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刍议
2015-03-19张菁
张 菁
(河北农业大学 校长办公室,河北 保定 071001)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随着课程的逐步实施,教育内容中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存在着明显的“重个体轻集体”“重才能轻品德”等误区,忽视了学生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刻不容缓,成为高校育人的基本要求与必然趋势。
一、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等形式开展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由于起步较晚,且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的研究和教学人员,在教育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
1.理论内容本土化程度欠缺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源于西方,是在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环境的基础上,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做出理想、稳定、高度认同的决策过程[1]。但其理论内容尚存不足,它不太强调集体意识、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更偏重于人们自身的喜好与价值。
在我国,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改进,诸多社会问题与舆论的负面情绪不断影响和动摇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大学生群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值冲突和信仰危机。如果照抄照搬西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盲目强调学生自我意识,势必将会产生社会需要与个体发展相背离的不良后果。
2.大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的脱节
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既要有合理的奋斗目标,又要对自身的知识储备及综合素质有充分全面的考虑。然而由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以及社会阅历都存在不足之处,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就容易引发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匮乏,与社会需要存在巨大差距等一系列问题。
3.育人作用不明显
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其理想目标变的功利、务实。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大学生就去做什么样的人,把理想信念定位与市场择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留于表层,容易产生极端情绪,从而对理想信念产生怀疑。同时,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不少青年在精神上产生一种流浪意识,丧失了信仰[2]。由此直接导致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的学生逐年减少;部分学生重视薪资的回报胜过对国家、社会的奉献;职业幸福感大大降低等。
二、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
1.融入职业理想信念教育的必然性
职业理想信念教育是职业生涯的设计理念和指导原则,职业生涯设计理念则是理想信念教育目标的体现。前者反映了社会对个人的外在需求,后者是个体的内在要求,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自觉性,真正提高思想教育的时效性。高校的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应当帮助学生形成人和社会的理想模式——发展自我与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使我们的教育方式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2.融入职业理想信念教育是“育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高等学校的根本目的与出发点是“育人”,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法、途径和手段。在育人的过程中,应当牢牢把握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片阵地,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学生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为社会负责的递进过程。
3.融入职业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学生思想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大力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依据所设定的行业特点去把握教育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职业生涯教育应该不仅针对就业,更应当成为精神支撑,给予学生思考和奋斗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职业生涯的教学理念中,加入理想信念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帮助学生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选择
1.以职业理想信念教育为主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接受职业生涯教育所获得的不仅是职业生涯技能,更多的是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目标教育、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也是指导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教育。
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面前,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或择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和困惑,就业观念时刻发生变化。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以至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种种不利于人生和未来的价值取向。因此,开展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项重要职能。
2.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个人实际,制订未来职业目标和发展措施的过程。学校要为社会培养特定的德才兼备的毕业生;学生则要为了自己特定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培养和积累个人适应就业要求的职业道德和技能[3]。
随着社会的进步,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应聘人员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因此,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融入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的企业文化、纪律、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团结协作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热爱祖国、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同时,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3.以职业理想为导向,正确树立个人目标
树立职业理想是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只有在心中真正树立起了职业目标,才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从而主动学习,积极上进。在指导学生进行择业时,要以“立大志,上大舞台”为原则,以职业规划为平台,把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和谐。使学生认清社会现实,合理的规划未来的发展道路,直观感受到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引导学生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现实社会发展的要求来认识和反思个人的进步,认识到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个人追求才是合理的,只有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真正的自身价值,才能成为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
4.促进与实践教育有效互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思想教育强调知行合一,实践活动既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职业生涯指导的有效途径,加强职业理想信念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效互动,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托,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蕴涵在专业知识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科学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可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检验和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渗透性,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1]全国高等学报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6.
[2]张参战,路爱东.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选择[J].学理论,2011(10):180-182.
[3]刘向阳.试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德育职能[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