训练促进行走功能恢复,双手交替排球、捡豆子、手工艺制作、穿衣服、涮牙等,训练技巧性动作和转移性动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4 效果评价:①神经功能:采用根据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修订而来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总分0~45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重[3]。②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该量表内容包括穿衣、进食、修饰、洗澡、入厕、上楼梯、转移、活动、排便控制等,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强。③生活质量:采用修订后的Rankin量表评价生活质量,该量表分0~5级,分级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比较:入组时,两组患者SS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2周和4周,两组患者SSS评分较入组时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SS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比较:入组时,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2周和4周,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较入组时均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提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入组时,两组患者Rankin量表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2周和4周,两组患者Rankin量表评分较入组时均降低,但是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Rankin量表评分比较 (分)

3 讨 论

然而,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实施的时机,尚未达成共识,有人主张入院当天开始,有人主张发病后24h内进行,也有人认为在发病后1~3d或1周内等。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分别于入院48h内和入院1周后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组后2周和4周SSS、Barthel指数及Rankin量表评分较入组时均改善,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护理干预实施的越早,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生活能力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主要原因可能为:①早期实施护理干预,能及时纠正患者不良心理,帮助调整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神经抑制解除,使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②通过认知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治疗有更清楚的认识,能快速建立健全的家庭病床护理服务体系,避免康复锻炼的盲目性。③早期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并能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挛缩畸形等并发症。④中枢神经系统在功能和结构上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重组能力,尽早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促进脑组织残余细胞的功能恢复,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1] 桑旭斌,贾娟,杨文琴.120例脑梗塞患者病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75.

[2] 荣维娜,袁巍,王丹.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701~702.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97.

[4] 严云丹,张国庆.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4):3711~3712.

猜你喜欢

量表脑梗死康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