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3-19谭新伟
陈 新, 冯 岩, 谭新伟
(空军总医院口腔科, 北京 100036)
先天性缺牙主要是指在正常的牙胚发育过程中发生生理障碍,进而导致牙齿数量缺失的相关表现,该种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口腔发育异常病变[1]。临床诊断中采用口腔检查方式,如患者无牙齿脱落史亦无拔牙史,经X线表现缺牙部位无牙胚存在便可明确诊断为先天性缺牙[2]。针对青少年病患的诊断过程中应首先依据自身发育状况来判断缺失牙齿的性质,分辨恒牙与乳牙再开展治疗方案制定[3],针对该病患者国内外均以正畸与修复治疗为主。伴随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上升,人们对牙齿美观的重视程度逐渐发生了变化,已由最初的牙齿功能恢复提升为基本功能与美观效果共存的状态[4]。由于病患临床要求的变化,使得医师在治疗过程中的难度大大增加。本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针对94例先天性缺牙患者采用了口腔修复的治疗方案,获取了满意的治疗与美观效果,现将治疗方法与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样本中男性49例,女性45例,样本年龄19~48岁,平均(29.9±5.8)岁。其中,牙齿缺失1颗者34例,2颗者33例,3颗者15例,4颗或以上者12例;安氏分类中Ⅰ类41例,Ⅱ类38例,Ⅲ类15例。
1.2 方 法
1.2.1 诊断方法:先天性缺牙疾病具有独特性,其产生原因与治疗方法均于其他类别缺牙疾病存在显著差异,致使口腔修复方案较为特殊,故在开展治疗前需给予患者准确的诊断措施,保证治疗的有效程度[5]。本组患者均采用X线全景检查,同时综合开展样本病史与家庭调查,以影像学检查结果为导向,依据调查结果进行筛查工作[6]。诊断过程中特别关注以下辨别内容:①根据患者的病史筛除以往存在拔牙史者;②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筛除牙眼过度增生掩盖压根者;③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筛除明显领骨牙齿钙化影响牙齿正常萌出者。
1.2.2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口腔修复治疗措施,其中包括方案制定、正畸治疗与修复治疗3个阶段。①方案制定:针对患者有效建立上下颌石膏模型,并结合口腔影像学检查结果共同观测病患口腔情况,由本科室医师开展方案讨论与制定。方案制定过程中充分了解缺失牙齿附近天然牙是否发生移动情况,并明确移动的具体方向[7],依据实际情况详细制定正畸治疗与修复治疗的开展方法。②正畸治疗:通过拟定的方案首先采用固定矫治器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进而保证牙齿的整齐程度,避免引发正常牙齿松动或美观欠佳等情况[8]。应用固定矫治器并覆盖健康牙齿,依据牙基调整位置并集中间隙。待获取正畸效果后再行修复治疗措施,全部治疗完成后患者仍需保留牙齿佩戴保持器,保证修复措施的进一步固定与维护。③修复治疗:依据前期制模进行患齿制作,应用临时性冠桥保证缺失间隙与基牙位置[9],并充分对基牙开展保护措施。将义齿佩戴后检查邻接密合状况与牙冠边缘密合状况,牙冠边缘密合状况依据上下齿吻合程度为标砖,邻接密合状况采用牙线进行检验,如应用时可阻力性通过便较为满意。最后,采用羧酸锌黏结型固定桥[10],并将复诊时间告知于患者。
1.3 观察指标:口腔修复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在治疗开展前后分别对患者开展语言功能与咀嚼功能的临床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共计10分,分数越高表现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越佳。同期开展口腔外观满意度调查,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等级,判断修复治疗对患者外观效果的改善情况。
1.4 疗效标准:疗效判定阶段共包括6项内容:①牙齿整齐,前牙覆牙合表现正常;②第一恒磨牙逐渐趋于或完成中性牙合关系;③语言功能与咀嚼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④X线检查表现压根平整,无根尖吸收状况;⑤修复后美观程度较高,无不适感;⑥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未发生异常表现。患者同时满足全部标准者为治愈,存在1项标准未达标者为显效,2项标准未达标者为有效,3项或以上未达标者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获取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开展具体分析处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为检验标准,计数组间以χ2为检验标准,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本组样本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本组样本经临床治疗后共治愈48例,显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2.6%。治疗结束后发生并发症共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4%,经对症干预后均获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情况。
