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克思主义看当代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2015-03-19王黎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阶级本质精神

王黎芳

(安徽工程大学 思政部,安徽 芜湖241000)

一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本质观及其现实表现

虽然伴随着人类社会形成而产生的宗教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很久以来,人们并未重视探讨宗教的本质和作用。19世纪兴起的近代宗教学开始深入系统地研究这一问题。吕大吉指出, 近代以来,学术界对宗教本质的观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类:宗教信仰的神灵、宗教信徒的个人体验和宗教的某种社会功能。[1]P82-86上述对宗教本质的看法是近代人文社会科学对宗教深入研究的结果,但它们都没有从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研究宗教的本质,纠正这一错误的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的理论源头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从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出发,研究宗教的本质。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中专有《论宗教》一章,其中指出:人们对一些原因的无知而产生了鬼神观念。鬼神观念产生后,又有两种人有意加以培养,一类是政治家,特别是国王,一类是宗教家,“目的都是要使依附于他们的人更顺服、守法,和平相处、互爱、合群”[2]P83。霍布斯之后,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也开始揭露宗教的社会本质。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宗教“纯粹是一种政治的事情”[3]P184,宗教服务于世俗的王权。霍尔巴赫在《健全的思想》一书中指出:“无论是撒旦或宗教都是为了僧侣阶级发财致富而虚构出来的”

[4]P82。

在此基础上,19世纪德国学者更加揭露宗教的本质。著名作家海涅在1840年说:“好啊,这样一个用甜蜜的麻醉药,用精神的鸦片,用几滴信、望、爱滴入受难人民的苦杯的宗教。”费尔巴哈进一步说明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宗教“就是人对自己本质的关系,不过他是把自己的本质当作一个外来的本质来对待的”[5]P39。这些论述直接启发了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本质的经典概括。

(二)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本质观

在总结和批判19世纪以来的近代宗教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根本方法,从社会历史出发,揭示了宗教与人类现实生活的关系,从而深刻地揭示出宗教的本质。

第一,宗教是现实生活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宗教的本质问题和对宗教神学批判的根据就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在人的现实生活中,有宗教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性和各种根据,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如果说原始社会中生产力发展的低水平和物质生产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狭隘性,使得宗教在原始社会中自发产生,那么阶级社会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存在,被剥削压迫阶级的特殊生活境遇,则构成了宗教在阶级社会必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深刻基础和客观根据。

第二,宗教是现实社会关系的反映。马克思指出,宗教的根源不在天上,而是在人间,宗教的根本性质和内容都可以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找到根据和原型。换言之,宗教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宗教只是社会的一种观念变现形式。不同的宗教反映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体现出不同的社会关系,宗教外观形态的变化只是其社会内容变化的反映。所以,我们不是到宗教里去寻找社会的秘密,而是到人类社会中去发现宗教的秘密。据此,马克思指出,在阶级社会中,“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是人民的鸦片”[6]P1-2。

第三,宗教是现实世界的虚幻反映。宗教虽然根源于现实世界,但是现实世界在人头脑中的颠倒反映,是以非理性为特征的“幻想”。尽管宗教也运用逻辑思维,但这种思维是从属于幻想的,是为了对幻想的结果进行理论论证,给虚幻的非理性观念穿上一件具有现实感的理性外衣,使其获得人类思想文化领域的正统合法身份和对人们的吸引力。因此,宗教神学虽然采用了大量繁琐复杂的逻辑论证,但也难以掩盖其虚幻的认识在实质上的盲目性和自在性,及其在形式上的直观性和象征性。宗教正是通过幻想这一特俗的、虚幻的镜子反映着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

第四,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法律、道德等一样,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着社会的经济特点和社会特点,体现着社会一定的阶级的状况、利益和目的,表达着社会某些集团对现存社会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并按照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行为和社会存在。然而宗教又不完全等同于政治、法律、道德等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而间接反映经济基础。

