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基本功能解析

2015-03-19杨镈宇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区域

杨镈宇

(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随着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共同成为国家三大战略。京津冀三省市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协作关系,该协作的建立不仅有利于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更有利于完善京津冀三地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京津冀现代都市群,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肩而立,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一)破解三地各自发展过程所遭遇的瓶颈

目前,京津冀三地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发展均遇到瓶颈问题,并因此影响和制约了该区域的长远发展。如北京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产生人口、交通、污染、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天津重工业占比过大、制造业升级速度不快、服务业发展缓慢、区域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沿海开放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河北的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仍占居主体地位,经济发展使资源环境承载力日益逼近极限,使之成为京津冀地区的主要污染源。上述问题单靠京津冀三地自己很难解决,必须走协同发展之路。

(二)共同打造三省市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集群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区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从区域发展现状看,京津冀三地在产业发展上并未形成合理的分工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未来一段时间内,京津冀三地应通过产业梯度转移,依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区”的思路,加快促进产业对接协作,捋顺产业发展链条;在汽车制造、电子通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从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装配、物流、销售等环节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产业的聚集;以京津冀区域规划顶层设计为引领,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下,使京津冀协同发展趋向于产业结构优化,形成高关联度的产业链、产业集群。

(三)协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建设成为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世界级都市圈和城市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比,京津冀形成的首都经济圈具有更大的发展潜能。京津冀三地只有资源共享、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才能达到一体化发展的共赢局面,打造世界级的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集聚区以及研发和创新基地,成为中国未来最具活力的核心增长极点以及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

(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京津冀人口量大,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生态环境脆弱;河北省环京津、沿渤海,区位独特,既是京津冀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生态屏障,又是京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不可或缺的腹地条件。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是推动区域一体化的好方法。有序推进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屏障、绿地系统、水系建设、生态廊道、湿地保护等建设,使京津冀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改善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

二、协同发展基本功能的三个率先突破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佛里德曼等人提出的观点,区域协同发展过程包括要素一体化、贸易一体化、政策一体化、完全一体化四个阶段。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尚处于要素一体化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的任务是,在产业、交通和生态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实现交通设施一体化、产业转移、生态环境等基本功能的协调。

(一)交通一体化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实现交通一体化是重要的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快速高效的交通一体化网络建设,疏通和缓解区域内日益加剧的交通压力是当务之急。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今后一段时间内,三地可多方着力,重点推进“四项建设”,为京津冀一体化构建良好的交通网络。

一是铁路建设。在加快保津城际铁路建设的同时,谋划推进廊涿城际铁路、机场至白沟新城城际铁路、北京至石家庄城际铁路、保定至大新铁路、北京至原平铁路升级改造、张家口至保定至黄骅港铁路、北京轻轨房山线延至涿州等铁路项目,构建“京津保高速城际铁路环线”,打造直达京津石“半小时交通圈”。

二是高速公路建设。续建京昆高速京冀界至涞水段、荣乌高速、京港澳高速拓宽项目,谋划建设石家庄至天津、曲阳至黄骅港、涞源至曲阳、北京(门头沟)至涞源、西柏坡至阜平、保定至冀豫界等六条高速公路,完善“四纵四横两环”高速公路网。

三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谋划建设“两纵两横”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远期地铁建设预留空间。

四是公共交通建设。加快与北京公交对接,到2030年规划市域公交快线9条。

(二)产业一体化

京津冀地区应当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围绕三地间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产业、市场等领域一体化进程,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使之成为带动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极。

产业一体化的基本原则是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京津通过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在解决自身大城市病的同时,实现产业上档升级;河北通过承接首都的功能和产业,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和转变产业结构,在协同发展中逐步缩小与京津之间的差距;最终基本实现区域发展平衡和整体的提升,为将京津冀区域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打下坚实基础。

从产业发展上看,应加快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地产业发展的高度互动,促进三地产业融合一体化发展。三地应按照产业发展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对区域整体产业布局作出统一规划和定位,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结合自身产业特色,按照有分工、有合作的发展思路,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上作出规划布局,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出现三地产业结构雷同和同构化竞争等现象。

从加强三地对接合作上看,应通过分工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北京应重点发展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京津冀区域的现代制造业创新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管理中心等,占据产业链的高端地位,成为区域创新研发、高端制造与世界重要的对接平台;天津应重点打造成为京津冀区域高端制造业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北方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河北应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以沿海化工、高新技术等产业为发展方向。

(三)生态一体化

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必须携手共同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做好区域内生态修复工作,恢复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一是加强区域合作,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推动一体化的先行领域。京津冀处于同一生态系统中,应对京津周边合理确定开发建设边界,建立生态缓冲区域,科学设定开发强度;加快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对接,在水环境、大气、京津冀风沙源治理、生态补偿机制、南水北调中线水污染防治等各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建立和完善重大环境保护项目统一规划实施机制、大气污染应急预警机制、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机制等各项体制机制;同时,要在清洁能源综合利用、低碳和循环经济等各方面,共同建立合作机制。

二是提升生态环境,重点开展“五项工程”。着眼于构建系统化、功能化、一体化的京津冀生态体系,构筑“百公里生态圈”,发挥好河北对京津地区的生态涵养和气候调节作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持续推进防霾治霾的各项有力措施,力争在最短的时期内使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开展白洋淀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引水补水调水、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源治理、入淀河流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村庄综合治理、淀区管护、产业转型、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等“十项任务”,努力使淀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对河北省境内的山水林田湖进行深度综合治理,再现蓝天白云、碧水清流;推进生态涵养工程,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低碳城市示范工程。

三、结 语

京津冀地区是一个海陆兼备的特殊区域,在区位、人力、技术、资源等方面具有天然互补优势。三地的协同发展,有利于破解现阶段各自发展的瓶颈,促进城市间的交融和融合,推动三地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通过建设同城化交通运输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协同三省市产业发展,必将在京津冀三地建立起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推动该区域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区域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分割区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区域发展篇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