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艺术院系师生同质性互动关系

2015-03-19耿小博

关键词:同质性院系任课教师

张 伟,万 洁,耿小博

(1.河北大学 党委统战部,河北 保定 071002;2.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3.河北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社会互动”是指行动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1]。师生同质性互动是指师生双方在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与学习的方式和目标、校方教学资源的使用、教育效果的达成等方面具有趋同性而形成的良性互动。师生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实质上是以师生同质性互动为基础,以互动双方的主体选择为动力,以关系网络和资源节点为基本结构而营造的交往氛围和互动环境。这种和谐关系的形成不仅影响着两个主体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整个“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艺术院系的师生关系又有区别于其他院系的显著特点,他们之间的互动体现为更多的同质性。相同的学术背景、交往场域和趋同的个性追求、价值选择同时营造了一个同质性的交往环境。所以从同质互动的视角去理解高校艺术院系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不仅有利于准确把握互动主体的特点,而且有利于改善影响他们和谐交往的环境,为艺术院系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影响同质性互动的矛盾性因素

艺术类院校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因学生教师的艺术追求千差万别,行为方式的纷繁冗杂和社会环境的交叉影响等因素而显得更加复杂,也更具挑战性[2]。同质性互动要以同质性环境的形成和主体同质性的趋近为基础,共同的行动场域和思想环境是实现有效互动,避免交往困境的必要条件,而当前艺术院系师生间的诸多异质性因素却影响着他们的良性互动,这突出表现为几组矛盾。

首先,招生规模扩大与教师队伍建设的矛盾。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师生比难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许多高校扩大校区,建设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等,解决了学生们上课和学习生活的基本问题。但是,教师队伍建设并非如硬件设施建设那样可以一蹴而就。教师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仍难满足高校扩招的需要。

其次,学生文化基础与教师授课深度的矛盾。高校扩招使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出现学生层次不齐的状况。由于艺术院系文化课录取分数线比综合院校和普通院校较低些,而在技能上有些学生是在考前进行了短期的强化训练、有的进行了几年的训练、有的利用周末请家教学习,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牺牲了休息、娱乐的时间,为了艺术付出了辛苦,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们有机会考入高校艺术院系。相比较而言文化课在用时上有所减少。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刻苦钻研,勤奋学习,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难以适应高校的教学,也迫使教师在课程难度设置和课堂教学上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再次,教学与管理脱节的矛盾。目前在大多数高校,均采用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任课教师主要从事教学活动的管理模式[3]。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校期间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不是辅导员而是任课教师,二者的认可比例分别为29.9%和60.7%,可见现有的管理模式应该加以改进。据调查,艺术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上合班课也表现出不少矛盾,认为不合适的被调查者达28.1%,而认为合适不需要改革的占24.0%,其他被调查者则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这些都让我们感到高校艺术院系教学与管理办法需要改革。

最后,部分学生的现实诉求与高校培养目标的矛盾。高校要培养全面高素质的人才,而有些学生则迫切希望在专业学习中获得现实收益,表现在学生认为安排专业课的课时量少,这是导致高校师生矛盾的另一个因素。

二、强化同质性互动的对策与建议

上述矛盾对高校艺术院系师生关系的同质性互动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尽量化解这些矛盾,强化有利于师生间同质性互动的因素是培养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方面。艺术院系师生同在艺术世界中汲取艺术养分,同在个性化追求中寻找艺术特色,同在对艺术的差异性理解中实现着个人心性的成长。这样的成长和发展,看似千差万别,实则同源同性,他们思考艺术的方式和追求艺术理想的渠道、手段、方式又如此类同。所以,在同质性前提下去思考他们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就异常重要。至于如何才能强化同质性环境,无疑要从增强同质性互动,强化互动场域的同质性,促进互动主体的同质性需求,建立主体对话的同质性平台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革招生制度是强化同质性互动的前提

目前我国实施多年的艺术类招生制度是:根据文化和艺术专业两项分数进行录取。具体办法是考生高考文化分数只要达到一个规定的分数线即可,然后按规定的专业分数从高到低录取。这一办法突出了考生的艺术专业水平,对于文化分数的要求相对低了些。因此如何协调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及其长期的创作活动,如何两者兼顾成为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创作、技能靠平时艰苦的训练、需要专业灵感,文化课需要长期积累、细研细究,时间分配对于他们而言与普通院校的学生有着许多不同,也为高校艺术院系师生关系的构建提出了不少问题。