(三)当代世界宗教的本质

尽管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都明确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科技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宗教必将消亡,但宗教在当代世界依旧广泛存在。即使在我国,宗教现象依旧十分普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1997年10月),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在当代世界的宗教现状下,我们应当对宗教的本质有如下清醒的认识:

第一,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宗教的本质没有根本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指出,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是宗教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源。近年来的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危机表明,历史的车轮在马克思之后又前进了一百多年,但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和垄断资本家的贪婪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垄断资本家与劳动群众之间的贫富差距甚至比马克思所在的那个时代还要严重。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为了转嫁国内危机,利用其掌握的国际政治经济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依旧十分严重。在当今世界中,一些重大国际事件虽然看似与宗教密切相关,但究其根源,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依旧是其最根本的原因,宗教问题只是其表象而已。因此,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根源并没有消失,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本质观并没有过时,依旧是指导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宗教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二,在我国,宗教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由于历史惯性、民族习惯和我国现实,宗教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旧存在。我国现在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时期已经基本上消灭了宗教的阶级根源,社会主义制度从本质上说是当今世界最优越、最先进的制度,因此我国宗教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同于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宗教。尽管如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宗教现象并不会在我国消失。这是因为:其一,历史惯性和民族习惯使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宗教一经产生,就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毕竟才建立50多年,难以使存在几千年的宗教现象在短时间内消失,加之我国一些少数民族有全民族信教的传统,因此宗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依旧在我国存在。其二,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宗教将在我国长期存在。马克思主义在揭示出宗教产生的阶级根源的同时,也指出了人类的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也是宗教产生的重要根源。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还比较低,需要全社会长期不懈努力才能构建发达的和谐社会。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只能在保障宗教信仰自有的前提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通过逐步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通过逐步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逐步地消除宗教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才能使宗教现象最终在我国消失。

二 当今世界宗教的作用

宗教的本质决定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宗教将在人类社会长期存在,因此正确理解宗教在当今世界的作用,对于认识宗教现象,处理宗教问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们从精神和社会两方面说明宗教在当今世界的作用。

(一)宗教的精神作用

任何一种宗教,都是通过宗教观念和行为,激发出一定的宗教情感,影响人们的精神,进而达到影响人们的行动的目的。因此,宗教的精神作用是宗教行为的方法、持续和完成的直接决定者。具体说来,宗教有消极和积极方面的精神作用。

第一,就积极方面而言,宗教可以起到精神的调适和慰藉作用。我们知道,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总会碰到各种不可预料的困难和挫折,有事业上的困境,有感情上的挫折,有身体上的疾患等等,这些都可能给人造成精神上烦躁和压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精神问题。应该说,宗教的教义、仪式等对人的精神调适和慰藉的作用是很明显的。例如,佛教认为,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但人绝无必要焦躁不安,因为这些痛苦的根源在于人的贪爱和执着,只要按照佛教的禅定、戒律、智慧等方式修行,人就可以脱离苦海,达到最终的解脱。佛教中的“净土”信仰甚至认为,一个人只要每天坚持念“南无阿弥陀佛”,死后就可以进入西方极乐世界。这种精神安慰,可以安抚人们对死亡的精神恐惧。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中都有类似的观念。对于宗教的精神作用,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说:“宗教在人的情感意志方面恒起着慰安勉励作用,使人们情感动摇、意志颓丧者,重自振作生活下去。”[7]P716

第二,就消极方面而言,宗教起着麻醉人们的精神的作用。从根本上说,任何一种宗教都是要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现实世界移开,转向虚无缥缈的天国;放弃追求现实生活的努力,通过虔诚的宗教信仰,换得灵魂上的拯救。宗教宣扬和描绘的天堂与极乐世界,虽然可以对那些在客观世界中受苦受难而又不知所措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使他们能得到精神上的暂时安慰,但却无助于改变人们的现实生活。所以,宗教对那些陷于自然和阶级压迫、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给予了精神上暂时的安慰,缓解了一些痛苦。在阶级社会中,宗教麻醉人们的精神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人们依靠现实的力量去改变自身命运的斗争意志。因此列宁说:“宗教是一种精神上的劣质酒,资本的奴隶饮了这种酒就毁伤了自己做人的形象,忘记要求稍微有一点人所应当过的生活。”[8]P1-2这就是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观点的发展和继承。

