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财政内部控制、协调和激励机制刍议
2015-03-19闫聚陈
●闫聚陈
县级财政内部控制、协调和激励机制刍议
●闫聚陈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双双回落,但财政支出增长刚性不减。县级财政收支矛盾更为突出,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政策风险、责任风险、廉政风险、法律风险隐患进一步显现。怎样在新常态下设计好县级财政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机制、员工激励机制,是财政研究的新课题。
第一,以人员编制统筹、工作人员素质提高夯实县级财政内部控制基础。内部控制的精髓是单位内部的权力制衡,权力制衡的基础是分权、分岗。在权力项和业务量既定的前提下,适量的岗位设置和公务人员配备是满足内部控制要求的必要条件。但对于县级财政部门来说,由于受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限制,业务职责和岗位交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现行编制管理条件下,县级财政解决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的措施应重点放在以下方面:一是局属人员统筹使用,打破行政、事业编制与岗位界限。以此保证每个职能股室最少设置两个以上岗位,基本具备股室内部岗位制衡基础。二是提高县级财政人员素质,加强财政业务培训,重视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使每位员工都成为多面手,能同时胜任多个相容工作岗位。三是借智。结合财政管理流程再造,将决策辅助工作委托给下属事业单位或社会专业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部分岗位责任外包,满足岗位制衡要求。
第二,补齐短板,严格县级财政内部控制工作流程。强调流程再造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做到关口前移、“未病先防”。财政部门的内部控制,既要健全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实现预算、执行、监督岗位横向分离,也要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实现纵向决策、执行、监督的有效分离。在横向制衡方面,应理顺管理流程,准确识别风险、注重节点控制。结合单位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实际,梳理并重塑财政资金管理流程,形成相互制约、信息共享、精准预警的机制。合理设置股室机构,明确相关股室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评审、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严格执行行之有效的资金运行程序,保证每个节点岗位人员都能按职行权,对财政运行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和管控。在纵向制衡方面,应以部门预算为基础整合股室职能,做好股室内部岗位排查。根据县级财政业务流程特点,首先明确不相容岗位和职责,作为一级岗位;其次梳理相容岗位,作为二级岗位。二级岗位可由一级岗位兼任,要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在决策层建立健全局领导和股室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而不管是横向制衡,还是纵向制衡,都要注重流程控制,切实防止决策逆向审批、手续逆向流转,使流程成为走过场。
第三,做好风险控制,强化县级财政手续稽核和内部监督。县级财政的管理风险既可能源自内部控制漏洞,也有可能源自外部风险传导。因此,做好县级财政风险控制,一要加强财政内部控制建设,二要注重风险预防和转嫁。在加强内部控制方面,重点是强化县级财政的手续稽核和内部监督,比如:财政手续传递要做到签字负责、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各节点不得越权审批;建立内部稽核制度,由股室长或专门人员负责内部手续稽核职责;加强财政监督检查,既要重视纵向授权与监督,又要注重横向股室制衡与监督,还要发挥专职监督股室的责任;建立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定期轮岗制度。要做好风险预防和风险转嫁。风险防控方面要重视信息公开,尤其要将财政投资项目申报信息、绩效信息等通过网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停止拨款;要将技术责任强的事项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提高财政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建立协调和激励机制,确保县级财政内部控制措施落实。在县级财政内控机制运行中要建立协调机制,由分管领导或牵头股室协调处理内控机制运行中的问题或突发事件,并制作协调会议纪要和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使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在激励手段方面,由于物质激励政策受限,因而建议在教育培训、职称激励、荣誉鼓励等方面为基层财政工作者进行政策激励。■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县财政局)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光俊)