可见,艺术类招生方案需要改革。目前许多本科艺术院校的高考文化分数线规定在专科基础上,虽然近几年有提高的趋势,但从文化上与培养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一定距离。文化修养是艺术活动的基础,综合素质决定艺术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要改变目前艺术类学生文化水平的现状,需要在招生上下功夫。改革招生制度保证生源质量的提高,拉近学生素质与培养目标之间的距离,是师生间同质性互动前提。

第一,根据现实情况,短期内将文化分数线大幅度提升是不可行的,因此应采取逐步提高的方式。在招生时文化分应达到二本分数线。这样既可提高高校艺术类招生的生源水平,又可与其它专业的文化层次缩短距离。

第二,可参考国外的做法,倾向招收具有一定艺术专业基础的学生。高校艺术院系要培养的是某一艺术门类的专业人才,仅仅掌握或者了解一些基本的绘画、唱歌、跳舞等知识和技能只属于艺术普及教育的范畴,而达不到高等艺术教育的目的。因此优先招收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更利于高校艺术教育向更高更深的层面发展。比如在俄罗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大多在附小、附中或者艺术学校有一定学习基础,或在某一些专业上经过多年的历练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俄罗斯的普通小学冬季每天下午14点放学后,都会为学生安排一定时间的艺术教育活动,或学声乐、或学画画、或学跳舞等;夏季则时间更充裕,学校会安排娱乐课,根据学生的爱好自由式的学习演练,身心没有负担。经过这些训练的孩子们在考取大学的艺术专业前,已经有至少五年以上的学习经历。大学教育成为这一基础之上的专门化和深入化,较易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互动主体的内涵建设是关键

加强师资培训工作,特别是给青年教师更多发展机会。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开阔视野,同时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选送一些教师到其他高校进修,或者聘请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了外控式的培训,还必须加强内控式的校本培训之路。所谓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通过教育教学和创作活动来培训教师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形式。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来看,教师成长发展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自觉的教学反思、归纳概括、自我更新完成的[4]。因此校本培训在高校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在教师的教学管理和实践中积极倡导为人师表求学上进的理念。在俄罗斯,多数高校每周进行半天教研活动,期间除交流本周的教学情况外,还交流科研内容及科研进展情况,对课题主研人有很大帮助。这样的活动可起到增进友谊、切磋经验、取长补短、思维换位、促进教学科研、共同进步的目的。

教师的自我修养是改善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的学问和品行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应主动加强完善自我修养。教师的自我修养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专业修养。艺术专业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提高专业技能与创作能力才能更好地与当前的研究和创作现状相适应。调研中,学生普遍认为专业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水平的创作能力才是他们所景仰和追求的。第二,为人师表。学生都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学生效仿的对象,甚至教师的生活习惯和对社会问题的认识等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高校艺术类教师的形象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创作水平。艺术水平高的教师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第三,文化修养。文化修养是高校教师内在素质的关键。教师对于文学、美学、哲学、艺术等的综合修养成为其理解艺术作品的基础,更是其从事创作和教学的底蕴。教师应不断汲取文化艺术精髓,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师素质的提高可增强教师队伍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是师生间同质性互动的重要条件。

(三)调整相关课程设置,改善强化互动的内部环境是保障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保证师生间同质性互动的关键。因此,为提高高校艺术生的综合水平,传统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与部分教师的五次座谈、与学生119人的多次交流,对目前艺术院系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进行了问题反应、事例分析,并咨询了6位相关专业的专家。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行了综合整理和研究,建议应对目前高校艺术院系的课程设置进行必要调整:

第一,实现外语教学的多元化。在艺术类专业取消外语必修课,只作为考查课或针对有兴趣的学生的选修课。例如针对专业学生的需要来开设外语课,为声乐专业学生开设意大利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同时规定汉语课为必修课,为提高艺术人才的国学水平提供可靠保证。

第二,学制适当延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在校期间文化综合知识达到普通二本以上的水平、技能知识在原来四年的基础上可延长一年。一年级:增加文史知识并作为必修课,在现行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课程。把大学生就业、大学生修养课程改为学期讲座更为可行;二年级:增加基础写作课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字水平和理论功底。在现行基础上增加四分之一的专业技能课程;三年级:着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增加专业课程学时,强化专业学习,确定一专多能的目标;四年级:重点在专业理论与实践上下功夫,边写论文边实习。音乐专业应多为学生创造登台表演的机会(大四每学期应不少于2次)、动漫设计、绘画都应有较多的展览和参赛机会。与其他艺术类专业相比,影视编导专业在文化知识方面有些优势,但实践技能练习的机会较少,应增加实练机会。可适当延长技能实践时间,在五年级这一学年中,专业上查漏补缺极为重要,文化知识的涉猎应在广、宽、深上下功夫。使学生们更能适应社会,发挥特长,做到学以致用。