(二)宗教的社会作用

宗教的社会作用,是指宗教在社会中的不同活动方式及其对社会体系所产生的客观结果,或者说,是宗教对于它所属的社会体系所能起到的作用。具体说,宗教的社会功能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不但被统治阶级用于维护阶级统治,而且被统治阶级也会利用宗教,以反抗阶级统治和压迫。在阶级社会中,所有剥削阶级都自觉地利用宗教,是因为宗教对被剥削被压迫的精神麻醉作用,是有利于维持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的。例如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极力利用基督教,要求按照《圣经》的诫命制定国家法律,强制人们,特别是官吏们要经常去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在15-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侵略中,基督教教会和传教士不但充当殖民侵略的先遣队,而且还用基督教教义麻痹人们的反抗,美国佳慧的传教士训练手册中公开鼓吹:“政治从来就是传教活动的组成部分”;“现在是征服全球的时代。世界政治家、世界贸易正召唤着教会付出代价”[9]P485-486。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反对地主阶级的武装斗争,往往打着宗教的旗帜以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这种情况在世界许多国家中都有。例如16世纪爆发的德国农民战争、中国封建社会的陈胜吴广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近代的太平天国起义等等,都是如此。

第二,宗教在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上,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协调人际关系和维护社会秩序,是宗教的永恒内容。《圣经》中有:“凡遵行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太12:46-50)可见,在上帝目前,人人都是具有平等地位的上帝的子民。佛教中也有类似的“众生平等”的观念。此外,每一种宗教都要求信徒与人为善、不作坏事,佛教中的“诸善奉行,诸恶莫作”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第三,宗教对文化、科学和教育发展的影响。在人类宗教历史上,各种宗教虽然都利用哲学、艺术为宗教信仰服务,甚至常常会阻碍科学世界观、世俗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但宗教也利用群众的力量推动了文化、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三)当今世界宗教作用的新趋势

当今世界的宗教作用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宗教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宗教是“鸦片”的剥削基础早已消失,宗教的精神作用主要体现在满足宗教的信徒的精神需要上。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特定条件下,我国宗教的“鸦片”功能现象还是存在的。国内外都存在着宗教的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这“三大”主义的政治人物都是利用宗教组织和宗教的名义,采用欺骗的手段来驱使一部分信教群众实行这“三大”主义。中国就有“藏独”和“疆独”,他们利用某些宗教教义麻痹信徒,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这也是宗教“鸦片”功能的一个方面。

在当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宗教依旧以虚幻的精神安慰来安抚广大劳动人们的心灵,维系资本主义的统治。一些宗教极端势力、邪教等以宗教之名,行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之实,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利益。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承认,宗教对维护当今社会的稳定,依旧有着重要价值。1997年世界宗教会议通过《走向全球伦理宣言》,提出了世界各大宗教和文化都有遵循的四大准则:珍重生命、正直公平、言行诚实、相敬互爱,以求维护当代社会秩序。

综上所述,宗教的本质和作用是宗教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在系统总结和批判19世纪以来的宗教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根本方法,科学地揭示出宗教的本质和作用。在当代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本质和作用的理论,呈现出新的形式和内容。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上,把握当代宗教的本质和作用,不仅对宗教学理论的研究具有重大的价值,而且有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当代社会的宗教问题。

[1]吕大吉.关于宗教本质问题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87(5):82-86.

[2]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霍尔巴赫.健全的思想[M].王荫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5]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下卷)[M].荣震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漱溟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8]列宁.社会主义和宗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杨真.基督教史纲[M].北京:三联书店,1979.

猜你喜欢

阶级本质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的“中间阶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拿出精神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