2.2 本组样本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分比较:本组样本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为(8.32±1.11)分,咀嚼功能评分为(8.41±1.12)分,均显著好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本组样本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1 本组样本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分比较(±s,分)
时间 语言功能评分 咀嚼功能评分治疗前 5.69±0.27 5.07±0.92治疗后 8.32±1.11 8.41±1.12 t 值 5.82 6.12 P 值 <0.05 <0.05
2.3 本组样本治疗前后的美观效果满意率比较:本组样本治疗前的美观程度总满意率为42.6%,治疗后美观程度总满意率为96.8%,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本组样本治疗前后的美观效果满意度比较(±s,分)
表2 本组样本治疗前后的美观效果满意度比较(±s,分)
时间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治疗前 0 40(42.6) 54(57.4) 42.6治疗后 59(62.8) 32(34.0) 3(3.2) 96.8 χ2 19.74 P 值 <0.05
3 讨 论
先天性缺牙主要是一种发育异常腔疾病,该病患者在临床常规检查可明确发现缺损区域颌骨内无牙胚存在,由于自身先天原因形成发育阻滞,进而出现了牙齿缺失表现。国内外相关研究对该类疾病发生率存在差异,多认为其发病机率约为10%左右。该病的致病原因主要为遗传因素引发,Hunter[11]的研究中发现存在家族病史人群的发病率约为22%,与正常人群比较显著较高,同时研究还指出存在家族病史人群即便牙齿生长情况无异常,多数也会出现外形不整齐等情况,进而证实先天性缺牙疾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牙齿缺失不但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语言与咀嚼等功能,还会致使患者颌面部发生发育延缓状况,使牙齿美观效果大大降低。所以,临床治疗该疾病患者时不但需要保证有效的功能修复,还需要格外关注治疗后的美观程度,为患者创造最佳的生理与心理满意效果,才能保证治疗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94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了口腔修复治疗措施,首先依据病患临床检查结果来综合制定临床方案,再根据方案内容开展正畸治疗与修复治疗。本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其语言功能评分为(8.32±1.11)分,咀嚼功能评分为(8.41±1.12)分,与治疗前评分结果比较存在显著优势,提示修复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治疗后本组患者美观效果满意程度为96.8%,也显著高于治疗前,证实修复治疗有效的改善了牙齿整齐程度,提高患者心理满意度。最终本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6%,并发症发生率为6.4%,且无严重并发症情况,综合评定其临床应用效比较满意。
[1] Singer SL,Henry PJ,Lander ID.A treatment planning classification for oligodontia[J].Int Prosthodont,2010,23(2):99~106.
[2] 冯海兰.先天性缺牙的口腔修复治疗Ⅱ先天性缺牙的临床表现[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46(3):188~189.
[3] 冯海兰.先天性缺牙的口腔修复治疗Ⅲ先天性缺牙的修复治疗原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46(5):306~310.
[4] 冯海兰.先天性缺牙的口腔修复治疗Ⅰ先天性缺牙的分类、发病率及病因[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46(1):54~57.
[5] 张会敏.口腔修复疗法对68例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作用和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8):12~13.
[6] 王文杰.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175~176.
[7] 李新远.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7):5556.
[8] 陈霞.先天性牙缺失修复前的正畸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267.
[9] 侯杰.与先天性缺牙相关的综合征及口腔修复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58~59.
[10] 刘起.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成人前牙错合伴牙列缺损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4:525~526.
[11] Hunter DJ.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in human diseases[J].Nat Rev Cenet,2005,6(4):28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