(四)改革现行管理办法,构建和谐互动的导引规则是根本

多数高校艺术院系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生活与教学工作分而治之的现行管理办法造成的直接问题是: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因忙于教学科研而疏于交流,学生在上课期间的情况辅导员很难及时掌握。当然,绝大多数学生很努力、任课教师也有着很强的职业道德感,把教育学生视为己任,但因为任课教师在学生的思想评定、评优、毕业等环节缺乏发言权,致使在高校艺术生的教育上出现重教学轻育人的思想。

这些问题影响着艺术院系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须通过改革加以改善。改革的总体原则是提高任课教师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加强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5]。首先,至少每月开一次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会,将近期学生管理和学习中的问题摆出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第二,提高任课教师在学生各种评定中的发言权,在各种评优表格中增加任课教师意见(有理有据)并将之作为重要条件,使学生在课堂上及平时的表现成为其评定条件的重要方面。这样,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疏离状态可得到改变,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工作也可事半功倍,有效减少旷课、上课期间交头接耳、玩弄手机等不良现象。良好的管理制度必将有效促进师生同质性互动关系的形成。

(五)促进平等对话,把互动作为教育手段是出发点

一个受束缚、受压抑的心灵是难以与他人形成同质性互动的。因此,教师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主导因素,应主动拉近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提高到教育手段的高度去认识。

第一,学会倾听是基础。艺术类专业学生思维通常较为活跃。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而学会倾听是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的关键。笔者认为,组织讨论不失为一个良好的交流途径。通过讨论,激励学生养成好问、好说、敢做敢为的习惯;要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错了绝不挖苦、讽刺;要允许学生随时更正自己的说法和做法,教师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气;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倡学生“找岔”,允许学生同教师争辩,“师云亦云”培养不出有丰富想象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要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不怕被视为“谬论”、“邪说”,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而“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要鼓励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包括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然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增长才干,培养创造能力。

第二,善做朋友是手段。艺术专业一对一授课的模式,使得师生双方都渴望在一般的师生关系外再附加一种私人友谊。在传统的亦师亦友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由于年龄、学识和地位的优势,在这种朋友关系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这种情况正在变化,学生越来越要求以平等的地位与教师相处。教师要摒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观念,适应“一日为师,终身为友”的现代师生关系的转变。既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又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给学生以宽容和关爱。但同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有一种清醒的意识,即将公域与私域分开,将工作关系与私人友谊分开。

第三,强化合作是保障。艺术专业教育是偏于感性的教育,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在教学中应以学生感知和认知为主。在感性教育里,教师应以引导为主,以谈话形式进行教学,谈观念、精神、思想,而在技法上则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课堂教学需要师生通力合作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研究,合作形式也应力求多样。法国的高等艺术学院在教与学的合作上坚持传统和创新并重,多数院校都继承了传统的“邀请艺术家工作室制度”,使学生得以进入各种多媒体技术基地工作,鼓励学生从入学伊始就进行个人的探索与研究,无形中激发和加强了学科之间的交流。学生在与艺术家的交流中,逐渐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教师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教学的主宰者,师生角色进行了互换,学生成为这一关系中的主角。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在这种合作中,师生双方从出发点到奋斗目标都是高度一致的,因此这种合作本身就是师生同质性互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样的互动中,师生间必然形成和谐向上的良好关系。总之,师生角色的互换、关系的和谐融洽,更能实现师生间从人格上的民主平等、情感上的互爱互信、理念上的尊重理解到行动上的相互对话与合作。

[1]李学林,苏蔓.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构建油地和谐关系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0.

[2]张伟,张宠.基于多元参与的高校艺术院系师生关系和谐构建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85—88.

[3]吉峰.艺品与人品——艺术院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两大抓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151—154.

[4]束霞平,张蓓蓓.论建立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8(24):53—54.

[5]宋美娴.新时期艺术院系辅导员的职业道德素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23—126.

猜你喜欢

同质性院系任课教师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基于同质性审视的高职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研究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突出音乐本体 注重和声实践——高师音乐院系和声教学的思考
理性程度的异质性:基于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